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航空百科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校区规划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0-13 22:42:03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校区规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西安航空学院怎么样?


2、初中生学航空专业怎么开始?


3、河北航空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校区规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西安航空学院怎么样?

简介:西安航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学校创建于1955年,原名为西安航空工业学校,隶属原航空工业部。1957年合并兰州航空工业学校。1960年升格为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工业专科学校,1961年恢复为西安航空工业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划转地方,隶属陕西省人民政府,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 学校现有沣惠、阎良两个校区,占地1158亩,校舍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701万元;纸质图书105.55万册,电子图书5000GB,中外期刊1100余种;有航空综合实验实习基地、飞机结构实验室等实习基地及实验室9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0个;设有集教学实习、生产、科研于一体的校办工厂,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成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军工装备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获批设立全省唯一的陕西省泵类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900余人,专任教师621人,其中教授47人,副高职称158人,博、硕士共290人;聘用兼任教师260余名,其中院士2名,著名专家学者10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劳动模范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50余人次在省级以上学会担任职务。学校设有机械学院、电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航空工程系、车辆与医电工程系、动力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外语与旅游系、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和体育部等13个教学院(系、部),共开设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69个本、专科专业,覆盖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材料、电子信息、工商管理、财经等6个专业大类,涉及工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其中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省级试点专业建设项目8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已建成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和教研教改,近年来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项目、科技部软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160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3项、专利6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收录769篇,SCI、EI、ISTP收录102篇。获省级以上教改立项课题40余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学生近三年来在全国及陕西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93项,省级奖80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12项;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单项三等奖9项,团体奖4项。 学校紧紧依托行业优势,打造航空特色品牌,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海航机务班”、“天航机务班”、“海航空乘班”等为代表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同步提升。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先后选派数十名学者赴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学习、交流和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陕西,服务航空,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扬“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航空精神,培养了数万名各类专门人才,为我国航空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高。当前,学校正在按照 “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院校而努力奋斗。

初中生学航空专业怎么开始?

1、15岁的初中生可以上航空学校。

2、航空学校实验班面向本省范围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招生,年龄要求在14-16周岁,空军招飞机构对报名考生组织考查。

实验班单列招生计划,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空军招飞机构的考查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保障公平,保证质量。扩展资料:航空服务,主要就业方向空中乘务员、空中乘务安全员、机场和航空公司的主要客服人员(VIP)、值机员、机场销售员等。

主要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民航概论、客舱文化、职业美容化妆、航空旅游地理、空乘应用英语口语、形体、舞蹈、化妆、空乘服务技能、航空气象知识等。机场安全检查,主要就业方向

旅客检查员(客检)、货物、行李检查员(货检)、安全协管员、航空监护员等。

主要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民航概论、安全检查概论、证件检查、X光机检查、飞行安全与救生、危险品运输、民航服务礼仪、危险品基础知识、出入境管理、安检行政法规、刑事侦查等。

河北航空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

对未来河北航空秉持着“人民航空为人民”的理念去服务,可以让人们在出行的过程中,可以有安全,舒适的感觉,让人们在旅途中可以有种回家的感觉,在安全上,河北航空一直牢记人民的安全为第一位,而在未来河北航空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严字当头,狠抓资质管理、作风建设和隐患排查,严格杜绝超标准、超能力运行。在社会活动上,河北航空一直都格外积极的去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带去更多的温暖,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航空贡献。

厦门航空专业学校有哪些

厦门好像没有吧

中国民航大学简介(地址:天津)

一、历史沿革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9月25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8年12月15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6月21日,合并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列入普通高校序列。1981年8月1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2011年9月,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来校视察,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的目标。

历经65年开拓进取,学校已成为一所民航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

二、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17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3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坐落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旁,占地面积13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5万平方米;另外建有朝阳飞行学院、内蒙古飞行学院、新疆天翔航空学院3个飞行训练学院。

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或科研基地)1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5个。学校拥有各类教学训练飞机53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1架,各类训练模拟机/器116套,各类飞机发动机59台。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77.6万册,电子图书230万种,电子期刊12292种,在线数据库87个;学校图书馆与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共建了空客、波音、赛峰资料室,开通了波音在线、空客在线网站,可直接访问国外相关技术资料。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在天津宁河区天津未来科技城建设占地面积为81万平方米、一期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新校区。

三、学科专业

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下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翻译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个。学校现有29个本科专业,覆盖民航主要业务领域。

学校大力实施学科强校战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打造品牌优势专业,形成了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卓越试点专业、天津市品牌专业和CDIO试点专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专业群。其中,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航空运输)等9个专业为天津市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CDIO试点专业,并逐步向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工科专业进行辐射推广。

四、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8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带头人1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8人。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兴校战略,先后实施以培养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学术团队为目标的“蓝天学者特聘教授计划”“蓝天学者讲座教授计划”,以培养造就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为目标的“蓝天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以引进和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蓝天青年学者计划”,以培养后备青年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

学校借助行业院校优势,构建“政、产、学”紧密耦合机制,建立起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学校师资队伍中,拥有民航相关岗位资质证书或具有民航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404人,实验技术人员79人,另外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教师204名。

