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试飞和使用,促进了我国航空电子设备、航空机载设备、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带动了一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创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健全了我国航空工业
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试飞和使用,促进了我国航空电子设备、航空机载设备、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带动了一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创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健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科研生产体系。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周国强介绍,发展到今天,我国航空工业已经形成了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大系统及所属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构成的完整工业体系。
周国强说,按照专业类别,我国航空工业可以分为飞机及部件制造企业、发动机及部件制造企业、航空机载设备制造企业、航空维修与保障企业、工艺和装备制造企业。航空科研机构包括飞机、直升机、发动机、仪表等专业设计所,以及空气动力、结构强度、飞行试验等研究所。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飞机、直升机、发动机等主机制造企业为中心的集群式产业布局。
以歼20的研制为代表,我国航空工业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国产大型客机C919、运20大型运输机、涡轴-16发动机、直20中型多用途直升机、歼15舰载机、空警500预警机、第四代空空和空地导弹、直10武装直升机、翼龙系列无人机……一系列航空装备产品捷报频传。
扩展资料
我国航空工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忆往昔,航空工业的创业者们近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步伐铿锵的征程。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年至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很快得到了主席的批准。
1954年7月3日,我国制造的首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厂下线飞上蓝天。随后数年,我国快速跟踪仿制出歼5、歼6和歼7,跨入喷气和超声速时代。1969年7月5日,第二代战斗机歼8首飞成功,我国结束了不能自主研制高空高速歼击机的历史。
研制过程中,难以想象的挑战一直如影随形。从首飞成功到设计定型,歼8又历经了10年坎坷。“歼8的问题,是一点一点解决,最后得到结果。”时任歼8总设计师的顾诵芬说。
1998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首飞成功,成为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迈向新阶段的重要里程碑。2011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歼20首飞成功,航空工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参考资料来源:海外网-风雨铸“铁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