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企业管理单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
2、急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企业管理单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
- 2、急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所有企业单位,不要百度文库的,不全!
- 3、中航工业是国企还是央企?
- 4、现在属于航空部所管的本科院校
- 5、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都有那些下属企业?
- 6、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有哪些分公司?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
1956年4月,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议,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苏联第二批援建我国航空工业19项的协议书,132厂建设项目是其中之一。同年5月,第二机械工业部指示,新的歼击机制造厂代号为132厂。12月,国家建委正式批准132厂的厂址在成都温江黄田坝。1958年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总局通知132厂第二厂名为“峨嵋机械厂”。10月18日,132厂正式动工兴建。
1959年5月,遵照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废除“一长制”的决定,工厂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61年,根据歼5甲型飞机试生产的需要,工厂建立了“四师一长”、“两级管理两级核算”的行政管理体制,即在工厂设立总工艺师、总机动师、总冶金师、总检验师和生产长;厂、车间二级管理、两级核算。该管理体制对工厂顺利完成歼5甲型飞机和歼教5型飞机的试生产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62年,部颁发了总会计师试行工作条例,工厂开始实行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
1964年10月,132厂基本建成,全厂占地面积507.4公顷,房屋建筑面积300525平方米,拥有各类设备3349台/件,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职工10485人。11月,歼5甲飞机首飞成功,至此,国内第一架自行测绘设计试制的高亚音速全天候歼击机在132厂诞生。1966年5月,工厂自行改型设计的首架歼击教练机——歼教5型机成功首飞,工厂的军品生产由测绘仿制转变为改型试制。
1965年6月,三机部指示132厂在进行歼5甲型机批生产和歼教5型机改型设计的同时,开展试制歼7型飞机的工作,并决定对132厂进行技术改造。1966年,工厂进行了第一次技术改造,于1968年底基本完成,总投资386万元,具备了生产歼7飞机的能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由于厂内群众组织纷纷“夺权”,厂党委和行政管理机构处于瘫痪与半瘫痪状之中。
1967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132厂成立第一届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工厂权力,实行军事管制。1968年2月,工厂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革委会一元化领导。期间,大部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被下放车间劳动。这一举动,造成了工厂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严重混乱。由于厂内武斗和派性纷争不断,工厂局势长期处于混乱之中,企业连年亏损,成为全国闻名的“老大难”单位,1966年至1976年,工厂累计亏损高达5815万元。1972年,132厂成立厂临时党委,结束了军事编制管理。
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132厂开始了从恢复、整顿到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工厂革委会撤消,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同时对产品质量和企业内部管理进行了恢复性整顿。厂临时党委对全厂体制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立了装配、机加、钣金钳焊、锻铸、工装、机动等6个分厂和试飞站,实行厂部、分厂、车间、工段四级管理。工厂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以科研和生产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970年3月,歼7I型飞机成功首飞,1975年歼7II型飞机设计定型,第三机械工业部将其作为新一代机种被列入航空工业发展规划,工厂为适应大上歼7飞机的需要,开始对工厂进行全面技术改造。至1985年,全厂共建成厂房面积80642平方米,新增设备1045台,综合生产能力接近年产歼7飞机200架的水平,比改造前提高了150%。1978年12月30日,经过整整10年的研制,歼7I型飞机的改进型歼7II型飞机终于成功飞上了蓝天。
1979年,132厂以成都飞机公司的名义对外开放,工厂的军品生产开始由军援转向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由单一的军品生产逐步向军民结合多品种生产方向发展。12月,工厂成立了民品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厂民品生产和开发工作,支柱民品摩托车的生产也初具规模。1980年,经三机部批准实行厂内经济责任制,工厂经营管理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1982年,航空工业开展全面整顿,132厂被列为第一批重点整顿企业。在全面整顿过程中,132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经济核算制和经济责任制,加强计划管理,扩大了工装、机加、民品、锻铸四个分厂的权限,开始形成生产经营、独立核算实体,调整人员构成比例,实行定员定编。
1984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和试行厂长负责制的要求,132厂被确定为航空工业部的试点单位。5月,国防科工委明确了新歼击机总体设计单位定点611研究所,新歼击机制造单位定点132厂。10月,部以航计函(1984)1216号文确定132厂和611所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名称为“成都飞机发展中心”。工厂结合“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保军转民”、“转轨变型”的方针,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体制逐步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8个分厂级单位陆续调整为14个专业厂。为适应军品生产的需要和进入国际市场,工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新机研制速度,先后研制生产了歼7A型、歼7IIA型、歼7B型、歼7M型、歼7III型等型号的飞机,并出口到10多个国家。1984年研制生产的歼7M型飞机,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轻型歼击机之一,并摘取了我国大型复杂武器装备第一枚金牌。
