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波简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人工智能专业属于什么专业类别
2、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波简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人工智能专业属于什么专业类别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高尖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了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哲学和认知科学、不定性论以及控制论。研究的范畴包含自然语言的处理、机器算法的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智能搜索。应用的领域包含机器翻译、语言和图像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等。
想研究人工智能的方向,近两年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人工智能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三所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皆属于顶尖。
人工智能专业相关研究方向,有很多的分支学科,包含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生物信息处理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超级计算方向等。
对于本科专业的学习,如果有意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相关工作,可以尝试选择以下的相关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的工作既需要非常扎实和广泛的数学基础的同时也要求很高的实际操作能力,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如Machine Learning,Computer Vis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Data Mining等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都有对应的课程和研究方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既要掌握基础的程序设计语言,也要掌握大数据平台的运用,Numpy、Matplotlib、Pandas,SciPy和scikit-learn等科学计算与机械学习库的掌握,完成技术方案设计及算法设计和核心模块开发,组织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负责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平台的架构、开发方案的设计、应用与实现(包括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的算法)。
2人工智能非孤立专业,不宜另起炉灶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新增本科专业目录,“人工智能”专业位列其中,有35所高校获批建设。“它反映的是我国人工智能本科教育呈现出的繁荣景象。”3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万森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设立,对我国各级各类院校的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不过,也有人感到困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早已有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和它到底有何区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般认为,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业面偏宽,与行业的对应关系不直观,而且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一般划分在生命科学领域。北航牵头组织新申报并获批的人工智能专业,是信息领域的一个本科专业。“至于如何开设,应该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李波说,感知、认知基础好的学校可以选择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技术及应用基础好的学校可以选择人工智能,当然,学校也能在现有计算机或其他专业中培养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总之,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王万森亲历了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创建、发展的全部过程。在他看来,它和人工智能专业并没有本质区别,差别只是在于专业名称不同,名字的社会认知度不同。
18年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学术年会,部分与会代表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大多数参会人员的认可。但就专业名称,大家最后的共识是叫“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王万森说,这是因为,当时人工智能正处于其发展的低潮,在“寒冬”时期将专业命名为“人工智能”,其结果可以想象。而且,这一名字沿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的结构形式,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惯例。
后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确定了该专业的知识结构。从专业知识结构来看,该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也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在上述专业知识结构下,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15年来的教育实践,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王万森表示。
至于两个专业如何并行发展,王万森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是可以将“智能科学与技术”作为研究生教育层面的一级学科名称,把“人工智能”作为本科教育层面的专业名称;如果两个本科专业一定要并行存在,那么建议在研究型高校和部分应用研究型高校采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而在部分应用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技术型高校采用“人工智能”专业名称——前者注重研究,后者强调应用。
不过,王万森也强调,办好高质量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关键不在专业名字叫什么。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孤立专业,而是一个专业类。”例如,沿大数据智能这一学科领域衍生出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沿智能自主系统学科领域衍生出来了“机器人工程”专业……“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很有可能还会不断衍生新的专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为核心,外加衍生层诸专业的新生专业类,即人工智能类专业。”王万森说。而整个人工智能专业教育体系,除上述核心层、衍生层专业外,还应该包括支持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复合型专业和支持人工智能交叉型人才培养的交叉型专业。
王万森建议,应创新人工智能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实现人工智能和其他专业的有机复合与交叉。
“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不应颠覆性地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要结合实际需求,和原有专业创新、协同发展。”他表示,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看起来发展得如火如荼,但诸多深层次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人工智能与其他社会领域专业的有机复合、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都还不够深入。“这些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研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介绍
