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个国家最大的事只有三项:军事、外交、内政。
在总统制国家,“军事”和“外交”这两项事务是总统专权,别人无权置喙。所以一个总统制国家的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绝对是真正的铁
一个国家最大的事只有三项:军事、外交、内政。
在总统制国家,“军事”和“外交”这两项事务是总统专权,别人无权置喙。所以一个总统制国家的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绝对是真正的铁杆心腹。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共出现过四位外交部长:科济列夫(1992 -1996)、普里马科夫(1996- 1998 )、 伊万诺夫(1998 -2004 )、拉夫罗夫(2004至今)。
作为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干了快20年了,可见普京对他的器重与信任;他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一起,是普京两大权力的执行者。
拉夫罗夫为什么能长期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呢?这要从苏联和俄罗斯的外交说起。
一、俄罗斯人搞外交,的确有一套:比鹰还鹰、比水还水不管怎么说,俄罗斯人搞外交是很有一套的,他们会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表现,说出自己的诉求。以前欧洲贵族总说沙俄贵族一副“暴发户”的样子,但他们不得不佩服,这个暴发户在舞会上总是贵妇与小姐们青睐的目标。
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俄罗斯人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彼得大帝带着心爱的王后叶卡捷琳娜打仗,被土耳其人包围,几乎就要命散当场;叶卡捷琳娜拿出自己所有的金银珠宝贿赂敌人,让彼得大帝逃过一劫。这也是一种外交方式。
苏联时期,他们的外交官都会根据情势,消除政府的压力。比如苏联刚成立时,西方列强大举进攻苏联,他们的首任外交部长托洛茨基在各国游说,并用利益引诱、瓦解对方的联合,让苏联逃过建国之初的覆灭危机。
在苏联外交中,“葛罗米柯”和“多勃雷宁”是他们外交官的代表。葛罗米柯的特点是“比鹰还鹰”;多勃雷宁的特点是“长袖善舞”,也就是“水般柔和”,但水结成冰,可不是一般的硬啊。
葛罗米柯从1957年2月担任苏联第七任外交部长,到1985年卸任,时间长达28年,创下苏联外交部长担任时间最长记录。多勃雷宁长期担任驻美大使,把美国人对付的团团转,到现在还怀疑政府里有多勃雷宁培养的苏联代言人。
不举手先生葛罗米柯
现在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已经干了18年,不知道能不能打破葛罗米柯的记录。目前还看不到有谁能代替他,并且,只要普京在为,他就是当仁不让的外交第一人;即使普京不再干,如果普京的外交政策被继任者延续,那么,拉夫罗夫仍是外交部长的最适合人选。
拉夫罗夫如同葛罗米柯和多勃雷宁的结合体,他有时候很硬,有时候又幽默地退一步,恰到好处又不失分寸;也就是:比鹰还鹰、比水还水。
长袖善舞的多勃雷宁
二、强硬的拉夫罗夫,普京都想给他踩“刹车”:你是外交部长,不是国防部长说拉夫罗夫“怼人”其实并不准确,应该说是他总能用轻松的话语表达某种“强硬”的立场;用温和常见的方式给对方以压力。也就是:既有葛罗米柯的“比鹰还鹰”;也有多勃雷宁的“长袖善舞”。
比如2020年1月3日,美国暗杀了伊朗军事强人苏莱曼尼,俄罗斯是非常不满的;一个月后的2月15日,在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拉夫罗夫与美国时任国务卿蓬佩奥进行了简短的对话。
对话中,关于美国用卑鄙的方式暗杀苏莱曼尼,俄罗斯真的不好说什么,也没法就此表态。但在临别之际,拉夫罗夫对蓬佩奥说了一声:“Good luck!”(祝好运),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一声“Good luck”吓蓬佩奥一跳
伊朗誓言要报复,“复仇旗”已经高高挂起,不管是特朗普还是蓬佩奥,对此都心知肚明,也顾忌万分。一句“Good luck”,即表明了俄罗斯的不满,又让别人无话可说,还轻轻挠了一下对方的痛点。
同样的,在叙利亚战争中,美国暗地里偷偷武装“叙利亚自由军”,这是谁都知道的事。俄罗斯借着打击叙利亚武装分子,连着把“叙利亚自由军”也给炸了一遍,弄得美国很难受,又不好明面上说,就让记者去问:俄罗斯为什么炸。
