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C919将于9月19日获得适航证,这对我国民用航空事业有多重要的意义?
2、中国民航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C919将于9月19日获得适航证,这对我国民用航空事业有多重要的意义?
国产c919大型客机的意义重大
我国的军用飞机制造已经十分出众了,拥有了先进的歼20战机和各式各样的优秀战机,但是我国在民航客机的制造领域却一直十分落后,并且只有购买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客机才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随着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问世以后,我国的民航客机制造领域也迎来了新的突破,这也缓解了我国民航客机制造领域的不足;而随着c919大型客机获得航证之后,或许在未来就会投入大量的使用,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C919大型客机拥有着很多的优势
国产c919大型客机使用了很多的先进科技和新型设计,很多方面都比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的同类型飞机更加优秀;比如c919客机的航电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都是十分稳定的,即使在高频率的工作情况下 也可以保持安全;同时c919客机的机身还采用了大量的树脂级别材料,可以让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减少大量的阻力;并且c919大型客机的内部空间更大,能够给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环境等等,未来很有可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迎来大量的订单。
C919大型客机甚至有可能改变行业断的情况
由于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趋向于乘坐飞机,所以未来在航空领域会有大量的客机需求,而此前全球的大型客机制造领域几乎被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所垄断,但是随着我国的c919大型客机投入市场之后,甚至有可能改变行业垄断的情况;因为我国的c919客机可以凭借着更加稳定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同时还有更加便宜的报价占据优势,是一款未来可期的大型客机。
中国民航飞机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民航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筹建时期。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1963年,中国民航又购买了英国的子爵号飞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只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民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这一时期,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文革时期的前五年,民航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1971年9月后,中国民航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将工作重点放在开辟远程国际航线上。到1976年底,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线已发展到8条,通航里程达到41000公里,占通航里程总数的41%;国内航线增加到123条。
1971年,中国民航从苏联购买了5架伊尔―62飞机,1973年又从美国购买了10架波音―707型飞机,此外,还从英国购买了三叉戟客机和从苏联购买了安―24型客机。这样,中国民航各型运输飞机总数达到117架,能够较好地贯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经营方针。
第二阶段(1978年-1987年):稳步发展时期。 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 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 17架;机场只有79个。1980年,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第三阶段(1987年-2002年):重组扩张时期。 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1989年7月成立。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广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阳管理局所在地的机场部分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现已迁至咸阳,改为西安咸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六个地区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区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企业,领导管理各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系统也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订票销售系统管理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八五”期间共完成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320亿元,新建、迁建机场19个,改扩建机场15个,同时,新开工了一些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到1995年末,有航班运营的机场139个,其中能起降波音―747飞机的14个,起降波音―737飞机的81个。
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九五”期间国家集中建设40个城市的41个机场。它们包括27个省会(首府)和3个直辖市的31个机场,以及深圳、厦门、重庆、大连、桂林、汕头、青岛、珠海、温州、宁波等10个重要的开放和旅游城市机场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4个机场作为重中之重。到2010年,民航航班运输机场将达到170个左右。同时,空中交通管制将实现程序管制向雷达管制的过渡,建设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的民航通信系统, 进一步完善航路导航设施;与国际民航同步,规划和实施新航行系统建设;按气象自动化的要求建设气象系统。
20多年中,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
第四阶段(2002年—— ):迅猛壮大时期。 2002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⑴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⑵民航政府监管机构改革民航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地区管理局、东北地区管理局、华东地区管理局、中南地区管理局、西南地区管理局、西北地区管理局、新疆管理局)和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对民航事务实施监管。
