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成飞已经成为比肩洛马、苏霍伊的世界顶级军机研发团队。在正式讨论之前,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军机研发体制有自己的特色,具体的说就是所---厂分离制。飞机设计研究所负责
成飞已经成为比肩洛马、苏霍伊的世界顶级军机研发团队。在正式讨论之前,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军机研发体制有自己的特色,具体的说就是所---厂分离制。飞机设计研究所负责设计、研发飞机,而飞机制造厂负责将研发好的飞机制造出来。就成飞方面来说,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中航611所)负责设计飞机,而成都飞机制造公司(中航132厂)负责制造飞机,所以题目中所谓的“成都飞机公司的研发水平”有点文不对题,我们一般所成的成飞实际上是611所和132厂的研发---制造组合。
回到问题,论及成飞方面的研发水平,我们可以自信的说:成飞已经跻身世界顶级战机研发团队,媲美美国洛马、俄罗斯的苏霍伊。
这也不是狂,毕竟世界上能造出四代机(国际标准五代机)的厂商也就是洛马、苏霍伊和成飞了。考虑到几种四代机的性能,成飞应该强于吃苏联老本的苏霍伊,稍稍逊色于军火扛把子洛马。
歼20就是成飞江湖地位的最好体现,成飞的“升力体边条鸭式布局”在世界军机领域独成一派,颇显功力。歼20实现了“抗衡F22、压制F35”的目标,考虑到中国与美国在基础材料、电子设备、武器系统、发动机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歼20的成功更显得来之不易。
成飞从名不见经传到名震江湖,一路走来正是中国航空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缩影,也是中国发展的缩影。成飞的成功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的战略需求与国力支撑。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成飞的发展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军队建设的需求一脉相承,没有这个大环境,一切个体的发展都无从谈起。中国近几十年来的腾飞为军机研制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而国防建设、军事斗争的迫切需求也为军机研制跨越发展提供了需求牵引。
歼20的成功并不只是成飞一家的功劳,这有赖国家在各项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上图位于绵阳的亚洲最大风洞群,歼20的气动模型在这里吹风数万次才确定了最优方案。而诸如国际一流的超级计算机、隐身实验室等设施,更是功不可没。
而国家充足的资金支持也是成飞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歼20的研发费用上千亿,单价10亿人民上下,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扯。
2、成飞的创新精神。
成飞国家为了三线建设由沈飞派出人员支援建设的厂商,作为后娘养的孩子,成飞自诞生之初就力量薄弱、资金紧张、项目资源不足,危机意识深深的印在了成飞的基因里。为了活下去,成飞必须要创新,正所谓“穷则思变”。成飞发迹是靠改进歼7项目,这是当时手握歼8项目的老大哥沈飞看不上的项目。成飞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的抓歼7改进型,通过独创的“双三角翼”以及引进西方先进航电,使得歼7改进型号的性能实现了脱胎换骨,并且创造了中国军机历史上最辉煌的外销记录。
而歼10才是成飞扬名立万的开始。宋文骢抓住颇具传奇色彩的15分钟,依托全方位的创新,依靠鸭式布局+电传飞空的思路,逆转不思进取、保守谨慎的老大哥沈飞,创造了中国军机研制史的有一个里程碑。而后来歼20的横空出世,则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了。如果要说成飞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永无止境的创新。
3、成飞从歼10、枭龙、歼20项目中,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战斗机研制流程和制度。成飞在研制飞机时,先设置合理的顶层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必要不打折扣的完成具体目标,这样环环相扣。而为了达到这些性能指标,成飞贯彻“全流程招标”的原则,每个子系统、部件都是通过公正、彻底的招标,一切以实力说话,因此很多部件供应商都是航空工业系统外的厂所,甚至不乏很多技术先进的民营企业。比如歼20的有源电扫雷达就是使用了中电科14所的雷达,这是我国雷达领域最好的厂商,而不是航空工业内部的607所的雷达。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歼20是集全国各领域之大成,性能自然没话说。
4、人才培养机制功不可没。从歼10项目开始,时任总师宋文骢就非常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给杨伟等青年才俊充分的施展空间,使得杨伟年纪轻轻就身兼重任,独当一面。
学霸杨伟不到40岁就成为型号总师,担任歼20总师那年才44岁,即便现在也才55岁,正是一个科研人员的盛年。而且,杨伟之后,成飞更多的年轻才俊已经涌出,各领域的负责人都是30、40岁左右,人才储备及其雄厚。
成飞毫无以为已经站在世界军机研制的最前沿,用杨伟总师的话说,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而根据成飞总设计师的说法,成飞已经开始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成飞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图文无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