批准单位信息产业部(2000.1)/重庆市(2000.12)
学术梯队负责人:王国胤梯队: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21人,客座教授4人,副教授29人,博士23人。
研究方向
1)智能信息处理
2)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3)网络与信息安全
4)多媒体传输及处理技术
5)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6)中文信息处理
学科特色:主要致力于综合智能系统、网络流量测量、网络资源动态调度、服务质量(QoS)、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处理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展多媒体无线传输技术和多媒体终端协议栈软件的研发等,在粗糙集理论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知名地位。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前期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攀登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主办了两次国内会议(CRSSC2001和CRSSC2003)和两次国际学术会议(RSFDGrC2003和IFKT2008)。拥有信产部和重庆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平台建设和开放性建设。获得国家财政部资助,拥有中央和地方共建的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测评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等。
学术成果:,出版教材、专著等20多部;发表论文390多篇,其中SCI、EI等收录100余篇;近三年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可支配经费3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9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或三等奖多次,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获“重庆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群体称号”。联合培养博士生20多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已授位300多人,在校硕士生250余人。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重点学科介绍
批准单位重庆市(2004.7)
学术梯队负责人:吴渝梯队: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9人,博士5人。
研究方向
1)数据库理论和应用
2)软件工程
3)嵌入式系统
4)空间信息系统
学科特色:1)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主要从事软件构件和体系结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等的研究及开发。另外,在韩国政府的资助下,还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定位服务器技术的研究。
2)研究生和本科教育注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应用的高层次软件人才。
3)与国际、国内的公司、企业以及政府在软件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广泛合作。如与印度Global Vision等公司联合进行本科教育和培训;与重庆市信息产业局联合研究重庆市示范软件学院建设,探索培养高级软件人才的教育体系和模式;中韩互派学者和学位培养,中韩合作开发GIS软件产品。
学术成果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60多篇;近三年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可支配经费700多万元;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办国际会议(ASGIS2004、ASGIS2007)两次。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学科介绍
批准单位重庆市(2006.1)
学术梯队负责人:唐红梯队: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1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16人,博士11人。
研究方向
1)计算机网络
2)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3)网络并行计算与资源管理
学科特色
重点围绕计算机网络、网络并行计算和资源管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三个方向开展研究。积极组织力量,策划项目,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助计划,同时还依靠学校的科研基金,自定研究课题开展重点方向的预研,为进一步争取项目奠定基础。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标准化项目1项,及多项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科研经费504万元。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累计发表论文164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45篇【56篇次】),专著1部、译著2部,教材4部,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已经申请并公开的发明专利5项。
本学科成功争取到国家“3G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心”和“移动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项目,成为重庆市高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力量。同时,初步开展了网络并行计算研究平台的建设。这几个重点科研平台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德国纽伦堡大学Günther Greiner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
应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曹华处长和计算机学院谢显中副院长的邀请,德国纽伦堡大学Günther Greiner教授于10月23日来我校进行了“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交流会,并针对留学德国攻读硕士学位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介绍。Günther Greiner教授分别于1978年和和1980年获德国Tuebingen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Erlangen-Nuremberg大学任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和计算机图像研究组组长。自2000年起被评为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并调至工程学院任教。现任“三维图像分析与合成”博士项目负责人,计算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项目)国际留学生相关事务协调员,“基于模式的复杂场景与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虚拟化”合作研究中心主席。
2.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李波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
应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国胤院长的邀请,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李波教授2009年于10月12日下午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李波教授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科技处处长,国家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算机学科评审组专家,总装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成员,全国边海防视频监控建设专家库成员,全国多媒体技术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委员。