⑶机场实行属地管理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管理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管理改革,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管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联合管理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总局管理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省(区、市)管理。首都机场、西藏自治区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全面完成,也标志着民航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2004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
2004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作业7.7万小时。截止2004年底,我国定期航班航线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 (包括香港、澳门航线) 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境内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不含香港、澳门),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联结国内127个城市,联结38个国 家80个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04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2004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包 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名列第3位。
新中国民航55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民航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民航全行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如何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航快速健康发展的能力入手,以制定民航“十一五”规划 和2020年展望为契机,为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跃上一个新台阶。
——人力资源。全行业共有员工约35万人,其中有飞行人员12840人,适航维修人员16100名,管制员3600人。
——航空公司。目前拥有独立航班运营代码的航空集团或公司共24个,其中国营控股公司16个,上市公司6个,中(港)外合资公司5个,民营公司7个。2005年,我国(不含港澳)有7家航空公司进入全球旅客周转量前100位,其中南航、国航进入全球前20位。
——飞机。全行业运输飞机982架,其中客机937架,货机45架。通用航空飞机383架,教学校验飞机140架。
——机场。全国共有航班运营机场147个(不含港、澳机场),起降波音737以上机型的113个(其中起降波音747机型的机场25个),起降波音737以下机型的机场34个。
2005年,民航航空运输机场中,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7个,500-1000万人次的9个,100-500万人次的26个。首都、浦东和广州三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在世界排名第14、44和45位。
——固定资产投资。“十五”期间,民航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82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资金2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中,机场建设707亿元,空管建设70亿元,安全设施建设13亿元,科教信息30亿元。“十一五”期间,民航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投资总规模为1630亿元,其中机场建设1400亿元,空管建设110亿元,安全设施建设50亿元,科教信息70亿元。
——运输规模。目前全国民航共有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1257条,其中国内航线1024条(其中港澳航线43条),国际航线233条。每天飞行4023班,其中国内航班3602班,国际航班421班。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我国民航平均增长速度高出世界民航平均水平两倍多,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9位提升到2005年的第2位。
——院校和科研院所。目前,民航全行业拥有学历教育学校5个,科研院所2个,科研基地11个。在校生规模和师资队伍3.2万人,其中学生2.7万人,教职员工5千人,教职工中硕士以上学历1200人左右,其中博士约300人。
CUBA历年八强
1、1999年第一届八强 :电子科大、华东理工、山东矿院(山东科大)、太原理工、湖南财院、华侨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大学
2、2000年第二届八强: 东北师范、中国人大、太原理工、西北大学 、浙江大学、华侨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广西大学
3、2001年第三届八强: 东北师范、山东科大、汕头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太原理工、西北大学
4、2002年第四届八强: 山东科大、东北师范、华侨大学、中国矿大、电子科大、湖南大学、太原理工、新疆大学
5、2003年第五届八强: 河北科技建筑学院、山东科大、华侨大学、汕头大学、武汉理工 、电子科大、太原理工、西北工大
6、2004年第六届八强: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华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7、2005年第七届八强: 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华侨大学、汕头大学、武汉理工、广西大学、太原理工、西安交大
8、2006年第八届八强:中国民航学院、河北工程、华侨大学、汕头大学、武汉理工、国防科技大学、、太原理工、河南大学
9、2007年第九届八强:山东科大、清华大学、华侨大学、汕头大学、武汉理工、湖南师大、太原理工、山西财经
10、2008年第十届八强:山东科大、清华大学、华侨大学、中国矿大、湖南师大、广西大学、太原理工、西北工大
11、2009年第十一届八强:哈尔滨工大、山东科大、华侨大学、中国矿大、湖南师大、湘南学院、西北工大、太原理工
12、2010年第十二届八强:清华大学、中国民航、华侨大学、中国矿大、武汉理工、湖南师大、太原理工、西北工大
13、2011年第十三届八强:太原理工、宁波大学、武汉理工、中国民航、清华大学、西北工大、华侨大学、河北工程
14、2012年第十四届八强:华侨大学 、山西财大、中国民航、浙江大学 、武汉理工 、山东科大、太原理工、北京大学
15、2013年第十五届八强 :太原理工大学 、南昌大学、北京大学、宁波大学、华侨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16、2014年第十六届八强:华侨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17、2015年第十七届八强:山西大学、中国民航、中南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浙江大学、华侨大学、清华大学
“查”姓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查(Zhā)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氏,为炎帝的后裔,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公族,以邑名为氏。齐国的君主齐顷公的儿子被封于楂,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的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楂姓,后来将木字旁省去了,于是遂成为查姓。
