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新闻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要人物有哪些?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3-01-06 20:51:17

简介:】宋健:对世界航天形势了如指掌,深知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必要和艰难,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中国航天事业。
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彬彬有礼,善于辞令,谈判桌上力揽狂澜

宋健:对世界航天形势了如指掌,深知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必要和艰难,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中国航天事业。
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彬彬有礼,善于辞令,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被宋健誉为“浑身都是金”。
谢光选:拥有察纳雅言、从善如流、当守则守、当改则改的胸怀和气度。
任新民:中国氢氧发动机奠基人。平日讷讷少言,谦逊自处,临会常居角落,必要时却能虎啸龙吟。有大才能、大决断、大气魄的英雄气度。
乌可力:航天部科技预研局副局长,成吉思汗后裔。身材高大,腰板粗壮,胸脯宽阔,满头白发,两眼有神,颇像一位欧洲大商人。嘴唇上方的贺龙式小胡子显出几分刚毅与傲气。他和陈守椿、黄作义等人推动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进程。

第二次载人航天的航天员有谁

第二次载人航天的航天员有费俊龙以及聂海胜。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以及聂海胜乘坐的“神舟六号”发射升空,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载人航天,相较于第一次载人航天的“神舟五号”,神舟6号的航天员能够脱下舱内航天服,在比较宽敞的轨道舱中睡觉。

人物简介
费俊龙:男,汉族,江苏昆山人,毕业于长春航校,大学文化。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曾任我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飞过歼教五等机型,安全飞行1790小时。

聂海胜:聂海胜,男,汉族,籍贯湖北枣阳,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伍,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现为我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神舟六号简介
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05年10月17日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完成了“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任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工程第二步任务实现顺利开局,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

载人航天包括空间实验站?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编辑词条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编辑本段

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将充分继承载人航天工程前期成果,继续使用已有的神舟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场和着陆场。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贡献。
  按照工程计划,我国将于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空间站”这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897年,当时德国科幻作家拉塞维茨认为“空间站”是太空旅行的关键。从历史上看,上世纪70年代初,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1号”,并曾前后运行过8座空间站。
  而70年代末,美国唯一一座空间站——“天空实验室”坠落,随后,由于空间站的投入巨大,各国开始研究合作建设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在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它耗资约1200亿美元左右,可载6人,工作寿命为15~20年,是人类在太空营造的大型科学宫殿,也是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联手放飞的超级人造卫星。
  

30多年前,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立项上马;16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启动;今天,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启动,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问天之旅中,中国正在加速奔跑。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划的最后一步,我国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贡献。
  

空间站构成 编辑本段

我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实验舱I、实验舱II、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空间站建设过程是:首先发射核心舱,核心舱入轨后,完成平台测试及相关任务支持技术验证;之后分别发射实验舱I和实验舱II,与核心舱对接,组合形成空间站。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由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由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

图1:空间站组合体构型(5张)

核心舱(如图2所示)。
  全长约18。1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实验舱Ⅰ(如图3所示)和实验舱Ⅱ(如图4所示)。
  全长均约14。4米,最大直径均约4。2米,发射质量均约20-22吨。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实验舱II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实验舱I兼有二者功能。实验舱I、II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货运飞船(如图5所示)。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主要任务,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国际空间站

23:30:50

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
  它原定2003年竣工,但是由于技术、资金和合作中的相互牵扯等原因,尤其是2003年2月1日的“哥伦比亚”号失事导致航天飞机无法定期发射,所以该计划一再推迟,目前预计在2010年建成。国际空间站最初的大体分工是:

·美国研制试验舱、离心机调节舱、居住舱、节点-1舱、气闸舱、夯架结构和太阳能电池阵。
  

·俄罗斯研制多功能货舱、服务舱、万向对接舱、对接段、对接与储存舱、生命保障舱、科学能源平台和2个研究舱。

·欧洲研制试验舱、自动转移飞行器及节点舱-2、3。

·意大利研制3个多用途后勤舱。

·日本研制试验舱,它由增压舱、遥控机械臂系统、暴露设施和试验后勤舱组成。
  

·加拿大负责研制移动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空间站遥控操作机器人系统――加拿大机械臂-2、移动基座系统和专用灵巧机械手。

·巴西提供一些特殊试验设备。

该空间站计划装配13个增压舱,其中6个是用于科学试验的研究舱,1个是为空间站提供初始推进、姿控、通信和存储功能的多功能货舱,以及3个对接用的节点舱。
  

目前,已上天或即将入轨的舱段多已经被命名。2007年年底已在轨装配、运行的舱段有:美国的命运号试验舱、团结号节点舱-1、探索号气闸舱、部分桁架结构和太阳能电池阵,俄罗斯的曙光号多功能货舱、星辰号服务舱,欧洲的和谐号节点舱-2等。

由于国际空间站耗资巨大、用途有限,国际空间站将按比例缩减舱段和开展科学试验的数量,以支持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让航天飞机在2010年退役、让空间站更好的为探月及火星探索服务等建议,帮助美国实现在2010年前完成其所承担任务的目标。
  到2009年航天飞机最后4次太空飞行之前,将使空间站有能力容纳6名航天员。

目前,美国坚持在2015年年底撤出国际空间站,而俄罗斯和欧洲都认为有必要将它的使用时间延长,以开展更多的科学实验。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