结果,拉夫罗夫说:我们(俄方)曾向美国询问有关叙利亚自由军的信息,但美国没有答复,我们不知道是否真有这个组织,他们在哪里?是如何运作的?言下之意很明确:我问你你又不说,那我们误炸了也很正常。
这样的回答不是比一本正经地回答更加清晰、坚定、强硬吗?并且,这种强硬,还是从抱怨的口吻中表达出来的,让美国人更加不舒服。
拉夫罗夫在回答西方记者时,有很多幽默又不失严厉的绝妙回答。比如特朗普任命的第一个国务卿蒂勒森说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美国和俄罗斯的外交就像跳探戈,这要两个人跳才行;不过,美国并不打算和俄罗斯跳舞。
妈妈不让我和男生跳舞
这句话实际有蔑视的意味,记者问出来,也是有目的的。没想到拉夫罗夫一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我妈不让我和男生跳舞。你品品这句话,回味无穷,与后宫电视剧里“贱人就是矫情”有的一比。
因为拉夫罗夫的言语看起来温文尔雅,却带有非常强硬的态度,甚至还有攻击性;所以,普京在一次会议中对拉夫罗夫说:你要知道,你是外交部长,不是国防部长。其实,谁都知道,这句调侃实际上是在对拉夫罗夫表示赞赏。
你是外交部长,不是国防部长
三、拉夫罗夫是个怎么样的人:你算老几啊,敢给我上课应该说是“时势造英雄”,和普京一样,拉夫罗夫对苏联非常有感情;但如果苏联还在,普京也好、拉夫罗夫也好,都只能在苏联那套官僚体制下混,很难达到现在的位置。
拉夫罗夫1950年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干部家庭,家庭条件优越,受在俄罗斯外贸部工作的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国际关系史特别感兴趣,语言天赋出众,大学读的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在大学期间,他除了掌握的英语、法语之外,还学习了艰难生僻的僧伽罗语(斯里兰卡语言)。
谁还没年轻过
也许就是因为会僧伽罗语的原因,1972年他大学刚毕业,就被派往斯里兰卡担任大使馆总顾问,这是他外交生涯的开始;1981年,拉夫罗夫被苏联派到联合国工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任外长科济列夫找到他,让他担任自己的助手。
因为在外交上的独特经历,以及担任外长助手的出色表现,他在1994年再次到联合国工作,不过这一次他代表的是俄罗斯联邦。拉夫罗夫两次在联合国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他以自己独特的处事风格,收获了很多世界外交高层的人脉;也以自己幽默但不失坚韧的个性,表达着苏联和俄罗斯的立场。
举两个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工作时的例子,就能明白什么是“拉夫罗夫风格”:1997年,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工作,代表的是苏联政府;有一次,他开着自己的轿车去联合国总部,遇到纽约警察封路检查。拉夫罗夫向警察表明了自己外交官身份(外交官是有豁免权的)但傲慢的美国警察根本不理,还拔掉拉夫罗夫的车钥匙。
这下拉夫罗夫不算完了,直接找到美国政府:此事必须要个说法。要知道,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不假,但是美国没有权力限制联合国外交人员的行动;再说了,美国硬要这么干,他自己也有外交官在莫斯科,数量可以对等反应。
半个月后,实在是被逼得没有办法,美国政府对此事正式道歉。也许美国人心里想:别的国家遇到这样的事,都大事化小地算了,就这个“俄罗斯人”不依不饶,烦人。
从1994年起,拉夫罗夫在联合国代表的是俄罗斯联邦了,但是巴尔干战争打得热火朝天,俄罗斯也很强硬,直接在1999年6月11日晚上,派出200名空降兵占领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国际机场,和英国对峙。
2000年1月,英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召集开会,讨论巴尔干国家的问题,其中有领土划分的问题。但这么重要的会议,唯独没有让当事方的南联盟参加。拉夫罗夫见到这种状况,直接退出会议,把英国搞得灰头土脸。因为在安理会开会,常任理事国直接退出,这还开个毛线啊。
从2004年开始,拉夫罗夫离开纽约,回到莫斯科,接替伊万诺夫担任俄罗斯的外交部长;这时的普京已经站稳脚跟,要带着俄罗斯大展宏图,为什么普京让强硬的拉夫罗夫任外长,而不是更加柔和的伊万诺夫呢?