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有楚国的公族大夫被封在查邑,他的后代便以查作为姓氏。
3、出自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诸侯被分封于柤(今湖北省南漳西)。由于其封地的名称也写作查,他也被认为是查的封主。以后,他的后代也以封邑的名称为氏,称查姓。
4、出自古今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查姓。如在清代满族中,居住在沈阳一带的人就有人以查为姓。另外在满洲八旗中,原以沙拉为姓的人后来也改姓查。至于其他民族,如当代的彝、傣、土家、哈尼、蒙古族等,也都有人以查为姓。
得姓始祖:齐顷公。查氏出自姜姓,发祥于山东地区,是以邑为姓的姓氏。查,原是一个地名。根据《姓苑》记载,春秋时期,齐顷公的儿子食采于楂邑,他的后代子孙以邑为姓,称为楂氏,因为古代楂、查相通,后来就简称查氏。根据《万姓统谱》上记载,查氏望族出于齐郡,即今天山东省临淄一带,传至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文徽的孙子查道如,将家族迁往海陵,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泰县一带,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望族居于海陵郡,即现在的江苏泰县。查氏后人奉齐顷公为查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查姓源自古代有个地方名读音如查,以这个地名形成的姓,就形成了查姓。原来,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顷公的一位公子,享用那里的物产,这位公子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形成了查姓。百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太公建立的,姜太公又是是炎帝的后代,所以查姓远祖很荣耀。查姓先人明清两代最为昌盛,据《郡望百家姓》一书记载:查氏望出齐郡。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查姓形成许多郡望,主要有海陵郡、齐郡、济阳郡等。查姓几经历史上的繁衍迁徒,几乎分布全国各地,如辽宁的清源、山西的太原、陕西的韩城、湖南、安徽的泾县、江西的金溪、福建的清流、广东的澄海、贵州的从江、四川的合江等地都有查姓人口的分布。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一位的姓氏,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尤以安徽、江苏多此姓,这两省的查姓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
三、历史名人
查 升:清代书法家,字仲苇(1650-1707),号声山,浙江省海宁人。康熙进士,曾在朝廷任职。著有《淡远堂集》等。
查文徽:南唐休宁人。侍后主李煜,官至枢密副使。讨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时候立了大功,于是升迁为建州留侯。当时,吴越的军队占据了福州,文徽于是带领着他的军队攻克了福州。入城以后,他安抚百姓,但是不幸被陷在埋伏之中,被俘虏。后来被遣送回去,改任了工部尚书。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他的儿子元方是建州的观察判官,他的孙子查道,是宋真宗的龙图阁侍制。
查伊璜:明清之交查氏名人。在《聊斋志异》与《觚胜雪莲》中记载有关于查伊璜的故事,大致是他与吴六奇将军的神交。在《鹿鼎记》中,被金庸发展成一段生动、有趣的情节。蒲留仙称伊璜先生“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觚胜》中称其为“才华丰艳,而风情潇洒。常谓满眼悠悠,不堪酬对;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想见查伊璜的风采。
查士标: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安徽休宁人,长期居住在扬州,擅长画山水,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海阳四家”。他的书法超妙入神,艺舟双楫》将他的行书列入佳品之上。
查慎行:清代诗人,名嗣琏(1650-1727),字夏重,浙江海宁人。诗学宋人,多抒发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有《敬业堂集》。
查光佛:名能,又字竞生,湖北省人。清光绪三十三年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还没有毕业就剪去长辫加入了第四十一标当兵。后请了长假走出军营,居住在蛇山的蕲春学社。宣统元年,长沙抢米风暴发生,鄂军进入湖北镇压。查光佛于是与刘复基等人计划乘机举行起义,事情败露了,没有成功。宣统三年的武昌起义的第二天,被任命为都督府秘书。阳夏战争的时候,他在汉阳总司令部任职。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聘任他为稽查委员、同盟会鄂支部交际会会长;同年2月份被聘任为鄂省教育部副部长,五月去职。民国二年二次起义失败以后加入中华革命党,任职湖北讨袁军总司令秘书长及驻汉口特派员。民国九年任护法军政府总裁机要秘书。民国十一年任广州大本营秘书。民国十五年任江汉宣抚使参议。民国十八年任《中央日报》总编辑。民国十九年任中国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宣传部部长。民国二十年任中央党史编撰委员会编撰兼秘书。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在江苏常州病势。终年47岁。存世的著作有《武汉阳秋》。
查夷平:又名镇湖,号埠西。江西省修水人。早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广东海军学校、广东航空学校。曾任欧亚航空公司主任秘书,滇黔铁路督办署材料处处长,中央航空公司副经理。1949年11月,在香港参与组织中央、中国航空公司起义。后来担任中国民用航空业务处处长、民航总局顾问。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曾经在长沙、苏州、上海等地从事琴学活动,组织了今虞琴社。曾经担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古琴研究会会长。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6年8月去世,终年81岁,编有《存见古琴曲谱集览》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齐 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淄县一带。
海陵郡:周称海阳,汉初名海陵,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升为海陵郡。隋文帝开皇元年,废郡称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称吴陵县,以县置吴州。扬吴设制置院。南唐升元六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泰州之名由此始。
济阳郡:汉济阳县在今河南兰考东北,西晋在此曾置济阳郡,南迁后废。济阳县在唐初并入冤句县。
2、堂号
清容堂: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叫查深的,隐居读书。当地的郡守把他推荐给朝廷,要他出来做官,他不干。郡守又怕浪费了他的才华,于是就在郡城的西部给他盖了一栋房子,命名为“清容堂”,让他在那里教全郡的学生读书,号为“清容先生”。
海陵堂:据《万姓统谱》记载:《望出齐郡,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文徽孙道如,徒家海陵,至今查氏为望族。》查氏发祥于山东地区。春秋时,楚国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孙称查氏。在距今1000年以前的五代南唐以后,在今江苏泰县一带,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
此外,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齐郡堂”、“济阳堂”等。
============================================================
【查姓宗祠通用对联】
