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航空百科

航空技术现状调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9-22 01:16:56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技术现状调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我国航空发展现状


2、飞机制造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3、通过你对航空航天技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技术现状调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航空发展现状

不是我原创的..只是给你的参考资料而已..希望帮到你..

我觉得现阶段的航空工业有进步,但是还是很落后。

体制永远是改革的首要。

军工还稍微好一点,民用航空方面我个人认为实在是有愧于国民。

发动机的问题不解决,什么事情都别谈。太行和秦岭至今无法实现批量生产。航电稍好一点,与西方差距不算太大;材料和气动研究是基础,感觉中国飞机总是有点看不顺眼,基础的东西一定要做好。总之,中国航空工业确实需要老骥伏枥,任重而道远。

回答者:flankerblade - 试用期 一级 4-22 16:21

2004年9月23—24日,我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航空高科技”技术科学论坛,听取了4位院士和7位航空科技专家关于航空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报告,考察调研了西安地区的航空企业和研究院所。

在考察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尽管“高新工程”取得了成绩,但在先进作战飞机、航空发动机和大型飞机研制及其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急需国家加大投入,解决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和国际新军事变革。由于航空工业军用产品的对抗性极为明显,技术上的差距会关系到战争胜负和国家安危。我们对现在航空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甚为担忧。现在航空工业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标尺,近十年来几次局部战争的结果表明,即使在信息化十分发达的今天,制空权仍是现代化局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谁的航空能力落后,谁就会被动挨打,谁就没有发言权。中国作为有能力的和负责任的大国,应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强大的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是综合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的高技术产业和国家支柱性产业,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稍有放松,可能将航空工业近几年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折损,将“高新工程”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这势必影响国防安危、国家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怀着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特此提出如下建议:

(1)以当年支持“两弹一星”的决心支持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各类规划中,要明确将航空工业技术与产业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高技术产业,给予长期稳定的投入以及各项政策支持。支持的重点放在新一代战斗机和大型飞机等领域。航空工业可带动机械制造、电子、冶金、化工、材料、能源等许多基础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在航空战略高科技发展中,要特别加强对航空动力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投入。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国外一直对我严格封锁高性能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我国航空发动机落后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建议将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从“十一五”开始,列一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倾全国之力将发动机搞上去,以尽快解决制约航空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这一“瓶颈”问题。

(3)为了航空工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要加强航空基础科研力量,加大航空科技投入,重点是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系统工程的研究,以突破航空工业所需的各项关键技术。

(4)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一定要走自己的跨越发展之路。发挥航空工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对国家综合实力带动性强等特点,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将“寓军于民、军民两用”的思想贯彻于始终,将航空工业作为开放式国防工业的发展试点。

(5)航空、航天的技术有相当多的共性,而随着高超音速飞行器和空天飞行器的发展,两者的界限更为模糊。为了更好地发挥航空、航天两方面的力量,建议对任务的安排要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发挥各自优势,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飞机制造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综观飞机制造业近百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史,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由民用运输和军事用途强烈需求所牵引,并受到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形成了今天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局面。

冷战时代的军备竞赛,刺激了军事工业,尤其是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为了研制高性能新型战机、大型军用运输机、特种军用飞机和武装直升机,各国政府和军方不断推出新的研究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及其专用设备,基本建立了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基础。

随着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的衰退,各国航空公司利润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飞机制造商。因此,他们为了生存,降低飞机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就成为了新一代民机研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冷战结束后,各国大量削减国防经费,军方难以承受高性能武器装备的高昂采购费用,如F-22战斗机每架1.6亿美元。如此高昂的采购费,限制了该飞机的生产数量,因此美国军方提出研制买得起的飞机——JSF联合攻击机(每架约3亿美元)作为相应的补充。军机的研制生产也提出了高性能和全寿命周期低成本的双重目标。

数控加工效率高

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公司数控技术应用水平高。表现在:不仅数控设备利用率高(一般达80%),主轴利用率高(95%),且加工效率极高,加工周期短,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20~40倍。大型机翼整体加工件加工效率约50kg/h。麦道公司制造C-17军用运输机起落架舱隔框,加工效率约30kg/h。

通过你对航空航天技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途径的看法。

答:从1956年至今,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航空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在航天运输领域自行研制了包括一次性运载火箭、轨道转移运输飞行器、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在内的综合航天运输体系,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我国未来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趋势将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现役各系列运载火箭将持续改进,并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 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中诸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相当一部分任务都是由现役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来完成的。在新一代系列运载火箭投入使用之前,现役运载火箭至少还有20 年的服役期,因此应该不断改进现役运载火箭,提高其可靠性及任务适应能力,拓宽任务适应范围,满足国内外近期高密度发射任务的需求。 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将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升级产品,旨在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保持我国运载技术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采用大直径结构、大推力发动机等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运载能力,低轨最大运载能力达到20t 级、G T0 最大运载能力达到10t 级;实现型号的“三化”设计,具备低成本、高可靠、测试操作方便的优点。 (2)新概念飞行器有望将得到发展 未来的航天运载技术将更加体现出导弹与运载技术融合、卫星与运载技术融合、航空与航天技术融合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无人机、空间探测飞行器、载人航天飞行器等,将会在未来20-30年内得到快发展。 (3)载人航天将向民用化方面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载人航天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在商业领域开始发展。未来将有可能向民用化方向取得更大的发展,原因在于:一是技术不断成熟,成本将有所下降;二是为航空航天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现状?

