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
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孙家栋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
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8日出生,辽宁瓦房店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东方红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风云二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和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高级顾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被新华社誉为中国的航天“大总师”、“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
孙家栋院士入场全场鼓掌欢呼,他为中国做了哪些优秀的贡献?
孙家栋是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的首席设计师,被称为“卫星之父”。他长期领导着中国卫星产业,荣获过两弹一勋奖章,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奖章”的获得者。他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驱”称号,并被授予“航天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但这就是他得到的。孙家栋小时候也很坎坷,他因为左撇子而辍学,但并不灰心。在随后的过程中,他勤奋地练习右手,很快就熟悉了右手。
在学校里,他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67年,孙家栋负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时,人造卫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你知道一个国家没有卫星,则意味着天空中没有安全感,其他国家可以随时进入,威胁很大。但是,中国的各个方面的技术都已被西方国家封锁,因此航天工业只能依靠科学家的逐步探索。在设计卫星时,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那么之前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我们必须重新开始也正是因为如此,科学才被认为是严格的。此外,我们都知道当时中国相对贫穷,对科学家的待遇不是很高。有时甚至生活条件都不高。在面对许多困难,孙家栋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后来先后担任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和第一颗可返回卫星的技术负责人兼首席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诸如勘探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首席工程师因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工作而被业界誉为“卫星之父”。
不怕苦不怕累的孙家栋在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孙家栋深入实际,努力工作,带领科技人员克服了许多技术要点,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他为中国东方红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孙家栋也是中国探月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探月项目的三阶段实施计划,明确了中国探月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孙家栋是一个正直的人,考虑全局,善于综合,敢于决策。他也非常重视人员培训,通过航空工程实践,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空科学技术人才。他一生为航空航天业做出了贡献,也是我国的真正支柱,因为在国家需要时总是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