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名人

航天事业有贡献的人 航天事业有贡献的人有哪些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3-06-08 09:54:17

简介:】一、中国篮球最有贡献的人?NO1:钱澄海在中国男篮历史上,如果有一个人对中国篮球的贡献比姚明还要大,那么这个人就肯定非他莫属了。球员时期的钱澄海是中国队当仁不让的主力,多次

一、中国篮球最有贡献的人?

NO1:钱澄海

在中国男篮历史上,如果有一个人对中国篮球的贡献比姚明还要大,那么这个人就肯定非他莫属了。球员时期的钱澄海是中国队当仁不让的主力,多次率领中国队取得佳绩。而在教练生涯中,钱澄海曾执教中国队长达16年,7次带队夺得亚洲冠军。对中国篮球的贡献上,他说第二名,恐怕也就没人敢言第一了。

NO2:姚明

姚明对中国男篮的贡献似乎已经无需多言。作为中国队,乃至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没有之一。姚明曾先后多次帮助中国队夺得亚洲冠军,并带领中国队两次打进奥运会八强。退役之后,他又成为了男篮新一任主席,继续为中国篮球的未来而奋斗。

NO3:易建联

毫无疑问,阿联在男篮历史上的地位绝对是被低估的。作为姚明之后最优秀的球员,阿联的个人能力无需置疑。而在国际大赛上,他也是中国队唯一一个能够砍下砍下20+10两双的球员,这一点就连姚明都做不到。在2008年以后,在过去将近十年里,阿联更是一个人独自撑起中国男篮。说他是男篮历史第二人,这可一点不为过。

NO4:王治郅

王治郅的职业生涯是充满神奇色彩的,虽然不归门事件一度让大郅无球可打。不过,浪子回头后,大郅在2006年到2013年又再度披上中国队战袍。自从1996年奥运会首次出战,到2013年亚锦赛谢幕,大郅为中国篮球整整奋斗了17年,先后带领中国队多次拿到亚洲冠军,两次打进奥运会八强,两次打进世锦赛16强。

NO5:蒋兴权

尽管在球员时期,蒋兴权没有像姚明、易建联那样出彩。不过,在转战教练员后,蒋兴权却为中国篮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率领中国队三次夺得亚锦赛冠军,1次亚运会冠军。1994年世锦赛上,中国队历史第一打进世界八强,当时时任男篮主帅的正是蒋兴权。而现如今,早已白发满头的蒋兴权依旧在对中国篮球奉献自己的余热,为CBA培养人才而奔波着。

二、形容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功勋。

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非用“功勋”形容不可。

电视剧《功勋》,是献给建党一百周年的精品大餐,讲述了李延年、于敏、孙家栋、袁隆平等八名功臣。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甚至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为当代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丰功伟绩,可谓名垂青史,彪炳千秋。

向功勋奖章获得者致敬,向英雄模范致敬!

三、孔子说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西元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孔子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阳刚、阴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认为“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孔子的治史观不仅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主张上,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孔子认为历史在不断“损益”,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为政》),周代正是在总结夏、殷二代的基础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历史不是倒退,而是后来居上,是前进发展着的。尽管这种思想很朦胧,但却是我国史学史上进化论的可贵的开端。

四、俗话说我们要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俗话说“ ”我们要从小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仔细咀嚼,这句格言何尝不是激励我们:无论是从事什么事业的人,首先要立志,只有不懈的努力,才会取得成功。立志要从小开始。科技工作者杨媛彩自小身体不太好,患有气喘病。在11岁时,就自己查字典翻译了一本有关电学的文章,发表在《科学画报》上。她从小就立下投身科学的志向。20世纪50年代初,她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只探照灯灯泡;60年代她又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只大功率硅整流器,荣获上海重大科技成果奖。

五、新中国成立60年有贡献的人的故事?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六、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突出贡献的人?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与同时期被誉为“航天四老”的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等老一辈航天专家一起阔步向前的全身铜像雕塑群,19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大楼前落成亮相。杨利伟致辞说,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这五位航天元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们的精神值得所有航天人学习。

七、患有病情但是对祖国做出很有贡献的人及事迹?

