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名人

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里怎么大小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3-11-19 00:38:11

简介:】一、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里怎么大小便?小便很简单,航天员所穿服装的内衣里多安装有尿收集装置,航天员着衣进行小便没问题,但大便还需要脱下服装。不过有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解决起

一、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里怎么大小便?

小便很简单,航天员所穿服装的内衣里多安装有尿收集装置,航天员着衣进行小便没问题,但大便还需要脱下服装。不过有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比如航天员身上感觉不舒服想挠痒痒,着航天服就难以实现,这也是国际上很多国家要面对的。所以,这就需要航天员有很好的心理控制能力,能够处理遇到各种意外的小事。

  神舟飞船上安装了我国自己研制的太空马桶。方便时,将马桶上的塑料软管紧贴到排泄器官上,马桶内的抽气设备将会把航天员的大小便收集到一个固定的容器里。小便比较简单,大便就不容易了。在无重力的环境里人体内的肠子漂浮着,内脏并不能像正常一样符合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太空中放屁也得小心,因为其反作用力可能会把人推走,而且还会污染航天器座舱中的环境。屁中的氢和甲烷等成分还是可燃气体,严重时可引起爆炸,因此必要的时候最好到厕所里解决,看来在太空里只好忍一忍了。

二、为什么空间站里要有男女航天员?

航天员要两男一女是为了考虑到空间站上的适配问题。一般情况下,男性的身体素质比女性要好一些,而女性的身体结构和男性不一样,在长时间的飞行过程中,女性往往会遇到比男性更大的问题,这也是国际航天组织在致力解决的问题,所以带上女性航天员能积累她们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飞行试验数据。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女性的心思往往比男性更加细腻,她们可以看见男性容易忽略的问题,工作起来更加细致,能观察到细微的关键点。并且现如今女子可顶半边天,女性航天员并不比男性差,比如航天员刘洋就成为了首位进入太空的女子,王亚平成为入住空间站的第一个女性。

三、中国空间站里为啥是漂浮?

在空间站中很多物体都漂浮在空中,这源于太空中有引力。本身因为任何物体都会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地球上被地心引力作用,人和物体并不会是漂浮状态。

但在太空里情况就不一样了,会由于万有引力向一个大质量的物体移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太阳绕着银河转,都是围绕着一个大质量的物体旋转,以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抵消吸引力。所以这是一个空间与重力彼此作用的关系。

四、中国空间站里早上是黑的吗?

和地球上一样也有白天黑夜,甚至有时候空间站上,24个小时可以经历16次日出,颇有种神话故事里,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感觉,对于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我们,自然会有些生理不适,我们的太空舱设计师也想到了这一点,在太空舱上设计了多种模式,用这种方法规避太空中宇航员生理上的这种不适。

五、航天员在空间站里排泄物最后怎么解决?

专用设施收集起来,尿液可再次制成水,便便可随飞船返回研究或再入大气层。

大家知道空间站里排泄不同于地球家园,受太空失重的环境制约,航天员都要在科学家研制的专门马桶来解决,问天舱配置的新一代马桶,给航天员如厕带来极大便捷。对排泄物收集也更智能便利!

太空排泄物随航天器再入大气层,也是国际航空处理的惯例。友友你怎么看?

六、中国空间站里的东西有什么用?

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七、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

王亚平因“太空教师”被大众熟知,这次再度问鼎苍穹,她又多了很多“首个”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次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还可能是中国首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男航天员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每次见到王亚平,她都愈发消瘦,让人心疼。可王亚平笑称,不是瘦了,而是肌肉更紧致了。越临近发射,训练强度越大。就在万家团圆的中秋假期,她也在训练,没能和家人团聚。

虽说,和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体力方面难免有差距。但亚平认为,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在平时的训练内容、训练标准、要求上,她默默对自己提高了要求。

超重耐力训练中,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她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难,面部扭曲变形,甚至连眼泪都甩了出来;

救生训练中,不管在野兽出没的丛林,还是风沙漫天的沙漠,或是大浪滔天的海洋,她从容面对恶劣环境的考验;

体能强化训练中,3000米考核,她比满分标准还提前了3分钟。

体质器械训练中,她每次在规定课时以外加练1小时,经常练得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

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身着水下服,在10米深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40千帕的压力,不断调整身体姿态,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种动作,持续水下工作5、6小时,饿了只能忍着,痒了痛了也没法挠。男航天员在水下坚持多久,王亚平同样在水下坚持多久。但比起男航天员臂力、体型和臂展的先天优势,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

“每练完一次,技术上又进步了,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每次水下训练结束后,她都觉得很有成就感,稍作休息后,她又去跑步机上边锻炼会儿,边回顾整个训练过程,总结经验。

八、中国空间站航天员运动多久?

为了完成空间站外的维修和维护任务,航天员需要穿上舱外航天服,进行舱外活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太空行走”。

由于舱外航天服里边携带的氧气和水的数量有限,加上航天员体力精力限制,每次出舱活动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8小时。若是任务简单,可能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并返回。但是在每次计划内出舱前,航天员却要为此进行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

中国新舱外航天服

为什么太空行走前要准备这么久?难道是中国航天员“业务不熟练”?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出舱前需要做些什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太空行走的话题。

太空行走是一项复杂且危险的工作,由于近地轨道环境恶劣,不仅没有空气、没有气压,还要在短时间里多次面对正负100多度的高低温交替,太空中各种宇宙射线和微流星也时刻威胁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航天员出舱时需要穿上厚厚的舱外航天服。

翟志刚舱外活动

出于安全设计,航天服很笨重,里边有氧气和水袋,航天员可以通过头盔里的吸管喝一点水,但没办法吃东西,如果任务复杂,你得饿着肚子在太空里连续干8小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不能上厕所,一切都要解决在成人尿裤里,你能想象那里边的气味……所以太空行走一点儿也不浪漫。

