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p-35参数表 翼展 36英尺 全长 25英尺2英寸 全高 9英尺1英寸 空重 4315磅 最大起飞重量 5600磅 最大速度 281.5英里/时 实用升限 30,600英尺 航程 1150英里 武备 1*12.7毫米
p-35参数表 翼展 36英尺 全长 25英尺2英寸 全高 9英尺1英寸 空重 4315磅 最大起飞重量 5600磅 最大速度 281.5英里/时 实用升限 30,600英尺 航程 1150英里 武备 1*12.7毫米 + 1*7.62毫米 + 320磅
苏联二战时期哪款战机最经典
模拟飞行里面也是现实中最bt的飞机,LA-7飞行性能极佳!我们有时候都让用它。。。
话说回来,最出名的最经典的我觉得是il-2伊尔2。毕竟都围绕着他做游戏,而且确实有过人的长处。
二战中苏联铁木辛哥是个什么样的指挥官?能力如何?
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应该是苏联历史上资格最老的将领了,他在苏军中的威望相当于龙德施泰特元帅在德军中那样令人尊敬,即便是斯大林这样铁血无情的领袖也对铁木辛哥情有独钟,在战争初期铁木辛哥几乎每战必败的情况下也没有解除他的职务,仍旧委以重任。曾经是铁木辛哥下属的朱可夫也对这位老上级赞誉有加,称其“性情坚韧,意志坚强,精通战役战术法则”。
铁木辛哥的辉煌岁月是在国内战争和苏芬战争期间,尤其在苏芬战争中表现突出,他在1940年2月组织西北方面军成功的突破了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挽回了苏军在1939年末的惨败所丢失的颜面。正是因此铁木辛哥被任命为国防人民委员,这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国防部长,是苏联军队中仅次于斯大林的第二号人物。上任后的铁木辛哥展开了对红军大刀阔斧的改革,尽管并不彻底,但是铁木辛哥提拔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员,他们在不久后的苏德战争中发挥出了重大作用,这可能是铁木辛哥对苏联最大的贡献,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所战役指挥上的战果。
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铁木辛哥便被派往了战局最严重的中央方向,接替巴甫洛夫的西方面军司令一职,负责重振这支近乎被歼灭的方面军,而巴甫洛夫则被斯大林以叛国罪处决。不久后铁木辛哥又兼任新组建的中央方面军司令员和西方向总指挥部司令员,负责整个中央方向的作战,但是铁木辛哥没能阻止住德军进一步的推进,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铁木辛哥遭遇了严重的失败,损失超过了此前巴甫洛夫指挥的明斯克战役。在德军于斯摩棱斯克暂时转入防御后,铁木辛哥在斯大林的授意下组织了对德军的大规模反击,除了朱可夫的预备队方面军在叶利尼亚突出部有所斩获外,大部分的反击都失败了,苏军损失惨重。
随着德军将注意力转向了南方的基辅,战争的焦点开始转向南方,当时的西南方向总指挥部司令员布琼尼请求放弃基辅以避免南翼苏军被合围,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斯大林随即将铁木辛哥派往南方接替布琼尼的职务,铁木辛哥坚决的执行了斯大林的命令,但代价是整个西南方面军的覆灭,尽管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斯大林本人,但作为前线指挥员的铁木辛哥显然也难辞其咎。铁木辛哥并没有因基辅的失败而被解职,他仍旧负责南方的战事,并在冬季将德军逐出了罗斯托夫,这应该是铁木辛哥最大的一次战果。1942年初铁木辛哥策划了对哈尔科夫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战役,这场进攻的失败程度甚至比基辅会战还要严重,苏军损失了近30万人,而德军只有2万人。
随着德军在南翼的势如破竹,铁木辛哥不久即被调离了这里,前往北方出任西北方面军司令,不再参与决定性的南方战事,以铁木辛哥的能力确实无法应付现代化的作战模式,他的思想难以时代的步伐,战争的舞台交给了那些年轻而又有能力的将领们,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叶廖缅科等人。但铁木辛哥仍旧在次要战场上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直到战争结束,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了最高级别的勋章—胜利勋章!
