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技术支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机场地勤里有个职位叫技术支援,大概和维修养护有关,请问谁知道是做什么的?收入如何?
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技术支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机场地勤里有个职位叫技术支援,大概和维修养护有关,请问谁知道是做什么的?收入如何?
- 2、什么是作战支援飞机?
- 3、美军航空母舰如何维修
- 4、什么是近距离空中支援,发起的步骤是什么?
- 5、维修支援保障员
- 6、航空母舰的攻防技术都有哪些?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是啥?
机场地勤里有个职位叫技术支援,大概和维修养护有关,请问谁知道是做什么的?收入如何?
机场地勤岗位是有技术支援的,就是负责维修保养的工具进出和使用的,需要的时候出库登记借出,用完后再把工具收回来记录放好,上海浦东机场这个岗位月薪3500-4000.
什么是作战支援飞机?
1995年9月22日,一只小小的天鹅和一架巨大的美国田预警飞机相撞,两者同归于尽。这种飞机不是作战飞机,而是一种作战支援飞机。
作战支援飞机是为战斗机、轰炸机等作战飞机提供各种技术支援的飞机,包括侦察机、预警飞机、电子对抗飞机、空中加油机、教练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等。
侦察机是专门用于从空中获得情报的军用飞机。按任务范围分为战术和战略两类侦察机。战术侦察机常由战斗机改装而成,战略侦察机是为获取战略情报而专门设计的。侦察机载有航空照相机、微波成像、侧视雷达和电视、红外侦察设备等,主要进行成像侦察。
侦察机一般不装备有武器弹药。因此,侦察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大大超过其他种类的飞机。美制SR71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的飞行侦察高度可达25万米,最大飞行速度3.2倍音速。
预警飞机是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并指挥引导己方飞机进行作战任务的飞机。通常由运输机加装预警雷达、情报处理、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战等设备改装而成。
具有良好的探测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性能和便于机动等特点,可以同时搜索、跟踪方圆数百千米的大小目标。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制E3为首的预警飞机保证了多国部队11万架次飞机的飞行和作战,万无一失,从而显示了预警机的巨大作用。
空中加油机如同空中加油站,专门给飞行中的飞机补加燃料,以便加大作战飞机的航程和提高其作战能力,一般由大型运输机和轰炸机改装而成。是各国空军远程作战的必备的支援机。美制KC10A加油机可在空中输油90.7吨。
电子对抗飞机是专门用于对抗敌方雷达通讯和电子制导等系统,实施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的飞机的总称。通常用其他军用机改装而成。可分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和反雷达飞机。
电子侦察机可侦察敌方雷达、通信等性能参数和数据;电子干扰机和反雷达飞机是在电子侦察机的基础上实施强烈干扰、造成敌方雷达瘫痪,通信中断,制导武器失灵,或者使用反雷达导弹摧毁敌方电子系统和雷达系统,从而保证己方作战飞机的安全。
教练机是专门用于训练飞行人员的飞机。其座舱内安装有两套供教练员和学员学习、使用的座椅及联防发动操纵机构。一般由轰炸机或运输机配用训练专用技术设备改装而成,可分为初级训练教练机、基本训练教练机和高级训练教练机。新一代教练机多为亚音速飞机;多用途,兼备有对敌攻击能力。
无人驾驶飞机是不载人通过遥控或自控设备操纵的飞机。通常用作靶机和电子干扰、高空侦察等。可分为无线电遥控、自动程序控制和综合控制3种类型。无人驾驶飞机是采用空中投放和地面起飞,还可回收使用。
美军航空母舰如何维修
目前,美军现役11艘航母,包括1艘“企业”号航母和10艘“尼米兹”级航母,约占全球在役航母数量的55%。航母作为夺取海上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主要工具,服役期限较长。为确保航母及舰上装备能够满足作战需要,航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接受维修和保养。
确保航母可维修性的基本原则
