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泸州航空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2016年,泸州市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立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以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为
泸州航空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2016年,泸州市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立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园区总体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以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为主导,兼顾通用航空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提升我市现有机械加工、材料制造水平,配套上下游产业链条,打造国内重要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基地。
为加快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泸州市于2017年1月9日组建市属国有企业——泸州航空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4.66亿元,主要承担我市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项目投资运营和园区建设的使命。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持“人才是关键、研发是基础、项目是载体、产业是目标”的发展理念,围绕“两年打基础、三年成格局、五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坚持实体化、市场化运营,以“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建设。
以国家“两机重大专项”为突破口,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实验试验基地。依托航天科工集团31所和北航陈懋章院士核心团队和技术优势,逐步实现空天动力产业化。已完成2500daN推力量级发动机总体性能方案和100公斤推力级别地面演示验证平台的设计。
以行业龙头集聚资源,建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小型航空航天发动机研发生产制造基地。与航天科工集团深入合作,先期落地31所固体燃料发动机、弹用系列涡喷发动机生产制造等项目,2020年开始逐步形成批次生产能力,并建设航天科工集团产业园;与北航合作的小型航空发动机项目已完成150kg推力级别试车台及其测控系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60kg推力涡喷发动机在泸州装配下线,具备产业化条件,20~250kW涡轴发动机试车台成功运转,75kW级别涡轴发动机有望在年底实现原理样机运转;与世界知名的德国林巴贺合作,在我市实现二冲程、四冲程系列小型活塞发动机国产化,已完成前期工作。以上项目将综合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以低空开放为发展机遇,建设具备行业领先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无人机产业园。依托航空工业集团601所无人机团队,在我市建设集军民两用多旋翼无人机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引进北京深远世宁科技有限公司共轴双桨无人机核心技术,生产具有植保、高层消防、电力巡线、警用测绘等功能的无人机,已实现量产。以上项目将伴随低空开放带来的政策红利,带动区域制造业、旅游业、运输业、进出口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我们将陆续建成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华西分中心、成飞无人机试飞基地等产业化项目。
公司将始终把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力推技术、产品、市场突破,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为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和全国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助推泸州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航空工业的起点?
中国航空工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1949年11月人民空军的建立和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加速了创建航空工业的进程。
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决定成立以聂荣臻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重工业部设立了航空工业管理局。
新中国航空工业开始建立时,只有16个小型航空工厂和两个兵工厂、300多台设备和9000多名职工,由于全体职工的努力,克服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上的种种困难,迅速开展了飞机、发动机修理工作。到1952年底,共修理飞机473架、发动机2627台,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航空工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苏联曾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立提供技术援助。
1954年7月,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紧接着,1956年又试制成功国产第一架喷气歼击机歼5。1957-1958年,制成多用途运输机-运5和自行设计的初级教练机-初教6。
1959年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6又试飞成功。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以及走向自行设计,由生产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到掌握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
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