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天计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2022年全球航天大戏
2、空军作为航天技术的重点项目之一,它有哪些不同类型的战术呢?
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天计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2022年全球航天大戏
2022年全球航天大戏
2022年全球航天大戏,宇宙之大,航天探测器是延伸人类视野与认知的眼睛。新一年的全球深空探测任务,有的即将开启,而有的已经实施。2022年全球航天大戏。
2022年全球航天大戏1
近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批复;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实施,先后开展月球南极采样返回、建立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等任务。
此外,全球还有许多国家正“摩拳擦掌”,想要在未来逐渐白热化的航天竞赛中一展身手。
探月方兴未艾,新入场者甚众
围绕重返月球、通往火星的阿耳特弥斯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打算在今年向月球发射一艘无人的猎户座飞船,开展轨道验证工作。
按计划,美国还有3枚小型探测器会在今年登陆月球,对月面4G通信等技术进行验证。在整个阿耳特弥斯计划中,这些小型而前沿的技术验证是NASA“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的一部分,是NASA动员商业力量向月球运送货物与科学仪器的项目落地,属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外,同样是为重返月球探路,NASA还将在今年3月发射轨道验证立方星。
俄罗斯也渴望重返月球。其计划今年发射的“月球-25”,将成为俄罗斯/苏联自1976年以来首个着陆月球的探测器。1970年到1976年间的3次采样返回任务中,苏联共带回301克月球样品。但这一次,新的月球探测器不会返回地球,而是携带30千克的科学仪器着陆月球南极附近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陨石坑,通过挖掘、采样的方式对月面永久冰冻层里的水进行研究。“月球是我们未来10年计划的中心。”俄罗斯空间研究所在2021年3月宣布。
今年第三季度,印度将发射其第三个月球探测器“月船三号”。“月船三号”将携带5种科学仪器着陆月球南极。2008年升空的“月船一号”轨道器环月飞行一年之后,由于故障提前结束工作。2019年发射的“月船二号”原计划在月面软着陆,但着陆器最终坠毁,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总结说该任务90%—95%都是成功的,只有最后着陆器失联部分的5%失败了。
日本公司ISpace历经2008年以来的团队重组、合作伙伴更替、系统方案修改和运载工具变化后,终于要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在日本传说中意为“白兔”的Hakuto-R了。这一着陆器高度超过2米,内置一辆可能更像兔子或《星球大战》小机器人的迷你探测器,搭载了仅有58厘米高的阿联酋首个月球车“拉希德”,将对月壤开展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发射的“飞天号”虽然轨道器失联,但也让日本成为了第三个实现环月探测的国家。而韩国计划在今年8月向月球轨道发射的“探路者”探测器,有望成就韩国的第一次地外探测任务。
21世纪以来,新一轮探月热潮在全球掀起。无论独立自主或多方合作,月球探测的先行者和追随者们都在设计、执行着各自项目,并以新的地月空间发展理念审视月球资源开发与利用。作为与地球相伴万亿年的卫星,月球将在2022年见证多国的探索活动,它既是人类认知宇宙的重要窗口,也是通往更远深空的驿站。
登陆行星探访卫星,寻找生命线索
载人登火的想法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有了。但直到今天,红色星球上唯一的地球印记仍然还是无人探测器。火星探测每26个月迎来一次发射窗口期。因为伞降系统、飞行软件等问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原本要与中国、美国、阿联酋在同一季节启程的欧洲—俄罗斯联合任务错过了窗口期,就这样顺延到了2022年9月。与大多数火星任务一样,它将采集火星土壤、岩石样品并进行分析,以寻找生命痕迹。与前辈们相比,这次任务于火星地表以下打钻的深度将达到创纪录的两米——在这个深度,40亿年前的有机物质可能完好保存,而当时火星表面的条件更接近婴儿时期的地球。
同样为了寻找生命,今年年中,欧洲航天局将发射被称为“果汁”的探测器。它将借助行星引力加速飞行,8年后到达木星,对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3枚冰封星球进行探测,收集其冰盖之下的海洋、表面及内部信息,以期发现支持生命孕育的线索。