1985年,公司初步建立了军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产值、利润达历史最高水平,成飞公司进入了军品生产的鼎盛时期。公司还不断挖掘潜力,开发新的支柱民品,初步确定了轻型汽车、摩托车、干洗机、千斤顶、铝门窗、板式家具连接件和模具加工为企业的支柱民品。
1986年,工厂第二厂名变更为“航空工业部成都飞机公司”。随着国家战略方针的调整,公司军品任务陡然下降了66%,面对困境,公司开始实施“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至此,成飞公司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
1987年,公司组建了千斤顶厂、干洗机厂、摩托车发动机厂、模具厂、型架夹具厂和起落架液压附件厂,初步为军民品分线生产、分线管理创造了条件。成飞汽车模具中心的建立被纳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工厂被列为全国19家摩托车生产点之一。
1988年,公司开始涉足国际民机转包生产领域,与美国麦道公司签订了转包生产MD80机头的合同。汽车模具制造中心开始实施第一阶段的技术改造工程,由此,工厂的民品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司为西南轻型汽车联营公司总装定点厂。12月,汽模中心研制的依维科汽车主模型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制造高水平汽车模型的空白。1988年,公司被确定为国家高技术自动化领域合作成员单位和CIMS应用实验基地。
1989年7月,132厂与611所合并,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实现了科研、生产一体化。
1990年,公司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1年,公司被国家批准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以干洗机、家具五金件、千斤顶及MD机头热处理技改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专项贷款技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型号工程全尺寸金属样机完成总装并通过国家评审,新机研制工作实现新的突破;首架MD机头成功交付,公司开始具备生产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民机大部件的能力。
1992年,公司提出了以军机开发和生产为主体、麦道机头和机电产品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4月,汽模中心法人代表与公司签订了《汽模中心承包经营责任书》,成为公司民品部第一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为适应市场需要,公司将千斤顶厂、摩托车厂划归民品部,随后又将民品部组建成机电产品总公司,确立了机电产品发展格局。1992年,公司被确定为航空工业大型工业企业。
1993年,公司改革现行等级工资制,实行工资结构多元化的岗位技能工资制;打破工人、干部身份界限,实行企业职工制度,推行干部聘任制。经过改革,公司定编减少22.3%,人员减少11.9%,处级编制由原来的97个压缩到68个。12月,汽模中心一期技改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初步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的较完整的汽车模具生产经营体系。
1994年,公司名称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变更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公司进一步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用法律形式规范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995年,公司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拓展了转包生产项目,先后与美国麦道公司、波音公司、韩国大韩航空公司、新加坡宇航公司签订转包生产合同,开创了转包生产的新局面,同时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公司进入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在抓好航空产品生产的同时,公司狠抓非航空产品的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在原有洗涤设备、汽车模具的基础上,陆续开发了包装机械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以及PVC低发泡板材、光纤、光缆等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1996年,公司非航空产品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
1997年,公司对型号工程、波音技改专项工程、洗涤设备和包装机械“双加”工程以及PVC等技术改造项目投入近3亿元,是建厂以来投资力度最强、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年。公司将人员、设备、厂房等生产要素向转包生产和非航空产品生产方面转移,提高了转包生产和非航空产品生产的能力。公司被四川省经贸委批准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998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挂牌成立“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着力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种生产要素,通过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制度,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加大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岗位公开招聘制度,使一大批有才华的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建立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全面推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工资二级考核动态分配机制,使效益与职工贡献挂钩,更好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公司转包生产进一步发展,空客A320(后登机门)部件实现首件交付、波音757-200飞机垂尾实现首架交付、波音757-200飞机平尾实现首架交付,公司跨入国际民机转包生产优秀转包商行列,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飞机电产品总公司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取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1998年,型号工程首飞成功,标志着公司已掌握了第三代歼击机的研制技术。汽模中心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推荐企业”,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模具生产基地。
2000年,公司与浙江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成都航空仪表公司共同创立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波音757-200飞机48段实现首架交付;歼7E型飞机生产定型。深化公司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实施“考核排序、动态管理、合理流动、末尾淘汰”;实行技术带头人技术津贴和科研与开发项目责任津贴,逐步建立起稳定、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队伍的新机制。
