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在外太空漂浮的宇航员?宇航员是一份神圣伟大的工作,但在多数人的生活中,是极少有人会考虑从事这项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身体素质不符之外,就是这份工作的危险程度是大多数
一、在外太空漂浮的宇航员?
宇航员是一份神圣伟大的工作,但在多数人的生活中,是极少有人会考虑从事这项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身体素质不符之外,就是这份工作的危险程度是大多数工作的十倍以上,尽管如今随着各国航天业的发展,早就已经不再是上个世纪,各国航天业最初发展的那样,危险无处不在了,但宇航员在高空执行任务,动辄数月无法回到地面,这个过程中是有可能遇到任何突发性的故障的,一旦发生,能安然存活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甚至即便平安回到了地面,太空的辐射是地面辐射的十多倍以上,对于女性来说,对身体几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我国第一位女宇航员刘洋在执行完任务,回到地面之后就“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为的就是做身体的康复训练,并且至少在一年多的时间不能怀孕,否则生下的孩子有极大的概率是不健康的。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从事宇航员的工作极少,他们哪怕在执行任务时失去了生命,也无法像普通的因公殒命的烈士一般,穿戴整齐的被安葬,只因为宇航员大多死于太空之中,他们是没有机会再回到地面的。宇宙是极其低温的环境,若是宇航员穿着宇航服不小心从飞船太空舱或者空间站中坠入了太空,当宇航服的氧气全部耗尽了之后,宇航员就只能漫无目的的漂浮在太空中,直到缺氧致死了,一旦人死了,体内的血液也就不会再流动了,低温会逐渐将人体冻住,令死去的宇航员看上去就像是一具干尸一样。他们会永远的在太空中流浪,直到数百万年数亿年时间内,被小行星陨石等很多天体冲撞成碎块粉末,再也看不出原本的样貌。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死亡结局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死在了太空舱里,不论是死于太空,还是空间站,只要被其他的宇航员发现到,并带回了太空舱,这些宇航员将面临2种有可能的结局,一种是放入冷冻舱冷冻,等到飞船回到地面时,会将尸体抛向地球,待尸体和大气层激烈碰撞时,成为一道美丽的摧残的星光,尸体就不见了。第二种可能则是在太空舱里就被燃烧成粉末了,这种可能性可能是各种结局中最好的一种了,因为骨灰是极有可能被带回到地面的。
二、关于写外太空宇航员的标题?
英雄 札记
中国,从来不缺少英雄。
我们一路走来,五千年的厚重历史,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汗牛充栋的诗词歌赋,都在歌颂着英雄事迹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都在弘扬着英雄精神。
何谓英雄?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古时,王朝更迭,纷争不断,
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彼时,革命烈火,内忧外患,
英雄者,守江山于战乱,救人民于水火
此时,民族复兴,谋求发展,
英雄者,造绿洲于荒土,战九天于太空。
英雄,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他们用不断前进的意志激励我们艰苦奋斗,他们用至死不渝的气节告诉我们要有家国情怀。
英雄 无名
和平年代,英雄辈出;航天英雄,璀璨夺目。但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中,更多的,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舍生取义,光荣牺牲,英雄也;
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亦英雄也。
扎根无人之境,
尝遍失败之果,
浇灌成功之花。
他们身处大漠深山,却能追星逐月,
他们位于天空海洋,也可触碰苍穹。
普通的工作,孕育着不普通的梦想,
平凡的岗位,绽放着不平凡的光芒。
一段线缆,一个零件,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火箭飞天,卫星旋转,都是无名英雄的奖章。
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无数航天工作者舍弃了舒适的生活,舍弃了家人的团聚,甘愿成为征服太空这鸿篇巨制的一滴墨水,成为逐梦苍穹这辉煌组曲的一个音符。或许,他们没有如雷贯耳的名字,也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但是当他们组合在一起,便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国航天人。三
英雄 传承