五、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365人,其中本科生18179人,研究生1834人,高职生5316人,预科及留学生36人。迄今已经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80%左右从事民航相关工作,占到我国民航行业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人才的三分之一,在各类岗位上为民航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建校以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是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是永恒主题的办学思想,秉承“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风为要”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办学面向,弘扬“严实向上”的校风和“笃学、精博、严谨、创新”的学风,形成了“崇尚严实、致能致用”的办学特色,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中国民航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国民航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中,《面向“新一代国家空管系统”人才需求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级奖项13项、国家级奖项254项、省部级奖项1000余项。学校男子篮球队获第十七届CUBA全国亚军、第十八届CUBA全国季军,绳毽协会连续十年荣获天津市专项比赛冠军,近三年体育运动方面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60项。

学校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近三年在招生规模小幅增长的情况下,本科平均录取分数(不含飞行技术等特殊类招生)超出一本线分差逐年提高,由2014年32分提高至2016年的50分;超一本线70分以上学生占比由7%上升到26%。根据专业求职网站iPIN.com发布的《2016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学校本科生毕业五年平均月薪连续两年保持在国内大学第82位;在中青在线发布的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本科毕业院校排行榜上学校列第54位。

学校建有航空器维修执照考管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147学校、ICAO飞行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中国民航飞行人员ICAO英语考试点等多个国际、国内授权培训、考试机构,承担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运输、乘务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为中国民航提供国际水准的各类技术和管理培训。

六、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学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项目,成为“十三五”国家科研体制改革后首批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总经费为1.49亿元,其中国拨经费0.9亿元。

学校针对航空运输科技发展的前沿和航空运输安全保障的重大科技问题,不断为社会贡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解决了行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共计5.41亿元,获批国家级项目立项18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75项;SCI、EI检索论文794篇,授权专利23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1项。

学校注重技术应用,推进成果转化,航大科技公司(大学科技园)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质认定,成为首批国家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孵化链条示范单位,同时还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共孵化300余个创业项目,现拥有科技型企业127家,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七、合作与交流

学校适应民航业国际化特点,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引进优质境外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学校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共同创办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2013年获得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最高等级认证,同时获得欧洲科学与工程硕士认证,成为法国工程师学衔史上首家初次申请即获得最高等级认证的境外办学机构。2016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自为学校颁发了“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证书。

学校与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开展本硕联合人才培养的“3+1+1”项目;与新西兰国家航管公司(Airways International)和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合作开展新西兰游学项目;与台湾地区中华科技大学开展合作,互派学生到对方院校进行航空维修技术学习;与台湾地区长荣航空公司合作,选派交通运输专业学生赴台实习。学校与国际民航组织、美国联邦航空局等国际民航界重要组织和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国际先进的航空制造企业,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等知名航空运输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学校发起成立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空维修协会、通用航空协会等组织,在民航专业协会组织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2年10月,学校召开中国民航大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力度以及国际化程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更高水平上为中国民航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教学研究型民用航空大学;2025-2030年期间,将学校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

此数据来自中国民航大学,仅供参考,另外:四川飞行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不错的选择

民航运输专业从学校毕业后应该怎样发展

摘要:民航业内外普遍存在着对交通运输教育的轻视和误解。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交通运输专业管制、签派培养方向,在现行高等院校入学体制下,难以选拔和培养出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民航交通运输专业高等教育长期存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困惑,长期存在重实践轻理论和重理论轻实践两种倾向。该文以职业问题、教育问题为脉络,通过揭示问题的冰山一角,唤起读者思考;呼吁建立民航交通运输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并努力探寻其改革方向。

关键字:交通运输;空管;签派;职业教育

正文

无疑,中国民航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对交通运输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民航高等教育也正在实施大规模扩招、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规划。在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民航交通运输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交通运输职业问题浮现

交通运输专业是根据教育部门统一要求规范的专业名称,事实上各高校一直按民航职业分类分为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等几类专业方向进行培训,近年来管制、签派专业有互通倾向。

此培养模式总体说来保障我们民航业发展所需大量人才。但就用人单位而言,或者说教育培训产品的最终客户,其每年引进的交通运输专业大学毕业生总感觉存在以下几类问题:难以胜任管制、签派工作;专业面太狭窄;进入角色慢,需要1-2年时间才能初步胜任;与实际较远,需要较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初始培训;部分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根本不感兴趣;部分人在其工作二至三年以后产生职业怠倦。

案例1:交通运输,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

笔者在某管制中心进近管制的一位同学有一个徒弟,工作和学习态度不可谓不努力,可指挥起飞机来总是漏洞百出。此人写得一手好诗,对管制工作而言却不是很适合。

某航空公司签派室,一些停飞改签的员工、文科改签的员工成为岗位主体,不少员工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能力。

问题的形成固然有用人体制、人才引进机制上的原因,但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在教育。中国民航处于高速扩张期,如果不对交通运输教育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必将严重制约未来中国民航的发展,甚至威胁到航空安全。