2001年,歼7E型飞机优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成都市高新企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列入四川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的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机电产品总公司获得“1999~2001年洗涤行业全国用户产品质量满意、售后服务满意示范单位”、“四川省质量信誉信得过单位”等称号。新开发的技术合作项目——磁悬浮列车项目、柴油机电喷装置项目、通用小型飞机项目,均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002年,型号工程(即歼-10)领先试用批实现军检移交,树立了国产第三代歼击机装备部队的一座丰碑;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新型歼击机——超7/FC-1(即枭龙)首架原型飞机完成部分机身段初装,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机在研制中广泛采用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技术,促使公司新机研制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歼7G型飞机实现首飞;与法国达索公司签订了转包生产“隼-2000EX”公务机3号油箱的合同;柴油电喷项目单体泵样件试制成功;美式磁悬浮列车项目被成都市列入重点培育项目。
急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所有企业单位,不要百度文库的,不全!
301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北京市
601所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辽宁省沈阳市
602所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江西省景德镇市
603所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分院(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605所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湖北省荆门市
606所 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辽宁省沈阳市
607所 中航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江苏省无锡市
608所 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湖南省株洲市
609所 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 湖北省襄樊市
610所 航空救生装备研究所(在江汉航空救生装备工业公司内)湖北省襄樊市
611所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四川省成都市
612所 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 河南省洛阳市
613所 洛阳火控技术发展中心 河南省洛阳市
614所 中国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 江苏省无锡市
615所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上海市
618所 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620所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
621所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市
623所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624所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四川省江油市
625所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
626所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沈阳分院 辽宁省沈阳市
627所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哈尔滨分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628所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市
630所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631所 中国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陕西省西安市
634所 北京瑞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北京市
637所 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北京市
640所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飞机研究所) 上海市
中国航空工艺研究所 北京市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
011基地 贵州航空工业集团 贵州省
012基地 汉中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陕西省汉中市
013基地 湖南航空工业局 湖南省长沙市
014中心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河南省洛阳市
105厂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天津市
112厂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3厂 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114厂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120厂 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
122厂 哈尔滨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市
124厂 郑州飞机设备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126厂 贵州新安航空机械公司 贵州省
132厂 成都飞机制造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162厂 贵航集团双阳飞机制造厂 贵州省
172厂 西安飞机制造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181厂 武汉航空仪表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205厂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 四川省雅安市
320厂 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1厂 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 湖南省株洲市
370厂 常州兰翔机械总厂 江苏省常州市
372厂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省景德镇市
