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关于梅花的名人?“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
一、关于梅花的名人?
“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
1、董寿平画梅
董寿平
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出版有《墨竹》《墨梅》《劲节迎风》等。
他的画风苍劲浑朴,布局精到,清新典雅,以造化为师而不违古法,在风格上有突出的个人创新。他的画出于天籁,从写生入手,笔墨活泼,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既求形似,也重神似,更重表现对象的精神。所作朱砂红梅堪称绝技。
2、王雪涛画梅
王雪涛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 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有《王雪涛画集》《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王雪涛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花鸟画已达到一个艺术高峰,至今无人出其右。
3、陈半丁画梅
陈半丁
陈半丁(1876——1970),即陈年,画家。浙江绍兴人。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代表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带雨压雕栏》《惟有黄花是故人》《赤壁夜游图》《莫负此生》等。
陈半丁擅长画花鸟、山水画而最为著名。陈半丁是“运古派”的高手,他一方面研究古法不遗余力,一方面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务以古人成法,运以自然丘壑,加以个人的理想化,造成一种与古不背,却与古不同的,不即不离的绘画。
4、关山月画梅
关山月
关山月(1912——2000),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代表作有《新开发的公路》《俏不争春》及与国画大师傅抱石合作的不朽巨作《江山如此多娇》。
关山月喜画梅,并以画梅著称,其作多为巨幅作品,气势磅礴,构图险而气势雄,与传统画梅不同。关山月曾在1987年作的《天香赞》题跋中题诗:“画梅不怕倒霉灾,又遇龙年喜气来;意写龙梅腾老干,梅花莫问为谁开。”
5、田世光画梅
田世光
田世光(1916年——1999年)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作品有《英姿万古》《春晖》《山雀》等 。
美丽的田园风光与淳朴的民风给了田世光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了他的性情,他的画中落款大多是“写于昆明湖畔柳浪庄上”,亦或是“世光写我庄小景”。三四十年代,田世光的工笔花鸟在北平画界就已具声誉,他以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追求着艺术的纯真,这便形成了他的艺术的独特风格。
6、江寒汀画梅
江寒汀
江寒汀(1903——1963),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原名荻、庚元,笔名江鸿,石溪,号寒汀居士。十六岁从同里陶松溪习花鸟画,二十八岁开始卖画为生。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传世作品有《百卉册》《百兽图》等。
江寒汀擅长花鸟画,他的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地从传统中吸取养料。。尤对任伯年、虚谷画艺潜心揣摩,系统研究,以致他临摹任伯年、虚谷的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画坛上有“江虚谷”的美誉。
7、谢稚柳画梅
谢稚柳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历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水墨画》等。
谢稚柳先生的山水画固为一绝,但是纵观谢稚柳先生一生,早年创作以花鸟画为主,先学老莲,后溯及北宋,艺术成就极高。谢稚柳的花鸟画深得宋代中国画清丽、婉约之神韵,这使得藏家容易找到雅玩和升值之间的心理平衡。
8、黄幻吾画梅
黄幻吾
黄幻吾(1906——1985),名罕,字幻吾,号罕僧,晚年称罕翁。男,汉族,广东新会人。精研国画,善绘山水、人物、花卉、鱼虫、鸟兽,尤以花鸟画、山水画功夫独到,刻划真切动人、栩栩如生。
他的作品确实富有新意,能把水墨、彩色熔铸一炉,做到情调美、色彩美、构图美、形象美。如果用“形神兼备,生机盎然,清新秀丽,雅俗共赏”这十六个字来概括,那是最恰当不过了。
9、陶冷月画梅
陶冷月
陶冷月(1895——1985),中国画家。原名善镛,字咏韶,号镛、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江苏苏州人。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传世作品《松雪》《月梅》等。
他画的梅吸取前人杨补之、王元章等人的画法,参以徐崇嗣的没骨花技法加以发展,并用自己擅长的月影、雪景相衬托,使人有置身花海月影中的美感。
10、谈月色画梅
谈月色
谈月色 (1891——1976),女。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晚号珠江老人。广东顺德龙潭乡人。擅长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
沙孟海曾言:『月色故以画梅著称,余但知其能诗,未知其并能印。近来时获读所刻印,下笔有法度,盖得哲老与宾虹之指授者。』
二、关于诚信的名人?
商鞅,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
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
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三、关于月亮的名人?
中国写月的诗人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五个人应该是李白,杜甫,张九龄,张若虚,苏轼。
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很多。如《静夜思》《子夜吴歌》《把酒问月》《古朗月行》《月下独酌四首》等等。都是千古名篇。
杜甫写月的诗除了《月夜》,还有《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张若虚写月的名篇《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千古绝句。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还有《阳关曲 中秋月》也都盛名远播。
四、关于许慎的名人?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花费至少二十一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2],使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尊许之学者,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其学为“许学”。许慎对汉语文字学做出了杰出贡献,被尊称为“字圣
五、关于名人的课文。?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该散文入选2018年版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六、关于菜名的名人?