实际上,从几年的实际情况,普京已经感觉到西方国家、尤其美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他们就是要把俄罗斯再收刮一遍;所以,普京的对外政策也从一开始的想融入西方变成和美西方硬钢。选择拉夫罗夫,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这一下,国际外交舞台热闹起来,俄罗斯在国际上和美国针锋相对:符合俄罗斯利益的我就配合一下,不符合的直接怼回去,连外交辞令也不讲。在欧洲,俄罗斯紧紧瞄着英国,只要英国有什么针对俄罗斯的反应,立刻开轰,毫不留情,搞得英国人提心吊胆的。
比如在2008年,拉夫罗夫与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直接在电话里吵了起来。英国人搞外交很多年,也很有一套,喜欢对着别的国家指手画脚,哪知道拉夫罗夫根本不吃这一套,加上俄罗斯本来就对英国在欧洲带头针对俄罗斯搞制裁非常不满,所以,拉夫罗夫直接对喋喋不休的米利班德开火:你算老几啊,敢给我上课。怼得英国外交大臣两眼冒金星。
四、为国强硬又何妨:飞行员胆子太大了,这会给军舰上的人员造成心理压力拉夫罗夫强硬,是在贯彻普京的意志,因为他是普京外交理念的执行者。实际上,普京刚接任总统时,对美国和欧洲还是抱着美好的幻想的,但是在乌克兰问题上、车臣问题上、格鲁吉亚问题上,美国一再对俄罗斯施压,很多行为近乎打脸。
被美国如此针对,普京才明白了美国和西方的真实意图:他们要把俄罗斯再分裂一次,这样既可以搜刮一遍俄罗斯的财富,又可以塑造利于西方的地缘局势。明白了这些,俄罗斯的外交方向果断转向,拉夫罗夫走到前台。
拉夫罗夫也不是一味地强硬,在一些场合,他也能屈能伸。比如2000年,有一艘北约军舰在临近俄罗斯海域的公海转悠,这是美西方国家一贯的动作:恶心你。如果计较起来,他们在公海自由航行,也没有违反什么。
结果俄罗斯空军派出飞机,对着这艘军舰又是瞄准、又是俯冲,就把它当靶子来练战术。北约当然要抗议,他们追着拉夫罗夫要个说法。
这时候,拉夫罗夫没办法退,也不能强硬,于是他在记者会上,不咸不淡地批评了几句:飞行员胆子太大了,技术再好也不能这么低空飞行啊,多危险。这会给军舰上的人员造成心理压力,会出事故的。
北约听到这话再也没什么好说的,人家都批评自己的飞行员了;但转头一想,怎么觉得自己的舰员好像很菜呢?还没有办法反驳。
五、因为他把对苏联的感情全部倾注到俄罗斯联邦:下任总统也许就是他拉夫罗夫和普京一样,对苏联有着比较深的感情,所以在外交理念上,两人也是一致的。对于苏联,普京说:对苏联解体不感到惋惜的人,是没有良知;想回到苏联的人,是无知。拉夫罗夫是这样说的:对于苏联解体,一些俄罗斯名人的表现让人感到羞耻。任何有良知而诚实的人,都对当时国家发生的一切不满意……
对苏联的感觉如此接近,外交理念又如此趋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拉夫罗夫能长期担任俄罗斯外交部长。只要普京还在总统位置上,拉夫罗夫就是当然的外交部长。
另外,即使普京退下去,只要俄罗斯还是执行现在的路线,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西方抱有幻想,拉夫罗夫仍然是担任外交部长最合适的人选。
2021年6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名:国防部长绍伊古和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作为“统一俄罗斯党”领导人的候选人。这个党是普京一手打造的,现在是俄罗斯第一大党,在选举政治下,这个党的领导人就有可能接任俄罗斯总统的职务。
所以,下任总统也许就是他,谁知道呢。
“有时我甚至都不得不提醒拉夫罗夫说,你不是国防部长,而是外交部长”。
这是普京总统在公开场合对拉夫罗夫外长所说的一句调侃的话,侧面反映了普京对拉夫罗夫外交工作的高度认可。
普京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俄罗斯外交部在拉夫罗夫的领导下,对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已经不再采取模糊柔性的姿态,而是采取进攻性的立场,颇有战狼外交的意味,这才是普京愿意看到的工作态度。
说明了拉夫罗夫的工作方式符合普京的期待,那么他被普京所重用也就理所当然了。
自从2004年升任俄罗斯外交部部长以来,17年时间过去了,拉夫罗夫先后辅助了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两任总统,成为俄罗斯独立以来任期最长的外长,至今没有卸任的迹象。
可能有人不太了解,俄罗斯外交部与国防部、内务部、司法部、紧急情况部属于总统领导的五大强力部门,尽管他们位列俄罗斯内阁政府行列,但是管辖权在总统。
