【简介:】吴仲华(1917.7.27-1992.9.19),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市,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先后
吴仲华(1917.7.27-1992.9.19),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市,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先后任美国NACA研究科学家、PIB教授。1954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工程热物理学报》主编等职。 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70年在先进压气机国际会议上,与会科学家把吴仲华创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更明确地定名为“吴氏通用理论”,理论中的基本方程则称为“吴氏方程”。
航天奠基人俄国科学家?
奠定航天理论基础的是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他撰写了超过400件作品,包括大约90篇关于太空旅行和相关科目的出版物。
他的作品涉及火箭的设计、转向推进器、多级增压器、空间站、用于将太空船引入空间真空的气闸,以及为空间殖民地提供食物和氧气的闭合循环生物系统。
今天嫦娥一号撞月球了,是咋回事啊??
计划撞击月球,
方便我国科学家观察扬起的月球尘土,
最后一次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及天文工作做贡献。
不会返回了.如果在一年内圆满实现所有预定科学目标,“嫦娥一号”可能以撞月谢幕。而撞月时,“嫦娥一号”将近距离拍摄月球的高分辨率照片供地面分析。
“嫦娥一号”卫星探月,要飞行38万公里。它并不是直接奔向月球,而是先围绕地球转三圈,然后奔向月球。“嫦娥”奔向太空之旅的线路,就是南京大学的专家参与设计的。南大天文系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它将先后通过三个轨道———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环月轨道。
“嫦娥一号”在调相轨道上第三次到达近地点时,和第一次到达近月点时的两次点火变轨最为关键。前者可让卫星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者则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环月轨道。这两次变轨都是短暂和唯一的,无法重新来过。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前,“嫦娥一号”在最佳位置加速进入最佳轨道的时机只有半个小时,过了这半个小时,就很难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了,因此绝对不能错过。
在距离月球200公里圆形轨道上,“嫦娥一号”的探测视野能全面覆盖月球,并获取较高分辨率的图像。据介绍,目前国外立体的月球地图只有两三幅,且做得不完整。“嫦娥一号”将搭载一台CCD立体相机和一个激光高度计,两者结合绘制完整细致的立体月球地图。
玛雅人的预言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世界毁灭,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社会,有什么不好的
太空上到底有多少碎片?
太空中飘飞着数不清的空间碎片
国际空间站于美国东部时间5日下午称,中国于2007年进行的反卫星实验造成的卫星碎片当天一度距离空间站只有6公里,站内3名宇航员一度研究是否要到俄罗斯的SOYUZ飞船中避难。据称,2007年中国使用弹道导弹成功击毁了已经退役的“风云1C”,同时造成了约3000个碎片,直径在15厘米左右。
美国航天局表示,“风云1C”的碎片之前也曾发生过接近国际空间站的情况,空间站曾通过变轨躲避,但这次没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变轨措施。
太空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碎片?而这些碎片又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破坏呢?记者采访了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
1 太空中,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碎片?
目前发现直径10厘米以上碎片9600多个
空间碎片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的碰撞产生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004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中心”在紫金山天文台宣布成立。中心的常规任务是通过分布在中国国内的观测台站,跟踪观测空间碎片,并为它们建立数据库,并根据其轨道信息分析未来可能对我国航天器的具体影响。
虽然保持着对空间碎片的关注,但人类对它们却并不完全了解,没人能够数清其确切数目。人类目前只能对直径10厘米以上的碎片进行跟踪监测,这类碎片目前共有9600多个。小于1厘米的碎片据估计有数千万乃至数亿,航天器根本无法避免与其相撞,只能通过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来应对。介于10厘米至1厘米之间的,约有数百万个,既无法跟踪也难于防护,被称为“危险碎片”。
2 卫星碎片“威力”到底有多大?
较大碎片会对航天器造成致命性危害
据介绍,如果这些“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就会占据越来越多的轨道,会给在轨飞行器带来危险。但是,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部长张炀表示,“空间垃圾”带来的破坏只在太空中,对地球并没有明显影响。
个头不大的卫星碎片“威力”到底有多大?张炀介绍说,这些碎片产生之后,会一个个继续在轨道上运行。“就相当于一个个小的卫星一样。”张炀说,这些碎片速度会比较快,各种尺寸的碎片都会对航天器造成危害,微小碎片累积效应会改变元器件的性能,撞击产生的等离子体会破坏航天器供电系统。较大碎片撞击会使航天器破裂、爆炸、结构解体,危害是致命性的。
从理论上看,高的碎片可能会散布至距离地球上千公里的空域,低的可能到300—400公里以下。“碎片轨道距离越高,速度就会越快。一般来说,如果在300—400公里以下的碎片,速度可以达到每秒7公里左右。”张炀说。
3 南京市民凭肉眼能看到碎片吗?
可能看到太空中掉落的碎片
张炀说,我们在地球看到这些碎片的概率是相当低的。“空间碎片小的只有粉末那么大,就算大的,直径也只有几十厘米左右。如果处在高空700—900公里以上,我们是根本看不到它的。”不过,张炀也表示,从太空中掉落下来的碎片可能会被我们看到。他介绍说:“在300—400公里以下的碎片,时间足够长了之后,是会掉落下来的。”这些碎片在掉落的过程中,进入大气层后速度会加快并且燃烧,就好像一道火光划过天空。“不过,人们恐怕即便看到火光,也会误认为是流星划过。”
4 空间碎片有办法处理吗?
人类目前只能“防”无法“治”
对于空间碎片,目前人们“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只能“防”无法“治”。美国的科学家曾想用一种激光炮轰击碎片,但这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微小碎片。有的说做一个大网去天上捕捉,有的建议发明一种粘力很强的卫星把碎片粘回来……很多类似的想法都在刚一提出就被立即否定了,目前科学家们对此束手无策。 本报记者 朱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