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航空百科

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名单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9-21 17:25:29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名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2、哪些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名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邮编是多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邮编为100191,该校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是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近年来,学校着力提升办学境界和格局,大力促进空天信融合发展的学科态势,持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推动科研创新转型发展,务实开展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大力推进办学条件和民生改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综合办学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有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14个A类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为A+学科。有60个本科专业,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突出学科基础地位,构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交叉、医工结合的一流学科体系,形成珠峰引领、高峰集群、高原拓展的良性学科生态。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五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全球前1‰,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在2018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学科为世界第一。

学校名师荟萃,人杰地灵。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3928人,其中专任教师2172人。专任教师中,73.75%具有高级职称,83.60%具有博士学位。汇聚了以23位两院院士、31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7位“*奖励计划”教授、52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全职在校工作的青年*11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位,涌现出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为1:1,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近1300人。近年来各省招生生源高考成绩平均排名在前3‰,并有多个省份已进入全省排名前1‰,学校理工类生源整体质量稳居全国第9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培养拔尖人才与强化爱国担当相结合,在知识创造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着力培养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打造一流本科生教育,推进大类招生,扩大专业自主选择权,突出厚基础、个性化、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健全完全学分制。推进通识教育、书院育人,发挥华罗庚班、吴大观班、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班及高等理工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等实验班和荣誉学院的引领辐射作用。构建知识学习、能力实践、国际交流三位一体大课堂,强化跨学科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研究生教育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机制,重点实施尖端优质生源汇聚、精品课程体系构筑、国际交流深度拓展、多方聚力协同育人、创新激励分类优秀、卓越导师队伍建设等行动计划,着力打造“重创新、强能力、高规格”的人才培养质量品牌,探索出大飞机班、发动机班、信息安全班等定制化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学团队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和精品课程37门。人才培养硕果累累,涌现出了以“北航1号”、“北航2号”和“北航3号”探空火箭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2010年以来,研究生有近400人次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署名达70余人次,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长,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数量处于领先地位。历史悠久的北航“冯如杯”竞赛已连续举办28届,吸引了6万5千余名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学校是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唯一连续15届捧得“优胜杯”的高校,并将在承办第十六届“挑战杯”竞赛。学生创新创业作品连续三届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冠军、亚军各一项。春华秋实,芬芳桃李满天下。建校66载,北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为国家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输送了20多万优秀毕业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近6年北航有18名校友当选为院士。

学校服务国家,锐意创新。学校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先导,强化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科研总量不断扩大,科研经费人均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有1个国家实验室(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含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70余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60余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航空动力、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颈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项标志性成果直接应用于国防建设。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研制成功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学校牵头设计研制的某型无人机定型并执行重要任务,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位居无人机方队阵首。“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60余项,其中,近14年获得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高等级科技奖的纪录,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校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实现了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突破。学校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与航空、航天、发动机、船舶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获“2011计划”首批认定。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全面融入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环北航知识经济圈”,北航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面向全球,开放交融。通过实施“UPS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北航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先后与国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T.I.M.E.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创设了“中德软件联合研究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联合创办中法工程师学院,融合中法两国工程教育优势,被誉为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典范。成立“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努力建设全新高水平国际化通用工程教育示范学院。实施“全球校园计划”,建立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学生交换、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暑期学校项目,把北航校园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北航学子充分享受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优秀学生,国际学生规模、生源质量、培养层次、教育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前列。获批设立“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顶尖高校共同建设“北斗丝路学院”,开启北斗导航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新起点。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科研合作成果显现,建立了8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月宫一号”入选“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

学校文化育人,传承创新。学校实施“文化校园建设计划”和“大爱润航工程”,传承创新“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和“开放包容、务实担当”的北航文化。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航空航天博物馆、音乐厅、艺术馆、校史馆、艺文雅苑、致真创享空间、咏曼剧场、艺文空间等文化场馆为阵地,以感动北航、我爱我师、北航大讲堂、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大学生艺术团等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传统承续品牌、典型引路品牌、文化景观品牌和人文滋养品牌,在全国高校起到探索和示范作用。音乐剧《罗阳》已成功演出30场,覆盖观众6万余人。教育部社科中心组编的《中国美育年鉴》,以近3万字的篇幅,系统介绍了北航的美育实践和文化育人典型案例。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文化育人示范项目1项、特色展示项目2项,并获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称号。