410厂 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420厂 成都发动机制造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430厂 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460厂 贵州黎阳机械厂 贵州省
513厂 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 江苏省南京市
522厂 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531厂 东方仪器厂 陕西省汉中市
新航机械公司 河南省新乡市
其中:
103厂 豫北机械厂 河南省新乡市
134厂 豫新机械厂 河南省新乡市
116厂 平原机械厂 河南省新乡市
540厂 巴山机械厂 河南省新乡市
719厂 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765厂 陕西凌云电器总公司
3327厂 千山电子仪器厂 中国飞机黑匣子研制生产中心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铺镇
3347厂 景德镇航空锻造公司 江西省景德镇市
中国航空工业研究所不完全考据
编号 所名 成立时间 地点 技术\产品 隶属集团
601所 沈阳飞机研究所 1961 沈阳 JJ5、J8系列、J11 中航一集团
602所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1969 景德镇 Z8/9b/10/11 中航二集团
603所 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1961 西安阎良 Y7/8/JH7 中航一集团
605所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1961 湖北荆门 SH5/地效飞行器/飞艇 中航二集团
606所 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1961 沈阳 WP7/13/昆仑/WS10/燃气轮机 中航一集团
607所 中国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1970 江苏无锡 各种航空雷达 中航一集团
608所 中国株洲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1968 湖南株洲 WZ5/WJ6/WJ9/WS11/WZ9 Z6/7/8/10/11减速传动系统 中航二集团
609所 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 1961 湖北襄樊 航空机载机电系统及附件航空机载液压系统 中航一集团
610所 中国航空救生装备研究所 湖北襄樊 航空救生装备
611所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1970 成都 J7/10/FC1 中航一集团
612所 洛阳
613所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1970 河南洛阳 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研究 中航一集团
614所 无锡航空发动机研究所 1975 无锡 航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 中航一集团
615所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1957 上海 机载电子系统 中航一集团
618所 中国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1960 西安 飞行控制技术、惯性导航技术和综合制导技术 中航一集团
621所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
623所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1965 西安 飞机强度研究与地面强度试验 中航一集团
624所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 四川江油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研究 中航一集团
625所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1957 北京 航空制造技术研究和工艺设备开发 中航一集团
626所 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1958 沈阳 航空气动力实验研究 中航一集团
627所 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628所
629所 1992年与原623所合并为新的623所
630所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1959 西安阎良 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国家级鉴定试飞 中航一集团
631所 中国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1958 西安 机载、弹载计算机和航空软件研制 中航一集团
633所 中国航空工业上海测控技术研究所 上海
634所 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北京 中航一集团
637所 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 1970 济南 复合材料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中航一集团
638所
640所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 上海
650所
301所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1970 北京 中航一集团
303所 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北京 航空精密加工技术和设备研究 中航一集团
304所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50年代初 北京 国防计量测试技术、标准、方法研究和设备制造 中航一集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1956 北京 航空金属材料与非金属研究 中航一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2000 哈尔滨 由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627所)和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626所)合并组建而成 中航一集团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2003 由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640所)合并组建而成 中航一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112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156项之一。
113厂: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西安远东机械制造公司。156项之一。
114厂:庆安集团。156项之一。西安。
115厂:陕西秦岭航空电气公司。156项之一。兴平。
117厂:沈阳兴华电器制造公司。
132厂:成都飞机工业集团。
172厂:西安飞机工业集团。
212厂:宝成通用电子公司:宝鸡。156项之一。
410厂: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156项之一。
430厂: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