美海军上海上系统司令部1997年专门设立了航母维修和保养管理机构――第一航母小组。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审查和改进航母维修工作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航母维修成本和所需的维修时间。此外,该小组还发布和修订了多个航母维修、保养指南与计划,如《一体化项目小组航母维修指南》和《航母舰队维修保养计划指南》等。
第一航母小组确定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以确保航母维修工作高效进行。
确定和贯彻核心理念
第一航母小组1999年提出“确保航母能够在50年服役期内有效运行”的核心理念,即确保航母在50年内具有较高的可维修性。该理念2007年被明确下来。第一航母小组要求所有的航母维护和保养工作参与者,包括维修工艺主管、航母项目执行官等都必须深人贯彻这一理念。
关注过程控制
1997午前,美国航母维修和保养工作没有统一的顶层过程控制文件;缺乏共同的目标和准则。航母的整个维修流程是由各个部门独立的指导文件来进行控制,这些指导文件规定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在航母维修过程中承担的具体工作。由于独立性的过程控制文件过多,而且某些维修过程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技术要求,导致航母的维修和保养经常出现延误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第一航母小组制定了统一、跨部门的维修过程控制文件。另外,该小组通过建立肮母维护工作的顶层结构框架,详细定义了航母的维修和保养过程,明确提出了50年服役期内各个阶段的维修技术要求。
在实施航母维修和保养过程控制及审查过程中,第一航母小组还遵循以下理念:①明确定义航母的维修过程。为使所有航母维修保养参与机构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通过过程管理计划和指南等文件对每个关键流程(特别是跨部门的维修过程)进行明确的定义。②设立航母维修流程主管。许多航母维修流程是跨部门实施的,因而仅由某个部门或人员来负责整个过程是不合理的,而且容易在管理上出现问题。为此专门设立关键流程主管,负责该肮母维修流程的监督、管理,并对航母维修流程进行持续评估和改进。③遵循持续改进的理念。为满足不断变化的海战需求,航母及舰上系统设备需要持续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因此,在实施和监督航母维修过程中,将持续改进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④精选可推广的案例。为进一步提高航母维修工作效率,精选若干可推广的案例,在航母维修团队内交流,使得一些成功的维修管理经验得到推厂应用,从而进一步改进航母维修工作流程。
重视航母维修过程改进的技术评估工作
在航母的维修作业中,需不断对航母维修过程进行改进,以有效满足航母维修周期要求。为确保新引入的维修过程和维修技术能够符合航母维修的总体技术要求,第一航母小组高度重视新的维修过程和技术的评估工作,并通过建立维修过程改进小组,对改进后的维修过程和技术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督。
美军航母的维修层级
作为技术最先进的舰艇,航母需要持续的维修,以保持其执行任务所需的状态,为此美海军确定了航母维修的3个层级:舰员级维修、中继级维修和基地级维修。
舰员级维修
舰员级维修,即船员按要求完成的常规工作,如更换小的零部件、润滑机械以及预防性检查等。主要内容包括:设施维护,如清洁和保管;系统和部件的日常预防性维修,如检查、系统操作性测试和渗断、润滑、校准和清洁;修理,如船机电和电子设备的故障定位到最低可更换单元级,通过更换故障插件板将设备恢复到工作状态的修理等;为较高等级维修-机构提供辅助性工作,对由其他维修机构完成的维修工作的核查和质量保证;对所有未完成和已完成的维修工作的记录。
为保证舰员级维修质量,美军为每艘航母编制了“维修与器材管理”(3-M)系统,同时通过《美海军航母训练与战备手册》等文件,对舰员进行维修培训,提高舰员维修水平。
中继级维修
中继级维修,即海军与指定机构的文职官员应用专业技能实施更广泛的定期维修工作。美海军的中继级维修机构由舰队司令管理,中继级维修力量主要由航母自身的专业维修力量、编队的供应舰和舰队所属的岸基中继级机构组成。
中继级维修机构的维修任务如下:
①超出舰员维修能力的船机电和作战装备、系统的维护、修理、翻修、安装、质量保证、校准、测试和其他与之相关的工作;
②培训舰员,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和舰船的自修能力;
③在战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战损修理和其他应急修理能力。
航母本身拥有专职维修人员、车间和维修设备,并储存一定数量的器材,以进行航母中继级维修。为保证海上中继级维修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实行海上中继级维修机构与岸基中继级维修机构维修人员定期轮换的制度。同时,美海军不断加强航母舰员的维修训练,使其具备中继级的维修水平。