哪些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已摘牌)

北京大学 10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暴雨监测与预防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浙江大学 10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南京大学 7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上海交通大学 7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吉林大学 6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复旦大学 5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已摘牌)

西安交通大学 5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华中科技大学 5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强磁场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武汉大学 5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中山大学 4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 4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4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天津大学 4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已摘牌)

东南大学 3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3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3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大连理工大学 3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已摘牌)

中国农业大学 3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华南理工大学 3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南大学 3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重庆大学 3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2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 2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华中农业大学 2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 2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 2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2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 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2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南开大学 2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兰州大学 2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武汉理工大学 2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地质大学 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北京化工大学 2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北京科技大学 2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效钢铁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北京邮电大学 2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 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电子科技大学 1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北京交通大学 1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1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二军医大学 1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三军医大学 1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四军医大学 1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 1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学院 1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 1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江南大学 1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南昌大学 1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南京工业大学 1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 1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大学 1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1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 1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燕山大学 1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 1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东北林业大学 1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西南大学 1 家蚕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广西大学 1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华南农业大学 1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项)

南京医科大学 1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华北电力大学 1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药科大学 1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科院部分: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4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3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3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3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工程塑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2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已摘牌)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1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2010年立

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1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 理论物理前沿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1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1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共建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1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1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立项)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1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1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1 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 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1984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199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4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沈阳

5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 200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6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7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3 清华大学 北京

8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

9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2003 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数理所、中船717所 武汉

10 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2006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西南核物院 合肥

11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

12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 2006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3 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 2006 南京大学 南京

14 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

15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

16 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 2006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17 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8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9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2006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 青岛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说明: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级别,但是主要在工信部部署高校之中。

1 水中兵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2 无人机特种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3 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4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5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6 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7 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8 空间材料与环境工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9 可调谐气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 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 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 计算流体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 并行与分布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大学

15 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大学

16 精确制导自动目标识别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技大学

17 多谱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18 脉冲功率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19 车辆传动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20 机电工程与控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21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2 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大、CETC第14所

23 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

24 抗干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

25 电磁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军械工程学院

26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装甲兵工程学院

27 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海军工程大学

28 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

29 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0 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南京理工大学

31 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北大学

32 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

33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长春理工大学

34 砷化镓超高速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CETC第13研究所

35 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36 电子对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CETC第29研究所

37 通信对抗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CETC第36研究所

38 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39 先进高温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40 超精密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41 计量与校准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42 火力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43 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44 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45 导弹制导与控制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46 空间微波基础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空间院、西安空间无线所

47 导弹控制系统仿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航科工集团北京仿真中心

48 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兵工集团第55研究所

49 火工品安全性可靠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兵工集团第213研究所

50 电磁兼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51 声纳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

52 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53 高功率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中国的国家实验室名单

1 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国科技大学

2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3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所

4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科院沈阳金属所

5微尺度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国科技大学

6 信息科学实验室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7分子化学实验室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中科院化学所

8武汉光电实验室 依托单位:华中科大、武汉邮科院、武汉数理所、中船717所

9 凝聚态实验室 依托单位:中科院物理所

10海洋方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研究所

11航空航天方面----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人口与健康方面----重大疾病研究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

13核能方面----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西南核物理研究院

14新能源方面----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5先进制造方面----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

16量子调控方面----微结构国家实验室

依托南京大学

17蛋白质研究方面----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8轨道交通方面--------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

依托西南交通大学

19农业方面----------现代农业国家实验室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沿革

1951年1月,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联,在与苏联谈判援助中国建立航空工业时,就将发展中国的航空高等教育及聘请苏联专家事项作为重要内容。同年3月全国高等学校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对国内大学原有的航空工程系、科作了初步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西北工学院和厦门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云南大学航空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原中央工业专科学校航空科和华北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工业学院(即北京理工大学)航空系。1952年5月,根据周恩来总理要办专门的航空高等学府的指示及中央军委作出的决定,中央教育部又制定出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同年6月中央重工业部、中央教育部决定,并经国家财经委员会批准及中央军委同意,正式筹建北京航空学院。