511厂:金城集团。南京
514厂:华兴航空机轮公司。156项之一。兴平。
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含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飞机研究所(640所)、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上海航空电器厂(118厂)。
011基地: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安顺。含龙岩(150厂)、双阳(162厂)、云马(130厂)飞机制造厂和黎阳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460厂)。
以上为大型企业。
111厂为航天沈阳新光厂,119厂为航天沈阳新乐厂。
江汉航空救生装备工业公司:襄樊。
148厂:红原航空铸造工业公司。三原。
158厂:洛阳南峰航空精密机电公司/洛阳航空电器厂。
161厂:成都航空仪表公司。
164厂:皖安机械厂。
171厂:苏州长风机械有限公司。
221厂:太原航空仪表公司。
232厂:北京青云航空仪表公司。
351厂:江淮航空仪表厂。合肥。
5704厂:双吉机械厂:吉林机场。飞机修理厂。
5711厂:龙岗机械厂:柳河机场。
5716厂:晋翔机械厂:晋城机场。
成都太平寺机场5701工厂、武功机场5702工厂、上海大场机场5703工厂、吉林机场5704工厂、沈阳5705工厂、大连5706工厂、遵义5707工厂、贵阳磊庄机场5708工厂、长沙5712工
厂、谷城5713工厂、洛阳5715工厂、桂林5718工厂、芜湖5720工厂、石家庄5721工厂等等为空军飞机修理厂,几乎每个军用机场一个修理厂,其中有些厂隶属于航空工业一、二集
团。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120厂: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156项之一。
122厂: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156项之一。
182厂:陕西飞机制造厂:城固。
242厂:兰州飞控仪器总厂。156项之一。
320厂:南昌航空工业集团(320厂与512厂合并)。156项之一。
322厂:宏图飞机制造厂:荆门。
331厂: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株洲。156项之一。
372厂: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景德镇。
420厂:成都发动机集团。
012基地:汉中航空工业集团。
以上为大型企业。
013基地:湖南航空工业局。
新航机械公司:新乡。含平原机器厂(116厂)等四个厂。
105厂:天津航空机电公司。
124厂:郑州新卫飞机设备公司。
125厂:北京曙光电机厂。
133厂:长春航空机载设备公司。
135厂:万里机电总厂:兰州。
174厂:四川航空液压机构厂:广汉。
181厂:武汉仪表厂。
205厂: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雅安。
241厂:川江仪器厂:雅安。
370厂:常州兰翔机械总厂。
382厂:常州飞机制造厂。
503厂:北京长空机械公司。
513厂: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
522厂:石家庄飞机制造公司。
542厂:保定向阳精密机械厂。
550厂:保定螺旋桨制造厂。
570厂:三江机械厂:宜宾。
3347厂:景德镇航空锻铸公司。
3207厂:川西机器厂:雅安。
3357厂:徐州航空压铸厂。
3337厂:青岛前哨精密机械公司。
中航工业是国企还是央企?
国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英文: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 英文简称:AVIC,中文简称:航空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
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几经变化。
1951年4月-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
1952年8月-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
1954年9月-1958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
1958年2月-196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四局。
1960年9月-196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四局。
1963年9月-198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
现在属于航空部所管的本科院校
航空部已经不存在了,原航空部现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原为隶属于航空部的三所本科航空院校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都有那些下属企业?
一航和二航已经合并了
他的下属企业很多的 不下一百个
主要有九大飞机制造企业,若干研究所和几个发动机制造企业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有哪些分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10大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将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原则,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大力发展军民用运输机产业,研制生产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涡桨支线飞机,运-8飞机、运-12飞机,直-9直升机等多种机型,是ARJ21新支线客机的主要研制者和供应商,是大飞机重大专项的主力军。按照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与交流,在开展枭龙飞机、K8飞机、EC120直升机、ERJ145涡扇支线客机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重大航空项目的开发,大力开展航空转包生产业务;将航空高技术融入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等领域,大力发展燃气轮机、制冷设备、电子产品、环保设备、新能源设备等机电产品,并提供飞机租赁、通用航空、交通运输、医疗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服务项目。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领军者之一,拥有由中国航空研究院和33个科研院所组成的高水平科研体系;拥有一大批院士和国家级专家;拥有一批达到亚洲一流或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试验设施;拥有中航网联通国内所属成员单位,具备异地协同设计制造能力和现代化信息传输能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弘扬“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理念,牢牢把握财富革命的契机,大力实施“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谋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以豪迈的步伐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大集团迈进。
关于《航空企业管理单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