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北京新机场的十大设计亮点】
亮点一 :首次采用「海星」状构型
北京新机场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海星」,因为它创造性的首用「海星」放射状构型:除了北部为一栋独立建筑外,其他
【北京新机场的十大设计亮点】
亮点一 :首次采用「海星」状构型
北京新机场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海星」,因为它创造性的首用「海星」放射状构型:除了北部为一栋独立建筑外,其他指廊都汇聚于中间的主航站楼。
新机场以主航站楼为中心向四周散射五条指廊:位于中央的主航站楼的屋面最高点高度为 50 米,然后下降至指廊端部 25 米,楼前屋盖悬挑长度达 47 米;每条指廊从末端到中心的距离只有 600 米,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步行距离,还可以增加整个航站楼的连通性。
亮点二:全球最大机场航站楼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区南北长 1753 米,东西宽 1591 米,由旅客航站楼、换乘中心和综合服务楼以及停车楼三部分组成。规划显示,北京新机场航站楼的总建筑面积达到 103 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场航站楼。
其中,作为主要功能区的主航站楼就占了 60 万平方米,包括地下两层和地上局部五层;西南、中南、东南三条指廊各长 411米,西北、东北两条各长 298 米,单体面积在 4.6 万到 10 万平米之间;
亮点三:东西对称区域既独立又统一
在完整的「海星」结构下,航站楼主体被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东西两个区域:除中央指廊主要服务于国际功能外,西侧主要为南方航空公司服务区,东侧主要为东方航空公司服务区。这两个对称的区域,既可以独立运作,也可以完美的统一起来,不仅增加了航站楼使用的灵活性,也能为出行的旅客提供更有标识性的服务。
亮点四:不规则自由曲面的屋盖结构,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航站楼的主体结构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现在大多用于工厂厂房建设;
屋盖钢结构则采用空间网架结构体系,这种架构体系一般由许多规则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稳定性好。但不同的是,航站楼的屋盖为不规则自由曲面,这无疑增加了施工难度,其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亮点五:8根C型柱做主要支撑
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场航站楼,其屋盖钢架构的投影面积就达到 18 万平米,相当于 25 个标准足球场。但是,为了保障充足的活动空间,如此庞大的屋盖仅用了 8 根 C 型柱作支撑。这 8 根 C 型柱彼此间距 200 米,形成的空间可以装下整个水立方。
亮点六:国内首创双层出发高架桥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新机场航站楼还是国内首次采用双层出发高架桥设计的航站楼。
双层桥分别对应航站楼的第三层和第四层:国际出发走上层,也就是第四层;国内出发上下两层均可。第三层是与国内安检平行的楼层,其中部可以进行自助取票、自助行李托运等服务;第四层中部为国际办票柜台和行李托运,两侧则可以办理国内航空业务。
亮点七:到机场前就可完成行李托运服务
在面积如此庞大的机场内,拖着沉重的行李、穿过长长的指廊去办理托运一定是一件费心又费力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新机场设置了多种办票及行李托运形式:除了三层和四层设置了大量或人工、或自主的办票柜台和行李托运外,地下综合换乘中心和机场停车楼内都设置了服务柜台,不管是对乘坐轨道交通还是自驾到机场的旅客,都十分方便;更惊喜的是,在市区的草桥城市航站楼内也设置了办票和行李托运柜台,旅客在来到机场之前就可以完成行李托运工作。
亮点八:注重节能,采用双系统处理方式
节能是新机场在行李系统上的又一大亮点。
新机场建成后,每年将容纳 4000 万—— 7000 万的人流量,在这么庞大的人流量下,尽可能的降低能耗就成了设计者重点考虑的难题,其中行李系统更是重中之重。
在新机场内部,部分行李系统采用了双系统处理方式,在高峰时段行李将全系统运行,而在客流量较低的时段,就只使用直通转盘,这样就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既高效又节能。
亮点九:国内首创隔震技术
在航站楼的正下方,聚集着高铁、城铁和地铁站,地下有六条轨道横贯整个机场。为了机场安全,新机场采用了层间隔震技术,这项技术目前是国内首创。层间隔震技术就是在航站楼首层板下,设置了隔震支座,将航站楼首层和地下一层完全隔开,既隔震又不影响地下层的使用。
亮点十:出发到达混流设计
与传统机场不同,北京新机场的国内出发和到达两个区域没有设置物理隔断。这种出发到达混流的设计,可以实现服务资源的共享,避免商业设施的重复设置,从而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混流设计减少了楼层设置,也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
北极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与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之间,建成后,它将成为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由于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新机场建设的同时,北京市与河北省共建的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也将逐渐发展起来。河北的伙伴们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