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古代的太远,说个近代的吧。
当年林彪受命赶赴山东,结果在半道上又被紧急调往东北,就任东北自治军总司令。
在“独霸东北”、“誓死保卫山海关”、“最后一仗”的口号声中,林彪踌
古代的太远,说个近代的吧。
当年林彪受命赶赴山东,结果在半道上又被紧急调往东北,就任东北自治军总司令。
在“独霸东北”、“誓死保卫山海关”、“最后一仗”的口号声中,林彪踌躇满志的来到了沈阳,与先期到达的东北局书记彭真、副书记陈云等会合,希望向延安所指示的哪样,将东北建设成我军巩固的大后方,以此来和果军论长短,争高低。
就在八路军、新四军所组成的11万大军以及2万名干部,有的已到东北,有的尚在路途之中时,果军也没闲着。他们在美军军舰的全力运送下,从秦皇岛海岸登陆,挥师直扑山海关。此时驻守在山海关的八路军,只有冀热辽军区的1个旅,下辖2个半团。
于是国共两军便在山海关一线打了起来,危机时刻,从山东渤海赶来的杨国夫7师,受林彪指示,加入到山海关保卫战中。此时果军在山海关下,已聚集了13、52,2个军,合计近6万人的兵力,这一打就是20多天。双方一交火,各自是暗暗吃惊,山东来的老八路,原以为果军就是他们在山东战场经常收拾的顽军,经不起打。没想到眼前的果军和山东的顽军根本不是一回事,美式榴弹炮打的山海关是天崩地裂,比小日本的火力还猛烈。而果军也没想到昔日的“土八路”,竟然有如此顽强的战斗力,手榴弹和炸药包使用的是何等娴熟,时不时的还来场夜间突袭,让果军惊恐万状。
最终大部是美式装备的果军,凭借着火力和人数的优势,突破了仅有万余人据守的山海关防线。山海关的失陷,让先期出关的东北自治军十分被动,又加苏军将沈阳、抚顺等大中城市以及中长铁路,全部交付给后到的果军,东北自治军只好从沈阳等城市撤出,向沈阳周边发展。此时东北的局势,既是政治军事仗,又是军事政治仗,停停打打,令出多门,让身为东北自治军总司令的林彪,感到身心俱疲。
最终林彪上书最高领导,请求放弃在锦州西与敌决一死战的指示,建议主动向北、向东撤离,等待果军战线拉长,兵力分散时,在择机消灭果军的有生力量。此时,一向以高瞻远瞩,头脑冷静著称的黄克诚,也秉笔延安,上书自治军在东北面临“七无”的困难处境,建议不要打硬拼仗,保留主力,以待将来。林、黄的建议,得到了陈云、罗荣桓等人的支持,延安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于是自治军开始向北满、南满、西满、东满的小城市和农村撤去,以求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
就在东北自治军力求发动群众,建立巩固根据地之时,延安几封急电,要求自治军在四平与不可一世的果军展开决战,不惜牺牲1到2万人,化四平为“马德里”,以实际行动,为“和平谈判”争取更多的政治筹码。
四平保卫战,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开始的。结果打了一月有余,东北民主联军伤亡8000多人(存疑),还是被果军突破了阻援防线,敌人从3面向四平合围上来。危机时刻,林彪大胆行事,未经请示,坚决将部队从四平撤了出来。谁知又是一道指示,命令林彪在吉林与长春之间就地组织防御,再次阻击北上的果军,保卫大长春。林彪当机向延安汇报,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部队损失很大,疲惫不堪;而且新编成的部队成份复杂,仅哗变、逃走的就有5万之多,现已无力再战。同时林彪向延安郑重提出,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继续放弃吉林、长春,除留下部分主力坚持南满外,大部队向北满、西满方向转移。
最终延安采纳了林彪的建议,并在林彪率军撤退的路上,宣布调整东北局现有领导机构人员,任命林彪为东北局第一书记,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并授予他全权处理东北党政军之事,在东北实行以他为首的“一元化”领导。
此时是1946年6月,距林彪出关大致有8个月的时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林彪利用果军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无力再战停止休整的间隙,采取了以下强有力措施:
在北满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将从南满抢运过来的兵工设备,迅速利用起来,建成6个兵工厂。同时大力进行清匪反霸、扩编部队、严格训练等工作。
正因为林彪措施得力,针对性强,仅仅4个月,北满根据地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先民主联军,只有3纵、4纵,2个纵队级野战部队,此时又新编成了1纵、2纵、6纵,从而使民主联军有了强大的野战能力。同年底,果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针对民主联军,制定出“北面防御,南面进攻”的战略。果军集中6个整编师的兵力,大举进攻南满根据地。林彪针对杜聿明的战略,反其道而行之,制定出“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对敌方略。为此,民主联军发起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歼战4万余人,解放城镇11座,由此粉碎了杜聿明的作战企图,迫使果军转入防御态势。
林彪从全面主持东北战局开始,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结束,用时也是8个月左右的时间,这8个月的时间,迫使果军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御态势。经过一个月的休整,心思缜密,善于总结的林彪,针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民主联军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专门在哈尔滨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对每一个问题都集思广益,研究对策,并进行实兵演练,使民主联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林彪还大刀阔斧,对哪些不适应新形势下指挥作战的高级将领,进行大范围调换。5个主力纵队,就先后有1纵、3纵、6纵,3个纵队的军事主官被调换,创解放军各战略区之最。
林彪如此大手笔,在5月份开始的“夏秋冬三季攻势”中,使民主联军取得到了丰硕的战果。1948年3月,三季攻势结束。经此一役,民主联军消灭果军30万,解放城市30余座,解放区面积扩大到东北全境的百分之九十三,人口基数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果军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营口等几个互不相联的城市,固守待援,士气低落。
至此,“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口号,在东北率先实现。林彪从出关时的13万人马,经过2年零4个月的鏖战,东北野战军已发展壮大到主力部队73万,地方武装33万,合计达到106万人。林彪所取得优异战绩,与他统军给力,治军严明紧密相关,体现了林彪元帅在解放战争时期高超的治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