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读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发布在中国航空报上的,并不是论文,而是一篇泛泛之谈的文章,所以没列举什么数据。但是从这篇文章里可以读出一个意味,那就是舰载机正朝着中型化的趋势发展
读过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发布在中国航空报上的,并不是论文,而是一篇泛泛之谈的文章,所以没列举什么数据。但是从这篇文章里可以读出一个意味,那就是舰载机正朝着中型化的趋势发展。原因是,美国把F-14都淘汰了,上了F-18,后面上了F-35C;俄罗斯要淘汰Su-33,上Mig-29K,法国则是上了阵风-M也是中型机。我只同意一半,飞机尺寸减小这确实是大家都追求的,但在起飞重量上反而是朝着重型化发展的。
美国淘汰F-14是因为苏联解体后没有对手,对截击和空战的需求减弱,所以换了F-18
除了美国这个例子是从中型重型战机本身的性能出发做出的取舍,其他两个都是凑数的。美国退役F-14是因为F-14的截击功能在苏联解体后显得不必要,但变后掠翼设计又给海军维修保养带来很高的代价,所以才选择退役。而俄罗斯是因为这款飞机本身缺陷就很多,而且生产线都关了,摔一架少一架,正好有印度人拿钱把Mig-29K的生产线开了,才拿过来用的。并非因为它是重型;法国则是压根就没有开发国产重型战斗机,而且法国人高傲的很,什么都要用国产,那不用阵风-M用啥?
我们来看看美国五代舰载机。F-35C的外形看起来虽然很“中型”,但实际上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31800千克。而且F-35C为了上舰,还增大了机翼面积,这使得F-35C不得不把翼尖进行折叠。要知道歼15的最大起飞重量也只有33吨,而且载弹量未必比F-35多呢。所以F-35是完全可以进入重型机范畴了。将来F-135推力进一步提升后,起飞重量还会增大。
F-35C,与F-35A最大区别是机翼面积的增大
沈飞这篇文章里还写了一个:“F/A-18E/F 型有更大的机翼面积和更多的机内燃油,作战半径和空中战斗巡逻时间明显增加,F/A-18E/F 型的任务半径及航程扩大了40%、续航时间延长了50%。”这难道不就是美国在逐渐追求舰载机重型化的证据吗?而且逻辑其实很简单:起飞重量越大,可以携带的弹药和燃油就越多,滞空时间和打击目标数量越多,作战效能越强。而不是追求什么中型化的趋势。
其实文章这么写,无外乎是在为FC-31上舰造势,因为FC-31就是一款“中型机”嘛。但是沈飞在FC-31项目上实际做的却是自相矛盾的。
上图是2015年中航航展上FC-31宣传口径,下图是2016珠海航展宣传口径。短短一年时间,最大起飞重量就增加了3吨,达到了28吨。且不说沈飞怎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把最大起飞重量提高了3吨的。说好的战斗机中型化趋势呢?沈飞自己就在追求重型化啊!
看中航工业自己发布的FC-31 1.0和FC-31 2.0模型,如果按一个比例尺做的话,那么FC2.0比FC1.0大了一圈。说好的重型化到中型化演变呢?
作为FC-31在舰载机项目上的对手,其实歼20完全具备上舰条件。和大家的印象不同,其实歼20的尺寸没有大家想像的大。歼20的长度大概在20.7米,翼展13米,而歼15长22.28米,翼展14.7,反而是比歼15小的。
歼20和歼16对比
我觉得沈飞与其拿舰载机中型化说事,还不如拿鸭式布局来说事。毕竟美国人做过实验,鸭式布局在舰上起飞时,为了增加升力,后缘襟翼下偏到最大,会产生低头力矩,而此时鸭翼抬头力矩不足,要借助推力矢量才能配平。而常规布局没有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只是当时在美国的验证机上存在,并不代表所有鸭式布局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否则阵风是怎么上的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