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我国的刑法有哪些特点?刑法与其他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是:调整和维护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调整和维护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
一、我国的刑法有哪些特点?
刑法与其他法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是:调整和维护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调整和维护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的法律属性,即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所特有的属性。
2、刑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刑法的阶级属性是指刑法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即刑法是掌握国家权利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二、我国北京油鸡有哪些特点?
属于优质黄羽肉鸡,外貌有“三羽”和“五趾”的特点
三、我国地缘环境有哪些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个阶梯,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云贵高原为第二阶梯,云贵高原以东至沿海为第三阶梯。地形以山地,高原,丘陵为主,平原较少。西北广大内陆降雨少,人口少,地形以高原,山地,沙漠,戈壁为主。有显著的季风气候,气候北方降水少,温差大,冬天冷,南方相反。大江大河多在南方。人口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
四、典型的通用航空业务有哪些?
通用航空,是指除了民用航空定期载客运输,和军事航空以外的各种飞行称为通用航空飞行,总体来分析,包括农林业的农化飞行如播种、灭虫、施肥追肥、航空护林,航空林化灭虫飞行,航空物理探矿,磁测。海洋监测,海上应急救援、搜救,石油砧井平台服务,空中旅游、航空人工降雨,飞行人员培训、公务机飞行……。
五、我国市场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我国市场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的基础在于企业;
第二是潜力巨大、竞争激烈;
第三是开放的市场;
第四是民众消费水平上升和消费结构改变将带动转型升级。优势是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行业的优势、国际竞争力优势。
六、我国病虫害有哪些特点?
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
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
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七、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特点:
1、小聚居和大杂居。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省、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200多个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这些地区又都杂居着不少汉族,其比例也相当高。
2、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于西部及边疆地区。全国拥有56个民族的省区有11个,占全国31个省区的35.5%。尽管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很广,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边疆地区。我国陆地边境线全长2万多公里,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
八、我国煤炭资源特点有哪些?
我国煤炭资源的基本特点是:总储存量大,种类丰富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丰度悬殊,东少西多,北丰南贫;露采煤炭不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中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陕北—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疆北部和川、黔、滇交界地区。
这四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6%、38%、31.4%和5.3%,共计约占85.3%。
而沿海工、农业发达的13个省、市、自治区总共只有1686亿t,仅占总资源的3.4%;其余省、市、自治区市约占11.6%。煤炭分布不均衡的表现还有绝大多数都分布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地区,且远离经济发达区。
从而决定了把煤炭从产地运到销售地必须经过很长一段路线的运输,加大成本。目前,经过统计,从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往东的煤炭资源基本上已经被挖掘尽了,已经没有多大开采潜力了,也就是说其产量在日后不会再有大的增加了。
九、我国哪些风景的特点?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过半年多的评比,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的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兵马俑十个风景名胜区。这十个景区分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各个区域,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等,
十、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有哪些突出特点?
原始农业时期,从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发明开始,至距今四千年前阶级社会形成为止,相当于中国原始社会后期。
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并广泛使用木竹器、骨角器和蚌器。石斧、石锛一类砍伐工具的应用是原始农业的特点之一,与之并存的是播种用的竹木棒和收获用的石刀、石镰。锄、铲一类翻土工具是稍后出现的,在我国尤以耒耜的使用最具特色,完全靠手工操作。
耕地开始可能在山地,以后向江河两岸比较代平的地区发展。实行撂荒耕作制,最初是生荒耕作制,继之是熟荒耕作制。这一时期耕作技术的特点是刀耕火种,以后产生了与播种直接相结合的原始的封耕作,生产技术的重点逐步由林木砍烧转移到土地加工。出现了用以掌握农时的原始物侯历。牲畜野放,后来产生了简单的栏圈。把野生植物和动物培养、驯化验室栽培植物和家畜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最大成就。人类现今得用的主要作物和家畜,全部是在原始农业时代栽培和驯化成功的。
这一时代人们栽培和利用的植物比后世多而杂,有所谓“百谷百蔬”之称,后世所谓“五谷”(粟、黍、稻、麦、菽)也包括在内。在各种栽培作物中,北方以粟(稷)为主,南方以稻为主,麻葛和蚕比则是主要的衣着原料。这种作物构成延续到唐宋以前仍未根本改变。牲畜则以猪为主,猪、牛、羊、犬、马、鸡等“六畜”在这时代的后期已经齐全。
绝大多数农业遗址呈现以种植业为主,农、牧、采(采集)、猎(渔猎)相结合的经济面貌。在长城以北和南方沿江、河、湖、海的某些地方,狩猎或捕捞长期保持着重要地位。畜牧业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发展,在北方的某些地区逐步出现以畜牧为主的趋势。
原始农业以砍烧林木获得可耕地和灰烬为其存在前提,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开始了人类通过自己的活动增殖天然产品的过程,开拓人类新的活动领域和空间,但它在进行生产的同时,破坏了自身再生产的条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相对不足,这种对自然界掠夺式的生产必然要被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