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可用于夹具和治具、零件生产以及复合材料的加工。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航空航天领域的设计难题,避免昂贵且耗时的加工和生产。实现更快的迭代、决策制定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Stratasys公司的Fortus 900mc、认证级 ULTEM? 9085 resin 树脂材料利用 3D 技术打印复合零件,用强大的轻量复合零件提高生产效率和飞行性能,同时简化库存。

中国的飞机发动机技术现状

说起中国的航空工业,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产品有很多,歼-20、运-20、直-20、C919乃至歼-16、歼-10C等都是具有重大突破性意义的飞机,可以说,中国在航空工业领域已经取得很多突破性发展,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光明。但如果是说到中国航空工业中的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人显然还无法感到骄傲自豪,中国航空发动机仍然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牵挂”。

客观来说,目前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仍然和世界一流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跟美国和欧洲相比无论是军用航发还是民用航发领域,均没有实现完全并驾齐驱。那么,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为何迟迟无法取得更大突破呢,到底是材料还是技术方面的原因呢?

其实,现在航空发动机的基本技术原理并不复杂,目前航空发动机发展很多只是在继续优化设计、改进制造材料上,中国航空发动机就是在细节处理上存在差距。俗话说得好,“恶魔总是藏在细节之中”。例如中国目前在发动机涡轮锻造、涡轮盘粉末冶金、钛合金空心件成型等领域技术储备不足,仍然需要加强研究,距离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不过,造成今天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原因,可不只有技术问题,不得不说,此前中国对航空发动机的认知、决策都是有责任的。

此前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那就是飞机决定发动机,例如中国决定研发一款飞机时,才会开始研发配套发动机。假如飞机最终下马,那么配套发动机项目也会无疾而终,所以中国发动机中很少有走完从研制到正式装备部队的型号,这方面的教训十分深刻。此前中国也存在轻视航空工业地位的问题,中国在上世纪更加重视导弹、火箭领域的发展,航空工业一直到20世纪末才被确立为高技术领域,自然不难想象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受重视程度了。

未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如果想要继续加快发展,除了需要进行技术层面的突破,很多时候还需要及时更新对航空发动机的观念,更大程度上重视航空发动机的决定性作用,需要制定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发动机研发过程,如此一来,中国航空工业才能取得全面进步。

航天技术的现状是怎样的?

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再创新高

近年来,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驱动下,全球航天产业发展迎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靠国家包揽包办的发展模式已然发生改变,商业航天成为助推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新生重要力量。全球著名的航天科技公司SpaceX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射、可重复利用火箭技术达成了航天史上的标志性成就,其推出星链宽带(专网通信)、卫星发射(卫星代工)以及商业载人航天和运载等新商业模式拓宽了航天产业全新应用场景。以SpaceX为代表商业航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新模式推动着世界航天产业的迅速发展。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到2021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规模为38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卫星产业占比过七成

从全球航天产业构成情况来看,目前,全球航天产业的发展仍以卫星产业为主。2016年以来,全球卫星产业在航天产业中的占比超过70%,到2021年,全国卫星产业占航天产业的比重为72.3%;非卫星产业占比为27.7%。

非卫星产业规模平稳增长

具体到细分领域来看,目前,全球航天产业中非卫星产业收入主要包括70多个国家的军用和民用航天收入、欧洲航天局公布的数据收入,以及围际空间站的补给任务与其他载人航天项目收入。

据SIA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球航天领域非卫星产业收入规模保持平稳增长的发展势头,2021年,全球非卫星产业收入规模为1070亿美元,同比增长6.3%。

地面设备制造对卫星产业贡献最高

在卫星产业领域,全球卫星产业主要包括卫星服务业、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以及地面设备制造业四大领域。其中卫星服务业以及地面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卫星服务业包括大众通信消费服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和对地观测服务。地面设备制造业包括卫星导航设备(GNSS)、网络设备和大众消费设备。

据SIA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球航天领域卫星产业收入规模保持震荡上行的发展势头,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规模为27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具体到卫星产业结构来看,近年来,随着全球地面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地面设备制造业逐渐取代卫星服务业,成为卫星产业第一大细分领域。2021年,全国地面设备制造业实现收入为1417亿美元,占卫星产业总收入的51%;卫星服务业实现收入为1180亿美元,占卫星产业总收入的42%。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前瞻与应用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关于《航空技术现状调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