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航空名人

航空科学基金管理规定实施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9-15 22:18:20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科学基金管理规定实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大家知道航空科学基金的结果出来了么


2、国防科工委关于国防科学技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科学基金管理规定实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大家知道航空科学基金的结果出来了么

1、 航空科学基金设立于1985年,定位于航空科技发展和航空武器装备预先研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部分探索性强的应用研究,特别是探索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科学研究活动,目的是为航空科技发展和研究解决新型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航空科学基金的评审一般会在10月下旬结束。

国防科工委关于国防科学技术预先研究基金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防科学技术基础性研究(即预先研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一部分探索性强的应用研究)工作的管理,根据《国防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暂行管理办法》和《关于深化预先研究管理改革的意见》的精神,结合预先研究管理的特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简称预研基金)是在国防科学技术预先研究范围内设立的科学技术基金。旨在通过基金制管理的形式,加强国防科技基础性研究,培养造就国防科技优秀人才,为国防科技及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基本知识与技术基础。第三条 预研基金包括跨行业基金和行业基金两部分。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防科技预研费以及自筹资金。第四条 预研基金主要面向确有科研优势和能力承担国防科技基础性研究,并有利于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发应用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第五条 预研基金制管理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层管理负责制。

(一)国防科工委主要负责:组织制定预研基金方面的方针、政策及管理规定;对跨行业基金实施管理,对行业基金进行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主管部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部,船舶、核、兵器、电子工业总公司,工程物理研究院,下同)主要负责:制定行业基金方面的具体方针、政策和管理措施;对行业基金进行管理。

(三)任务承担单位(包括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负责组织本单位预研基金项目的申请,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确保所需的配套条件。第六条 国防科工委和主管部门以国防科技预研重点项目专业组专家为主体,再聘请学术造诣深、知识面广、公道正派、热心于预研基金工作的专家,组成较稳定的专家评审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参与编写预研基金项目指南,评审预研基金项目申请书,参加重要预研基金成果鉴定,受托开展相关的学术和政策咨询工作等。第七条 预研基金项目实行从立项到成果鉴定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提高预研基金的使用效益。管理程序分为四个阶段:

(一)基金项目指南编制与发布;

(二)基金项目申请与评审;

(三)基金项目组织实施;

(四)基金项目成果鉴定验收。第二章 基金项目指南编制与发布第八条 预研基金项目指南主要是确定预研基金项目的选题范围,原则上每三~五年编制一次。预研基金项目指南的内容,应在编制国防科研中长期《重点项目计划指南》时统筹安排,年度可视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

对已列入预研计划(包括行业一般)的项目,不再列入预研基金项目指南。第九条 预研基金项目指出的编制与发布实行“统一部署、分别编制、统一协调、分别定向发布”,其程序是:

(一)根据统一部署和要求,编制预研基金项目指南(草案)。其中跨行业基金项目指南由国防科工委组织编写,行业基金项目指南由主管部门组织编写。

(二)国防科工委对跨行业基金项目指南(草案)和行业基金项目指南(草案)进行统一协调。

(三)根据协调结果,整理、完善预研基金项目指南。其中跨行业基金项目指南由国防科工委审定并定向发布,行业基金项目指南由主管部门审定并定向发布。第三章 基金项目申请与评审第十条 预研基金项目的申请坚持“指南引导,自由申请,平等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项目评审以专家为主,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评审和咨询作用。第十一条 在预研基金项目指南指导下,符合以下条件的研究项目,可提出申请:

(一)对国防科学技术和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在潜在影响和促进作用的跟踪性、探索性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原理的研究项目;预先研究急需而又尚未解决的、短期内可望取得成果的理论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研究方法先进,与国内其它单位不重复或有独到之处;

(三)申请者和合作者具备完成项目的研究能力,有一定技术基础,研究工作时间和条件有可靠的保证。第十二条 在同等条件上,优先考虑下列人员的申请:

(一)曾接受基金资助并取得重大成果者;