聚焦小行星,展开科学探测或技术试验
除了行星及其卫星,一系列小天体科学探测或技术试验项目也将在今年展开。9月26日到10月1日,当近地小行星Dimorphos及其双星系统以1100万千米左右的近距离飞掠地球时,2021年11月升空的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探测器“飞镖”将撞向这一小行星,以探索人为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的方式。这是人类第一次以“撞开”近地小行星为目的的行星防御演习任务。其任务实施效果,将由“飞镖”携带的拍照立方星、陆基天文望远镜及将于2024年重访该小行星的'欧洲航天局“赫拉”号探测器共同评估。
同样于去年发射升空的“露西”号探测器,正在沿着一条精妙设计的轨道奔赴外太阳系。按照NASA科学家设计的精妙轨道,它将在未来12年里先后探访1颗主带小行星、4颗位于日木L4区域的特洛伊小行星和1颗卫星,以及2颗位于日木L5区域的特洛伊小行星。
NASA还打算发射探测器前往一颗神秘的巨型小行星——“灵神星”。不同于其他石质或冰质天体,这颗小行星直径约为241千米,似乎主要由镍和铁构成,与地核中存在的元素相同。鉴于目前的科学仪器难以无限接近地球内部,科学家希望通过对该小行星的勘测进一步了解行星在太阳系中的起源与演化。探测器将于2026年抵达目的地,进行为期21个月的近距离考察。
宇宙之大,航天探测器是延伸人类视野与认知的眼睛。新一年的全球深空探测任务,有的即将开启,有的已经实施。这些任务发射的探测器将载着人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追问,继续在星辰大海中求索。
2022年全球航天大戏2
今年,中国航天事业依然忙碌,发射次数将超50次。新春伊始,在各大发射场、生产厂房中,多个型号的火箭、航天器都在忙碌地进行研制生产以及发射准备。
在海南文昌,长征八号遥二火箭正在进行发射前的测试工作,这款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将于二月底至三月初择机发射。此次它将实现一次发射22颗卫星,这将创造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吴义田:现在长八遥二火箭正在进行分系统测试,从我们分系统测试的进展和数据判读情况看,目前分系统测试结果正常,整个火箭的状态可控。
今年,我国将用六次任务来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设。目前,用于空间站建设的三型运载火箭已经整装待发。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 荆木春:遥十五火箭目前在总装测试厂房进行总装测试,待完成所有工作以后,将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
在太空,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度过了虎年春节。新春伊始,地面上的航天人们也投入到了新一轮的飞行控制保障任务中。在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负责空间站天基测控保障的航天人对天链卫星系统状态进行了检查确认,有了他们的保障,中国空间站的动态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地面的掌握之中。
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综合计划部工程师 马超:正是因为天链卫星的覆盖范围大、传输时间长、传输速率高这样的特点,在天链卫星的支持下,空间站完成了天地通话、出舱活动、太空授课。未来天链卫星还将为空间站舱段以及各类飞船的发射、交会对接和在轨建造组装提供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服务保障。
2022年全球航天大戏3
太空环境安全风险激增,太空感知能力建设和行为规则制定将成为关注重点。
当前,在轨航天器近距交汇和碎片碰撞危机事件频发,对在轨太空资产和航天员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主要航天国家为维护太空环境可持续发展,将发展太空监视监测系统,进一步提升太空感知能力建设。美国计划在英国部署深空雷达站,加强对高轨航天器的监测能力。欧洲将启动多个太空监视与预警项目,以提升太空感知能力。澳大利亚计划于2022年组建太空部门,将发展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太空行为规则制定将成为保证太空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计划在2022年发布统筹军民商轨道碎片处理项目新战略,以推进轨道碎片风险管理。法国欧卫通、阿里安航天、美国行星以及中国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等十家航天公司发起“净零太空”倡议,将在2022年商讨具体措施,目标是在2030年前减少在轨碎片数量。联合国将成立工作小组,拟于2022年召开会议,推进太空规则制定。
低轨星座部署持续开展并将开启初期服务,在完善现有通信体系的同时将对网络监管带来新挑战。