近年来,美海军在航母维修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远程技术保障支援,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海军“林肯”号航母战斗群通过“远程技术保障系统”与美国圣迭戈舰船技术保障中心、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综合呼叫中心保持实时联系,进行了大量的远程维修保障活动。
基地级维修
基地级维修,也被称为可用性维修,即国有船厂和私营船厂人实施的维修工作。该级维修需要特定的技能、设施以及舰员级和中继级维修通常不具有的能力,包括舰艇大修、改造、改装、修复和更换核燃料。航母的基地级维修属计划修理,是3种层级航母维修中对资源和人员要求最多的,一般在美国本土进行。驻泊海外基地航母的部分进坞修理和在航保障在驻泊地进行,如在日本横须贺等。
由于常规动力和核动力航母在运营周期和舰体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美海军不同型号航母的基地级维修策略也不一样。在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退役前,美海军对其实行改进的维修策略,计划修理的基本类别分为两类:一类是每间隔57个月进行一次的坞修,修理时间为5个月;另一类是每间隔8个月进行一次的小修(不进坞),修理时间为4个月。这样在62个月的一个周期中,进行1次坞修和4次小修,其在航率约66%。
与常规动力航母不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从1994年开始施行增量维修计划,增量维修计划设置了多个连续的航母使用维护周期,周期的时间跨度进行过多次调整,最初是24个月,目前采用的是32个月。在一个周期内,航母要经历部署、待命和维修等几个阶段。根据维修规模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
①“航母增量维修”(CIA)。约耗时1个月,1万工作日,32个月的军事行动周期内进行两次;
②“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PIA)。约耗时6个月,26.9万工作日,除非轮到“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否则每32个月的运行周期内进行一次;
③“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DPIA)。每次约耗时10.5个月,44.4万工作日,每连续两次运行周期进行1次;
④“换料大修”(RCOH)。主要包括航母核动力推进系统维护、干舷维护、非核动力推进系统维护、船机电系统维护、适居性维护、作战系统维护、紧急和追加性维护等项内容。每次约耗时39个月,约326.7万工作日,在航母寿命周期的中期进行,大约在航母服役23年左右进行。在核动力航母约50年计划服役期内,总计将经历32次CIA维修、12次PIA维修、4次DPIA维修和1次RCOH大修。
美军航母维修的工业基础
美军航母的维修,尤其是基地级维修需要强大的国防工业基础为其提供支撑。其中,诺福克海军船厂、诺・格公司纽波特纽斯船厂以及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和中继级维修站(PSNSIMF)等船厂和维修机构负责美军航母的主要维修工作,构成美军航母维修的工业基础。
从国有和私营船厂分工角度来看,私营船厂主要完成航母非动力装置的维修工作,即对航母动力装置(或者说核反应堆及其相关系统)以外的系统进行维修。该类型的维修工作有时也被称为“上部维修工作”。由私营船厂完成的非动力装置维修工作的类型包括:飞行甲板与机库甲板修整;舱室修理与升级,包括甲板修整、休息室维修与升级、居住舱隔间维修与升级;舰载机与武备升降机维修与升级;船体与结构侵蚀控制、防腐与修理;蒸汽动力系统维修与现代化改造,包括管系与阀门的维修与更换;配电系统维修与现代化改造,包括断路器与发电机;通风系统清洁、防腐、侵蚀控制,以及管道、阀门与发动机修理。美国国有船厂主要承担航母动力装置的维修,即对航母核反应堆及其相关系统实施维护和修理,这些工作大多需要在受控环境下进行,多数私营船厂不具备开展维修工作的条件。在需要的情况下,国有船厂也可执行私营船厂承担的非动力装置维修任务。
从各家船厂和机构分工来看,诺福克海军船厂为大西洋舰队的航母提供维修服务,同时也为舰队的潜艇和两栖攻击舰提供基地级服务。除了在船厂履行航母保障职责外,诺福克海军船厂还向诺福克海军基地例行派送维护人员,为驻泊航母提供维修支持。
纽波特纽斯船厂作为美国唯一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船厂为美军“企业”号航母提供所有的基地级维修支持,并进行“尼米兹”级航母的换料大修工作。当诺福克海军船厂的设施或劳动力受限制时,纽波特纽斯船厂还被分配一些“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和“入坞计划增量可用性维修”任务,同时还负责新建航母的试航后维修工作。
