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不存在爆款的方法论,但是可以有及格的方法论。”丁香医生品牌创始人初洋说,做内容虽然不能赚快钱,但是在内容上投入的精力,最后都会成为公司的资产沉淀下来。
上周六(4月20日)研
“不存在爆款的方法论,但是可以有及格的方法论。”丁香医生品牌创始人初洋说,做内容虽然不能赚快钱,但是在内容上投入的精力,最后都会成为公司的资产沉淀下来。
上周六(4月20日)研习社的课程中,丁香园副总裁、丁香医生品牌创始人初洋,为大家讲述了丁香医生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并且给出了一套完整的持续产生好内容的生产机制。(《如果你希望赚快钱,就不要做内容|丁香医生千万粉丝养成记》)
核心观点
丁香医生新媒体发展历程
1.冷启动通过专业背书解决信任问题
2.寻找增长引擎用辟谣的方式带来粉丝持续增长。
3.重启增长扩大圈层,学会“造势”与“借势”
丁香医生的内容生产机制
1.生产机制四大环节:
供给按照内容来源:PGC和UGC;按照内容属性:标品和非标品
选题(策划会)
教练机制(作用:均质化)轮值主编担任一周的教练
质控专家审核,内容终审
2.丁香医生的特色机制
策划会一群深度理解内容的人的直觉、投票、围绕关键维度讨论
DDI机制半小时内决策,2小时内发布,持续跟进,7天复盘
团队进化PDCA制度,“转、改、搬、学”
文化保障正直诚信,搁置争议,解决问题
混大同学精彩分析
新媒体运营+国民小剧场
@田迎(南京分社67班)
首先明确国民小剧场的需求:
1. 商业演出的剧目推广。促使更多人知晓演出来进行购票。
2. 活动场地租赁推广。需要让更多有租场需求的企业、机构了解到剧场的优势,从而把活动落于此。
那么针对上述两种传播需求,建立自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 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剧宣、信息发布、购票、停车缴费等功能。
抖音
微博(文章)
社群
客服微信号
内容制作标准化
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形成固定模式,剧目宣传文章的模式是“开篇-文末福利,中篇剧目宣传,尾部剧目基本信息及购票基本信息,底部“福利、所有演出预告、社群进入引导、阅读全文购票”。
拓宽客户群体
目前公众号传播的内容只做到了最基本的有需求即传播,灌输式,但并为进行引导式和权威式。
看演出的人慢慢逐渐的从学表演专业人群扩大到对生活文化艺术品质有追求的人群。所以“普及传播戏剧专业知识”增加戏剧文化修养更为深层次的一种引导。
用丁香医生运营方法反思航空公司管理
@古国政(重庆分社)
1.供给
对于所有行业来说,你的目标群体是你战略定位的核心。
不管是“UGC”还是“PGC”,不管是下里巴人还是行业专家,我们生产的产品“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都是有目标受众的。
内容在用户端的价值体现在用户粘性和用户时间,而对于企业的价值则体现在内容资产和品牌心智。只有洞悉目标群体的需求,才能产出有速度、有态度和有温度的好内容。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新媒体的运用和推广可以较好地推广企业品牌和文化宣传,更重要的是通过好的内容生产吸引消费者关注,进而实现流量变现,最终达到拓价值、扩人群和扩市场的目标。
2.选题
选题在我心中的理解就是“网红店给顾客提供什么产品?”
丁香医生模式中提出的策划会机制,就是召集一群深度理解内容(产品)的人通过头脑风暴,凭借其专业的判读和敏锐的洞察力,围绕关键维度进行讨论,最终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你的内容(产品)设计。
用丁香医生的金句来说“爆款的内容要靠命运女神的眷顾,但只要你坚持往这个方向尝试,做出的几率总比别人高”。
对于航空公司这种传统行业来说,传统产品的单一性和雷同性早已制约其升级转型,通过策划机制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开发新产品,明确产品定位,寻找增长引擎。
3.教练机制的操作
约翰??惠特莫尔爵士曾说过,教练式辅导是释放人的潜能去最大限度地提升绩效。
教练式辅导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一方面通过“转”、“改”、“搬”、“学”四个方法,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另外通过教练式的辅导,实现团队的业务能力进化。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往往追求的是招聘工作能力强,绩效输出优秀的员工。虽然公司也有培训计划和人才培养机制,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对于日常工作的教练式辅导,往往没有达到员工在运行保障中的均质化。可以考虑将部门值班经理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运行保障的基础上拓展到周期内的教练辅导。
4. 质控
PDCA循环也叫戴明环,是在全面质量管理时代的一个基本理论和重要工具。通过不断地循环使用和持续改进,进而提升内容(产品)的性能,更契合顾客的需求,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于航空公司来说,PDCA模式早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
丁香医生对新闻工作者的启示
@朱昱行(重庆分社)
PDCA制度是对一个知识生产团队的良性开端,专注于内容的团队业务能力中转、改、搬、学基本上是作为新媒体打造的早期趋势之一。也符合自媒体领域的发展趋势,因为成功的文案是一定有值得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点在其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有了一定的内容沉淀之后才能拿的出手,才能举一反三。
我是一名入门的新闻工作者,以下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些思考。
1.供给
我们是PGC行业,即专家产出内容。
现在基本上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是脱节的状态,如今社交平台强大起来成为新媒介生态的主角,信息的采集、传播、受众的联络以及变现途径都被社交平台垄断。
以后的媒体也必须转专注于两个方面,内容价值和用户价值。UGC和PGC的供给同时,输送内容的时候也要赋予用户参与感,转向用户分享的内容USC(user-shared content)
2.选题
做内容的话,初老师的话说的一针见血:“好内容的价值判断自古就有两条线,专业线和市场线,专业线永远走在市场线前面”。
丁香医生等自媒体和我们的行业生态是不同的,新闻行业的选题是很多的,但是目前网络传播的特点和传统新闻生产理念和方式都有许多的冲突,这是“热点”和“真实”无法调和的矛盾。
我们强调一个“真”,这是新闻伦理的第一原则。
太注重市场线也有出问题的,《纽约时报》前不久也撤销了校验部,但是取消之后也频频出错,甚至连头版头条的图片说明都写错了,所以新闻行业的话我们的选题专业线在于保证实施准确,保证客观与公正。
3.教练机制
我们目前讲,有了大数据,饿死总编辑。
所以从目前媒体融合和转型的路径和方向来看的话,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现在的实质是市场说了算,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分析,哪条转发率最高,读者都是什么人,一切都在屏幕上,几乎不用总编辑来开编前会之类的,真正的教练是数据。
4.质控
品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专业性为根本,专业成就品质,而品质创造价值。
有人会说,提专业主义,品质,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在新闻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这样的投入太不现实了,非常冒险,最重要的是公众不一定买账。
但是感觉近年来我们的质控做的也越来越好,首先是多端联合了,重大消息的发布以终端(通常是人民日报等)为准,而且我们也有验证小组,专门关注核实社交媒体网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