俄罗斯计划于2022年10月发射“球体”星座的首颗卫星,并将利用该卫星开展互联网系统的演示验证工作。韩国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由2000颗卫星组成的低轨通信星座,用于城市货运无人机和民用飞机通信。美国SpaceX公司“星链”星座已完成首个轨道层的部署任务,拟于2022年开始提供初期全球天基网络服务;SpaceX公司计划在2022年部署更多装备星间激光链路的第二代“星链”卫星,以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英国OneWeb公司的OneWeb星座将在2022年完成初期部署任务,实现全球网络覆盖。低轨通信星座在为全球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也将打破地面网络界限,对各国信息数据网络的监管能力提出新挑战。
地月空间或成为新的战略竞争高地。
与当前人类活动频繁的近地空间不同,地月空间具有距离远、范围大、引力条件复杂等特点,对深空通信、感知、传感及动力等系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俄欧等计划在2022年开展多项技术研制和演示验证工作,以满足未来自由进出地月空间和部署航天器的需求。美国通用、蓝色起源和洛马公司将在2022年推进“敏捷地月运行演示验证火箭”项目研制,为提升美航天器在地月空间内的机动能力奠定基础;美国蓝峡谷技术公司将在2022年为美太空军建造一颗具备探索地月空间能力的小卫星;美国Rhea Space Activity计划于2022年开发立方体卫星星座,以实现对地月空间的全面监视。俄罗斯拟在2022年继续开展Nuclon号核动力太空拖船的设计工作,以提升地月运输能力。欧洲航天局将利用法国萨里公司卫星验证月球通信网络技术,并将测试在月球周围使用GPS和“伽利略”导航系统的能力。
空军作为航天技术的重点项目之一,它有哪些不同类型的战术呢?
空军这个军种历史没有那么悠久,但是在现代化战场上,空军是作战时候的主要载体。空军是有一些战术的,比如说飞行速度快,战斗机在进行巡航的时候,速度能够是音速的数倍。而且飞行高度也能够达到2万米,如果在空中没有加油的条件,战斗机整个航程有上千米。而且轰炸机的航程能够达到上万千米,作战范围是非常大的。
战斗机不光可以机载航炮,而且对于导弹这些空战武器都能够进行承载。而且还可以挂载一些空地导弹、炸弹和突击的弹药,对于地面的目标打击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是运输机,那么载荷能够达到数百吨,也是有战略投送能力的。而且支援作战类的飞机,设备会非常专业,而且覆盖的很广。技术性非常的好,支援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
而且航空装备的一些运动速度,可以达到坦克或者舰船这些速度十倍甚至以上。所以航空装备的作战范围是非常惊人的,作战范围也是舰船和坦克的10倍甚至百倍。所以通过这些特征,航空装备是能够跨越时空,而且对于一些高山、大河的阻碍都能够进行克服。不光能够执行海战场,而且对于陆战场也是能够进行攻防的。
对于一些远距离的作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在战场上的地位也是无可取代的。航空装备自从研发出来之后,就参加过很多次的战役。航空装备的战略作战能力是非常独立的,满足一定的条件,就能够达成战略的目地。而且也有非常出色的跨域作战能力,可以对海、陆进行支援。而且可以进行多域作战,在战术作用方面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航空装备跟战场地位是相关的。
2021年国际航空航天领域十件大事
火星直升机开辟行星 探索 新途径
4月19日,由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的首架火星直升机——“机智”号在火星表面首飞成功,并完成了计划中的5 次试飞,为未来行星 探索 开辟新途径。“机智”号上还搭载了人类第一架飞机——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上的一块蒙布。
2021年,中国、美国和阿联酋的火星探测器均成功抵达火星轨道。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是阿拉伯国家的首个行星际 探索 项目;美国的“火星2020”探测器携带了功能强大的“毅力”号火星车。
开式转子挑起商用发动机未来之争
6月,GE航空与赛峰集团启动了一项名为“可持续发动机革命创新”(RISE)的技术预研项目,旨在研究能大幅提高燃油效率的先进开式转子架构,并瞄准2035年窄体客机的装机需求,由此激起商用发动机的未来之争。
而另两大发动巨头皆表示不看好开式转子技术,并专注于升级现有技术路线。普惠在12月推出齿轮传动涡扇风扇(GTF)发动机的升级方案,目的是在不影响耐用性的情况下提高推力和降低燃油消耗,将竞争空客A321XLR的动力系统。而罗罗研究重点仍放在“超扇”(UltraFan)发动机上面,该发动机的减速齿轮箱在2021年实现了85000马力的功率传输,打破了航空发动机齿轮箱的功率传输纪录。
俄罗斯推出“绝杀”轻型隐身战斗机
7月,在第15届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首次公开展示全新研制的“绝杀”轻型隐身战斗机,成为本届莫斯科航展的最大亮点。
