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公元1500年前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海洋时代开拓与竞争的序幕,一个个“海洋国家”在全球留下了他们开拓的足迹,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历史进程的大舞台上,出现了许多海上强国,它们有西班
公元1500年前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海洋时代开拓与竞争的序幕,一个个“海洋国家”在全球留下了他们开拓的足迹,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历史进程的大舞台上,出现了许多海上强国,它们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这些国家的兴衰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不一样的思考与启迪。
在欧洲北海沿岸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荷兰。在17世纪的时候,他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一个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小的国家凭借着自己强大的航海技术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了全世界,马克思曾言:“荷兰是当时当之无愧的海洋第一强国”。
也被人们称作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创造了奇迹,但也经历了衰败,经历了半个世纪辉煌时刻的荷兰,在17世纪下半叶的时候,无情的被挤压了下去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也就随之易主。那么荷兰又是如何走向衰败的呢?在此笔者借鉴经济学宏观与微观理论,来解析其原由。
辉煌一时“海上马车夫”1609年从西班牙中独立出来的荷兰是靠着捕捞鲱鱼起家的。荷兰人有着先进的造船技术,他们的渔船机动灵活,捕鱼量也是比其他国家还要多。
靠着捕鱼,荷兰人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为荷兰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随后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工业贸易体系,在工业方面,呢绒业、麻织业等都在国际享有很大的盛名。不过这个都是他的冰山一角,最发达、最突出的还是荷兰的造船业。荷兰人很大一部分的资金都是投入在造船这一方面的。
17世纪初,荷兰的商船的吨位达到了欧洲总吨位的75%,造船业的发展很快的促进了荷兰商业的繁荣,1648年,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阿姆斯特丹由此一举成为了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在这座城市里诞生了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金融业也是想当的发达,堪比后来美国的华尔街。
其次,荷兰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1650年,荷兰拥有商船全球第一,共有1.6万艘,当时全球统计总艘数是2万艘。到1670年,商船的吨位是英国的三倍,总吨位数相当于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四国总和。
有如此多的商船作为保证,很快荷兰的商船遍布全球,贸易各处商品,几乎以垄断的方式囊括了海外贸易,所以荷兰被人们成为“海上马车夫”。为了保证荷兰船的航行安全,荷兰人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为商船保驾护航,海军力量也显示出了荷兰的富有和强大。依托自己强大的实力,荷兰人积极向外扩张,在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占领了中国台湾,打开了日本贸易口,垄断了亚洲于欧洲的贸易路线,在北美建立了新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占领了巴西东北部和非洲西海沿岸地区。
但好景不长,随着英法等国的崛起,很快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宏观—在竞争中衰落,“海上马车夫”易主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在荷兰发展的同时,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经济实力也不断的在增强,与荷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8世纪,欧洲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国国内恢复了和平,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振兴和殖民扩张,法国崛起,西班牙通过改革也慢慢跟上来了,瑞典调整对外政策,着力发展经济,荷兰在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经常遭到瑞典的打击。
面对这些不断崛起的大国,荷兰的竞争压力不断的增大,尤其是荷兰最强的海外贸易行业,受打击最大。
荷兰的最大的对手是英国。当时真正能够遏制荷兰发展的国家只有英国,英国为了削弱荷兰在海外的海洋商业运输的优势,削弱其地位,1650年和1651年英国曾两次颁布《航海条例》,条例中如强盗式规定没有经过英国允许的船只和商人不能到英国的殖民地通商贸易,规定英国的一切商品德出口和进口全由英国的船只运输,这无疑是在剪断荷兰的发财之路,此条例的颁布彻底激化了两国的矛盾,在1652年到1674年里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
在三次战争中,第一次英国是蓄谋已久,开战时使荷兰措手不及,荷兰败。后两次虽然荷兰军队凭借这自己强大的海战经验打败了英国海军,但是却始终无法彻底的消灭英国海军。在三次英荷战争中,荷兰还要面对霸权国家法国,在地缘政治上,荷兰极为不利,法国可以调用百万大军,以黑云压城之势扑向荷兰,国土没有任何障碍物可以阻挡。所谓“战争一响,黄金万两。”,长期的战争必定会拖垮一个国家,荷兰虽在战争中有着短期的胜利,但是从长期来看,国家的综合实力根本经不起长时间的战争消耗,这很大的原因是其开放式的经济结构和贸易模式根本不允许荷兰像法国一样进行长期的作战。
