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钱学森航天之父事迹?“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生平简介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
一、钱学森航天之父事迹?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生平简介
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次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教授,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从而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48年,钱学森为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心情更加急迫,但自1950年夏起,被以莫须有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
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归国之后,周恩来在各方面都给予了钱学森亲切细致的关怀,晚年的钱学森还激动地回忆起一件往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前夕,周恩来总理召集相关的科研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临别之际,周恩来总理特意叫住了钱学森:钱学森,你不要太累着了。钱学森生前常对人说,对他一生影响最深和帮助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一个是自己的岳父蒋百里。
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8年,兼任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获(198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关于思维科学》出版。1988年,《论人体科学》出版。《创建人体科学》、《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纵横观》和《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分别于1989年、1996年、1998年出版。1989年,获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获得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钱学森文集(1938~1956)》出版。
1991年10月,钱学森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9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1年12月11日90大寿之时,钱学森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题词:“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钱学森始终心系母校,充分发扬了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的光辉传统。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辞世,享年98岁。
二、钱学森的成就意义?
1、钱学森回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下,积极参与我国火箭和空间事业的规划和组建工作,并以他在空气动力、火箭发动机、制导控制、总体结构、材料工艺、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系统工程等领域的博深知识,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火箭和空间技术人才,在领导我国的导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1956年,钱学森提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主持编制了《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中的《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方案。同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开始组织科研队伍,开展火箭技术的研究工作。
3、1958年,在争取到有限的援助之后,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主持和部署了第一枚近程导弹的仿制工作。他深入研究室、试验站、发射场解决导弹技术工程中的难题,开办训练班讲授火箭概论,倡导“神仙”会讨论航天课题,集思广益,协同攻关。
4、1960年11月5日,在他的参与和组织下,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的近程导弹,这成为中国新兴火箭事业的转折点。此后,钱学森领导中国的火箭开始走上了独立研制的道路。
5、1962年3月21日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时由于姿态失稳和发动机起火而失败,钱学森认为经过挫折会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勉励科技人员振作精神,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他提醒设计师注意发动机的高频震荡和系统的协调,提出了解决导弹总体设计和地面试验的关键问题。
6、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努力,1964年6月29日第一枚东风2号中近程导弹发射试验获得成功。在钱学森的组织协调下,经过对这种导弹的改进,1966年10月27日用导弹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发射试验传出捷报。不过,这时中国的“两弹”研制尚处于秘密状态,人们并不知道钱学森主持创造了这些奇迹。
7、在钱学森的领导下,1970年初中国中远程导弹研制发射成功,表明已经掌握了两级火箭及分离技术,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个第三级固体火箭,研制成长征1号运载火箭。钱学森还具体处理了火箭晃动幅值异常和火箭地面试车受到干扰的问题。第一颗卫星名为东方红1号,确定了卫星要“上行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总要求。
三、航天返回对我国的意义?
美国之后,我国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成功返航,有三种可能意义重大.
能制造出“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的国家,只有美国一个,这使得美国在航天领域,保持着巨大优势。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又有一个国家研发出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而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在9月6日的时候,中国发射的航天器,就在轨道飞行两天后,返回了预定的着陆点。
该航天器试飞成功,对中国航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科研可以用更便捷更廉价的往返方式,去进行太空探索了。对于这款航天器,外国媒体还进行了大肆报道和分析,不少外国媒体就认为,中国研发的航天器,很可能是像美国“龙”飞船一样的载人飞船,也可能是像美国X-37B空天飞机一样的航天飞机。总之各种说法都有,而且支持的人也很多。
有分析认为,这次中国发射的航天器,存在三种可能。第一种是货运飞船,它主要作用是为空间站运输货物,中国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天宫),需要定时向空间站运输物资,如果我们每次都使用一次性的设备,那么损耗就太大了一点,我们需要一款可以反复使用的设备,去为空间站运输物资。第二种是运载火箭的某些技术部件,随着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中国也对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展开了研发,希望能研制出一款类似于美国猎鹰火箭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第三种是航天飞机,多年前中国启动了航天飞机项目,准备研制“神龙”空天飞机。近几年来,时不时就会传出“神龙”空天飞机的利好消息,所以这次中国发射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也可能是空天飞机。当然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这次发射的航天器到底是什么?还需要官方来解答。
不过不管是什么东西,这对中国航天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因为现在能研发出“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的国家,就只有中美两个,这是世界一流技术,能拥有这种技术的国家,都是航天大国中的航天大国。在设计这种航天器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东西,如:涵盖发射、入轨、返回大气层、降落回收。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特别是降落回收这一环节,传统的航天器在使用之后,无法回收和再次使用,在航天器落入大气层后,便会被烧
四、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科技有什么意义?
载人航天技术在科技方面,通过突破和掌握载人航天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航天技术整体水平,有力推动了能源、信息、控制等领域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材料、制造、化工、冶金、纺织多个行业的工艺创新和产业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动和辐射效应。
五、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蓬勃意义?
1、抢占空间资源。太空空间是未来宝贵的资源,而所有新资源按国际惯例都是先占原则。
2、提升探测和信息传输能力和提高军事实力。制空权意味着战略优势,而且航天技术能很快地转换成军事技术。
3、推进高新产业升级。很多高端的民用产品,都是从民品转化而来,高端电子产品的电路板、民航客机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等等,航天事业发展推动民族产业创新升级。
我国航天事业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载人航天技术和战略打击、防御能力能在世界排进前三。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空第一人杨利伟进入太空,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送入轨道,是世界上第三个完成火箭200次成功发射的国家。
六、航天事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第一,增强了我们以后发射航天飞船的信心 第二,增强了我们的航天科技能力 第三,使我们有了与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合作的资本和信心
七、中国的航天精神对青年的意义?
弘扬航天精神,发扬工作作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茫茫戈壁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开启航天事业,几代航天人为实现“飞天梦”,不怕吃苦、克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
青年干部要践行一代代航天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精神,工作中学会承担压力、克服困难、接受挑战,勇于磨练,不断强化吃苦精神,让吃苦精神在思想上扎根、在行动上落实。
八、创新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
九、测绘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和利用、海洋开发、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各种工程、矿山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编制各种地图和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以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十、中国航天精神对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1、中国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把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
2、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自己。所以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
3、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大工程,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国际合作,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为人类增进福祉,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国。
有实现强国意愿的国家,都在航天上加大了投入。
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资源的一贯的宗旨,希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