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宇航员是怎么睡觉的?在太空中睡眠,航天员一般不需要床.只要在居住舱内找一个角落,不影响别人行动,没有噪音干扰,便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在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睡觉不
一、宇航员是怎么睡觉的?
在太空中睡眠,航天员一般不需要床.只要在居住舱内找一个角落,不影响别人行动,没有噪音干扰,便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在微重力条件下,航天员睡觉不受姿势的限制,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李勇枝介绍,神舟六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了睡袋,挂在轨道舱的舱壁上.睡觉时,航天员一定要将手臂放进睡袋里,把双手束在胸前,以免无意中碰到仪器设备的开关.同时由于在失重的环境中,睡眠中的人会有四肢脱离躯干的感觉.
二、中国空间站宇航员怎么睡觉?
航天员在太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到了失重的环境里,航天员失去了“上”“下”的参照坐标,脚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觉也就没有了“平躺”一说。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航天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也可以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甚至还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当然,航天员也能够享受独立的睡眠区是最好的,可以确保睡觉不受干扰。现在中国空间站给每个航天员都安排了独立的睡眠区,比以前的载人飞船宽敞多了。
虽然要他们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已经实现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也是一大进步了。独立的睡眠区能够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元气满满”。
三、航天员入睡秘诀?
1:要把睡铺固定。如果不把睡铺固定好,睡着之后,由于呼吸气体产生的推力,会将航天员的身体推到空中,在舱里飘来飘去。
2:由于太空中的昼夜节律与地面不同,太阳每90分钟升起一次,45分钟后又落下,所以航天员睡觉时都得戴上一副黑色的眼罩,以隔绝舱内过于频繁的亮暗变化。只有这样子,航天员才能很快入睡。
四、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是什么?
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是失重。
完全失重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完全失重下会产生一些有趣的现象,所有物体都会飘浮在空中,液体呈完全球形,气泡在液体中不上浮。宇航员在空气中“游泳”实现移动。
失重对人体有不好的影响。由于人体经过数万年的进化,已经适应了重力条件下的生活,所以失重条件下会产生骨质疏松等病症。食物要做成牙膏状,吸入口中,以免食物残渣到处漂浮,残渣吸入鼻中或落在仪器上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五、宇航员员在太空是怎么睡觉的?
人进入太空以后,航天医学专家就利用特有的失重条件,对睡眠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失重,人的方向感丧失了,所以不管人体处于什么方向,是横还是竖,是正还是倒,都可以飘浮着在空中睡眠。但是,为了安全应该睡在有防火等功能的固定着的睡袋中,以免飞船加减速时碰伤,或被流动气流推动误碰仪器设备开关。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还应创造条件,产生与地面上睡眠相同的感受,如给睡袋充气,或用绷带绑紧,使它向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以模拟地球重力;带上眼罩,不让航天器上快速交替的昼夜节奏影响睡眠,或者用灯光模拟地面上的昼夜节奏;带上耳塞,不让仪器设备和静电产生的噪声干扰睡眠,有条件时,应设专门的消音寝室。
在失重环境中,会产生头、四肢等可转动的肢体与躯干分离的幻觉,以及“灵魂出窍”的幻觉,特别是在朦胧的睡眠中是这样。
有一名航天员,睡眠时习惯将手臂放在睡袋外。一次在他将要睡醒时,朦胧中发现有两个怪物正迎面向他飘来,吓出他一身冷汗。定过神来后,才知道那两个“怪物”原来是自己的两条手臂。在那以后,规定航天员睡眠时应将手臂放在睡袋内,如果非要放在睡袋外,应将双臂绑住。绑住手臂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不让手臂在睡梦中碰着仪器设备的开关。
航天医学工作者除在技术层面上对失重环境中的睡眠进行研究外,也对睡眠的本质和作用进行研究。如美国曾对“天空实验室”上航天员的睡眠进行过测量,了解到失重环境中的睡眠,与以往的睡眠研究将睡眠划分的6个阶段相符,只是较深度的睡眠阶段(第三个阶段)较长,醒来的次数较少。
现代睡眠研究认为,睡眠的过程是在慢波睡眠和快速眼部活动睡眠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对睡眠的作用是休息还是复原,是储存能量还是处理信息,则尚在争论之中。深入对失重环境中的睡眠进行研究,或许能为解开睡眠之谜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