向英雄学习,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生为中国人的本能。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无数个航天英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钱学森之爱国奉献,
学航天四老之开拓创新,
学航天员之坚韧顽强。
学每一位无名英雄的默默坚守,
学每一位航天前辈的远大理想。
探索宇宙之路,长路漫漫,
航天强国之道,道阻且长。
路虽漫漫,上下求索持之以恒,未来可期,
道虽曲折,行则将至行而不辍,终见曙光。
我时常思考,如果我回到过去,回到最开始那个一无所有的年代,我能不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去并有所成就?每次想到这里,对第一代航天人的敬意就油然而生。现在,我们的条件越来越好,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只有把这些伟大的英雄精神传承下来,我们才能创造新的辉煌。四
英雄 礼赞
传奇永不落幕,英雄终将不朽!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有多少英雄为了祖国大业献出生命而名垂青史,又有多少英雄默默无闻却也没有停止奋斗。如今,盛世愿景得以实现,而这繁荣昌盛的美好画面,有些英雄却再也看不到了。
万家灯火,车水马龙,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抬头仰望,
总有一种力量,在冥冥之中将我们守护,
低头俯瞰,
总有一种精神,在人群之中被我们宣扬。
这力量若隐若现,却仍没有散去,
这精神流传千古,就在你我身旁。
于是,
我看到国强民富,欣欣向荣,
我看到国泰民安,蒸蒸日上。
原来英雄,未曾离去
巍巍高山是他们的一根铁骨,
滔滔江河是他们的一腔热血,
习习晨风是他们的一身正气,
点点星辰是他们的一颗忠心。
我愿高声呐喊他们的名字——
英雄的丰碑,永远屹立,
英雄的旗帜,永远飘扬!
理想延续,精神永铸。作为新一代航天人,吾辈更应继承英雄事业、汲取英雄力量、学习英雄品质,不负先辈,不辱使命,将航天人的英雄精神发扬光大!正所谓
雄姿英发向天去,
英魂雄志落江河。
徐徐春风托遗绪,
攘攘繁星颂赞歌。
三、永远留在外太空的宇航员?
永远留在外太空22位宇航员,结果会不会消失?
人类的探索从未停止。好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可以借助一些探索卫星或人造飞船等产品探索宇宙。
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了解关于宇宙的更多信息,一些宇航员已经永远留在了太空,这些宇航员为探索太空做出的贡献是值得人类歌颂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已经有22位宇航员永远留在了太空,至于这些宇航员们最终是否会消失,真相令人感到无奈。
由于太空环境十分特殊,温度十分极端,尽管这种环境可以方便遗体的保存,但这些宇航员的遗体可能难以被分解,或者分解的速度十分缓慢。部分学者甚至表示,太空的温度和气压会影响遗体的保存,尤其是位于环境不同的地球和天体。
四、宇航员外太空可以洗澡吗?
可以洗澡。
轨道舱,也称太空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所以宇航员可以在太空舱中洗澡。
太空舱的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
五、2012年 什么宇航员去外太空?
神九:2012年6月16日中国太空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 ,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
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发射,搭载3名宇航员,包含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在太空停留13天,于29日返回。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火箭点火。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火箭发射。
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工 作和生活,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返回地面。
六、现在外太空还有宇航员吗?
是的,目前还有宇航员在外太空执行任务。目前国际空间站上有宇航员居住和工作,他们进行各种科学实验,维护和修理设备,进行太空行走等任务。
此外,一些商业航天公司也正在计划和进行载人航天任务,将宇航员送入低地轨道或深空探索。虽然外太空的任务非常危险和挑战性,但宇航员们仍然继续前行,为人类探索太空作出贡献。
七、有没有不幸死在外太空的宇航员?
有啊。
世界上有18名航天员为了人类的航天事业而牺牲了。大部分在返回过程中牺牲了,有3名航天员牺牲在外太空。主要是外太空没有大气,缺氧且压强为零。
八、宇航员能在外太空地面行走吗?