2.现有交通运输教育弊端明显

2. 1尴尬的交运职业,尴尬的交运教育

民航业内外,飞行员是一个备受受关注的职业,这固然是对其职业的尊重与认可,但对空管、签派职业的忽视却折射出计划经济的思维——落后生产力,使得会飞就好。当然这也和以前职业生涯的单一性有关,和个人价值实现途径的单一性,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高度计划性有关。

在习惯上,飞行学员因身体、心理、技术等原因被淘汰后,往往可以不加甄别就转入交通运输专业学习,对此无人提出异议。但这是否对其他渴望获取教育资源的学生是一种不公平?笔者呼吁:交通运输专业不能成为停飞学生的接收站。

在此前提下,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感觉不到职业自豪感。甚至在普通高校那种各专业学术平等汇集交流的氛围也没有。相反,有的是计划经济思维:飞行老大,乘务老二,空管老三……

别说10年前进大学,就连今天都还有人问:你是不是修飞机的。没飞行好,可能伙食还不错,有飞行员剩下来的!当然,社会环境包括舆论氛围都使人们对民航交通运输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人们惯于认为:飞行员身体好,乘务员形象好,那么管制员、签派员呢?

对职业认识不够,吸引力没有建立,甚至总有一些人藏着这样的想法:“身体不够民航I级标准,考不上飞行员;形象比较困难,当不了乘务员;又想在民航混口饭吃,所以当了管制员或签派员。”事实上,确有一些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就是这样通过高考体制进来的,难免让人有些丧气。

案例2:职业自豪感在哪里?

笔者空管毕业后,暂时改行做了签派,对生活尚有憧憬。“唉,可惜了。我儿子跟你差不多大,已经做了几年男乘了。可惜你读了大学了,要不然可以做空乘。”一位大婶如是说。旁边居然有人附和。我只觉悲哀:那么严格入学、系统培训、能力出色的空管毕业生在一些人眼里分量不足?我这大学不该读?

转眼6年过去了,笔者也成了签派监察员。现在各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快速扩张,飞行员急缺。不断传出有空管员、签派员因待遇问题改飞的消息。我一同学也表达了类似意愿。“你都29了,还考什么飞”我说。他却露出一丝诡异的笑:“怕什么,比我们大两级的都改了”。

前几天,笔者到某公司办事,在电梯里遇到以前的熟人,现在改乘务了。我出于礼貌寒暄:“你的拉杆箱还挺好看的。”她兴奋地说:“怎么样,羡慕了吧。你也改乘务吧!”我知道,她说的“羡慕”有一个默认的前提——监察员不如乘务员。

中国的媒体的现实功利性,导致其对民航业的报道整天美丽空姐过去漂亮空姐过来,尽整些没用的东西!乘务职业原本与相貌无必然关系,强调的是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国外很多国家乘务员可以是准终身服务性职业。媒体对乘务行业的本质尚未正确认识,又何谈交通运输职业。一些媒体的非专业和倾斜的舆论导向使得人们对交运职业的普遍漠视甚至影响到行业内和教育界,默认一种极其庸俗的人才观,在职业待遇、福利等方面没有向交运人才倾斜。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一头热、过分功利性。

那么有没有人关注一下民航技术性体现在哪里?民航的发展性和学术性在哪里?民航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前所未有的渴求,使得一些学校纷纷挤入民航培训门槛,想分得一块蛋糕。这些参差不齐的学校宁可一窝蜂的搞空乘专业,决不会有人静下来研究空域资源利用!殊不知:中国高等教育,就靠这一头热的空乘专业,加上遍地开花的MBA、EMBA,离建成完备的现在人才体系还有太远距离。

2. 2向左走?向右走?交运教育的困惑

一直以来,就交运教育方向存在一个尖锐而现实的问题:民航院校到底是高级技校,还是大学?要系统学习运输理论,还是更多的操作训练?招生要象招飞自成体系那样还是彻底融入普通高校招生体制?对学生而言,能学到什么?出了校门能干什么?除了职业技能,个体心智、能力是否得以充分发展?如不解决这些问题,交运教育真有些东不成西不就的感觉。

再说教材资源,不少高校整体上比较零乱,系统性不够,相互联系也不够。专业名称“交通运输”,出了校门能否在交通运输行业有一定认识?教材的大行业大交通意识不够。有学生感言:个别教材过多直接引用参考资料,让人感觉一脚深一脚浅,前后不连贯、不系统,学生学习感觉没逻辑性。学的东西基本象飞机使用说明书,有时又有些理论。这有客观上的原因——交运专业的跨专业性、综合性。如,气象学,本是一门严密的有深度学科,作为交运专业必备知识,只能浓缩成一门课,严密地逻辑很难完整体现;飞行原理介绍怎么操作飞机,对空气动力学又很难完整涉及,也是偏重结论性、实战性。还有一些最新的管理理念(比如安全管理体系SMS),技术手段(比如飞机通讯寻址报告系统ACARS与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SOC)也没能及时进教材进课堂,需要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再进行学习。民航交运课程学习过程感觉象上高级技校,与那些严密的工科高等教育有较大差异。

关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校区规划》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