“绝杀”战斗机将配备AESA雷达、先进的网络通信设备和强大的防御电子设备等尖端技术,可以携带苏-57的所有类型武器,并将推出无人型,凸显了俄罗斯军用航空装备的技术底蕴。
疫情之下货机市场兴起
7月底,空客发布A350F宽体货机,标志着空客波音的两强之争继续在宽体货机领域打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航空货运市场作为运输物资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电商业务的刺激下,市场需求大幅增长,货运航空公司运力严重短缺,大型货机供不应求。因此,空客和波音等主要飞机制造商一方面继续扩大现有货机尤其是客改货生产线,另一方面瞄准未来需求推出更先进货机。波音也有发布777X飞机货机型的计划。
“臭鼬工厂”4.0引领数字工程深入发展
8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加州的一座完全以数字工程驱动的新工厂落成,标志着数字工程和先进制造正在加速改变美国的军工制造业。这个制造厂隶属于著名的“臭鼬工厂”,将根据不同任务为厂房灵活配置各种先进设备,从而显著加快新装备的研发速度。
虽然该工厂的用途仍然保密,但可以同时批量生产多个项目肯定的。这座工厂也是洛马公司在2021年完工的四座全新的数字工厂之一。
MQ-25“黄貂鱼”开启无人加油机时代
9月13日,波音MQ-25A“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首次为F-35C隐身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预示着无人空中加油机时代的来临。
MQ-25A是目前舰载无人机发展的最新成就,将使美军舰载机的滞空时间和活动范围成倍提高,大大扩展航母编队的对地打击、防空警戒、截击和反潜等任务的作战半径。同时,还能将部分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从“伙伴加油”任务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提高美军航母战斗机编队的战斗力。
未来,MQ-25A可能进一步承担情报/监视/侦察(ISR)、电子攻击和打击任务,为航母编队带来更大的作战灵活性。
巴航工业推出“绿色”飞机概念
11月8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推出4款采用可再生能源动力的全新飞机概念——Energia 系列,此举标志着航空业正在向“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大步前进。
在碳中和远景目标的引领下,全球航空业正在从提高燃油效率的渐进式进步向开发新的低碳推进技术与新燃料的革命性方向转变。其中,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新型混合动力推进技术、氢动力技术都在2021年取得积极进展。
百年老店拆分,GE航空独立
11月9日,GE公司宣布,将旗下的航空、医疗和电力板块拆分为三家上市公司。自此,这家始自爱迪生的百年老店结束了“多元化”的运营,曾经引以为傲的企业战略宣告失败,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其中,GE航空业务将继承GE的名称。作为航空发动机市场的翘楚,拆分后GE航空可独立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从而获得稳定的现金流,用于支持未来业务发展,巩固行业竞争力。
罗罗“创新精神”号打破电动飞机速度纪录
11月16日,罗罗公司“创新精神”号电动飞机创造了3km和15km平均飞行速度和3000m高度爬升速度的三项电动飞机世界纪录,有力地增强了业界对飞机电推进技术的信心。
在3km航段中,“创新精神”号平均速度达到555km/h,将原纪录提升了60%;在15km航段中,其平均飞行速度达到532km/h,将原纪录提升了120%。此外,“创新精神”号用时3’22’’爬升到3000m。罗罗认为,电动技术可能最先应用于军用初级教练机。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成功发射
12月25日,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基地成功发射升空。JWST的观测范围主要在红外、近红外波段,将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遥远星系和银河系外行星的形成。
目前,JWST已完成了轨道校正,正向离地球150万千米的第二拉格朗日点(L2点)前进,在向L2点飞行的过程中,该太空望远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部署活动,包括展开太阳能帆板、高增益通信天线、遮阳板,以及打开由18个小型镜面组成的主反射镜等。
JWST成功的发射只是其部署的开端,从发射到抵达L2点需要29天时间,而抵达L2点后还将进行长达7个月的检测和调整。
转自丨国际航空
关于《航天计划》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