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实际上我们过分解读了这样的行为,说实话,我们每个人是否都有自己想为之献身的事业呢?当然是正当的事业,不是非法的事业。
我们活着为了谁?“为自己而活,不后悔!”我认为是当下我们
实际上我们过分解读了这样的行为,说实话,我们每个人是否都有自己想为之献身的事业呢?当然是正当的事业,不是非法的事业。
我们活着为了谁?“为自己而活,不后悔!”我认为是当下我们应当树立的人生态度。因为,我们的生活中过多的为他人而活。很少为自己考虑,当然,我说的为自己考虑,并不是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而是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 为自己而活。
我们的家长,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为了孩子能够考好学校,有的家长甚至陪读,放弃自己的工作,放弃自己的喜好,然而,孩子最终并不听父母的,也不想按照父母的意愿来生活。
我们的孩子,每天的辛辛苦苦学习。但是,他们总在说,我不是自己学习,我是在为父母学习。学什么兴趣班,父母定;读什么学校,父母定;考什么大学,父母定;报考什么专业,父母定。一切都是父母定,我们的孩子已经没有自己了。他们活在的父母的期望中,也活在了父母的设计中。
所以,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献出生命,我们觉得惋惜,但是也许她不觉得。就像一些人为了爱情殉情是一样的。
他们是有理想的人人生,以其浑浑噩噩的活一生,不如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疯狂一把。从我个人来讲,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女飞行员当然知道自己从事的极限运动是危险的,目前该项运动死亡率是30%。是所有极限运动中最高的。她一定在每次飞行之前,都会有自己的安排。
我们为她父母感到惋惜,也为她父母的晚年感到担心。愿他的父母能够平安度过晚年!
其实,死者为大,但是吧,有些话真的是不吐不快;
为自己而活,这是一句很自私自利的话。人,是社会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同时,人也有很多身份;比如,你是你父母的儿子,是你姐姐的妹妹,是你孩子的母亲,是你老师的同学。身份是什么?不仅是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这里,就不谈什么宇宙的消亡,就简单谈谈他作为他父母的女儿;没错,每个人都有活出自己风采的权利,但是这些权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权利,你可以放弃,但是义务是不可以放弃的。比如,赡养父母的义务。
很多人说,国外都是这样的,父母都不要孩子养,都是独立的个体,我只能说这些人都是扯淡的玩意,读了几本书,认为自己就搞懂了东西方的差别,这是中国,我们的文化就是一代一代的血脉相成,说出什么为自己而活,不后悔,这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也是不负责任的话。
其实这位死者的父母,是很可怜的,可怜并不是因为没人养老,而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其实在我们中国,现实是:对上一代的陪伴尊敬不够,对下一代宠爱过度。
一觉醒来女航天员王亚平又多了一个身份,三次太空授课的她有多牛?
神舟十三号刚刚回家,我们的三名英雄航天员还在进行体能恢复中,众多航天迷还沉浸在飞船返回舱成功垂直着陆的喜悦中,航天英雄王亚平就又传来了喜讯。
航天英雄王亚平不负所望,在近期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受聘“中国航天公益大使”,宣传航天事业,鼓励我们的青少年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旨在弘扬航天精神
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是我国航天局专门为了“中国航天日”活动公开聘请的公益形象大使,其目的是为了宣传我国航天精神,并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同时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而凝聚力量!