(更多学术交流请点击扩展阅读)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Rough Set的自动知识获取技术及应用研究
基于Rough集理论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研究
2、国家863项目:
多媒体数据动态压缩及其应用研究
TD-SCDMA终端基带芯片软硬件及终端参考设计研发(2004AA123150,子课题)
3、科技部攀登计划:
粗集智能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面向不确定海量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数据挖掘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5、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
高速IP网络流量测量模型研究
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数据库挖掘核心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面向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机群服务器实现技术(050311)
7、国家发改委专项项目:
手机基带芯片和无线模块设计开发及产业化
8、国际合作项目:
瑞典SKB Image Analysis of Rock Fracture
韩国政府国际合作项目 在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网TD-SCDMA 环境下的对LBS测位服务器的开发2003-2585
9、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入侵检测系统中数据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
网络与信息安全传输及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岩石裂隙节理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10、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网络工程及信息化软件关键技术研究(7818)
11、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
网络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攻关
网络应用示范工程
12、重庆市科技项目:
IP网络和电信网统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
重庆电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应用软件开发
1802(网络安全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GIS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
13、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
基于软总线的TMN实现技术研究
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维护系统
基于XML的分布式软构件技术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协议中加密算法的研究
基于粗集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代表性研究成果
实验室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70多项,累计资金2500余万元;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9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主要研究成果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Rough Set的自动知识获取技术及应用研究
基于Rough集理论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研究
2、国家863项目:
多媒体数据动态压缩及其应用研究
3、科技部攀登计划:
粗集智能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面向不确定海量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数据挖掘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5、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
高速IP网络流量测量模型研究
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数据库挖掘核心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入侵检测系统中数据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
岩石裂隙节理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8、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
网络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攻关
网络应用示范工程
9、重庆市科技项目:
IP网络和电信网统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
重庆电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应用软件开发
1802(网络安全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GIS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
10、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
基于软总线的TMN实现技术研究
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维护系统
基于XML的分布式软构件技术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协议中加密算法的研究
发明专利:
计算机信息安全黑匣子
民兵网络战训练系统
专著:
《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
《灾难恢复指南》(译著)
智能光盘柜 智能光盘库 智能柜 回转柜 立体货柜
产品及技术特征的详细解读
作者:产品设计人李波 010-62323038
阳光同步YGTB系列[智能化光盘管理柜]系统介绍
(国家专利。谨防假冒,山寨产品。维护知识产权人人有责!)
北京阳光同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010-62323038
--------------------------------------------------------------------------------------------------------------------
何谓智能化光盘管理系统?
一,关于"智能化"的定义:
科学界对于"智能化"的定义为:一存在物,有着推理和记忆功能.即可被视为具有一定的"智能"存在物.其中两个要件:其一为记忆功能,其二为推理功能.当然,推理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具有.记忆功能为"智能"的基础.必要条件.例如:目前流行的"记忆金属材料"又可成为智能材料.由此可知"具有记忆功能的"存在物"(动物,植物,产品等)都可称为:具有"智能"特征存在物.
二,光盘管理柜:
是一种管理光盘的物体,本身没有记忆特征,亦无'智能"可言.当我们通过技术使其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和推理功能后,它就实现了'智能化".我公司(北京阳光同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智能化光盘管理库(柜)系统]就是通过电脑的参与,以及硬件技术,使我们的光盘管理柜:为具有智能的光盘管理柜.可以对光盘进行有效的管理/搜索/查询/出库/入库/还库等一系列的智能化操作。
三,[智能化光盘管理柜]的主要技术特征:
1,具有记忆光盘位置的功能:系统连接完成并安装好系统软件后.柜体中的仓位(既放置光盘的地方:本公司采用的是:固定式/防磨/防尘/下拉/专利盘仓.)通过管理控制系统软件实现"出库/入库/还库"光盘空间地址位置的记忆.就如同,此光盘管理柜,可以记忆每张光盘的位置.并进行一系列智能操作。因此,具有智能功能.
这里应当澄清一个概念.就是系统应当记忆的是"光盘"的空间位置地址,而不是记忆"光盘盒"的位置地址.因为产品的目标是管理光盘,而不是"光盘盒".管理"光盘盒"是一种间接管理方式,在以后将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多问题.例如在图书馆里,学生借走光盘后,还回时,由于某种原因,进行了“调包”放到光盘盒里,也能蒙混过关!特别是,在机密/保密/重要的单位的资料光盘.如出现此问题,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的专利产品就是对"光盘"进行记忆/管理,而不是对"光盘盒"记忆管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光盘管理".这项技术下面会提到.