不少人以为太空行走是在宇宙空间中散步,其实不然,因为在载人航天器舱外活动,一是空旷的太空无路可走;二是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也没法用脚行走,他们移动身体是靠手、机械臂或载人机动装置。为了方便航天员舱外活动,舱外专门装了一些扶手,航天员可以像攀岩一样移动身体。所以这就要求出舱航天员上肢力量比较大,体力要很好。
因此,太空行走是一种不用脚的“行走”,严格地讲应该叫太空出舱活动。航天员若在地外星球,例如在月球表面活动,则是名副其实的太空行走。
九、描写宇航员在外太空生活习惯的话?
漫游太空的宇航员早晨起床洗脸,是用一块浸泡着护肤液的湿毛巾擦擦脸,然后再用一块卫生巾铺在按摩刷上梳理头发,经过梳理后的头发很干净,而且头部也得到了按摩。至于刷牙,美国宇航员用咀嚼特制的橡皮糖代替,而原苏联宇航员则用湿毛巾刷牙,效果都很好。
剃胡须在地面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在失重的情况下就必须用特制的剃须刀,这种特制的电动剃须刀上带有一个专门用来吸附胡须碴的匣子,这样胡须碴就不至于在舱内飘浮。
十、三位宇航员在外太空种了什么?
天的那边,银河的那边,有一群宇航员,他们活泼又聪明,机智又勇敢。
他们在遥远的太空也种出了各种植物
News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返回,并带回了天宫二号舱内高等植物培养实验的返回单元。此次高等植物培养箱返回单元内的拟南芥种子,经历了48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已抽薹开花和结荚,标志着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这也是我国首次成功进行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
太空种植,又名空间植物栽培技术,其试验研究迄今已历经了40多年,重点研究微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975年开始,前苏联就开始了太空农业的探索之路,他们尝试在飞船中栽培小麦、洋葱、燕麦、豌豆、甘蓝、萝卜和生菜等。
20世纪90年代,由俄罗斯和保加利亚联合研制的SVET空间温室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长期搭载,开展了“超矮型”小麦从“种子到种子”的三代完整生长周期的培养。
2002年,俄罗斯针对国际空间站研制了一款名为LADA的空间温室,至今已经进行了二十多次试验,成功培养了小麦、生菜和甜豆等植物。
2014年初,NASA启动了植物栽培试验,命名为Veg-01试验,同年4月,蔬菜生产系统Veggie和一批生菜种子被送到了空间站。
2015年8月10日,经过了33天的培养,三名航天员收获并品尝到了第二批在太空中种植的蔬菜—红色长叶莴苣Outredgeous。红色长叶莴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某种生菜,生菜是叶用莴苣的俗称,菊科莴苣属植物。
2015年11月16日,首次在轨道实验室启动了百日菊Zinnia elegans的种植试验。在太空中种花比种生菜等蔬菜更具有挑战性,因为花对光照和其它的环境参数控制要求更加的严格。
百日菊,菊科百日菊属植物,又名百日草、对叶菊、步步登高,是一种原产墨西哥的观赏植物。
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花的分化标志着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了生殖生长,而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器官所需的养分,绝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通过同化作用合成的,所以,只有当植物的根、茎、叶生长良好的基础上,到达一定的时期,才能顺利的开花。
在太空中,百日菊的生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其开花过程,并于2016年2月14日进行了收获,生长期达到了90天,是国际空间站之前种植的生菜生长期的2倍。
2016年9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天宫二号选择了水稻和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植物试验。一种是典型的粮食作物,一种是模式植物。
拟南芥和水稻在高等植物培养箱中生长的实时可见光图像。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有半数以上的人口是以稻米作为主食的,在太空种植水稻是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
而另一种植物拟南芥好像没有水稻这么广为人知,但其实拟南芥在遗传等领域的功劳是不可小觑的,拟南芥是一种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易于保持遗传稳定性,方便进行人工杂交,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植物,利于遗传研究。这也是它能和水稻一起从众多植物中晋级获得太空种植机会的原因吧。
拟南芥,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与油菜一样为十字花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较小,生长周期短,结实多,这些特点都使得拟南芥的突变表型易于观察,为突变体的筛选提供了便利。
可能未来有一天,太空蔬果会成为潮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让你投票选择第一批太空广泛种植的蔬果,你会选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