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名人

见过钱学森的航天员吗(见过钱学森的航天员吗图片)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 2023-04-02 14:02:05

简介:】一、钱学森是北大的吗?钱学森教授不是北大毕业的,钱学森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1934年6月大学

一、钱学森是北大的吗?

钱学森教授不是北大毕业的,钱学森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他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他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此前到杭州笕桥飞机场和南京、南昌飞机修理厂实习1年。

1936年9月,他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先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二、钱学森的故事?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在这样一份普通的试卷之后,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

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

任课老师金老师一直保存着他的爱徒的试卷,即使在战乱的迁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

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金老师拿出了这份珍贵的试卷,赠与了母校。这份小小的试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三、钱学森的故乡?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四、钱学森哪里的?

钱学森是中国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

五、钱学森的简介?

钱学森(1911.12.11~今)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一位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在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六、钱学森的课文?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了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互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漫长的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七、钱学森的父亲?

钱均夫(1880年~1969年),名家治,后以字行,祖籍浙江杭州;曾在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任职多年,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1956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69年去世。他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新中国文史专家。吴越国王太祖武肃王钱镠之32代孙,钱学森的父亲,厉麟似的老师。

人物经历

钱均夫的父亲在杭州经营丝绸,钱均夫是这位没落丝商的第二子,幼年就得到了家庭良好的教育,早年就读于当时维新的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1899年肄业,1904年,杭州市富商章氏,很欣赏钱均夫的才华,将自己多才多艺的爱女章兰娟许配给钱均夫,并资助他东渡日本求学——那时的中国,正处在腐败的清王朝日趋没落的统治之下,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民主革命的思潮纷纷登场;

许多爱国志士,四处寻找着救国奇术,济世良方;钱均夫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和鲁迅、厉绥之、蒋百里、施承志等人一起东渡日本,学习教育学,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他于1904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筑波大学),学习教育学、地理学和历史,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1908年毕业。后来,他在日本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认识到不进行民主革命就不可能挽救中国。

1910年,钱均夫毅然回国,在上海成立“劝学堂”,教授热血青年,投身民主革命;1911年、1913年钱均夫两次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校长。旋赴北京教育部任职多年,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1956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任命为中央文史馆员,1969年去世。著有《逻辑学》《地学通论》《外国地志》《西洋历史》等。

钱均夫先生是我国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家钱学森的父亲,他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在钱学森幼年的知识启蒙里,是父亲首先向他开启人生与智慧之窗。钱学森后来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博学多才、谦恭自守的钱均夫,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

八、钱学森的事例?

他是杰出科学家,美国人称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他是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代表——钱学森。

在钱学森109周年诞辰将近之际,我们摘选了和他有关的30个故事。这些细小或重大,欢欣或沉痛的人生切面,令我们更加敬爱这位前辈。

今夜,一起怀念钱学森先生。

01

钱学森曾说:“我的父亲是我第一个老师。”父亲钱均夫在花钱给钱学森买书上毫不吝啬,并坚持为儿子挑选图书、画报。钱学森行将离开祖国前往美国求学时,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是一大箱“中华文化丛书”。

满周岁的钱学森和父亲钱均夫

02

钱学森3岁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举家从杭州迁居北京。当时钱家的四合院附近住着许多穷困人家。母亲乐善好施,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邻居。钱学森说:“我的母亲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

03

念小学时,钱学森叠的纸飞机比同学们的飞得又稳又远。钱学森的同学张维回忆:“钱学森叠飞机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从这里就能看出,尽管年纪还小,要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用科学办法达成目的。”

04

钱学森曾亲笔写下一份珍贵文件,回忆一生中给予他深刻影响的人,总共17位。除了父母和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5位外,其余12人都是钱学森的老师。

05

钱学森1923年到192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念书。当时的校长林砺儒实施了一套提高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钱学森回忆,他和同学们临考前不开夜车,不死读书,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1926年在北京师大附中念书的钱学森

06

钱学森报考大学前夕,他的中学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好,应报考数学系;国文老师认为他文章写得好,应报考中文系;美术老师则认为钱学森在艺术上有天赋,建议他学画画。此时,钱学森做出选择:学铁道工程,学造火车头。1929年,钱学森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07