对航天员的折磨早在出舱前一天就开始了,负责出舱任务的航天员要提前24小时将自己关进气闸舱开始“闭关”,吃喝拉撒都在里边解决(否则要全站减压,代价很大)。之所以需要一天时间,倒不是因为穿航天服有多么复杂,也并非航天员杂七杂八的破事儿多,他们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减压。

中国航天员地面训练

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是101千帕,这个压强通常被称作“1个大气压”,空间站跟地面一样也维持在1个大气压左右。但是舱外航天服里边的空气压强并没有这么高,出于多方面考虑,航天服里的压强被限制在29.6千帕,不到海平面气压的30%,比珠峰顶端的气压(33.8千帕)还低。

从1个大气压突然降到三分之一压强,人肯定是受不了的,会得减压病,所以得慢慢来,一点一点地降压。出舱航天员进入气闸舱后,先关闭所有舱门,再将气闸舱里的大气压力缓慢降到70.3千帕,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4小时。气压下降意味着人呼吸的氧气减少,所以在减压的同时需要适当增加气闸舱里的氧气供应。在这一天里,航天员可以最后调试和检查航天服、做一些出舱任务的技术准备。

出舱前预吸纯氧

到了出舱前1小时,航天员开始戴上氧气面罩,预吸纯氧,把体内的氮气排除干净。随着舱内压力的进一步降低,航天员需要在15分钟时间里穿好航天服,并呼吸航天服里的100%浓度纯氧气。

细心的小伙伴肯定会发现一个严重问题:纯氧有毒啊!难道航天员不怕中毒?

纯氧有毒是真的,航天员不怕中毒也是真的,因为纯氧中毒它是有条件的——当我们吸入的氧气分压超过0.3巴(30千帕)时,氧气会对细胞产生毒性。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我们吸入氧气的分压为0.21巴(21千帕),如果空气里的氧气增加50%,我们长时间呼吸就会对身体有害。但请注意这里有一个“分压”的概念,大气压强降低,空气中氧气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氧气的分压也会随之降低,反之亦然。

出舱前准备

由于航天服里的总气压只有29.6千帕,即使装的100%氧气,它的氧气分压也不会超过30千帕的安全线,因此航天员连续8小时呼吸纯氧也是安全的。

航天员之所以大费周章地耗费一天多时间做出舱前准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出舱之后能安全地呼吸纯氧。那么呼吸普通空气不行吗?

我们知道舱外航天服的空间是有限的,氧气只占空气的21%,这意味着需要额外携带多4倍体积的氮气。氮气对人体没有帮助,它只在标准气压下降低氧气分压,而当气压下降时,氮气就变成一种有害气体。舱外航天服里的空气压力不到标准气压的三分之一,一个重要原因是航天服的安全性——气压太大容易撑破;另一个原因是如果里边的压力太大,航天服变得很硬,航天员的活动会更困难。

俄罗斯宇航员准备出舱

现在你知道了:

航天员之所以在出舱工作前耗费24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进行准备,并不是业务不精,而是需要防止减压病。舱外航天服里的压力只有地面气压的30%,并且体积和承压能力有限,航天员在太空行走过程中呼吸纯氧,这些都需要比较长时间来适应。当然,如果是应急出舱活动,这个适应时间将会大幅度压缩。

中国航天员检查飞天航天服

事实上,当航天员连续工作几个小时,饿着肚子精疲力尽地回到气闸舱后,他们并不能马上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因为舱内升压也需要一段时间。当然啦,中国航天员更有福气些,他们的航天服里准备了少量棒状食物,饿的时候低头用嘴一叼就能吃上。

航天员们非常辛苦,这是一个光荣和充满挑战的职业。让我们向中国航天员致敬!#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

九、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

王亚平

2013年6月11日10时,全国8万余所中学的6000余万名师生同时看到了这一幕。王亚平在距离地球超300公里的天宫二号,完成了我国第一次太空授课,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

王亚平,1980年1月生,1997年8月入伍,2010年5月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3年6月,她圆满完成神舟十号飞行任务。2013年7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王亚平“英雄航天员”称号。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女性航天员更大的付出。王亚平的训练内容、强度,和男航天员没有区别。

模拟太空失重环境下的水下训练,一次就是4到5小时,体重会降低一到两公斤。采用离心机,进行8个G的超重训练,相当于八个自己压在身上。

面对极限挑战,航天员可以按下红色按钮停止训练,但航天员大队成立23年来,没有人按下这个按钮。

王亚平,从山东一个种樱桃的小山村出发,一步步成长起来。

十、中国空间站 女航天员 年龄?

1、刘洋

刘洋,女,1978年出生,汉族,河南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为空军第七批女飞行员,空军中尉军衔,能飞四种机型。女宇航员候选前已婚,未生育。

1997年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学习,2001年毕业分配至广空航空兵某师,2012年6月中旬,被确定为神舟九号女宇航员,亦是中国首位登上宇宙的女航天员。

2、王亚平

王亚平,女,1980年出生,山东人,空军中尉军衔,能飞四种机型。女宇航员候选前已婚,且已生育,丈夫也是一名飞行员。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武汉空军运输机飞行员,曾驾机参加过多次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是女飞行员的杰出代表。

2012年6月中旬,神舟九号飞船搭载中国首位女航天员择机发射升空,王亚平是与刘洋一起的两位中国女宇航员候选人之一,最终遗憾未能入选中国首位女宇航员。

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成为中国首位“80后”女航天员并进行太空授课。2013年6月20日上午,王亚平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像师张晓光的协助下成功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共 0 条评论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