周总理带病工作的故事。

1972年5月,医生查出周总理患有膀胱癌,做手术切除了。后来又经过几次化疗,病情才有好转,由于工作实在太忙,后来化疗便改为在家里做。周恩来的病情发展到后期时经常尿血,最多时一天的尿血量(除去其中的水分)约200毫升。就是这样,周总理也从来没有间断工作。

1973年3月,检查发现周总理又患了直肠癌并于26日做了手术。这时,突尼斯总理努依拉来华访问,提出一定要见周总理。外交部解释说,总理因病住院不能会见外宾,但对方非见不可,他们说,见不到周总理我们不回去。而且对方还提出,如果怕我们带来病菌感染了总理,隔着玻璃见一面就行。可见周总理在非洲人民心中的威望是很高的。这件事最后报告了周总理,总理同意会见。4月3日,刚做手术后不久的周总理躺在病床上会见了外宾。

1974年12月,在四届人大筹备期间,总理抱病飞长沙同毛主席商定四届人大人事安排问题。

八、上世纪为了航天事业艰苦奋斗的人们?

2021年6月17日上午九点多,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我国第六次载人航天的火箭被送上了太空,太空舱里坐着三位航天员,非常巧合的是,这三位航天员有人是首次试飞,有人是第二次参与载人航天,有人是第三次参加,航天经验大不相同却坐上了同一艘火箭——神舟十二号。

在任何国家,飞行员和航天员的培养都是非常难的,飞行员只是要在天上飞,他们的训练都要经受九九八十一难,更别说要去太空生活的航天员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这三位航天员的经历更是非同一般,不仅训练艰苦,而且他们从小就过着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航天员的早年故事吧。

聂海胜:忠孝两难全

聂海胜,1964年出生,57岁的他至今为止已经是第三次参与载人航天了。这位人们口中坚毅勇敢的民族英雄,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柔情的一面。

聂海胜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记住很多小时候的事情了。他的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姐,在那个年代,家中四五个孩子是正常的,但是八个孩子还是太多了一些,让聂海胜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出生在农村的他,家里几代人都靠务农来养家糊口,本来日子凑活着也能过得下去,但是就在聂海胜十四岁的那一年,全家又遭受了重击。

聂海胜的父亲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几个兄弟姐妹还有并不强壮的母亲。聂海胜上初二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懂事了,而且成绩名列前茅,但是母亲日益佝偻的脊背却刺痛着他的心,他偷偷跑回家,他想要退学回到家里帮母亲承担生活的重担。

但是,在那一次,一向疼爱他的母亲却发了火,把他赶回了学校,时隔几十年,聂海胜还记得当时的场景,他说一生中最难忘的场景就是,母亲将他赶回学校的时候,如果没有母亲,就没有他的现在。

令人唏嘘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善良勇敢的母亲,却仿佛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2004年,她突发脑溢血,那时候的聂海胜已经成为了一名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当时他在进行紧急的训练,那是神州六号飞行之前的针对性训练。聂海胜满心的担忧和难以置信,回到家中看望母亲。幸运的是母亲保住了生命,不幸的是,母亲再也难以行动,只能一辈子躺在床上度过余生!事后多年,聂海胜每每提起母亲都忍不住落泪,在湖北家乡进行见面会的时候,聂海胜曾四度落泪,其中三次都是因为提到了自己的母亲。

聂海胜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训练基地,经过艰苦的训练,终于踏上了神舟六号,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乘着火箭飞往太空,但他不只是他自己,他还承载着全家的希望。忠孝始终难以两全,聂海胜只能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因为他明白他的家人都支持他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奉献。包括他的妻子和女儿,也都很支持他,妻子常年照顾不能动弹的母亲,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女儿用功学习根本不用聂海胜操心,甚至还能担当聂海胜的小小英语老师。

刘伯明:雪中求学终成英雄

刘伯明是神舟七号才参加飞行的,当时和他同一艘飞船的景海鹏和翟志刚也和他一样属马,都是1966年出生的,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们是三马飞天。看似风光的背后,却有数不清的辛酸,刘伯明更是经历了整整十年才成功实现飞天梦。

196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黑龙江省东升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一个男孩呱呱坠地,父亲为他起名刘伯明。刘伯明的家境也不好,而且家中也有六个孩子,在他初中毕业的时候,刘伯明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可是距离家中太远了,足足有十公里,当时家里稍微条件好点的都选择了住宿,但刘伯明不能这么任性,他只能选择跑校,父亲咬牙拿出一百元钱,购买了那时候的三大件之一——自行车,让刘伯明每天骑车上学。

无论再大的风雨还是酷暑,都没能阻止刘伯明求学的脚步,每天往返二十公里,到冬天的时候,身上有时候会被淋湿,来到学校的时候,全身上下都挂满了白霜,人们戏称他为“小雪人”。三年的高中生涯,他却没有生过一次病,连小小的感冒都没有过,或许那时候的他就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为现在的飞天英雄打下基础。