2,光盘的识别定义:在成千上万的光盘里,要记忆光盘的空间位置.就要对每张光盘的特征予以抽取,和记忆.这就要提到对于光盘的特征抽取方式.就如同对于人的指纹/红膜的抽取.我司的产品是通过提取光盘"指纹"的方式,即通过每台电脑上都有的"光驱动器"作为光盘的识别装置,每当光盘入库时自动提取光盘识别码,从而在以后的管理中,可以对此光盘与彼光盘进行有效的区别,达到记忆光盘的目的。目前先进的管理方式.这种记忆光盘的方式比上面提到的"管理光盘盒"的方式有更多优点.例如;可对还回的光盘进行:真假/好坏的判定.保证不会出现"光盘盒管理"带来的错放/调包等而已问题,亦不会造成光盘的二次混乱问题等.
四,,基于光盘“指纹”的"光盘管理"与基于光盘盒贴条码的'光盘盒管理"的比较研究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对每位个体人身份的识别.显得越来越重要.其重要性我在这里就不提了.大家一定很清楚.我们仅看一下对人的识别方式的发展.由最简单的凭记忆认得样子识别,发展为身份证识别,再发展人的指纹.后又发展为对虹膜的识别.越来越精确.因为后者抽取的特征是唯一的。说到底这分为两类识别.其一,既间接识别法.目测,身份证等都属此类.可信度是最大的问题.其二,直接识别法:指纹,虹膜等,精确度很高.是现代技术多采用的方式.
以上的问题搞清楚后,您就不难对"光盘管理"和光盘盒管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和优劣判断.
五,"光盘管理"比"光盘盒管理"产品的更多的优越性和发展空间:
由于采用的用光驱识别光盘读光盘指纹方式,在光盘入库是电脑在读取光盘指纹的同时,可对光盘其他信息的自动收录/备份/镜相等.这对光盘的信息化管理将带来巨大的益处.如今后光盘的快速检索/查询/出库,再有对今后光盘资料的直接传输/复制/共享都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光盘盒"贴条码的"光盘盒管理"方式就没有上面的优势.仅能手动输入一些信息.这不是发展方向.是一种光盘管理的初级方式----"超市物品管理'方式.
六,从“入库”方式上分类:
1,在“光盘盒”上贴上条码。在做一个对应条码位置的表格,并手动输入一些关于此光盘的信息。以便以后查询用。由于是手动输入的信息,所以信息量很小。不可能太大。
2,在“光盘盒”上贴一个编号。在做一个对应编号位置的表格,并手动输入一些关于此光盘的信息。以便以后查询用。由于是手动输入的信息,所以信息量很小。不可能太大。
3,直接扫描光盘,读取光盘指纹。在对应的指纹下,用户可选自动收录光盘的信息。可多可少。
分析:
第1,2项入库方式都是采用对“光盘盒子”的记录。而不是光盘本身。因此,为今后的管理带来巨大隐患。即电脑只认“光盘盒子”。不去管里面放的何物/真假。换句话说,就是在里面放了“烙饼”电脑也不会管。只认“盒子”。不认里面装的何物。而第2种方式,更缺少技术含量和安全保障,和简单的光盘架子没有区别,当光盘量大时,由于没有“识别装置”,发生混乱是必然的。不可用。
第3种入库方式。是提取了每张光盘自身独有的指纹。并且,可按用户需求自动收录想要的信息。还可同时进行更多的处理。如光盘的镜相/发布等工作。这就大大拓展了系统的使用发展空间。
七,从“还库”方式上分类:
第一种方式:贴有条码的光盘盒子,用条码枪扫描一下。电脑给出该光盘盒的物理位置。用户将光盘盒放到该位置上。
2,将已经入过库的光盘。放入光区读取光盘自身的指纹。因为该指纹已被记录于数据库中,且是唯一的。软件控制柜体给出明确的定位(即在固定仓位下,亮起指示灯,多柜连接是柜灯亮起,电脑显示屏上同时显示醒目的柜号)
分析:
第1种还库方式。用大白话讲:就是只认“盒子”不认“里面装的何物”。这样会造成,管理的混乱。例如:在图书馆里用了这样的系统,学生借走光盘还回时,是另外一张盘。结果是照样和还库。但,此时库里的光盘已经‘调包“了。依次吨类推。几年过后。库里的盘与电脑记录的光盘,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也无证据,根本无法找回。更严重的是这样的系统在保密级别很高的单位,管理的是很重要的保密光盘资料。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第2种还库方式。安全问题出错问题以及连动“读者”管理的问题,无法解决。与“智能化管理”不沾边。属简单的码放光盘架。读者自可明白。
因此,真正的智能化管理的方式是采用“光盘识别指纹还库”方式。
八,从光盘在柜体放置方式分:
柜体内是一个一个的割断。割断有定位灯。有的采用移动对位的,有的采用固定割断的。总之都是割断。用来放“光盘盒“的。
采用精细制造的固定式/下拉/防尘盘仓。它是固定在柜体上的。每个盘仓下面对应一个定位指示灯。所以称之为:一盘一仓一定位。永远不会出现光盘的混乱。
分析:1,占用空间上。采用“割断“式的光盘盒放置方式的。由于割断有厚度(太薄了无法焊接)加上光盘盒的厚度。单位体积里可放置的光盘数量会较少。而采用固定盘仓方式时,就可得到许多被浪费的空间。因此,单位体积内,后者放置的光盘数量要远远大于前者。同时,就为用户降低了管理成本。据说有的生产商,为了提高单位体积下的光盘容量。竟然,在一个光盘盒里放了两张光盘。是的,这样可以快速提高容量,但给用户带来的却是麻烦和光盘的磨损以至损坏。
2,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在本来放一张光盘的光盘盒里,硬放进两张。”光盘拥挤不堪“肯定易损坏,第二,一个盒里放两张,而一个割断只能放一个盒子。所以,当出库时,一个定位定出两张光盘。用户到底要那张呢?还的在盒里乱翻。才能确定。这种不能够马上准确确定要那张盘而乱翻的动作无形中造成光盘损坏的几率。
技术指标:
中国唯一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基于“光盘指纹”识别的光盘离线管理系统
一,软件系统V3.0版本标准配置模块:(详细参照软件说明书)
1光盘入库模块 2光盘出库模块3光盘搜索模块 4光盘辩识模块(光盘指纹识别)
5编辑打印模块 6系统设置模块 7电源管理模块. 8,显示驱动模块
9数据备份 10,读者借阅管理模块 11操作日志模块 12,光盘信息统计模块
二,硬件配置:(YGTB1008S型)
1,带有输入输出和电源口的光盘柜体。 12,光盘放置方式:立式
2,单库(柜)容量:1008张 13,工作噪音:0分贝
3,盘仓材质:高级高抗材料14,防尘设计:2层
4,位置显示:LED15,电源自检
5,尺寸:约900X350X1800(宽x厚x高) 16,额定功率:4瓦
6,重量:100kg 17,柜体可连柜扩容
7,电源:6V,3A 18,断电不影响取盘
8,电脑接口:RS23219一盘一仓一定位
9,极限电流:400/700mA(全亮)信号线【智能化光盘管理库】系统技术指标
10,峰值电流:40/65mA(扫描)使用说明书
11,工作电流:20/30mA(稳定)软件安装光盘
光盘柜柜体采用1.2mm钢板,经过磷化酸洗处理,表面喷塑.结构稳定耐用.多采用办公色
北京阳光同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波简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