很快荷兰财力被消耗一空,加速了荷兰的衰退,1687年,强大的荷兰舰队被彻底打败。英国、法国很快崛起,英国接管了荷兰大量的海外商业利益。荷兰自此退出了争夺行列,英国一夜之间成为了海上霸主,“海上马车夫”也就易主英国,成为18、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
微观—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的发展没有长远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荷兰虽有发达的海外商业贸易,但其忽视了国内的工业的发展,一味地追求商业利润和利息,没有工业实力的支撑,再大的商业贸易大厦都会倒塌,根本不能够一直长期的发展壮大下去。
一个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市大小的国家,可想而知其资源是必定是有限的,而荷兰的商业发展的资源大都是靠从国外进口,原材料自给率很低,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业的发展,也说明了其经济基础是有多脆弱,一旦受到外国的打击,所受的影响将会非常的大,直接严重的给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创。
从资本主义的角度来看,从17世纪60年代开始,荷兰除了在海外的殖民地工业外,其他工业生产都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也就是如此,庞大的机会成本使荷兰错过了从商业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转变的机会,最终导致了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未能取得如英、法那般的成功。
荷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城市中发展的很好,但是在农村与法国相比有着一定差距,法国自从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后,农民得到了解放,从而为法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要素,反观荷兰,农民依旧被限制在土地上,再加上本身人口少的因素,使得荷兰在发展工业时缺乏大量的劳动力,其次荷兰虽在经济、政治上有着无数成功的经验,但是荷兰要长期维持他“海上马车夫”的称号,有着地理人口和地缘政治的先天局限性,荷兰缺乏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源以及土地和众多的可劳动人口,虽为霸主,但后劲不及后来先登的英法等国家。过度的依赖海外贸易,极其容易被人卡脖子。
微观—军事力量不足军队作为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的武装组织,是对外抵抗的主要工具。荷兰依靠海洋而起的国家,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但是荷兰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荷兰作为 一个小小的沿海国家,其人口、领土面积等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陆军的发展,人口的缺乏无法建立一个强大的陆军,有限的的领土缺乏必要的军事回旋空间。荷兰的地缘政处境也是很困难的,周围被数个大陆强权国家包围着,随时会面临他们的陆上攻击。
在“黄金时期”,荷兰人只满足于追求商业利益,共和国的军队解除武装,军舰被遗弃在港口,军队将领也是退休投入经商中。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荷兰军舰从120艘急剧下降到了不到50艘,根本满足不了战争的需要。其次,荷兰每次开战的军费都不是由国家的财政税收开拨的,而是由联省议会特别拨款,各省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肯出巨资建设共和国的海军舰队,一旦战争爆发,根本消耗不了多久,结果军队只能面临破产局面。国家地位也受到威胁。
浮人语不断追求自身荣耀和经济地位是一切民族和一切国家的本性。荷兰为了力争世界大国,克服先天不足,对国家的商业经济、政治发展下足了功夫,只是这些出于主观的愿望的国家战略在实践中失败了,荷兰片面的发展,只着眼前的利益,不看长远的未来,断送了其繁荣的经济,沦为了欧洲二流的国家。
参考文献:《大国崛起》、《荷兰:海上马车夫的海权兴亡:1568—1814》、《世界通史第三卷》
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丢掉海上霸主的宝座原因主要是俩方面:第一是内政决策错误;第二是外部原因:遭受多年的战争。
一、首先说内政错误方面
1、在十八世纪,荷兰大刀阔斧裁军:十七世纪末荷兰拥有8艘8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以及120艘各类海军船只,而十八世纪只剩下一艘巨型战舰和不足10艘军舰,导致没有足够的海军力量保护海洋贸易。
2、大力发展金融业,国内的资金基本都贷出去赚利息了。当时荷兰几乎垄断了英国的国债,英国每年向荷兰共和国支付2500万荷兰盾的利息,而当时荷兰国内保留资产也不过5000万荷兰盾左右。这就有个问题了,一旦荷兰或荷兰的债务国陷入战争而不能支付利息时,就会严重影响荷兰的经济。后来这种严重后果就出现了。
二、说说外部原因
1、中世纪的欧洲特点就是不断的打战,国内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断。英法七年战争中,英国对荷兰的贸易禁运对荷兰的商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荷兰的国库已经无力组织起新式海军保护自己的贸易航线。
2、英荷之间进行了四次战争,特别是第四次英荷战争,荷兰人根本没做好战争准备,结局非常悲惨,海上军事力量彻底消失。没有军事力量的保护,何谈海上贸易。
从此以后,荷兰再也组织不起庞大的商业船队,再加上各国拒绝偿还向荷兰购买的国债和利息,荷兰从此彻底结束它的辉煌,战后的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海上贸易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