刘伯明最终在1988年的时候入选空军,却在2008年,神舟七号的飞行中才首次参与飞天,期间还遭受了一个小挫折。在军中十年,刘伯明即使优秀,也不能事事顺利,就在神舟五号选飞行员的时候,刘伯明就落选了,这之后,刘伯明没有颓废,反而振作起来,泡在了书里,他重新整理了相关书籍,三个月整理出七十万字!从神舟五号落选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八年,而刘伯明也已经第二次作为正式成员,飞上太空了。

汤洪波:十一年蛰伏,一朝圆梦

汤洪波是这三位航天员中最特殊的一位,只有他是第一次踏上航天之旅,航空到航天,短短一字之差,却让他用了整整十一年。

说起汤洪波的身世,我突然想问一句,英雄的出身是不是大都相似,不然汤洪波怎么也是出身农民呢?出身贫苦,吃苦耐劳,热爱学习,刚毅果敢,这几条应该是成为航天员的必备品质吧?不然怎么这几个航天员一点都不带差的。

1975年,汤洪波出生了,同样的剧本,出生在农民家庭。汤洪波小时候就很懂事,经常帮家里下田除野草,而且还擅长做饭,每天天还没亮,他就起来做饭,任务完成的飞快,自行车也骑得飞快,就怕赶不上上学。18岁那年,汤洪波凭着骑自行车时,能够将30分钟路程缩短到10分钟的强大实力,成功通过了体测。招飞入伍,全家欢庆,还买了一大串鞭炮庆祝。

虽然也是出身贫苦,但汤洪波还算幸运的一位,家中的亲人都很健康,也都很支持汤洪波的事业,悄悄告诉大家,汤洪波还有一段甜蜜的感情,一份完美的婚姻。他在当空军的日子里,和自己的小学到高中的同学相恋了,明明认识这么多年,却在工作后才在一起,可见感情积累十分深厚,而且这个女同学还是汤洪波的初中老师的女儿。

汤洪波的家庭和感情都是幸福的,如果说真有什么不顺的事情,那就是在当航天员这十一年里。他从小就喜欢飞机起飞的声音,也成功地加入了空军,还也成为了王牌飞行员,获得了被选拔成为航天员的资格。然而他在经历了十年飞行之后,才被选为航天员,不过汤洪波还是很高兴。为了激励自己,他将自己曾经飞行用的头盔,摆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希望自己能够再创佳绩,没想到的是,这一摆就是十一年。

我们都知道,每次飞行任务除了入选的正式航天员,还会有几位作为备选,以防不测,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经历过魔鬼训练的,当年杨利伟飞天的时候,聂海胜就作为预备人员为杨利伟践行。刘伯明在2016年就曾经入选十一号备份航天员,本来以为这次之后,距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五年,才终于等来了神州十二的发射,终于有机会让汤洪波踏上真正的太空舱。神州十二这不仅是一场伟大的载人航天飞行,更是汤洪波的圆梦之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痛苦与绝望,才能产生真正的强大的、无坚不摧的力量,这几位宇航员都是如此。他们在基地接受非人般的残酷训练,有时候要在密闭空间内保持72小时不睡觉,有时候需要接受离心训练,在离心机中要承受八倍的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六百公斤压在航天员的身上,普通人可能直接窒息了,而他们却能坚持下来,这才是成功的理由。

即使这么多年,世界上已经不少国家都成功的载人航天,甚至在太空建立了空间站,数不清的卫星将太空的照片传给我们,但太空仍然是神秘、危险的存在,没人能预测在太空中到底会发生什么,或许能发现新的神秘生物,或许一个不慎就迈向死亡,但他们仍然选择了大步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人类的一大步。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些航天英雄们,真正承担起了这句话的含义,他们一生都在为了全中国、甚至是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在奋斗着,他们的征途终将通往万千星光。

九、老鼠对环境有贡献吗?

老鼠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应该是有贡献的。

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的,虽然说老鼠危害性较大,它传染疾病损害我们的财物、庄稼,甚至能把人咬伤,可以说人人痛恨老鼠。

但是,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能生存几万年,必然有它的道理,自然界的动物也是要靠吃东西生存,如果老鼠灭绝了,许多的靠吃老生存动物必定要饿肚子,自然生存法则就会改变,这对人类有害,所以说老鼠的存在对自然界还是有贡献的。

十、赞扬院士有贡献的话语?

1.一名伟大的医者。无私的奉献。一直坚守在抗议,疫情的最前线。是人民的楷模。忠诚的卫士。值得我们钦佩。致敬伟大的钟南山院士。

2.《赞钟南山院士》-马临漪感君普济救苍生,握瑾怀瑜举世尊。橘井泉清防病毒,杏林望重见精神。钟灵毓秀南山树,播美扬修粤海春。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