1942年斯大林格勒会战打响之前,苏军在南方战场上的兵力本来是占很大优势的,然而造成战略主动权丢失进而让德军得以长驱直入的两大败仗,正是克里木战役和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苏军在这两次战役中损失了大量兵力兵器,仅被俘官兵就多达42万余人,战局遂急转直下。
(铁木辛哥元帅)
克里木战役众所周知那是曼施坦因的封帅之战,而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的惨败,直接责任人正是苏军西南战区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俄国人的全名一般较长,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给人的感觉貌似是个老元帅,其实年龄只比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两位名将大一岁,1895年出生,却能够与伏罗希洛夫、布琼尼齐名并列“骑兵三元帅”,说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因为在1934年开始的大清洗当中,五名元帅中幸存者只有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一级集团军将领当中只有沙波什尼科夫幸存,并且在卫国战争中晋升为元帅担任总参谋长,二级集团军将领则是全军覆灭的。
(布琼尼元帅)
也就是说,铁木辛哥在那个年代不过是个骑兵军长,后任军区副司令员,与朱可夫的职务基本相同,然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斯大林信任的重将,并且在1940年封帅,足以证明能力和水平尚可。铁木辛哥的迅速窜升,得益于卫国战争爆发前瓜分波兰的战争和苏芬战争,1939年9月,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铁木辛哥率领两个方面军60万大军西进并“大获全胜”,当年底苏芬战争爆发后,被大清洗严重伤了元气的苏军在战争初期丢尽了脸面。
1940年1月初铁木辛哥被斯大林调任新组建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员,90万苏军于2月间发起总攻,三天后即突破曼纳林防线锁定胜局,仅有300万人口的芬兰被迫求和,铁木辛哥由此荣获苏联英雄的称号,旋升任国防人民委员并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铁木辛哥成为新改组的最高统帅部成员,并且在最初划定的三大战区中,铁木辛哥为西部战区总司令兼西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为西北战区总司令,布琼尼为西南战区总司令)。
(伏罗希洛夫元帅)
从履历可以看出,铁木辛哥属于后大清洗时期斯大林着意提拔和重用的新锐将领,起用时间甚至早于朱可夫,这也是当时苏军高层的状态,即老式骑兵将领普遍较被信任和重用。当然,铁木辛哥能够在几年之内,从一个骑兵军长一路晋升为元帅,并且与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两位老帅平起平座,军事能力勿庸置疑,比如德军“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实施前,作为西部战区总司令和西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就保持了相当的警惕,6月13日便请求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但是遭到斯大林的否决。
苏德战争爆发后,西方面军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仍然遭受重创,比如斯摩棱斯克战役一战即被俘45万余人。笔者个人的看法是,铁木辛哥这一批骑兵将领尽管勇敢善战,但对于现代化的闪击战和坦克战还不够适应,在作战思想和作战指挥上已经不太胜任当时的大兵团会战。悲剧的是,当西南战区总司令布琼尼要求全线撤退时,斯大林不仅不允许,还当即将其撤职并转派铁木辛哥接手,而水平差不许多的后者到任后,也认为也必须撤退以免被合围,仍遭拒绝。
(铁木辛哥)
于是在铁木辛哥任内,苏军西南战区遭受了世界军事历史上最大的失败,基辅会战苏军仅被俘即达665000人,在这场巨大的失败中铁木辛哥完全是背锅侠吗?也不尽然,军事思想上的落后造成其作战指挥太过中规中矩,在局部的作战行动中缺乏独断专行的魄力,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铁木辛哥的一路高升固然源于坚决执行斯大林的命令,但也由此造成无数苏军官兵的伤亡被俘,恐怕难辞其咎。
1942年初,苏军在西南战线上经过整补,已经积蓄了相当的力量作为战略预备队,如果以逸待劳应对德军的“蓝色计划”,局势本不应该那般凶险。但是一方面是斯大林误判形势,认为德军发动进攻的应该是莫斯科方向,另一方面就是铁木辛哥急于复仇,多次请战要求收复重镇哈尔科夫。包括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在内都不同意主动进攻的作战计划,可惜斯大林最终还是选择支持了铁木辛哥。
(朱可夫)
1942年5月12日,铁木辛哥指挥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共45个师的兵力,分两路向哈尔可夫发起反攻,战役初期苏军进展很是顺利,突破德军防御最深达到50公里。斯大林不无讽刺地据此嘲弄沙波什尼科夫,声称差点因为总参谋的固执而取消了一次战果将很是辉煌的战役。结果很快就被打了脸,本来就在酝酿大规模进攻的德军迅速展开反击,至5月29日大破当面苏军,俘虏25万人并击毁坦克1249辆。
德军“B集团军群”趁势大举突破,数个集团军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高速推进,而新败的苏军只能一路退却,其中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目标直指斯大林格勒。苏军最高统帅部匆忙以西南方面军为基础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以铁木辛哥为司令员、赫鲁晓夫为政委。然而苏军一退再退,至1942年7月29日,已有部分苏军仓惶撤过顿河,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对老帅们的失望,当日将铁木辛哥撤职。
从1943年4月起,铁木辛哥不再直接掌握实际军权,而是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在重大战役中负责协调各方面军的作战行动,相比之下,朱可夫、科涅夫等人后来都兼任着主力方面军的司令员,说明铁木辛哥在斯大林心目中的军事地位已经大大下降,但基本信任犹在,在卫国战争中也算劳苦功高。
就能力而言,不太认可对他在战争中“时运不济”的评价,从铁木辛哥历次战役的表现看,粗浅给出三句评论:第一,水平尚可但绝不是出类拔萃;第二,对大兵团作战指挥稍显笨拙,战役指挥没有鲜明特点;第三,会打胜仗不会打败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会打顺风仗,一旦处于劣势战局情况下往往无计可施,从而一败涂地。
(哈尔科夫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