(二)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中青年优秀科技人员及学成归国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高等院校从事基础性研究的优秀科技人员。第十三条 预研基金项目每年受理一次。申请单位组织申请者按附件的要求,认真填写“国防科技预研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相应的学术机构审查,单位领导签署审核意见,加盖公章后,由单位统一申报。其中跨行业基金项目向国防科工委申报,行业基金项目向主管部门申报。

为避免重复资助,必要时国防科工委对跨行业基金申请项目和行业基金申请项目进行协调。

基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以下简称专项项目)的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项目支持需要及时资助的创新研究,以及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相关的科技活动等。

第三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专项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需要制定并发布项目指南;

(二)受理项目申请;

(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四)批准资助项目;

(五)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四条 专项项目的资金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资助范围

第五条 专项项目分为研究项目和科技活动项目两个亚类。

第六条 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用于资助以下研究任务:

(一)及时落实国家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等领域战略部署的研究;

(二)重大突发事件中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三)需要及时资助的创新性强、有发展潜力的、涉及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

第七条 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用于资助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相关的战略与管理研究、学术交流、科学传播、平台建设等活动。

第三章 申请、评审与资助

第八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国家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等领域战略部署和重大突发事件中关键科学问题等的研究需要,通过发布项目指南或者委托方式组织项目申请。

第九条 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专项项目:

(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

正在博士后流动站或者工作站内从事研究工作、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申请专项项目。

第十条 申请专项项目的数量应当符合项目相关指南中对申请数量的限制。除特殊说明外,同年申请研究项目限为1项。

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是申请专项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限为1人。

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通过依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科技活动项目一般应当在活动开展前3个月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申请人或者参与者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申请时注明:

(一)同年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各类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二)与正在承担的各类项目的单位不一致的。

第十四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申请人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

(二)申请材料不符合项目指南等要求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申请的;

(四)申请人、参与者在不得申请或者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处罚期内的;

(五)依托单位在不得作为依托单位的处罚期内的。

第十五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审或者会议评审。采用通讯评审方式的,每个项目申请的有效通讯评审意见应当不少于3份;采用会议评审方式的,到会评审专家应当不少于7人。

第十六条 评审专家对项目申请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的各类项目资助目的进行独立判断和评价,提出评审意见。有效通讯评审意见为多数不同意资助的,或会议评审专家赞成票未超过半数的,不得予以资助。

第十七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做出专项项目的资助决定。决定予以资助的,应当及时制作资助通知书,书面通知依托单位和申请人,并公布申请人基本情况以及依托单位名称、申请项目名称、资助额度等。决定不予资助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并说明理由。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整理专家评审意见,及时向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提供。

第十八条 申请人对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资助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书面复审申请。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复审申请的理由。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复审申请进行审查和处理。

第十九条 专项项目评审执行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条 依托单位应当组织项目负责人按照资助通知书的要求填写项目计划书(一式两份),并在收到资助通知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自收到项目计划书之日起30日内审核项目计划书,并在核准后将其中1份返还依托单位。核准后的项目计划书作为项目实施、经费拨付、检查和结题的依据。

项目负责人除根据资助通知书要求对申请书内容进行调整外,不得对其他内容进行变更。

逾期未提交项目计划书且在规定期限内未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接受资助。

第二十一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或相关活动,做好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资助期限2年以上的应当填写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依托单位应当审核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并于次年1月15日前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第二十二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审查提交的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对未按时提交的,责令其在10日内提交,并视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 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对专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第二十四条 专项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托单位不得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托单位应当及时提出变更项目负责人或者终止项目实施的申请,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自然科学基金委也可以直接作出终止项目实施的决定:

(一)不再是依托单位科学技术人员的;

(二)不能继续开展研究工作或者组织活动的;

(三)有剽窃他人科学研究成果或者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

项目负责人调入另一依托单位工作的,经所在依托单位与原依托单位协商一致,由原依托单位提出变更依托单位的申请,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协商不一致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终止该项目实施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 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当保证参与者的稳定。