1952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和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即北京理工大学)的基础上,汇集了沈元,屠守锷,王俊奎,林士谔,陆士嘉,伍荣林等一批高水平学者,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

1959年,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16所高等学校开始试招中国自己的研究生,其中包括北航。

1960年增设航空核动力、航空工艺和工程物理系,1961年又设立飞行器自动控制系。至此,北航已设立了10个系35 个专业。

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1978年又恢复研究生招生。

1978年7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1月恢复制造工程系的建制。

1984年,北航被列为全国“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所高等院校之一;同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全国22所大学之一。 科研机构 截止201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拥有1个国家实验室、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3个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863”高技术CIMS设计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靠性与环境工程实验室、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实验室、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航空可靠性综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新技术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仿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航空电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复杂系统分析与管理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运行应急保障模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

研究所

航空探测研究所、 ATE技术研究所 、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外国语言研究所 、设备工程研究所 、管理系统工程研究所 、机器人研究所 、设计制造自动化研究所 、制造工程研究所 、软件工程研究所 、计算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飞行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 、固体力学研究所 、飞行设计研究所 、飞行控制与仿真研究所 、热动力研究所 、电子综合系统研究所、流体力学研究所 、 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测控技术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 、空间法研究所、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

研究中心

BUAA-CAST研发中心、微传感器技术中心、 直升机研究中心 、微电子研究中心 、GPS工程研究中心 、隐身与反隐身研究中心 、 风切变技术研究中心 、石化工程高新技术开发中心 、 飞行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 、测探技术研究中心 、空中交通管制研究中心 、螺旋桨研究与发展中心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 软件科学研究中心 、无人驾驶飞行器研究中心 、 机器人研究中心 、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微小型航行器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研发中心、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

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

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四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入驻北航。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已成立五大研究中心,即由材料疲劳和断裂领域国际顶级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罗伯特·里奇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自然材料仿真研究中心;由世界核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放射性核束之父”的谷畑勇夫教授担任中心

主任的宇宙核物理交叉研究中心;由国际著名数据库专家、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苏格兰皇家学院院士樊文飞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由清洁能源领域世界著名科学家约翰·温德尔·福尔摩斯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清洁能源系统与材料研究中心;由国际骨生物力学及骨科植入物领域的国际著名科学家郑诚功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国际介入医疗器械转化研究中心。

学会

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中国航空学会人体工程航医救生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复合材料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可靠性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分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图像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生命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 学校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居于国内高校前列,有40多项科研成果具有开辟意义;该校研制发射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自2001年至2013年,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49项;特别在2005年至2013年,该校连续7年获得7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2013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23.23亿元,6项成果获得国家奖励,3位教授及其团体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批5项973项目、12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237项面上项目,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并获嘉奖。以“3D打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月宫一号”实验装置取得实质进展,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参与的发现四夸克物质Zc(3900)被评为2013美国《物理》杂志年度研究热点、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两篇文章分别名列ESI近两年热点论文和材料领域近十年高引用论文。

标志性成果

昆虫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

实时三维图形平台BH-GRAPH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复杂工程系统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微结构及特性研究

六方铁磁体的稳定磁结构耦合及其可控磁功能特性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累计达249万册,引进数据库总量达65个,电子图书总量达163.3万种,外文电子期刊达1.2万种;图书馆加入了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全国范围内的文献保障体系,包括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工信部七馆联席会、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等,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中科院文献中心、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100余所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中国学术期刊中和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CA、INSPEC、AJ、Aerospace(IAA、STAR)收录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的收录刊源。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

《大学英语》

《航空知识》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北航的高考分数是怎么高起来的?

因为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方面人才,所以北航的分数越来越高。北航名师荟萃,人杰地灵。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4266人,其中专任教师2368人。专任教师中,72.5%具有高级职称,86.64%具有博士学位。

汇聚了26位两院院士、63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59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杰出人才和74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北航其他情况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1个国家实验室——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含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70余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10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60余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简介

关于《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名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