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昔日泛美航空开辟的航线
从美国到欧洲的一条主要航线就是美国到亚速尔群岛然后飞往葡萄牙和法国
二战时期,法国沦陷了,葡萄牙成了中立国
因此,泛美航空的主要航线都集中到了
昔日泛美航空开辟的航线
从美国到欧洲的一条主要航线就是美国到亚速尔群岛然后飞往葡萄牙和法国
二战时期,法国沦陷了,葡萄牙成了中立国
因此,泛美航空的主要航线都集中到了葡萄牙
如何提高航空铝合金的疲劳寿命和极限
飞机用的铝合金和普通铝合金相比,对强度、硬度、韧性、抗疲劳性、塑性有较高的要求。
飞机上用的铝合金有好多种。
1、硬铝:铝镁铜合金。航空业应用最广泛的铝合金。常用2024、2A12、2017A,强度、韧性、抗疲劳性较好,塑性好。用来制造蒙皮、隔框、翼肋等。
2、超硬铝:铝锌镁铜合金。常用7075、7A09,强度极限和屈服强度高,承受载荷大,用来制造机翼上翼面蒙皮、大梁等。
3、防锈铝合金:常用铝镁合金5A02、5A06、5B05。具有较高的抗蚀性、抗疲劳性、良好的塑性、焊接性。用来制造油箱、油管等。
4、锻造铝合金,常用6A02,硬度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制造发动机零件、接头等。
5、铸造铝合金,比重小,抗蚀性、耐热性高,制造发动机机匣等。
歼20制造工艺如何?
我要是说“歼–20战斗机”的制造工艺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流的,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不可能,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目前第五代战斗机有四个型号:F–22A、F–35系列、歼–20、苏–57,仅从外表制造工艺水平来看(里面也看不到)歼–20是最好的。
在这四型隐身机当中苏–57的工艺水平最差!从这张它的腹部照片
就能看得出来,腹部中间的舱门关闭根本就不严密,缝隙太大。
放大照片之后更加的明显,缝隙大的可以伸进一根手指!而且前腹部舱门周边似乎是有修补的焊缝...这说明苏–57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切割尺寸有严重的误差!致使舱门制造出来后两边大小不一,出现这么大舱门缝隙会严重的影响到苏–57的隐身性能,因为高性能雷达的探测波会进入到舱门内形成较强烈的反射信号,使苏–57被跟踪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而这张苏–57
照片上铆钉粗大,大量的凸出蒙皮表面,显然是1980年代的制造工艺水平,更让苏–57的信号特征增大,进而更加降低了隐身效果!国际上有部分航空专家说:苏–57根本谈不上是“五代机”标准,且不说是不是有贬低的成分,仅从苏–57的外表就与21世纪的飞机制造工艺水平至少有30年的差距!说明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航空制造业的水平是裹足不前的,能保持住已经很不错了。
这张照片根本想不到是澳大利亚空军刚刚订购的F–35A战斗机,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外漆就鼓胀、开裂、甚至剥落...显示出制造工艺欠佳!如果说苏–57有这样那样的制造工艺差是有复杂原因的,那么F–35是领引世界航空前进的美国制造的,出现这种工艺水准是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无独有偶,英国购进的F–35B用了仅一年时间外漆也大面积剥落,出现了多次的修补。
F–35出现问题也反应出美国的航空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了,航空工业是美国制造业当中最后一块相对完整并且在世界上领先的产业,但是从1990年中期后美国开始“互联网经济”、“金融衍生经济”...方面发展,大量的年轻人就业开始往这两个行业当中倾斜,造成了美国基础制造的“空洞化”,汽车、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等行业不是外迁到国外就是倒闭,造成了产业链条的缺失,更严重的是美国产业工人已经出现的“用人慌”也波及到了航空制造业,目前美国航空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岁,虽说还有工作经验积累在里面,但是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这已经开始影响到美国航空制造业的设计与加工工艺水平,前些日子波音–737MAX出现研制的问题导致了全球停飞,甚至波音777这几天也有较大的设计问题引起的故障...所以F–35系列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足为奇,至于说F–35内部还有啥制造隐患现在还不得而知。
日本“三菱公司”组装出来
F–35被认为是比洛.马原厂出品还好的产品。
F–22A也未能幸免,垂直尾翼已经开裂!当然这也可能是长期使用的问题,但是变形开裂这样严重为啥不去整体性维修?不可能是因为资金不够,而是实在是没人修不过来。
美国制造最好的隐身飞机是F–117,它制造的那个年代正值冷战高峰期,美国的蓝领产业工人热情高、年纪轻、技术强、工资待遇高,就业充分,当时的航空工业产品真的是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可是现在不行了,都成了大腹便便,得过且过的慵懒超中年大叔大婶(参照《美国工厂》)。
歼–20的制造工艺看起来就舒服多了,这是因为我国的航空制造业目前正在兴起,是朝阳产业,更得益于我国教育和培养了大批的工艺技师,并且与国外的交流、承接飞机分工制造、总装时的工艺经验积累。
现代航空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但航空产品在制造工艺方面要求的技术水平极高,比如说:飞机的铆接工作,一架飞机上有几十个规格大小不一的铆钉、加一块得有数千个以上,将这些铆钉都完好而铆在它该铆的位置上是有很大技术含量的。
这些就是一个规格的铆钉,要求材质好强度高、尺寸一样、光洁度高,不允许有划痕、裂纹、毛刺、起皱...等加工缺陷,一个两个的加工容易,几十个规格、数万个、数十万个批量制造...要求做到没有误差、缺陷是很难的,世界上可以制造航空级别铆钉的国家没有几个。
虽然飞机的铆接现在已经有了“自动
铆钻机”,完成了较大的过去需要人工来完成的工作,但是仍然有许多位置需要人工铆接完成,这就需要有高级铆接技师去完成,人工的铆枪有十多个规格对应不同规格的铆钉,怎样将铆钉准确的铆在图纸位置上,不超过允许值外的误差,并且不能有明显的凸出蒙皮...这些都需要这些技师在铆接的过程中凭借经验掌握力度,力度太大蒙皮会凹陷、力度太小铆不上去...说的容易做起来很难...要不然为啥苏–57外表难看?样子完全是“多铆蒸钢”的蒸汽朋克!俄罗斯不想将飞机制造的更光鲜?缺人呀!所以,要想航空产品质量高,需要不断投入、不断培训、不断传承,才能得到制造优良的产品,稍有懈怠马上就会在产品的外观上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