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军事内容,咱就理解为航发吧。
按照有或者没有的判断方法来判断,咱们是可以自产发动机的。
咱们自己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还是有各种不同型号和不同领域的发动机的,从战斗机用的
军事内容,咱就理解为航发吧。
按照有或者没有的判断方法来判断,咱们是可以自产发动机的。
咱们自己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还是有各种不同型号和不同领域的发动机的,从战斗机用的昆仑,到直升机上用的涡轴、再到一般运输机上用的涡桨发动机,甚至还有民航机上使用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咱们都有所涉足。
而且不仅仅是我们可以生产出发动机的整机,关键的部件例如单晶叶片、涡轮盘等航空发动机的自产零件我们也是可以生产的。
这些东西的制造,现在都难不倒中国人的。
所以航发完全自产我们是没问题的。这就是“有”和“无”的区别。
但要说我们的航发好不好,则是另外的事情了。咱们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保守的估计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30年左右。
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的设计人才不足、国家投入经费不足,而是我们的数据积累不够。航空发动机设计大国首先是航空大国。是不是好像是废话?
一个航空大国,扔在沙漠里面的飞机比我们造出来的都多。这就是差距了。航发在工作的时候整体上会有热量导致的各种形变。这些东西都是靠不断的积累数据一点点地去“逼近合理”的。如果制造数量少、飞行小时数少,整体的数据积累就会相当的缓慢。这就导致我们在新型号的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会放慢角度。
很多国外发动机设计上的某些细节,在我们的航发专家那里都得不到相应的答案,这是即便是我们的专家都搞不明白的领域。
为啥国外专家能明白呢?例如星座客机,这是洛克希德马丁生产的一个客机型号。飞机的发动机是18缸星形发动机
高速工作的时候会喷火,十分惊悚。但这个型号的飞机依旧是总统座机。人家就敢用这样的发动机,而且加上挡焰板后飞机发动机的性能大幅度下降……为啥,只有洛克希德的工程师知道。
这些都是要不断积累的。我们的路还很长。
落后这么多,我们的发动机够用不?这才是实际的问题。其实我们的航空发动机现在虽然不领先,但是足够我们使用的。很多的大推力、长寿命等等一些比洛克希德发动机喷火还惊悚的概念,都是军迷们美好的期待。但实际上真正适配于我们的飞机的发动机并不需要军迷想象中那么逆天的性能。
新华网去年7月发文章说《西方对歼20作出最高评价:是首要的空中威胁》其实也是基于我们现代的航发西方做出的判断,航空是一个综合体,并不是非得看某个部分是不是很牛。
到下一代战机的时候是有下一代方案的,只要我们的进步能和我们的需求匹配,W君就不会瞎着急。
您问的概念 很模糊
是问摩托车的发动机 ? 还是汽车的 ? 轮船的 ? 飞机的 ?还是火箭的 ?
只是从新闻报道中 有看到 : 所有的发动机 我们中国基本都可以制造 只是很多很多都和世界最高水平 还有不少差距罢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 让您愉不愉快
如果不满意 我和您致歉
C919飞机国产化率如何提高?
民用飞机主要为了效益,如果C919现在全部国产化,挣不下钱,安全也是个大麻烦,军民飞行员的素质也是天差地别,所以多使用西方航电和发动机,这是根本原因。若想国产化,如俄之伊尔-96,中国没什么不可以。这样做的后果是可以参军,只是民用航空市场就会立时变得萎缩,于民用市场事无补不说,将深度影响国际贸易,这种事我们是不为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当然空客与波音找不到钱了,然而中国开放的大市场,由于交通不畅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因是我们发展民用航空,举全国之力,正有打造C市场的意思,向高尖端的产业进军,借助西方科技,一为师从,二为学习,三可顺带着赢得世界市场,好处多多,不需多讲。假若西方不给我们搞配套,其失去的不仅是中国未来大飞机配套利润,而且会在竞争中丧失应有的市场地位。所以我们不必为此纠结,技不如人就要走全球化配套的路,以待国有技术成熟。
▲制裁是不怕的。因为我们开始了自主制造,一边请人配套,一边发力自己的航空科技,A不成有B,A与B都不成,大不了自己搞,无非是慢一点,西方非常清楚,趁现在能赚几个就多赚一点,不然届时什么也赚不了。导师说得非常形象,只要价钱合适,他们会出售勒死自己的绞索,因是不必为此担心。再说了,中国要干的事,谁也拦不住,越拦得厉害发展越快,这真是怪了。中国不缺能人,也不乏实干家,稀罕的恰恰是那些引喻失义自形渐愧之人,他们一不懂技术,二不知民族自尊为何,不明就里跳起来就骂,比如现在有一问,国产率能占多少呀云云,以己昏昏使人也昏昏,这就不好了。
▲不造大飞机造什么?所谓工业化,无非大家看得见的这点玩意,大飞机呀,发动机,其它的都差不多了,唯此为最,造不了。过去没条件,一无钱二无技术,现在可以,咸问运-10当年下马之责,以为坚持下去一定差不多,致于差多少无论,其实运-10差之尚远,莫说当年一个子当做两个花,改革全面铺开,没钱等于零。所以让了路,对着呢。不让又如何?运-10成功的可能有多大?面对着技术全面落后,发展起来有没有一个时间点,都成问题。拉直的问号,顿时变成感叹号,于是做出了决策,等有条件了再搞,现在可以争一争了,毫不犹豫,其实不造大飞机又造什么呢?这个最赚钱。
▲庞大的市场作支撑。一准错不了,说俄MC-21,做得了,卖谁去?不少国家都有计划要造,最终成不了,原因就在于没有市场做支撑,争不过A与B,靡费巨资发展一伙,到头来只能鸡飞蛋打,反观之中国,可以做得无限大,轻易得罪不得,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ARJ21没有美国和欧洲的适航证,照样在飞,飞得也很好,有了ARJ21,即可减少支线市场进口。C919 成了,没什么不可以,中国航空自有自家标准,标准苛刻极了,不达标者决不放飞,中国适航证一张,今后也极其难弄到,不说欧美。说给你可以,不给一点瓷也没有,辛苦弄出一型号,失去中国市场找不到钱。这要在国产大飞机成功的时候,打贸易站2018可以看得到,中国会怕吗?我们看得到,C919说发展没有用多长时间,已开始了试飞,主要是远程宽体,RC929,中俄展开了合作,以后还会有无数个型号,总之他人有的,中国都可以有,一切水到渠成之日,即可参与规划制订,不过,从现在看,着实需要一点时间。
从下图可以看到,C919除了壳子,其他都是进口货。这样的策略,可以让我们快速进入市场,而市场应用可以帮助技术积累,这条路是对的。
同时,还要找老师和培养人才。航空强国法国、巴西和俄罗斯是老师的可选项。有了老师,自己又愿意学愿意干,不愁做不好。
从组装到仿制,再到联合研制,最后创新自制,这条必经之路西方用了几十年,希望我们可以走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