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会晕水和恐高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能好吗??
恐高症又称畏高症。据国外调查资料显示,现代都市人中有91%的人出现过恐高症状。其中10%属临床性恐高。他们每时每刻都得想方设法避
会晕水和恐高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能好吗??
恐高症又称畏高症。据国外调查资料显示,现代都市人中有91%的人出现过恐高症状。其中10%属临床性恐高。他们每时每刻都得想方设法避免恐高症“突发”,他们不敢乘透明电梯,更不敢站在阳台上,他们连4楼的高度也受不了,更不用说坐飞机了。 恐高的基本症状就是眩晕、恶心、食欲不振、双腿发软,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发生坠落等危险。 不少迹象显示,现代人的恐高症状与当今社会发展有关。科学家指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人们的定向障碍越来越严重,眩晕也变得更普遍。当你身处高处,往下看一片模糊,景象大幅度缩小,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跟平日习惯的视像大相径庭,这时你的视觉信息大减,就会失去平衡,出现恐高的一系列症状。恐高人群不宜从事一些特殊行业和工种。如飞行员,消防队员以及其他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作。 一般来说,克服恐高症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以使平衡系统正常工作。或者通过劳作加以磨练,也能达到减轻或克服这种症状的目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建筑工地上的民工,他们每天要爬上爬下,穿梭在云空里的建筑物上,纵有恐高症,也不敢丝毫懈怠,畏着畏尾。他们通过生活的重压和负累,来磨练、挑战自己。所以民工群体很少有人患恐高症,尽管坠落事件时有发生,但基本和恐高症无关。 日常生活中,恐高人群虽然众多,但大多数都不是很重,对工作、生活没什么影响。况且除了特殊行业外,一般人群也没必要登高。偶尔登高,只要小心从事也无大碍。甚至有时候患有轻微恐高症的人,反而比正常人更安全。道理就是前者注重防范,后者有恃无恐。曾有两个人闲来无事到楼顶看风景。恐高患者不敢靠前,只好退后两步向远处看看,另一位正常人靠近边沿张望,不小心一个趔趄,坠楼身亡。 生理上的恐高症,要克服和摒弃,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要心存恐高意识。一般平民百姓,身处社会底层,无高可恐,也就无需防范。但身在高位的官员们,却有必要象预防恐高症那样,越是攀高,越应小心谨慎,看准脚下,走稳路子,以防不慎高空摔落。具体就是做到不走斜路,不生邪念,不生贪欲,脚踏实地,按章办事。还要做到能上得去,也能下得来,高处看不清地面,就要常常下来,到群众中近距离地看一看,时刻不忘自己的起点和根基。反之,如果身处高位,却无恐高意识,不采取安全措施,不检点自己的言行,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终有一天会从高处轰然落下,轻则头破血流,重则粉身碎骨,弄不好,还会砸着一群人。 恐高症是恐怖性神经症中的一种。关于形成的原因众说不一。 首先,患者大都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因素;其次,有的认为,恐高症是形成了不良的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人们从高处往下望的时候,同时还联系着过去的经历,如小时候跌过跤,懂得从委肮地方跌下去的危险后果。因此,一旦自己处在那种条件下的时候,就可能心慌腿软。不过,人们的这种心理活动受着环境和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影响。 对于恐高症的治疗,应以心理疗法为主,以药物疗法为辅。如果能够找到致病的最初原因并加以规劝、化解,那么,当然是消除恐高症的最有效办法。 也可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比如,先让患者站在椅子上,不害怕以后再站到桌子上,再上二楼。如此逐渐增加高度,循序渐进地使患者摆脱恐高症状。 也可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比如,先让患者站在椅子上,不害怕以后再站到桌子上,再上二楼。如此逐渐增加高度,循序渐进地使患者摆脱恐高症状。
脚上 有小水泡 不痒 但有10+个
看来是脚气。而且应该是水疱型。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诊断】
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治疗措施】
1.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2.中药及偏方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3.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4.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用布块蘸10%福尔马林液塞入鞋中,装入塑料袋封存48小时,以达灭菌目的。
【病因学】
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称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都可诱发本病。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