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名人

许多人都说,中国航天人才流失大,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1-12-26 10:30:33

简介:】航空院校毕业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虽然我们学校名字里没有航天两个字,但是和航天联系非常紧密,承担了不少科研项目。我们系一个教授还曾经负责了神舟飞船的项目。什么你问我什

航空院校毕业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虽然我们学校名字里没有航天两个字,但是和航天联系非常紧密,承担了不少科研项目。我们系一个教授还曾经负责了神舟飞船的项目。什么你问我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南昌航空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我们学校虽然不怎么好,但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常年紧跟哈工大,虽然和哈工大差距很大,但还是可以厚着脸皮一边仰望哈工大,一边炫耀自己全国第二。手动狗头。

好了,说正事。航天人才流失,尽管还没有数据显示,但是从一些苗头已经可以看出来,这事正在发生。而且,如果航天集团不做出调整,人们口中所说的青黄不接,很有可能就是真的了!

为什么当下中国航天团队平均年龄如此年轻,我还会这么说呢?因为当下中国航天的团队虽然年轻,但是挑大梁的依然是上一代人,那一代人已经临近退休。不少人的目标是平安落地,而不愿意去冒探索的风险。他们依然主导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走向。于是乎,很多项目推迟,或者变得保守起来。

但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想拼,想创新,想探索,但是却得不到那些人的支持,想法无法实现,职业生涯就受挫。总得来说目前的情况就是,航天体质内,掌握话语权的不想冒险发展。而想冒险发展的,没有话语权。航天这个事业太特殊了,每一次发射都可以说是一次冒险,每一次开展新的探索项目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摸索,风险能不大吗?于是乎两派人僵持不下。很多年轻的航天人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卡住了,于是乎就跳出体制,另谋出路,也就出现了所谓的人才流失。

很多人一提到人才流失就会说前两年张小平辞职去民营火箭公司后,导致航天某院发射任务受到影响的事。认为张小平的离职,就是中国航天事业人才流失的最典型案例。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张小平离职后,供职的是民营火箭公司,他依然在服务于中国的航天事业。这一点必须明白,无论是国家的还是民营的都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张小平他并没有离开。他只是换了一个薪酬更高的工作岗位,想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

其实我觉得,张小平的跳槽可以说是航天人的一次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和中国航天人双赢的表现,所以他的离职不能算是人才流失。

那么中国航天真正的人才流失是表现在哪呢?在我看来是两个方面。第一,原本已经进入航天体制内,发展受挫而有能力的人,离开航天行业,是一大人才流失。这一群人怀着滚烫的航天梦来到航天体制内工作,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梦想实现的道路卡住了,生活水平也没能达到自己预期(当然,是没达到他们自己的预期)。然后不少人离开航天事业,投身于更赚钱的金融,IT行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第二大人才流失,表现在航天单位对应届生待遇上,本来大部分单位位置就不占优势,还待遇也没有优势,就让很多有意向的人才,放弃了选择航天单位。以哒哒哒本人为例,和我专业相关,来学校招人的单位和航空航天相关的分为这么几类。航天的,航天八院,航天十院,航天四院和航天二院。航空的单位,都来了。航空发动机的,都来了。还有空军的单位,比如5720,5702,5719等一系列空军装备部下属战机保障性修理厂。还有就是国内几大航司,波音上海,顺丰航空等几个公司和一些各种通用航空公司。

这其中,待遇最好的,是空军装备部的修理厂,其次是民用航空公司,薪资水平远超大学生毕业平均水平。再下一档是航空的各大单位,航空各大单位的薪资水平基本与平均水平持平。而最低的当属航天与航发,特别是航发,除了贵州黎阳之外,其他一致受到我们鄙视。航天也不例外,工资不高,还大部分岗位要求研究生,还有各种打着航天旗号成立的名字奇怪的子公司,一进去不知道分到哪里去了。

总得来说,新一代想去航天事业服务的年轻人,不再追求稳定,要是的实现梦想的同时,也能改善生活。在里面的年轻人,发展随着中国航天探索放缓,受到限制,也在寻找出路。中国航天只有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才能真正的避免人才流失,才能把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吸引进去。另外说一下,我说的这些,都是来自公开信息,学校的招聘之类的网上也全部能够看到。最后,希望中国航天事业,中国航空事业,中国航发事业蓬勃发展,也求你们学学空军装备部修理厂,涨工资人才真的就来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