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航天员出舱后做什么?做出舱作业任务。7月4日,神舟十二号的3名航天员在协同配合下,进行了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出舱后,航天员们要配合完成抬升全景摄像机等作业任务。
一、航天员出舱后做什么?
做出舱作业任务。
7月4日,神舟十二号的3名航天员在协同配合下,进行了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出舱后,航天员们要配合完成抬升全景摄像机等作业任务。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这是我国首个可长期在轨运行的机械臂,为航天员出舱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据了解,航天员出舱活动所进行的作业任务,按目的可分为验证类出舱、组装类出舱、维修类出舱、有效载荷类出舱(释放或回收卫星、安装试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四大类。
二、中国空间站首批航天员的英勇事迹?
有一群这样的人——“轻”,让他们的梦想更接近星空和宇宙;“重”,让他们的脚步更加豪迈壮阔。
他们就是中国航天员。
国家很重 个人很轻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当航天员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舱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此后,聂海胜两度飞天、景海鹏三上太空,每次凯旋后的第一句话,还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八个字,字字恳切,重逾千钧,折射出航天员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这份挚爱源于深知:为托举他们一飞冲天,在祖国航天的各条战线上,多少人把铺盖搬到车间,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专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轻人霜染两鬓……
“祖国托举我飞天!”景海鹏记得,为了研制我国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女设计师张万欣先后7次赴俄罗斯参加学习培训,不仅刻苦钻研技术原理,还主动参加操作训练。由于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气加压后的舱外服,关节活动非常吃力,每次训练结束后都浑身湿透,累得瘫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来……俄罗斯专家十分惊讶地问:“她不会就是你们中国选出来的女航天员吧?”科研人员把一天当作两天用,硬是靠着这种坚韧执着的拼劲,只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自豪地说:穿着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觉真棒!
说起国家,航天员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提到个人,他们却常常轻描淡写:
20年来,在很多人看来,邓清明是个“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亲戚都会这样问起:“只听说是航天员,咋不见他上天哩?”作为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训练备战,3次入选任务梯队,却始终没能圆自己的飞天梦——“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漫长的等待,你后悔吗?”邓清明这样回答:“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荡着《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航天员们至今都感动不已……刘洋说:“如今当大家对我说‘你没有变’的时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记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托举我们飞天的双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国力’。”
荣誉很重 名利很轻
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三度飞天,荣誉等身。景海鹏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他仍然十分清醒:“我是一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
如今,航天员中有7人已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每次训练他们仍然带头参加,高难科目抢着上,航天生理功能、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备战“神九”任务的那年春节,刘洋在模拟器训练馆遇到了正练得热火朝天的聂海胜,他笑着说:“年纪大了,只有多花点时间才能不落后你们年轻人啊!”
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荣誉属于祖国,属于全国人民,属于每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年来,航天员们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社会,用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宣传航天精神,播撒科学种子,诠释了肩负的社会责任。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完美的太空一课让“教师”成了航天员王亚平的第二职业;这些年,她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短短的一堂太空授课,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想。一个孩子在给她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航天员,请放心把接力棒交给我吧!”王亚平觉得,这是除了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以外最美好的记忆。
计利只计国家利,留名只留集体名。“归零,归零,还是归零……”发射前的读秒倒计时没有“零”,但每次任务结束后,航天员们的心里都会补上这个“零”。“归零”让他们一次次放下个人的成绩、经历、得失,轻装上阵,始终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大爱很重 小爱也重
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最重
从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成了“最远的距离”。10多年来,除双休日外,航天员都按规定集中管理、训练,经常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家属这样说。
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训练的关键时刻,航天员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这个村里公认的孝子曾经发誓要让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他却只能在病榻前守候3天。为了不让哥哥分心,弟弟聂新胜说:“哥,咱俩分个工吧,你尽忠,我尽孝。”
“一人航天员,全家航天员。”在学习训练最艰苦的时候,家就成了航天员的“第二课堂”。成为航天员后,转椅是刘洋的第一道“拦路虎”。为提高成绩,刘洋的爱人就陪她一起“打地转”,帮她计数,还要做好保护……
王亚平报名参选航天员之初,爱人决定放弃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专心陪伴妻子踏上飞天征程。那段时间,细心的王亚平体会到了他的不舍,她说:“你就自由自在地飞吧,我能照顾好自己。”如今,夫妻二人虽然见少离多,但却正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在天空和太空比翼双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在备战“神十一”任务期间,航天员陈冬的爱人为了让他专心训练,不得已,将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送回了老家,经常“失踪”的爸爸让孩子心里“犯了嘀咕”。听到电话那头稚气的疑问,陈冬在愧疚之余,只能极力克制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任务中,用完美的33天太空表现回馈家人。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20年来,这句话深深铭刻在每一位航天员的心里,激励着他们接续奋斗,一次次地在“重与轻”间做出人生无悔的选择。
三、航天员敬礼为什么没失重?
不对。航天员敬礼时,宇航员是处于失重状态。
宇航员在太空中会失重:因为太空中的失重来自于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在轨道上运动的离心力,这些作用于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身上的离心力恰好与地球的引力相等,且方向相反。因此,空间站就都不会掉到地球上。
空间站在与地球保持应有距离的轨道上以准确的设定速度运行,必须使地球的引力与空间站在轨道上运行所产生的离心力相当。
四、他是第一批入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6月16日上午9时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空间站时代的首批航天员正式揭晓: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将以“两老带一新”的模式,一同“入住”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开启中国航天的新时代。
神舟十二号的3名航天员是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而“天和”核心舱作为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2021年4月29日的时候,才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发射。
五、三位航天员为啥能站立整齐敬礼?
我们国家,选航天员都是从,空军部队里选出来的精英,在没有当上航天员之前就是空军,我们的解放军,干什么都是整齐划一,更何况是我们的空军了,能从空军里优选出来那更是万里挑一了,所以他们成了航天员,也是忘不了军人的气势,做什么动作,都是整齐划一。
六、三名中国航天员乘什么载人飞船成功前往空间站天和航天舱?
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这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第7次载人发射任务。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约573秒后,船箭成功分离。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那一刻,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正运行在约390km的近圆对接轨道,状态良好,静待神舟。
15时54分,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历时约6.5小时。
这是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的画面,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这是天和核心舱自4月29日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三度飞天的聂海胜、再叩苍穹的刘伯明,与首征太空的汤洪波一起,开始了中国人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
航天员乘组将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
党中央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经过近30年独立自主发展和接续奋斗,中国载人航天已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当前,正向着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全力进发。
中华民族的飞天征程,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载人航天工程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发射——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运营阶段。
那又是一段豪迈壮阔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