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钱学森是中国什么之父?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
一、钱学森是中国什么之父?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二、中国航天事业的电影?
《飞天,由王珈,沈东执导,刘之冰,于波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三、与航天事业有关的中国神话?
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鹊桥约会等。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孙悟空有很多技能,翻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还有一双能够探测出暗物质的火眼金睛。
鹊桥是传说鸟神受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而感动派来的喜鹊搭成的桥。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相见。为了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做鹊桥。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
四、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蓬勃意义?
1、抢占空间资源。太空空间是未来宝贵的资源,而所有新资源按国际惯例都是先占原则。
2、提升探测和信息传输能力和提高军事实力。制空权意味着战略优势,而且航天技术能很快地转换成军事技术。
3、推进高新产业升级。很多高端的民用产品,都是从民品转化而来,高端电子产品的电路板、民航客机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等等,航天事业发展推动民族产业创新升级。
我国航天事业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载人航天技术和战略打击、防御能力能在世界排进前三。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空第一人杨利伟进入太空,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送入轨道,是世界上第三个完成火箭200次成功发射的国家。
五、中国航天事业的含义?
中国探索宇宙,征服宇宙的伟大征程。目前包括航天研发和发射、永久空间站建设、月球探索,未来将包括月球基地建设、火星探索和深空探测。
六、钱学森的梦想和使命?
2019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逝世10周年。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之际,从钱学森光辉灿烂的科学人生中,我们可以重温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炽热情怀。他的使命担当及其身上体现的党性光芒,为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现实镜鉴。
心怀科学报国梦,决心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钱学森堪称信念坚定、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共产党员的典范。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期间,他通过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及其开展的进步活动,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洗礼,引发了自身对中国革命前途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1935年,钱学森怀着“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为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赴美留学。正是因为有这种坚定的爱国情怀、家国梦想作支撑,钱学森硕士毕业后即深感“一名技术科学家对于祖国的帮助远大于一名工程师”,针对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的现实需要,从航空工程转向航空理论研究。
当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他即先后辞去各种重要职务,毅然决定回国服务。在回国受阻期间,钱学森这位在万里之外的海外赤子,孤身一人面对强大的美国反动势力,不仅没有屈服,而且表现出一位中国科学家在美国国家力量打压面前毫不畏惧、有理有节的大气魄、大智慧,充分体现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慨和义无反顾的赤子豪情。
1959年11月12日,钱学森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他看来,成为一名党员代表着自己真正融入了广大劳动人民。钱学森将一生深深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之中。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开创中国航天伟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更要有科学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钱学森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在“两弹一星”工程研制过程中,他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自己的卓越智慧和远见卓识,带领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攻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解决了一大批关键技术难题,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开创了举世瞩目的航天事业;他从战略高度思考、谋划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富于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航天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钱学森认为,导弹航天是一项成千上万人的事业,没有党的领导,没有集体的努力是谁也干不成的。他自己只是恰逢其时,回到祖国,做了他该做的工作。1989年,他在致聂荣臻元帅的信中,对“两弹一星”成功经验所体现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行了科学总结。
开创中国航天事业,钱学森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承担着独特的时代角色。他既是规划者,又是实施者;既是事业上的领导,又是技术上的导师。他一方面开创了中国航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系统工程思想形成和发展,为构建系统工程中国学派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良方
进入晚年,钱学森从国防科研战线技术领导人岗位上退居二线,但他退而不休、老而弥坚,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关乎国家长远发展、长治久安的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试图找到科学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为国家和人民继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钱学森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运用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各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高屋建瓴,构建了从基础学科、技术科学到工程技术三个层次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最高位置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他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并将其融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体框架之中。
1979年,钱学森发表《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社会工程》一文。该文是钱学森将系统工程从工程系统工程上升为社会系统工程、从工程管理上升为国家管理,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重要成果。这一成果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指向,为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思想助力,与党中央治国理政强调系统思维、统筹规划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高度契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钱学森自改革开放伊始即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思考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尤其在晚年,他在理论层面对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他提出,要研究和创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讲究决策的科学化、强调社会主义文明的协调发展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重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战略问题等前瞻性观点,直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自觉学习、宣传和弘扬钱学森作为一名党员的崇高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用榜样的力量自我感召,建功立业新时代。高等教育应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理想信念塑造挺拔灵魂,努力培养一代代钱学森式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奋斗。
七、钱学森的身世和故事?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八、中国航天事业成就?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事业的主要成就有:
1、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3、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
4、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5、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6、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7、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实施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全面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8、2016年9月和10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形成组合体并稳定运行,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突破掌握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
9、2017年4月,我国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和补给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经验。
10、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成为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航天器。
11、2019年5月1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四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
扩展资料:
航空事业是一个国家科技硬实力的集中体现。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但发展快,已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后的第三航天大国,且仍在快速奔跑。相信在未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必定会再上一层楼!
九、钱学森后人是中国籍吗?
钱学森的后人都是中国籍,钱学生是我国著名的导弹专家,航天之父。他跟夫人蒋英女士,育有一子一女。长子钱永刚教授,女儿钱明珍。都是中国国籍!
但钱学森院士有一个侄子,钱永健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他是个美国人。他在获诺贝尔奖时直言:我不会说中文,从小在美国长大,我不是中国的科学家,血缘并不能决定我的身份。
十、中国早期航天事业的模范人物?
钱学森:
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领跑,正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能力,更离不开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人打下的坚实基础。
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回国时,国家正为到底是先搞飞机还是先搞导弹而举棋不定,钱学森经过认真考察后表示,以当前的经济和国防基础,应该先进行导弹的研制。而这也就有了后来钱学森面对陈赓大将的问话时,那句经典的回答:“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的成功直接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充分彰显了钱学森作为一名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