〖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楂地启姓;
海陵阀阅。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查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系承姜氏;
望出海陵。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是联典指查姓望出齐郡,齐国为姜子牙封国。下联典指查姓名人在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其孙查道始迁家海陵郡,遂为当地望族。
业成两代;
名列四家。
——李文郑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清两代之际浙江海宁人查继佐,字伊璜、敬修,号与斋,人称东山先生、朴园先生。明末举人,曾任南明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隐居,不再做官,着手编撰《明史》。著有《罪惟录》、《鲁春秋》、《东山国语》等。又擅长书画,有一定名声。下联典指清初画家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后住扬州,明末生员。家中藏有古铜器和宋、元书画,因此精于鉴别。擅长画山水,笔墨疏简,意境荒寂,与孙逸、汪之瑞、僧弘仁合称“海阳四家”。书法学米芾,又能诗,著有《种书堂遗稿》。
传经荆楚;
全活建州。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查许国事典。下联典指后周查文徽事典。
-----------------------------------------------------------------
〖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华堂来紫燕;
乔木倚青云。
——清·查士标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为清代书画家查士标自题联。查士标(1615-1698),安徽休宁人。流寓扬州,擅画山水,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等称“海阳四家”。书法超妙入神,《艺舟双楫》将他的行书列于佳品上。
-----------------------------------------------------------------
〖查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学精穴经之旨;
名列四贤之科。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医学家查篇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贤人查许国事典。
振儒风以经学;
拔望族于贤科。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查伊璜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贤人查许国事典。
唐宋以来巨族;
江南有数人家。
——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
〖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木本水源由来久;
旦辉夕霞照映长。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查姓之“查”字的析字联。
红笺色夺风流座;
白苎词倾翰墨场。
——清·查升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查升自题联。查升,字仲苇,号声山,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任少詹事职,著有《淡远堂集》。
--------------------------------------------------------------------
【中国人民解放军查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查玉升少将
查玉升(1914-1998),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1团班长、排长,第31军93师师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交通队队长等职。参加了四次“反围剿”及苏家铺、宝兴、武山、榆次、田水铺、三成铺、剑门关等战役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补充团营长,第772团副团长,第16团团长,第386旅副旅长等职。1940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参加了粉碎敌伪六路、九路围攻和冀南香城古、同沟、白晋线、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22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14军41师师长等职。参加了晋南、平汉、皖东、淮海、渡江、两广、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副军长、第60军副军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副军长,参加了五次战役。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副军长、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复任第14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和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0月23日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84岁。
查国桢少将
查国桢(1905-1980),湖北省蕲春县人。英山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回县任城南完全小学教师。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政治部任书记,1931年任鄂豫皖彭杨军政学校校部书记,1932年任红25军司令部秘书。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征后,留在原地任重新建立的红25军司令部参谋。参加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期多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任第75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同年11月随军长征,任红25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粉碎国民党军阻截的作战。1935年秋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36年任红十五军团供给部部长。参加东征、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长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参加建立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坚持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军区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军需部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华北解放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生产合作总社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行政经济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7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关于《中国民用航空人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