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和中继级维修站为美国西海岸的航母基地提供支持,向布雷默顿海军基地(“斯坦尼斯”号)、埃弗雷特海军基地(“林肯”号)和圣迭戈海军基地(“尼米兹”号和“里根”号)派出维修人员,承担航母维修工作。同时普吉特湾海军船厂和中继级维修站也为部署在日本横须贺的“华盛顿”号航母提供维修支持,向日本派出工人进行与动力装置相关的维修,日本横须贺的地方船厂则提供非动力装置维修服务。
美军航母维修的趋势
美海军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积累了大量航母维修保障经验,随着航母技术及作战思想的不断发展,美军航母维修政策与方法也不断完善。
第一,为保证技术保障能力的前沿存在,努力提高航母国外驻泊基地和远离本土的保障基地的维修能力,提高前沿预置器材水平和战略海运能力。此外,对航母机械零件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若器材供应不足,航母拥有自备的复杂配件的应急制造能力。
第二,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航母维修保障的精确保障能力和远程保障能力。如为现役航母研制状态检测系统,在新一代航母建造中全面采用计算机诊断和状态管理系统,为实现准确的预知维修创造条件;通过解决远程维修保障遇到的通信传输容量和传输速率等瓶颈问题,广泛推广远程维修等。
第三,加强船厂间合作,以适应未来航母舰队的维修保养需求,提高肮母改装和维修的成本效益。如美军提出“一个船厂”概念,珍珠港海军船厂普吉特湾海军船厂朴次茅斯海军船厂和诺福克海军船厂等4家国有船厂通过资源和设施共享模式,在一家船厂劳动力需求达到高峰时,从另一家船厂调派技术工人,以完成维修工作;又如让通用动力电船公司和纽波特纽斯船厂等私营船厂承担国有船厂核动力装置维修相关的补充工作等。
什么是近距离空中支援,发起的步骤是什么?
近距离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 –简称CAS 港台翻译为密切支援或者直接支援)与空中优势、空中遮断并称现代空军三大作战任务。其出现在一战,当时飞行员从简陋的飞机向地面扔迫击炮弹、手榴弹可以视为这种作战形式的雏形,同时一战由于火炮、机他、铁丝网、战壕组成的防御体系也让进攻方一筹莫展,为此军事家需要这样一种作战力量;能够通过迅速的机动寻找对方的防御薄弱环节,打开突防口后又能够迅速向对方纵深发起攻击从而动摇前沿防御体系。一战中出现的坦克被视为这种力量的最佳体现,但坦克也需要在一种快速的火力支援手段来完成作战任务,这样同样在一战参加战争的飞机因其速度快,不受地形限制、控制区域广大、攻击火力强而被授以重任,这样战争形式就是纳粹德国的闪击战,而坦克和俯冲轰炸机就是闪击战代表。不过问题随之而来;在高速的飞机上飞行员根本就无法分清地面的目标是敌是我-实际上这个问题至今仍旧困扰着各国,并且能够快速机动的装甲部队让这种问题更加突出。解决的方法就是有人在地面能够“告诉”飞行员哪些是敌哪些是友,这便是战术航空控制小组(tactical air control party-TACP),其最初由飞行员和通讯兵组成,和地面部队的先头部队行动,当地面部队需要空中支援后负责将坐标和敌我界限及其他情况提供空中编队。并对攻击结果进行评估。由于TACP要求低,机动灵活,所以这种形式一直保持到现在,并且在新世纪采用新的技术进行充实和提高,这就是美国的"战术空中控制小组改进"(TACP-M)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装备TACP。让其可以直接将目标的数字信息上传给攻击机。
TACP虽然比较简便,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其只能观察目视距离,控制区域十分有限,虽然可以坐车但其装备的通信系统的距离仍旧受到限制,由于其经常在前沿执行任务,又被对方视为高价值目标而易受到攻击,这样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天空,这样就出现了坐飞机的TACP,不过他们的称呼变成了“前线空中控制官”( forward air controlLER -FAC),1950年美国在大田组织第6147战术空中控制中队(Tactical Control Squadron-TCS),最初只有2架L-17观测机和3名飞行员负责配合第24步兵师行动,在最初的行动中,每架飞机控制10架F-80飞机,据说在最初的行动中取得了摧毁朝鲜人民军17辆坦克的战绩,这样美国空军开始扩大第6147TCS的规模,并且换装T-6飞机,FAC的出现也衍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其执行区域范围的扩大让其与地面指挥所的联系发生困难,特别是在朝鲜这样的多山地形,这样 1951年初第6147TCS得到一架C-47通信中继机用于保持FAC与地面指挥所的通信,最初能信中继机变成后来的机载战场指挥系统(Airborne Battlefield Command and Control Center-ABCCC)这样FAC-ABCCC-JOC的整体战场指挥控制体系的初步形成。