参与者不得擅自增加或者退出。由于客观原因确实需要增加或者退出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内容需要作出重大调整的,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提出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

第二十七条 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可以申请延期1次,申请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

项目负责人应当于项目资助期限届满60日前提出延期申请,经依托单位审核后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

第二十八条 发生第二十四条、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情形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批准、不予批准和终止决定的,应当及时通知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

第二十九条 自项目资助期满之日起60日内,项目负责人应当撰写结题报告、编制项目资助资金决算;取得研究成果的,应当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项目负责人应当对结题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依托单位应当对结题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统一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对未按时提交结题报告材料的,自然科学基金委责令其在10日内提交,并视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和国家科委《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的规定》以及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有关成果管理、奖励方面的其他规定,加强我部科技成果管理,促进航空科学技术进步,加速航空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特制订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管理的科技成果范围包括:自然科技、发明、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所规定的科技成果。第三条 科技成果按国家(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部、基层(厂、所、院校)三级管理。第四条 部科技局成果专利管理处统一组织全部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并设立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设在三○一所),在部科技局业务领导下负责全部科技成果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基层单位均应在技术部门设专职或兼职机构和主管科技成果的专门人员,统一负责归口管理本单位的科技成果工作。第五条 各级管理机构必须做好所辖范围科技成果的登记、鉴定、申报、审查、奖励、建档、保密、交流、推广应用和综合分析等工作。第六条 从事科技成果管理的各级人员必须具备:

1.热爱本职工作,热心“四化”建设;

2.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承担某一专业成果的初审工作;

3.政策观念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熟悉并掌握国家和部有关科技成果的方针、政策、经济法律、各种管理规定和办法。第七条 科技成果必须进行严格的技术鉴定,或审定、验收,其目的在于对该成果做出全面的、公正的技术结论和评价,以便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第八条 一项科技成果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整理出完整的图纸资料、技术报告、试验报告,工作总结等,提请本单位组织审查,做出基层鉴定意见。经基层鉴定后,认为水平较高、效益较大的重大科技成果,需提请部级鉴定的项目,应及时将有关技术资料(技术报告、研制工作总结、基层鉴定意见等)上报业务或课题主管部门(司、局),申请部级鉴定。合作完成的项目可联合提出申请或经协商由主要研制单位提出申请。第九条 型号成果按《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条例》进行鉴定或定型。其它科技成果部级鉴定(或审定验收)工作,由部业务主管部门或课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或由这些部门委托研制单位以外的权威单位(也可委托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代部组织;或同各种专业会议。学术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召开鉴定会的通知应抄送部科技局成果专利管理处及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第十条 部级鉴定除研制单位和使用部门外,应有三至五个以上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单位指派的同行专家或有经验的科技人员(讲师、工程师以上)参加。鉴定会规模不宜过大,人数不宜过多,要注意精简节约,重实质讲实效。负责技术鉴定的人员在技术上应承担责任。讨论鉴定(或审定)意见时,被鉴定(或审定)单位的人员应回避,且不作为鉴定组成员。第十一条 应用性成果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视同已通过部级鉴定(或审定):

1.凡上级下达基层的科研任务,完成后,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或审定),并提出结论性意见的。

2.已在生产(或使用)实践中证明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并正式生产应用一年以上,由部主管部门审查认可,并对技术水平、使用效果、技术经济价值、作用意义等方面出具结论性意见的。

3.经有检验权威的专业技术管理机构(如计量、测试、标准等单位)检验合格,出具证明的。第十二条 科技成果鉴定所需经费(含专家审稿费),可由研制单位从本课题研制经费或成本中开支。第十三条 科技成果的奖励分别按国务院、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与部颁发的奖励条例和细则执行。

1.申请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的成果,分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及部《发明成果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2.申请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奖的成果,按国务院颁发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执行。

3.申请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成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及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有关奖励实施细则和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关于《航空科学基金管理规定实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