1930年暑假,钱学森因为染上伤寒,不得不选择休学一年,在杭州养病。这一年,父亲聘请了一位画家,教钱学森画国画。钱学森很快掌握了国画技巧。后来,在大学临近毕业时,钱学森所在的1934级级徽以及校友通讯录封面,都是他设计的。

08

除了作画,钱学森还以音乐为友。他在大学同学动员下加入铜管乐队,当时钱学森每天要花半小时练习圆号。他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有一次得到一笔奖学金,他第一反应是到上海南京路买一张《音乐会圆舞曲》唱片。

钱学森(前左一)在交大铜管乐队合影

09

1933年6月的一次水利学考试后,任课老师金悫(què)教授宣布钱学森拿了满分。钱学森拿到试卷后,发现了自己的一处笔误被教授疏漏了。他毫不犹豫地举手说:“报告老师,我不是满分!”金教授看了试卷点了点头,把试卷改成96分,但他说:“钱学森同学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态度,在我心目中是满分。”

改为96分的试卷

10

钱学森非常尊敬教工程热力学的陈世英教授。陈世英有一次把钱学森应该得100分的热力学考卷,批了99分。他对钱学森说,之所以这样打分,是因为钱学森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为了防止他自满,没给100分。钱学森明白原委后,非常感谢老师。

11

1932年 “一·二八”事变中,日军飞机对上海狂轰滥炸。目睹着天空中肆虐的日军飞机,钱学森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学造飞机。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航空方面的书,还发表了多篇关于航空的文章。钱学森最终考取了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公费生,专业是航空工程。

12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钱学森学习上如鱼得水。但是他不能容忍美国同学瞧不起中国人的态度。他对同学说:“中国现在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试?”期末考试时,有位教授出了一些难题,大部分同学做不出来,认为老师故意刁难学生。谁知他们来到教授办公室门前,看到门上贴着钱学森的试卷,卷面工工整整,试卷右上角有老师批阅的分数,一个大大的A后面还跟着三个+。本想闹事的学生看着这份试卷,目瞪口呆,从此对钱学森刮目相看。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赴美国留学。

13

1936年,钱学森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当时航空工程的工作依据基本上是经验,很少有理论指导。他想,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研究航空理论。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入学申请,并成为世界著名力学家冯·卡门教授的博士生。

14

钱学森跟冯·卡门之间,曾因为对一个科学问题的见解不同而争论。有一次,师生之间因为对钱学森的一篇文章观点不一争辩起来。冯·卡门一气之下把文章扔到地上,两人不欢而散。第二天,冯·卡门在办公室见到钱学森时,给他鞠了一躬,并对钱学森说:“我昨天一夜未睡,想了想,你是对的。”

15

1941年,钱学森在美国《航空科学学报》发表科研成果《柱壳轴压屈曲》一文,攻克了困扰航空界多年的难题。这篇文章仅有寥寥10页,极为简明,而钱学森在研究过程中仅编有页码的推导演算手稿就达800多页,其中有些计算数字精确到了小数点后8位。论文完成后,钱学森把手稿存放到纸袋里,并在纸袋外面写下了“Final”(定稿)字样。但他立刻想到,科学家对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于是,他又写上“Nothing is final”(永无止境)。

钱学森存放论文最后一稿的纸袋

16

钱学森与妻子蒋英,自幼相识,两家是世交。1947年回国探亲时,钱学森已经36岁。此时,蒋英已成为签约歌手。他追求蒋英,没有甜言蜜语,也不懂送花,只是常常到蒋英家做客。钱学森对蒋英说:“你跟我去美国吧!”蒋英问为什么,钱学森反反复复老是那一句话:“现在就走,跟我去美国。”没说几次,蒋英就“投降”了。

与钱学森结婚前夕的蒋英

17

1947年,对于钱学森来说,是双喜临门的一年:他晋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终身教授;这一年,他和蒋英结婚了。