2019年,我国航天局首次公开聘请杨利伟,姜杰,汪涵为首届“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从那年开始,我国就正式将4月21日定为“中国航天日”,因为1970年的4月24日,是我国首次将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也正是这天,我国正式拉开了探索宇宙,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
中国航天日不仅具有纪念意义,还有利于凝聚我国科研实力,同时还能激发广大青少年投身科研的梦想,也有利于科研人员继承我国航天精神,并使之发扬光大。
王亚平荣获这项殊荣实至名归
很多人只知道王亚平是航天员,是摘星星的妈妈,却不知王亚平荣誉背后付出的心酸和努力。
1980年,航天英雄王亚平在山东烟台的一个小村庄出生,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五亩樱桃林。
寒门出贵子,王亚平从小就心疼父母,因此岁数不大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里干农活,又因为家里离学校比较远,她每天都要跑着去上学。
王亚平小时候性格就特别要强,学习成绩非常稳定,考试只要考第二名都得哭着回家,家里想让她考师范,这样可以早点出来工作,缓解家里的难处,而她却想考大学,走出山沟,去大城市见一见世面,结果不仅走出了山沟,走进了大城市,最终从大城市走出,进入了外太空…
高三那年,品学兼优的她迎来了改变一生的机会,山东招飞办来到烟台招飞行员,王亚平因为从小就务农,加上还不带眼睛,体魄符合,成绩我稳定,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之下,王亚平试着报了名,没想到几万人的筛选之下,留下了37人,而她也位列其中。
17岁的她,独自一人从烟台来到了长春,这里可以说和她以往的生活有很大的区别,环境更加寒冷,条件更加艰苦,每天她在凌晨五点就要起床训练,刺骨的寒风中,流下的汗水会直接成冰。
不过正所谓没有一滴汗水会白流,王亚平21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成功掌握4种飞机的驾驶技巧,并多次参加一些危险的任务,如2007年重庆特大旱灾,她驾驶飞机前去增雨,需要穿过云层发射增雨武器,而穿过云层的时候特别容易导致机翼和仪表盘结冰,这是非常致命的,但王亚平凭借自己高超的驾驶技术,成功的完成了增雨任务。
我国的航天员都在飞行员中选拔而出,神舟九号预选女航天员时,王亚平和刘洋都同时进入选拔,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都非常困难,王亚平每天不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还要自己给自己增加一个小时的难度,多训练一个小时的器械,虽然神九最终是刘洋入选,但神十中,王亚平凭借自己的努力还是获得了飞入太空的资格,并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在太空授课的女教师。
成就的背后,是想象不到的付出,王亚平在采访中说到,每次做离心机训练,都会让人感到头晕目眩呼吸困难,旋转的时候身体要承受8倍自己体重的压力,好像8个自己压在身上,脸上的肌肉会被甩到变形,眼泪也会止不住的流。
在这种度秒如年的训练中,她不仅要保持自己的清醒,还要对机器出现的一些信号做出对应的操作,也要做一些标准动作,这样才能在可能发生意外时,有充足的准备。
正是因为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让王亚平成为了首个出舱的女宇航员,也让她荣获了“中国航天公益大使”的新身份。
38岁考上北大,41岁出舱步入太空
33岁那年,王亚平和神舟十号飞船一起进入太空,并在飞船里给小朋友们普及航天知识,40分钟的物理课让很多孩子心中点燃起了太空梦。
2014年,王亚平考上了北大,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研究生,2018年,王亚平38岁时,又一次考上北大,攻读心理学博士。
今年,王亚平41岁,不仅二次进入太空,还成为了我国首次女航天员出舱记录的创造人,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
王亚平在采访中说到,感谢这个时代,我出生于农村,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却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时代充满机遇而且是公平的。
通过王亚平,我们可以看到努力拼搏并不是白费的,只要努力,早晚有一天会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写在最后
从农村到两次登上太空,不得不说她背后的辛勤努力,她要在无数个日夜中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在无数次训练中,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有些人会说,付出这么多,难道一点爱好也没有吗?答案是否定的,她不仅喜欢摄影,还以宇航员的身份在太空拍下了地球的“唯美写真”,带大家领略到地球的美,还在正月十五元宵晚会当天,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网友们直呼“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从农村女孩到最美航天员,王亚平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太空教师”“航天女英雄”等遥远的称号,我们应该学习她的精神,如抓住机会,努力拼搏,设置短期目标努力完成以及长期坚持一些好的小习惯等等。
每个人都有可能改变现有的环境,找到一个目标,坚持奋斗下去,一定能够让你的人生出现转机。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逐的明星,希望她的事迹一直被人传颂,这样的明星,你们喜欢吗?
