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41年11月,德国老帅龙德施泰特以辞职相挟要求从罗斯托夫撤退,立即被小胡子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继任者为第6集团军司令、陆军元帅赖歇瑙,然而后者到任后却继续
1941年11月,德国老帅龙德施泰特以辞职相挟要求从罗斯托夫撤退,立即被小胡子解除了“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继任者为第6集团军司令、陆军元帅赖歇瑙,然而后者到任后却继续组织撤退,结果是啥事没有,是不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呢?别忙,还有一个呢。
(龙德施泰特)
在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中,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遭遇优势英军而作战失利,眼见着埃及金字塔在望,小胡子命令非洲军就地坚持坚持,等到援兵和补充到达后再行反攻。但是陆军元帅隆美尔知道再不逃就可能全军覆灭,于是抗命行事,率领非洲军狂奔疯逃一路向西,终于没让蒙哥马利一勺烩了,结果是仍然保住了职务。
为什么小胡子队其他将领不爽就解职,而对这两位陆军元帅就“格外开恩”呢?无它,这俩货都是国防军中亲纳粹的典型代表,也都是纳粹党员,是国防军“普鲁士军官团”中的另类。所以小胡子也不是逮谁撤谁,第一个关键点,是普鲁士军官团在二战中的撕裂:
(赖歇瑙早年)
其中大部分军官是希望通过小胡子的领导来一雪前耻,重现德军的辉煌;少部分是小胡子的狂热追随者;而极少部分干脆就认为小胡子会把德国带进灾难,从一开始就反对他。对这三类军官,小胡子当然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死忠分子加官进爵,稍微犯点错误也不会深究;对国防军中的“密谋集团”,党卫队和盖世太保坚决侦破和镇压。
唯独其中占比最多的“骑墙派”,他们跟小胡子本来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德军顺风顺水时也曾把小胡子奉若神明,德军屡战屡败时他们又怨气冲天。所以对这批人,小胡子从骨子里就缺乏真正的信任,会经常以升职和解职的办法树立自己的权威,更是御人手段当中的一个办法:“搓摸”。
(戈林)
比如龙德施泰特后来被起用为西线德军总司令,古德里安被重新任命为装甲兵总监和代理陆军总参谋长等等,都是这个范畴。在不断的搓摸中,大多数国防军将领失去了反抗,为了重回现役重掌兵权而不是在家种花,逐渐对小胡子绝对服从,而这也正是小胡子喜闻乐见的。
戈林显然属于第二种,他虽然是一战时期的国防军军官出身,但是很早就追遂小胡子左右,参加过1923年的啤酒馆闹事,也为纳粹党上台执政立下汗马功劳,已经跻身二战德国最高决策层,当然不是小胡子需要“搓摸”的对象。相反,正是由于戈林是一战时期的资深军官、英雄与恶棍的合体,他还成为小胡子渗透和控制普鲁士军官团的急先锋,“帝国元帅”军衔就是故意抬高他的军中地位的,当然后顾无忧。
第二个关键点,是小胡子其实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或者说是性格特点,就是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很少直接过问。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屈尊兼任“陆军总司令”,是因为前陆军下士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并且主要体现在陆战层面,因此对陆军控制的很紧,前线陆军将领一旦严重否定他的意见,无论是谁均须拿下,哪怕你是曼施坦因。
但是对于自己并不熟悉专业的空军和海军,小胡子只在战略上把把关,绝少干涉这两个军种内部事务,所以造成戈林在空军一家独大的情况。既然不爱插手,既然信任戈林,那也就不会轻易解除他的职务,其实海军的情况也差不许多,雷德尔元帅在总司令位置上做了很久,战争末期才换成邓尼茨,期间德国海军吃了多少次败仗?
(戈林早年,注意没有鹰徽)
第三个关键点,是戈林很早就与希姆莱沆瀣一气,在第三帝国高层形成了稳固的势力,另外一边,戈倍尔和鲍曼也结成了政治同盟,双方半斤对八两形成了权力平衡,对小胡子而言,轻易打破这个平衡是愚蠢的的。驾驭好凯特尔和戈林、希姆莱等人,小胡子的权力就是稳固的,一如凯特尔最高统帅部参谋长的位置,从战前坐到战败雷打不动。
当然,题目也不是特别准确,当苏军逼近柏林的1945年4月16日,逃离柏林的戈林眼见小胡子坐困孤城,作为“顺位继承人”,他小心翼翼提出了接管权力的请求,结果纳粹狂人勃然大怒,口述命令解除了戈林的所有职务。负责执行的鲍曼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私下命令当地党卫队抓捕了戈林,于是曾经的“帝国元帅”分分钟成为了阶下囚,而且是德国自己的监狱。
(戈林和小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