由于FAC的成功运用让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其负责的作战任务也由最初的目标搜索与指示发展到了救援、炮兵控制、机除支援等,据说李奇微曾经亲自坐教练机到志愿军战线后方进行侦察。为此美国将第6147TCS升级为大队(6147th Tactical Control Group-TCG)下辖三个中队;第6148、6149、6150战术空中中队,后来第6150战术空中控制中队由第第942前线空中控制中队接替,在第6147TCG中有两个属于FAC中队,一个TACP中队。美军在朝鲜战争取得了FAC支援CAS的经验为其在后来的越南战争大规模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越南战争中,由于美军面对是越南游击队,其混杂于平民之中,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和作战区域,加上越南的高山和丛林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这样美军的近距空中支援必须保持快速响应,精准打击才能发挥较好的作用。1961年根据第13号空军作战计划-2226-61:美国着手在越南建立完整的空中支援体系;包括空中指挥中心和两个空中支援指挥中心,建立空中联络官和前沿空中控制官队伍,其中空中支援中队-后来更为直接空中支援中队负责整个空中支援的指挥,包括作战计划的制订、目标的排序和攻击机队调度等,美国在越南战争共投入4个FAC中队;第19、20、21、22中队,由第504航空支援群统一指挥,机型也包括O-1/2,OV-10和OV-1。目标搜索手段也由原来的目视发展到包括目视、雷达、红外/微光等多种手段,并且FAC的座机也加装了部分武器让其具备自卫和攻击目标的能力。另外与其配合的C-47中继机也变成了EC-121电子监视机,其整体作战体系的配合更加紧密和完善。根据有关资料,美国空军在越南的飞行架次中侦察与监视任务占了一半以上。不过尽管FAC在越南战争中运用广泛,不过美国空军仍旧认训到其局限性,越战中的FAC是在有绝对制空权且对方防空火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执行任务的,而在未来的中欧战场上,其不便要面对强大的前苏联空军还要面对拥有完善防空火网的前苏联地面部队,这些速度缓慢,缺乏自卫系统的FAC的生存能力着实让人不能放心,并且其采用目视观察,其观察能力仍旧十分有限,控制区域也很小,而实际上即便越战后期面对装备了SA-2和SA-7的越南人民军时美国空军更多采用F-100F和F-4B拥有FAC任务,这些飞机被称为“快速前沿空中控制”,-FFAC。而即使这些飞机在中欧战场也容易受到对方的攻击,解决的办法就是能够在对方防区外发现目标,这样E-8 JSTAR“联合星”就登场了,其利用机载相控阵雷达在数百公里外对对方进行探测,探测区域也大大增加,并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机体空间增大,可以容纳机载指挥控制系统,这样可以实现探测、指挥系统的统一,减少信息传达的节点的环节,不过由于造价昂贵,加上目标细节仍旧需要现场确认,所以美国空军发展系列无人机如“捕食者”和“全球鹰”来深入敌我进行侦察。不过这些无人机在高威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仍旧低下,所以在90年代美国空军仍旧将一部分A-10用于前沿空中控制任务。其型型号也变为A/OA-10。随着A-10机队的缩减,近年来美国空军也计划将一部分F-16执行行类似的任务。
综上所述,就可以发现CAS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干些复杂的活,从最初的单兵加电台到JSTAR和数据链这些高科技的东东,其复杂性在于申请由地面基层单位发起经过联合空中指挥所再到空军基层部队,由后者来执行,经过两大军种多个指挥层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CAS的效果。而即便拥有最发达技术的美国来说CAS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本宁堡进行空地联合演习,一架攻击机就将激光炸弹直接投向指示器造成多人损伤,而本世纪初由于TACP发错座标,参加演习的F/A-18直接将炸弹投向地面的新西兰士兵,而因为情报迟滞及其他原因而放弃的作战任务比比皆是,由于CAS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委托式指挥,授予TACP和FAC很大的权力即所有进行其控制区的飞机都要由其指挥,从某种方面来说CAS最初由德国发展和完善也是由于先天的基础,如普鲁士建立的军官团和其主动作战的精神是其的催化剂。