王亚平到底有多牛,她是我国第一位出舱女航天员、是目前在轨记录最长的女航天员、是第一个两次出征太空的女航天员、是第一个在太空授课的女航天员、是第一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是全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员,她曾驾机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一颗“太空梦”的种子在她心中种下。2013年,她参加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还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像师张晓光的协助下成功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2013年第一次授课,短短40分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学之门”。返回地面后,她收到很多信,信中饱蘸童真童趣,洋溢着求知热情。有的说:“我也想飞向太空,探索其中的奥秘。”有的说:“请把接力棒交给我吧!”还有不少孩子问:“什么时候再有太空授课?”带着这些期待,2022年,经过8年不懈努力,“亚平老师”终于再次追梦成功,登上“讲台”。在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她和翟志刚、叶光富完成了两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内容更丰富,科学设备更先进。
王亚平的“牛”是毋庸置疑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历优秀。
王亚平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姑娘,父母虽然都是农民但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王亚平也一直很争气,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优异,在体育运动上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擅长长跑。因为突出的跑步天赋,她曾经考虑过去体校,但无奈因为身高没有达标,所以最后没有被录取。
好在上天并不忍心埋没她的天赋,在她高三,空军要来他们学校招女飞行员。因为她是班级里少有的不戴眼镜的女生,所以被撺掇去面试。王亚平几经周折,通过了初选后,又经历三次体检,一次心理测试,才拿到了飞行员的录取资格。可是光有录取资格还不够,飞行员对学生的分数要求也很高,她报名的是长春飞行学院,是军属2110,相当于普通高校的985、211。因为女飞行员招生更少,所以竞争更大,分数要求也比男飞行员更高。
在拿下飞行学院的录取资格以后,王亚平开始了疯狂地复习,好在她之前的学习成绩并不差,再加上最后的努力,高考光是文化课就考了495分,超飞行学院录取线130分,被成功录取。要知道这可是1997年,当年大学还没有扩招,考本科也不像如今这样容易,495分已经是非常高的分数了。放在如今的话,王亚平也相当于考了600+,这样的分数说是学霸一点也不过分。
顺利进入飞行学院后,王亚平也没有忘记学习,她非常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最后以第二名的成绩顺利毕业。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飞行生涯后,也没有忘记学习的重要性,在工作后连续两年取得了航空理论考试的第一名,可见其基础之扎实。
原本她的学习之路到这里就已经可以结束了,对于飞行员来说本科学历已经足够了,但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她开始了继续深造。她选择在北大进修,在拿到硕士学历后,又开启了读博之旅,如今她已经是北大心理学的在读博士了。
二是热爱事业。
2009年,王亚平已经29岁。按照她和丈夫赵鹏原本的计划,这一年他们想要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王亚平得知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开始选拔的时候,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能够为祖国航天事业出一份力,她艰难地向丈夫开口,暂时取消生子,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起初,丈夫赵鹏还是不愿意的,作为丈夫,他有得到孩子的权利,再加上妻子马上错过最佳生育期了,不想再耽搁了。再者,王亚平和赵鹏这个小家此前多年都在部队忙忙碌碌,舍小家为大家,付出了很多,如今难道自己生个孩子都成了奢望了吗?
王亚平得知丈夫赵鹏的想法后,夫妻二人发生了争执,事后,赵鹏选择妥协,尊重王亚平的决定,决心让她冲一冲第二批宇航员的竞选。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亚平过人的素质,从众多女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于2013年进入了太空,完成了梦想。
好在上天一直眷顾着这对夫妻,2016年,王亚平生了一个女宝宝,孩子的爸爸赵鹏也异常激动,父亲这个角色,他终于实现了。
三是意志坚定。
王亚平在参加选拔体检期间,在散步时偶遇杨利伟,好奇地问:“当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杨利伟就说了两个字:“学习。”之后,王亚平深深意识到这两个字的分量。入队第一年,她们就要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天文学、高等数学、航天医学等30多门课程。知识储备就像盖房子,要一点一点来,没有捷径可走。白天排满课程,晚上写作业、预习、复习,她书桌上的台灯从没在深夜12点前熄灭过。
虽说,和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体力方面难免有差距。但亚平认为,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在平时的训练内容、训练标准、要求上,她默默对自己提高了要求。
超重耐力训练中,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她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难,面部扭曲变形,甚至连眼泪都甩了出来;
救生训练中,不管在野兽出没的丛林,还是风沙漫天的沙漠,或是大浪滔天的海洋,她从容面对恶劣环境的考验;
体能强化训练中,3000米考核,她比满分标准还提前了3分钟。
体质器械训练中,她每次在规定课时以外加练1小时,经常练得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
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身着水下服,在10米深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40千帕的压力,不断调整身体姿态,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种动作,持续水下工作5、6小时,饿了只能忍着,痒了痛了也没法挠。男航天员在水下坚持多久,王亚平同样在水下坚持多久。但比起男航天员臂力、体型和臂展的先天优势,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
王亚平曾说,她热爱航天事业,再难再苦,也要坚持一辈子。正是这份坚持,让她成就了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