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航空产业

飞机涂装的演变发展过程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0-13 17:06:01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飞机涂装的演变发展过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涂装飞机是什么意思


2、五颜六色更容易被人发现,为什么飞机却要做成白色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飞机涂装的演变发展过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涂装飞机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成飞机外部绘制的图案。目前许多航空公司都借用飞机涂装来包装公司形象,吸引客户。

飞机涂装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让飞机的美在骨也在皮……虽然承载了商业、文化和审美上的意义,但它原本也是和汽车喷漆一样的工业流程:防腐、防锈、防静电、防滑、导电,在成为航空公司、文化甚至审美的标识之前,飞机涂装完全出于安全的需要。

飞机涂装并不是随意进行的。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 CCAR–45 部中明确规定:飞机上的强制涂装不能遮盖。民航飞机外观涂装分为强制涂装和自主涂装。

扩展资料

《空军飞机涂装及标识喷涂规定(试行)》四项原则:

统一性,在保持特色的同时,更加强调统一性;规定现役老旧飞机统一标识喷涂。规范性,规范国旗、“中国空军”、“红十字”等特殊任务标识及喷涂要求等。

低可视,《规定》明确要求新生产作战飞机贯彻低可视涂装。与专业飞行表演队不同,作战飞机并不追求花哨、鲜艳。飞机涂装和标识的空中低可视,是实战化要求和发展趋势,主要目的是降低目视发现概率。

五颜六色更容易被人发现,为什么飞机却要做成白色的?

白色用以保持低温,航空航天大学教授“R. John Hansman,透露了商业内幕: “最主要的原因,飞机被涂成白色或浅颜色是为了反射阳光,减少了热量吸收和任何来自太阳辐射的潜在损害,

他解释,由塑料和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制成的飞机,最需要防止的是来自太阳热量的伤害。因此,诸如飞机的鼻锥,飞机雷达的寿命,以及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控制表面等部件,通常都被漆成白色或浅灰色。因此,协和式飞机必须涂上一种特殊的高反射性白色油漆,这样才能抵御超音速飞行产生的热量。

因其飞行高度位于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在这样的高度紫外线的辐射以及太阳照射产生的热量将远远高于地面。因此,协和式飞机在机头和后缘达到127°C,但特殊的白色油漆有助于反射和散热。其反射率为百分之80,能大大提高散热效率。相对应的,普通的白漆的反射率为40-50%

便于维护——为什么我们要为涂装操心。飞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因此,航空公司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已不惜余力,因此,很多航空公司表示,我们操心的事情已经这么多了,为什么我们还得为飞机的涂装操心?追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多数的飞机并没有所谓的涂装,许多飞机就喷绘了本国的国旗。而当时的名航机上,也仅仅航空公司标注了航空公司的标识。

即使在现代,一些航空公司也避免在它们的飞机上使用油漆。举个栗子,美国航空公司以其飞机裸露的铝而闻名,Hansan先生表示:“这些飞机会逐渐失去光泽,所以他们不得不花费时间和金钱来频繁地维护它们。”因此,大多数航空公司现在都使用浅色涂料。而这类图层往往是白色的。

大道至简,白色涂装飞机的背后,还拥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原因——便宜。当然不光的节省油漆的费用,因油漆导致的飞行油耗增加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油漆本身也很花钱,粉刷一架飞机需要大量的油漆。波音公司表示:“一架典型的747大约消耗120加仑(454升)油漆;767上是90加仑(341升);777是是110加仑(416升),而一架787梦想飞机涂装方案需要800磅(362-453公斤)的油漆(倒是接着用加仑啊,不是一个单位怎么比?)”总而言之,粉刷一架飞机的成本在36375英镑(5万美元)到145503英镑(20万美元)。

便于搜救,空难是一个悲伤的词汇,而空难后的救援的每分每秒都异常宝贵。同样一个地点,一个白色的机身,更容易被救援人员从空中识别。大家可以想象一家绿色的飞机坠毁在森林中的样子

为什么中国的飞机非得涂成绿头白身这么丑啊

以前我空军是广泛使用“绿头白身”涂装,不过现在涂装都改了。初教6沿袭二战时期苏联空军的习惯,采用绿色涂装。歼-7在初期使用金属原色涂装后改为使用白色涂装。歼-8II时开始使用“绿头白身”涂装。后来我国改用低可见度涂装,不再使用“绿头白身”涂装。

飞机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

飞机(Fixed-wing Aircraft)指具有机翼、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靠自身动力驱动前进,能在太空或者大气中自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航空器。如果飞行器的密度小于空气,那它就是气球或飞艇。如果没有动力装置,只能在空中滑翔,则被称为滑翔机。飞行器的机翼如果不固定,靠机翼旋转产生升力,就是直升机或旋翼机 。固定翼飞机是最常见的航空器型态。动力的来源包含活塞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或火箭发动机等等。

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自从飞机发明以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开启了人们征服蓝天历史。

日本航空自卫队给老旧F-4战机涂新漆,战机涂色有讲究吗?