18

1950年9月,钱学森遭到美国司法部的无理拘禁,随后被关押在洛杉矶以南特米诺岛的移民局拘留所。15天的非人折磨,使钱学森瘦了15公斤,还暂时失去了语言能力。

19

1954年,钱学森在被美国政府软禁期间写成的专著《工程控制论》出版后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科学美国人》杂志希望作专题报道,并将钱学森的名字列入美国科学团体。这个想法被钱学森回信拒绝,信中写明了一句话:“我是一名中国科学家。”

20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来到洛杉矶港口,等待登上回国的邮轮。码头上挤满记者,记者追问钱学森是否还打算回美国。钱学森回答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1955年钱学森一家启程回国时,在邮轮甲板上合影。

21

1955年10月28日,钱学森一家抵达北京。第二天清早,钱学森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他在美国日夜想念的天安门。站在天安门广场,面对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钱学森感慨道:“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22

回国后,钱学森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筹备建立力学研究所。一次,陈赓大将问钱学森:“钱先生,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23

钱学森并没有料到,国家会把研制导弹、火箭的任务交给他,让他来做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国家的需要,使钱学森做出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

24

1960年,中国的导弹事业才刚刚起步。苏联以为没有他们的帮助,中国人根本就搞不出导弹来。钱学森不信邪,带领大家继续自力更生。那段时间,他一心扑在导弹事业上,三天两头要出差。他在酒泉基地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而他的行踪严格保密,连妻子蒋英都不知道,一度非常担心“失踪”的他。

25

钱学森一生中多次捐赠稿费、讲课费和奖金,最大的一笔为100万元。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任教时,钱学森为培养祖国的国防科技人才而悉心授教。20世纪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计算尺是力学系的同学上课时应该人手一把的工具,但因为价格比较贵,许多同学买不起。钱学森拿出他获得中科院科学奖金一等奖的一万多元钱,让学校教务人员给每位学生配一把计算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用钱学森捐资为学生购买的计算尺

26

回国以后的几十年里,不论是工作,还是休闲,钱学森经常穿着一身简朴的蓝色卡其上装和军便裤,而从美国带回来的西装则送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直到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受组织委派赴外访问,才临时定做了一身中山装。

27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一位新战士,曾因一件“小事”受到钱学森的表扬。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前,这位战士在进行弹体内外观察时,发现弹体内部24号插头第5接点里有一根大约5毫米长的小白毛,担心因此造成通电接触不良,他用镊子夹,细铁丝挑,都未能取出小白毛,最后用一根猪鬃才把它挑出来。钱学森知道后,极为赞赏,小心翼翼地把这根小白毛包好,带回北京作为作风严谨的典型案例,教育全体航天科技人员。

28

1982年,从国防科研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钱学森已经71岁了。他又做出了人生的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他非常看重自己晚年的科研成果,对堂妹钱学敏说:“我这些年来和你们一起研究和探讨的这些问题与设想,才是我回国以后开创性的、全新的观点和理念。它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可能要远远超过我对中国‘两弹一星’的贡献。”

29

儿子钱永刚曾经被老师叫去训话,要求把4个4分都提高到5分。经过半学期努力,钱永刚最后4分消灭了,都是5分。结果钱学森说,我看有两个4分也很好。钱永刚说,父亲的意思是“满分不是最佳的选择”。

30

无论是在从事导弹航天期间,还是从国防科研一线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为了及时跟踪世界科技和时政前沿,钱学森特地拿出工资、补贴及稿费等的一部分,设立自己的专项购书基金,用于购买各种最新出版的书籍,订阅各种不同领域的杂志。直到2009年10月31日去世前两天,钱学森仍然在读书看报。

九、钱学森的资料?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

钱学森于1934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5年由第七届庚子赔款公费赴美进修;1936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西奥多·冯·卡门;

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之后留下任教;1945年被派赴德调查纳粹德国火箭科技;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以朝鲜战争空战中被俘的多名美军飞行员交换回中国。

十、钱学森认识杨振宁吗?

钱学森认识杨振宁,钱学森比杨振宁年纪大,是杨振宁的前辈,两人都是中国人的骄傲!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奠基人!杨振宁是著名物理学家!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