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名人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读后感300字左右(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读后感300字左右作文)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3-04-23 03:10:07

简介:】一、为什么称冯如为中国航空之父?冯如(1884~1912年),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师和飞行家。号鼎三,广东恩平人。 冯如是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恩平的一个贫农家庭。他从小喜欢制作风

一、为什么称冯如为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1884~1912年),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师和飞行家。号鼎三,广东恩平人。 冯如是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恩平的一个贫农家庭。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第二次制造飞机并试飞获得成功,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冯如传奇的一生,创造的“六个第一”,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冯如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二、冯如和钱学森谁是航空之父?

冯如是航空之父,钱学森是航天之父!

冯如,广东恩平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是中国最早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的人。被美国报纸赞为“东方莱特”。

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他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并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殉职。

冯如殉职后,被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凱追授陆军少将军衔,遗体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今黄花岗公园),立碑纪念,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三、中国航天之父是冯如还是华凤翔?

中国航天之父既不是冯如,也不是华凤翔,而是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四、缩写,课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00字左右?

1930年9月1日,农历庚年九月初九袁隆平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在6岁之前,他随父母先后居住北平、天津、江西、德安、汉口等地他的童年备受战乱之苦,目睹了饿殍满地的惨景,看到了许多人没有饭吃的痛苦,就下定决心当一名农业学家为老百姓解决吃饭的问题。

在重庆相辉学院毕业后,他行程两千多里,转了好几个县,前后历时二十多天,到了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下、沅水河畔的黔阳县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几经风雨,几经考察,终于以响当当的事实证明:中国人不但有能力养活自己,而且也能养活他人。尽管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们正逐步走向富裕,但是我们还是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的,当代学生更要以袁隆平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爱国敬业,甘于奉献敢于创新,努力为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

五、《童年》读后感300字左右?

初中时代曾读过一些文学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正是无产阶级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还在继续....

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六、黄山小记读后感300字左右?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1.今天,我读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触 2.翻开书,...几个字印入的的眼帘,不禁让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开头,在引出内容 结尾一般是:1.这片文章是我深受启发...

七、乡愁的读后感300字左右?

读余光中《乡愁》有感 余先生回忆起当年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时光流转,仿佛近在眼前。

他说:“写《乡愁》,我用的是孩子的视角,一种近乎童话的天真。

我想,做一个诗人应该怀着广泛的同情。

不设防、不世故,好的诗人应该一辈子天真,在这种前提下,所有的比喻都成为可能。

” 我对他的话感受很深,在刚刚考上大学要来广州就读的那年,我在车上,隔着朦胧的玻璃窗,看着父亲母亲追着车子的身影,眼泪悄然而下。

那时候,我是那么的真切的体会到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我,今天终于要离开了。

明明知道还能回来,但是,原来离开家的感觉竟然是那么的深沉,就像有千斤重的坠子在拽着我的心,无法拯救自己,无法挣脱那莫名的愁苦..然而,余先生的乡愁当然远远在我之上,那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他居住在台北,离开祖国大陆足有20年了,担心有生之年回乡无望。

他是那么的惊恐,那么的害怕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无法回到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然而却又是那么的彷徨失措,因为他没有办法啊!就在这样一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下,他把自己的相思、情意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上,因为那是唯一使他与母亲、新娘、祖国联系起来的工具啊,也是他的相思唯一可寄托之处啊!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在这首诗里面,长江水就是唯一使男女主人公联系起来的物,借着着滚滚的长江水,他们彼此之间找到了寄托相思之物,在男女主人公的心里,其实是有着万般的无奈,然而却又那么的由衷的感谢这唯一能紧密彼此的长江水啊!多么的让人心痛,为之惋惜的同时却又不得不跟着男女主人公一起去感谢、赞美这长江水!相思并不叫人心痛,叫人心痛的偏偏是无处话相思.读着余光中的乡愁,就有一种心痛,揪心的痛,至少我是如此,他用孩子般纯真的心写出了沧桑的惆怅与孤苦,如果你没有离开过家乡,那么,你就永远不能够明白,在巧妙文字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深沉,一种落叶无法归根的深沉。

在我看来,欣赏文字不仅仅欣赏它的巧妙,更注重它所带给人的感受。

余先生的诗在乍看之下,让人佩服它的寓情于物所选的“物”是那么的工整,巧妙,久久回味之下却发现巧妙之下涵盖的是那么深沉的孤苦与无奈。

但是,这又让我想到了更孤苦更无奈的是“惆怅此情难寄”之人。

相比之下,余先生还是幸运的,因为他的相思还找得到可寄托之物,也还有可相思之人。

八、父爱如盐的读后感20字左右?

母爱如水,父爱如盐,父母一天天地对我们发火,是为了让我们有个更好的将来,珍惜父爱母爱吧、“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有时间,一定要多想着父母。在我们有能力时可以给父母回馈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东西,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珍惜、回报他们的爱!

九、读后感古诗75首300字左右?

我读了古诗,我感受到了古诗的丰富含义和诗人的智慧。

我在小学二年级就养成背诵古诗的习惯。我每读完一篇诗,就有一个感想,于是我就坐在椅子上慢慢地思考。下面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我读古诗的方法与乐趣吧!

相信同学们都听过古人说的一句话吧。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意思就是说:“一年之中春天是最好的时间,一天之中清晨就是最好的时间,这样既增加了你的记忆力,也增加你平淡无味的一天。中国向来以诗歌王国垂名千古。在诗国的天空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如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就跻身于这繁星之群。

在一个阳光充足的清晨,我坐在椅子上背诵古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草》。背诵完后,突然发现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这首诗很有教育意义。诗中有一句诗叫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很有道理。意思就是说野地上被烧起的野草,只要到了春天,它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句诗同时也赞扬了草的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早已成为名句,用来比作百折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不可消灭的革命力量。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生活中,当我遇到一道题不会做时;当我厌学时;当我成绩差时,就会想到草。草的这种不被困难所屈服的精神鼓励了我,使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如此可见,背诵古诗对生活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好处啊!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可以有志本矣”用来教育后代。我们可要牢记这句话呀!

听了我的事情,你们肯定也有所启发吧!心动不如行动,马上和我携起手来,走进朗读古诗的道路吧!

十、《西游记》读后感300字左右?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记载了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的困难,他们为了取到真经,挑战了八十一种的困难,还受了许多伤呢……

师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一心想取到真经,令我感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他取到真经时,还求佛祖让自己下凡来玩呢!别忘了,他就是这样被玉帝贬下凡来的。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就是啰嗦可是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意志坚强,慈悲善良。 是一个虔诚执著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这又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