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兔哥回答;二战苏德战场的战况非常激烈,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工业城市,当时的许多的坦克大炮都是由这里走出去的。斯大林格勒双方的争夺异常惨烈,整个防线并不是一条直线或者说是泾
兔哥回答;二战苏德战场的战况非常激烈,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工业城市,当时的许多的坦克大炮都是由这里走出去的。斯大林格勒双方的争夺异常惨烈,整个防线并不是一条直线或者说是泾渭分明,而是形成了犬牙交错的胶着状态。斯大林格勒二战中处于被德军的封锁状态,粮食,物资全部依赖外援,德国当然是知道这些,因而对斯大林格勒的轰炸也是异常的频繁。希特勒梦想彻底占领斯大林格勒这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以此打击苏联的抵抗力意志。
斯大林格勒特殊的作战环境,使它成为完全靠外部输血式的支援才得以支撑整个作战,生活。而通向斯大林格勒市内的道路除了水运就是铁路,当时的公路道路受季节影响严重,雨雪泥泞的道路汽车行驶困难,而且运输量有限。水路船只损失很大,而且一旦被击毁损失的远不是船舶,连整船的物资有块损失掉。当时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可以说是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德国发疯似的阻止苏联的运输通道,苏联更是拼命的运送物资。被德军炸毁的沉船堵塞了整个河道,只有铁路的运输是最有效果的。但德国对铁路的封锁也是非常凶猛,被炸毁的火车塞满整条斯大林格勒地段。苏联人真的是急疯了,如果铁路在被卡死,哪么,斯大林格勒这座兵工城市必将陷落,如何是好。然而,转机却有一个不知名的列车调度员开始。
当苏联正在为如何将物资运送到斯大林格勒城里发愁时,一个列车调度员,深入德军轰炸地段,他经过慎密的调查发现,德军的飞机并不是见火车就炸,而是只炸从外面往城里开的,并不炸从城里往城外开的火车,也就是允许出,不允许进。德军的考虑是,飞机轰炸火车并不是简单的事。火车就是一条线,看着挺长的,但从几百米的高空就像一根绳子,必须把高度降很低,才能炸到。但高度低了,就是一支机枪也能把飞机打下来,德国的飞机是很宝贵的,如果没了飞机,就等于水路都开了口子。为了减少飞机的损失,德军采用了打进城的,不打出城的。这名调度员发现这个情况后,苏联方面立马开始造假行动,所有进城的火车头都放后面,推着车辆跑,为此还进行了改装,从高空无法辩认出了。这样,火车推着车辆进城时,德军飞机看到的是车头在拉着车辆出城,而火车出城时也不用调头,直接拉着车辆使劲跑就是了,节省了时间。
德军的飞机在天上飞,苏联的炮火对其打击干扰,德军飞机无法下降高度,火车的速度当时很慢,几十公里一小时,对于几百公里时速的飞机简直就是不动的,只能看到火车从城里往外跑的,从未见过火车往城里进的。苏联为防止德军夜间轰炸,还固意让飞机能看到火车头照向后面的灯光,从天上看,还是在出城,其实是进城,只不过火车头后面加上了车灯,而且特别亮。另外,夜间如果铁路实行灯火管制,火车关灯行驶,德军飞机很本就很难发现火车。所以,这一招非常有效果,减少了很多的损失,也使斯大林格勒的战局发生了重要的转折,火车的功劳功不可没。
斯大林格勒战役从开始到解围,铁路运输从未中段过,当然,即便这样,苏联也付出了巨大的损失,约150万苏军战死杀场,很多平民饿死,但最后,斯大林格勒战役终于获得胜利,斯大林格勒始掌握在苏军手里。成为二战中的转折点,也成为苏联二战中最传奇的城市。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指正探讨,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把火车头放在车厢后面,推着车厢前进,这是苏军当年在斯大林格勒用于迷惑德国人的战术。
实际上这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火车的机车头本就可以两边使用,既可以拉,也可以推。
过去有时候为了帮助超重超长的车厢运作,或者火车上山、机车头功率不够,还会使用多段机车辅助运行,以多个机车头帮助完成运输。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因为一些抢修的桥梁承载能力差,承不住机车头的重量,兼之美军轰炸的危险很大,便也采取了一种名为“顶牛过江”的做法,让机车头顶着车厢前进,过桥后再用另一边的机车头拉走。
