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和咱们国家制度不太一样
来看看中国的军工企业是怎么干的(国企都是这种)
上级分下来一个项目,让企业研究一个大飞机,上马了这么一个项目
项目运转,人员到位,工作按部就班的分
美国和咱们国家制度不太一样
来看看中国的军工企业是怎么干的(国企都是这种)
上级分下来一个项目,让企业研究一个大飞机,上马了这么一个项目
项目运转,人员到位,工作按部就班的分配下去了。
出图纸,出设备供应商,做风洞实验·····
做静载试验·····
项目进行了两年,各种修改,各种试验,有新招的人员,有年纪大的人员退休····
第四年,上级说,项目下马吧····
于是企业组织收尾工作,档案入库,资料封存,一些试验结果,工艺样品封存。
某些技术研究成果可能会在其他地方使用。至于生产线,进行了改造,专其他产品,但是工艺和资料都在。
然后人员转岗,安排到其他项目上
过了几年,国家又想要搞这个项目,当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已经退休了。企业另外指定了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带领新同志,重新成立项目班子。
第一步,先把过去的档案翻出来看看,档案图纸,全套都在
如今这个项目有新要求,有一部分以前没做过,不过听说兄弟单位曾经进行过相关研究,于是直接从兄弟单位调档案,甚至还借调了两个当时参与的工程师····
很快,新的项目搞起来,研发其实并不顺利,主要是团队以前还没接触过····
于是项目部多方收集国外的资料,研究
经过无数次设计,试验,最后项目完成····
新的大飞机可以试飞了···
项目成功了,媒体采访,发现很多人都是年轻的新面孔,基本都在30岁左右····
很多都是大学毕业了直接就参与这个项目····当然庆功宴完了之后,收集档案资料,整理····
这个工作枯燥烦闷,因为设计到国家重大项目的所有图纸和档案,国家有关部门,档案馆都要有基本的资料收集。
好不容易收集完,又出现了新需求,改进,迭代研发····
这是我国的模式,有档案,有传承,老带新。
区别在于美国的军工企业是私营企业
美国的模式是这样的,五角大楼提需求,美国政府审批,国会批准预算
然后联系相关厂商,进行招投标
相关厂家按照招标需求提出自己的初步方案——论证,比较
(以上部分,全世界都差不多,只不过过去,我们的研发单位就那么一两家,现在也多了)
最后确定了项目——立项
招募人手投入研发
相关试验
研发完成,合格——工艺生产——生产线
大规模产品下线·····
我喜欢歼20的外观
突然,美国决定裁撤生产线,封存起来···
企业立即遣散了研发人员,生产工艺人员
至于档案资料——美国政府又没有出钱,一边去吧
过去几年后,美国想要重新建立生产线
过去的资料呢?没有!重要工艺呢?忘了····人员都去打工了——其实企业不积极
为什么?因为这才有几个钱可敲竹杠?
赶紧上马下一代战机吧,几千亿呢·····
F22的图纸,的确有
但是一架飞机除了设计图纸,还有工艺图纸·····这就没了····
美国军工企业和我们国家不同,一条生产线一旦停止后,工人们要不转岗,大多数人都是解聘,也就是到其它地方去上班了,而工程师们大都会去其它部门上班或者去其它企业了,讲的直白些企业不会自己拿钱出来去保障生产线的。洛马公司同时拿下来美国空军两个大的军事项目,F22是美国国内的项目,而且因为预算超支项目一减再减,肯定是没有大的油水了,所以企业和军方都不看好。而F35就不一样了,不但自用而且还要对外销售,产量也非常大,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所以F22的项目停止对洛马一点都不心疼。现在美军要想重新启用F22的项目,实际上和新造一架飞机没有两样,除了机体外所有的其它配件都需要重新研制,而且美国国会也不会允许拿过时的技术来武装未来的飞机。实际上在没有大规模战争预期的时候,很多国家都修改了军工企业的生产节奏,以小规模生产代替了大规模换装,虽然军事装备的采购成本会有所上升,但是军工企业可以得以维持。比如我们国家的军工企业,在近二十年间都是如此,军队中很多装备都是新老并存,军方不走过去苏联那种大规模换装的老路,而是按照自己的路在走,比如歼十战机就是一批一批的生产,每一批都有新的改进,并且对到了大修时间的老批次飞机进行改进,这样就保证很多新技术很快就用在新装备上,可以说是双赢。现在美国拿F22来说事,更多的是军方、洛马公司和国会中的一些议员在说事,现在美国军费越来越大,那么大的蛋糕被这些人盯上了,都想要在上面咬上一口,于是就会找出很多故事,而且这些故事越来越像是他们在自嗨,至于未来会怎么样,就要看他们未来去博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