一、东坡肉——苏东坡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赠肉,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二、宫保鸡丁——丁宝桢
宫保鸡丁由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他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
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为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
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
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为了纪念丁宝桢,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
七、关于视力的名人?
刘伯承元帅由于战争年代眼睛受伤手术,视力很差。
八、关于偶像的名人?
中外名人偶像有李小龙和玛丽莲·梦露。
李小龙,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毕业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MMA之父、武术宗师,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李小龙曾出演《青蜂侠》《唐山大兄》《精武门》等多部影视作品,荣获过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以及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电影巨星奖”等奖项,被1999年的《时代周刊》列入“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
九、关于名人的事迹?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 1.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吴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负重伤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却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志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勾践害怕自己会因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子,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加劳动,在越国人民的同心协力之下,越国强大起来,最后找到时机,一举灭亡了吴国。 2.忍辱负重写《史记》 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全国各地,接触社会、体验民情、考察史迹。后来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阅读了国家国家珍藏的许多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他开始秉承父亲的遗志撰写《史记》。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书的时候,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秉公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阉割)。宫刑是腐刑,污及先人,见笑亲友。让一个男人不是男人。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强忍屈辱,在痛苦中发愤著书,用毕生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头悬梁,锥刺股 汉朝有个人名叫孙敬,自小就喜欢读书,勤奋好学。孙敬每天晚上都学得很晚,为了避免发困,影响读书,他想了个办法: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一打盹,头一低,绳子就会把头皮揪疼,精神又重新振作起来,这样就又可以全副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孙敬勤奋学习,收获很大,后来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大家。 战国的时候,有个人名叫苏秦,他总想干一番大事业,然而由于学识不够,总也早不到合适的事情。他心里想,一个人难道能这么没有志气吗?从此,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读到深夜,要打盹了,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鲜血直流,睡意全无,于是他又振奋起精神,坚持学下去。 苏秦就是这样勤奋读书,持之以恒,最终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4.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读一篇文章。忽然看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他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以勉强用来读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当做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时代的孙康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床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迎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全无,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做了大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5.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功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想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忽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丝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边一看,啊!原来是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点,这样他就能勉强读书了。 6.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范仲淹,北宋人。两岁的时候,父亲就病逝了,母亲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朱家是个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附近山上的寺庙里寄宿读书,那是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化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有时候夜里读书感到疲倦,就用凉水洗脸驱散睡意。他刻苦读书的精神给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仲淹为官后针砭时弊,慷慨激昂,常不顾自身安危。他刻苦自勉,食不重肉,妻子儿女吃穿仅够自足而已。经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7.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人,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病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李时珍可不这样想,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父亲那样为病人治病。 李时珍22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于是下定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回到老家,花了整整27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8.身世坎坷著《红楼梦》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裤的富贵生活。到雍正初年,因受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父亲被免职,家产被抄,举家迁居北京。从此家道衰落,生活日趋艰困。家庭的盛衰变迁,世态的炎凉,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残酷和内部的倾轧离析。曹雪芹遂以毕生精力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其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红楼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9.科举失意著《聊斋志异》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年青时醉心于科举考试,屡次参考都以失败告终。生活也是贫困潦倒,直到老年还是穷秀才一个,靠教书勉强维持生活。 正是科举考场的失意,促使他觉醒,认识到封建科举考试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蒲松龄转而著书立说,针砭时弊。据说他在乡里的时候,经常在大路旁铺上苇席,准备着烟和茶,让过路的人给他讲故事,别人讲累了,口渴了,他奉上烟和茶,一定要别人讲完才肯罢休。回家立刻记录。如此数十年,终于写成了《聊斋志异》,矛盾赞誉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赞曰“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10.身残志坚张海迪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张海迪身残志坚,抱着“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坚定信念,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自学了英,德,日语。还翻译了十三万字的英文小说,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11.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十分清贫的贫民家庭。从四岁起,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下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岁便成为管风琴师,并开始创作音乐作品。 1792年至1802年,贝多芬迁居维也纳,一个处处充满音乐的艺术殿堂。在这期间贝多芬追求音乐技艺的纯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也遭受到了失恋的痛苦,同时耳朵也也丧失了听力。在这最痛苦的日子里,贝多芬对音乐的追求却没有停止,他坚强的个性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克服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 1827年3月16日,穷困潦倒,孑然一身的贝多芬病逝于维也纳,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做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著作上。
十、关于航空的节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4月1日:中华优秀儿女王伟烈士的祭日。美国NTSB成立纪念日。
4月4日:国际民航组织ICAO成立纪念日。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
5月15日:国际航空情报日。
每年7月的最后一周,是美国航空爱好者的盛大节日——EAA飞来者大会。
1909年9月21日:我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冯如1号”飞上蓝天,是中国航空史的开端。
10月19日:空中交通管制日。
11月11日:中国空军成立纪念日。
12月7日:国际民用航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