两边对接到位后,前面的车头拖着货物狂奔进隧道,后面卸了货的机车头也轻装撒腿就跑,极大的保证了战场生存能力。
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占据了大部分的制空权,他们随后对城市进行了残酷的大轰炸,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横行在城市的上空,不仅将城市炸得稀巴烂,对苏军的后勤线亦威胁严重。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一大工业城市,比如著名的“红十月”钢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等等,还有造船厂、电厂等等一大批国营企业,甚至从巴库油田开采的石油都需要经过这里,相当重要。
斯大林格勒守军当时与德军在马马耶夫岗隔山头对峙,城市也陷入了争夺中,人们需要通过铁路线将物资送到附近的火车站,然后再从这里输送到伏尔加河东岸,继而再输送过河,送给西岸守军。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为了能彻底困死背水一战的苏军,希特勒要求完全的封死苏军的交通,将苏军绞杀。
德军在河道、公路上投掷了大量水雷地雷,在苏联公路、铁路展开了空前的破坏性攻势,让苏军的物资转运变得非常困难。
苏军最后只能在300多公里外的萨拉托夫枢纽站进行火车货物的下站转运,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铁路安全,他们派出了架歼击机群进行走廊式防御,还在火车站、中转站、铁路沿线建设了大量防空阵地,派驻了十多个高炮营、探照灯团,6个防空装甲列车营等,以阻止德军飞机的破坏。
这番操作极大的维护了苏军脆弱的后勤,让源源不断的弹药、粮食、人员、装备被送往伏尔加对岸,随之也迎来了德军更加白热化的轰炸,双方频频在运输线的地空交火,8月份时苏联102防空歼击师一天就要出战100架次,对面德国人一天却要袭击1500架次,打得相当厉害。
苏军最终还是抗下了整个运输线的安全,有力的抵挡了德军的破坏,再加上苏军的经验、兵力不断增加,致使德军的航空损失越来越严重,虽然制空权仍然掌握在手,却很难袭击铁路线的要害部位。
因为袭击整个铁路线已经不大可能,德军只能瞅冷子对列车下手,他们派出战机负责侦查列车动向,然后派出俯冲轰炸机对列车进行精准轰炸,将列车全部报销在铁路线上。
也正因为如此,苏联将士才开发出了“机车顶着车厢赶路”的做法。
据说这种战术源于一个小调度员,他天天看着德军战机跑来炸火车,看着看着就看出了经验。
他发现,因为苏军车战的防空火力较为凶猛,沿线的战机也守卫的比较密集,德军往往只能选择性的找目标,主要炸那些拉着货物过来的列车,却放过了空着车回去的列车。
于是被炸得焦头烂额的苏军,干脆在火车头上打起了主意,汉斯不是喜欢炸进站的么?那我们就搞个“障眼法”,把列车的车头放车尾,反推着列车走。
这样,德军侦察机往往会看漏目标,不会上报有列车准备进站,而是将路上的列车当成往城外发的空车。
即便有轰炸机过来轰炸,也很容易看岔,将车头在后的列车当成是出去的低价值目标,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找那些进站的“高价值目标”。
虽然不可能真的将德军飞行员骗过,但短时间内,这种“障眼法”却能给火车赚来不少的生存时间,从而给歼击机的救援赢来机会。
毕竟德军轰炸机需要在远航程且地面炮火密集、轰炸空窗短的时间内搜索目标并攻击,一分一秒可能给双方带来的都是天堂与地狱的改变。
萨拉托夫枢纽站及斯大林格勒一线的铁路,在大战期间遭遇到成千上万的空袭,但最终还是靠着各种各样或靠谱或不靠谱的做法撑到了胜利。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顶着车厢前进的战术纯粹是把德国人当傻子,但苏联人确实靠这一招努力提高了物资火车的生存率,或者说,他们用死马当活马医的障眼法,在德军每月上千次的轰炸数字中,略微拉低了对方的轰炸效率。
战争,有时候不就是靠这些微不足道的变化,才形成了此消彼长的变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