有讲究。

军用飞机的迷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开始使用了,各国在其木制飞机上表面的蒙布上涂上橄榄绿色,从上俯视时,同绿色的森林、田野融汇在一起,不易被敌机发现。

二战期间,各国十分重视军用飞机迷彩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军用飞机迷彩的基本理论。根据季节、地域、机种和任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迷彩涂色。如夜航机采用黑色,舰载机采用下浅灰白色、上深灰色,大多歼击机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变形迷彩,轰炸机多采用上军绿色,下天蓝色。

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空军的战机大都采用金属原色,这在空中其实是不利于目视伪装的。之所以如此是考虑到核战争的因素,因为闪亮的蒙皮可以反射不少核爆产生的亮光。同期,苏美战机大多也是类似的情况。

不过在进行常规作战的时候,使用金属原色的战机因为较为显眼,所以在执行常规作战的时候会出现特定的涂装。飞机涂装,是在飞机表面,涂上一层材料,材料可以是油漆,可以是吸波材料等等,这就被称为飞机涂装。

所谓军机涂装,实际上是提高战机的不可探测性。在现代战争中,低可视化涂装是作战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隐真示假。而在近距格斗中,拥有低可视化涂装的一方往往能占有先机,从而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

比如美国空军在越南战争时期便采用了一种绿色迷彩,绿色迷彩涂在飞机上部,下部则是灰色系。使用这种迷彩的战机在空中看容易融合于绿色丛林的背景中,而从地面看又能融合于天空背景。

关于我国的战机涂装颜色问题?

军用飞机的迷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开始使用了,各国在其木制飞机上表面的蒙布上涂上橄榄绿色,从上俯视时,同绿色的森林、田野融汇在一起,不易被敌机发现。二战期间,各国十分重视军用飞机迷彩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军用飞机迷彩的基本理论。根据季节、地域、机种和任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迷彩涂色。如夜航机采用黑色,舰载机采用下浅灰白色、上深灰色,大多歼击机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变形迷彩,轰炸机多采用上军绿色,下天蓝色。

70年代后期,美、英开始军机涂色专题研究,主题是各种不同的制空迷彩。随后扩展到世界各国。随着预警机和中远程空空导弹的使用,有些人认为迷彩伪装用不着了。其实不然,现代战争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飞机的尺寸、色彩与背景的对比是客观的存在。只要有战争,接触就不可避免,何况飞机的隐身技术也是正在迅速发展更新的伪装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涂装对于军用飞机而言,作用更加重要。

涂装的作用

隐真示假,提高战斗力 在现代战争中,伪装是作战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隐真和示假。军用飞机的涂色是一种光学隐身技术,它将飞机迷彩色与背景融为一体或形成明显的反差,扭曲飞机的轮廓,敌方很难发现和识别,从而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如1978年8月,美空军将交付的F-16飞机进行了一项新的伪装——在飞机上涂三种不同深度的灰色:机翼、后机身、平尾涂深灰色;前机身、腹鳍的外表面、垂尾涂中灰色;机身和机翼以及尾翼的下侧、吊舱、翼下外挂物、副油箱都涂浅灰色。这种方案不仅减少了F-16被发现的概率,也“搅乱”了飞机的外形,从视觉上改变了飞机的长度,造成识别困难。

近年来,为提高飞机在不同活动区域内的隐蔽能力和适应性,有效地保障战斗任务的完成和自身安全,迷彩从单色逐步发展到多色,并根据地域和空域特点而改变迷彩颜色。如在海湾战争中,英、法等国空军都将飞机涂成土黄色。在海上作战的舰载机一般以浅灰色或浅蓝色和白色为主。

区别机种任务 空军装备有各种类型的飞机。F-22、F-16、“幻影”2000和米格-29等飞机都属于空中优势战斗机,要求具有近距格斗能力,因此多采用上下表面两种浅灰色的变形迷彩。F-15和苏-27飞机属于高空高速截击机,在高空飞行时,虽然大气亮度显得很暗,但光在机身上的散射却很强。为了减小与背景的对比度,它们通常采用暗灰色的单色迷彩。强击机担负低空攻击任务,多使用与地面色彩相近的颜色,如深绿、土黄和棕色的多色迷彩。高空高速侦察机多采用可减弱雷达波的黑色涂料,如SR-71飞机和U-2飞机。执行投放核弹任务的飞机多为防辐射的白色或银色。此外,为执行特种任务,还可以临时喷涂相适应的迷彩。

关于《飞机涂装的演变发展过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