也就是说普京对这五大部门的负责人人选必然会选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准确执行自己意志的人、能坚定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的人。
拉夫罗夫外长就是其中之一,要不然他也不会被誉为普京总统的第一号外交心腹,也不会执掌俄罗斯外交部长达17年,成为跟随普京时间最长的内阁部长。
还有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任职长达9年,内务部长科洛科利采夫任职也有9年时间,这些都是普京总统的左膀右臂。
对于普京来说,拉夫罗夫有三大优势,使得他能一直在外长的岗位上久待:
第一是拉夫罗夫职业外交官的履历。拉夫罗夫在1972年22岁从苏联外交部附属的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进入了苏联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
这50年来,拉夫罗夫一直奋战在外交战线,先后在苏联外交部、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处、俄罗斯外交部工作,参与了南斯拉夫解体、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核问题等众多国际热点问题的处置。
1992年时,拉夫罗夫还曾短暂出任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此时比他小2岁的普京还在列宁格勒市市担任主管市政府对外经济关系的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连副厅级都达不到,更别说跟拉夫罗夫的副部级相比了。
出于工作的需要,拉夫罗夫还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僧伽罗语等语种,对他开展外交工作提供了巨大支持。纵观整个俄罗斯外交界,没有比拉夫罗夫更合格的外交人才了、没有比他更完全的外交履历了,由拉夫罗夫掌管俄罗斯外交部能让普京放心。
第二是拉夫罗夫强硬姿态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我们都知道普京以铁腕治国闻名,拉夫罗夫外长作为普京的首席外事顾问,同样也是一位强硬的外交官。
别看拉夫罗夫已经年过古稀,他在面对美欧对俄罗斯咄咄逼人的动作时也是让人感到不好对付。对拉夫罗夫来说,你跟他比强硬,他比你还强硬,常常以不对等的态势来回击那些对俄不友好的行为。
比如捷克曾以2014年一起军火库爆炸事件突然驱逐俄罗斯18名外交官,这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赤裸裸地羞辱,即刻拉夫罗夫就指示外交部不对等驱逐捷克驻俄罗斯20名外交官离境,捷克还在纳闷,凭什么要多驱逐2人?
跟大国讲对等,尤其是跟俄罗斯讲对等,那还真是找错了人,拉夫罗夫才不吃那一套,以至于有外国的外交官称他为“苏联风格的外交官”,言外之意就是拉夫罗夫的外事风格非常强硬,坚定地捍卫着俄罗斯的利益。
第三是拉夫罗夫对普京政策的执行力。拉夫罗夫尽管比普京还要年长,但是普京作为自己的直接上级,拉夫罗夫始终在贯彻普京的外交理念,无论是对西方的的强硬风格,还是灵活的外交才能,拉夫罗夫都能完美地呈现出来,达到普京的满意程度。
就拿2011年利比亚战争一事来说,当时俄罗斯驻利比亚大使弗拉基米尔·恰莫夫按照正常程序告知梅德韦杰夫总统应当保护卡大佐的政权,但是梅德韦杰夫并没有理睬大使意见,反而撤掉了恰莫夫大使的职务。
此时的普京总理与梅德韦杰夫总统的意见不一致,普京更情愿保护卡大佐,而非为西方推翻卡大佐提供便利,但是依照俄罗斯的半总统制传统,普京总理无权决定外事大权。这个时候,拉夫罗夫执掌的外交部指示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在违背梅德韦杰夫总统意愿的情况下,在联合国对利比亚空袭表决中投下了弃权票,依照梅德韦杰夫的原意是俄罗斯应该与西方一致投下赞成票,但是拉夫罗夫并没有这么做,某种程度上拉夫罗夫的决定就像是迎合普京的外交理念。
我们就看普京执政这20年时间里,他为何能成功扭转叶利钦时期亲西方的外交路线,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关键就是因为有拉夫罗夫外长在国际外交战线为俄罗斯开道护航,使得俄罗斯重新恢复了超级大国的信心。
这样的外长,普京能不信任他吗?能不重用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