这样TACP和FAC必须有较高的能力,所以现在TACP已经实际上成为特种部队的一员,而FAC多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组成为了避免由紧张造成话音传递的误差,从90年代起美国在CAS任务中引入信息技术;即利用IDM将目标信息直接上传给攻击机,为了进一步扩展信息传递补的范围在波黑战争中,美国进一步试验了利用MOTO公司的“铱”卫星系统在为CAS提供信息支援。目前美国在推进军事事务革命(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RMA)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CAS的信息传递,RMA一个例子就是伊拉克战争对于萨达姆一次斩首行动,从获取情报到白宫批准到轰炸机投弹中间只有不到10分钟的时间,而情报却在国家最高当局和最基层单位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其传递速度之快令人瞠目,而以高速数据链和电子认证为基础的RMA必将给新时期的CAS提供强大的支撑。此外妨碍CAS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传统观念甚至利益碰撞,如地面部队当然想建立自己的空中支援力量以避免对空军的依赖,这当然会让地面部队在国防预算中得到更大的份额,而空军更多抱着会飞的都属于我的想法,实际上60年代美国空军和陆军就曾为CAS的主导权发生过争执,陆军希望得到固定翼近距空中支援飞机,而空军则强烈反对,最终是膀子会转的归陆军而不会转的归空军。有趣的是这个争执和体制无关,前苏联也曾将陆航划归空军管辖。而陆军又成立自己的航空兵。
尽管CAS出现时间不短,但对于俺国空军却是全新的课题,尽管空军有强击机部队,也曾参加过一江山岛作战和演习,但其作战任务多属于进攻前的火力准备而不是直接对地面部队提供支援,无可讳言;CAS的长期的缺乏实际上反映着部队技战术水平的落后,实际上从50年代的反教条到60年代大比武军事冲击政治再到70年代的9。13事件后对空军的整肃,部队的现代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中,到80年代地面部队进行步、坦、炮、工诸兵种协同作战已经是力不从心,而以歼6为主体的空军在强敌面前能够夺取某些时间、某些地区的制空权已经是谢天谢地冽,进行跨越两个军种的CAS的确是件奢侈的事情,进入90年代后随着俺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部队质量建设的开展,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形成CAS能力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探测系统方面,俺国在机载SAR雷达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多次水灾中出动SAR飞机对灾区进行探测,空军已经拥有一架类似JSTAR的加装了SAR雷达的TU-154MD飞机,这表明俺国空军已经初步具备防区外大面积对地探测能力,以ASN-206为代表的无人机也已经装备部队,运-8高新工程的三号机从外观看具备卫星通信系统和多种通信手段,可以确定是与EC-130机载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相类似的东东,这些为俺国空军的CAS任务提供雄厚了物质基础,在成都军区一次联合演习中首次出现了类似TACP的对空引导组,并且其装备类似TACP-M的PDA引导系统,可以直接将资料上传给攻击机,
至于俺国的FAC,本猪觉得担当这个角色的可能是传说中的强-5F,前面已经提到过美国空军也将A-10用于FAC任务,而B-52在有机载光电系统的情况下仍旧装备了LITENING吊舱,用于发现较远距离上的活动目标,所以尽管强-5E装备光电转塔可以执行LGB的制导任务而仍旧有强-5F这个型号的原因,实际上FAC也有为制导炸弹提供目标指示的任务,象OV-10这样的飞机就装备了激光目标指示系统。从未来东南战区的情况来看,由于对方拥有较强的防空能力,所以需要象强-5F这样的飞机执行类似“快速前沿空中控制“的任务,而机载自卫系统也让其在高威胁环境中有较高的生存能力。
所以能够执行CAS让人感觉可喜,但更加庆贺是其背后俺国整体作战能力的提高和部队作战思想等方面的转变。
维修支援保障员
维修支援保障员是负责航空器材、航化/低易品的收发和出入库工作;协助完成航材的调配、送修,协助开展工具设备、计量器具的校修时控检查工作等。
航空公司为员工提供完善的、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度,包括各种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企业年金、各种带薪假期、免费工作午餐、职工班车以及员工优惠机票等多种形式。开始一年内,工资在3500元水平;3-5年内,维修支援保障员的薪资维持在5000-8000元。每年根据工作业绩和贡献,还有多少不一的奖金。
航空母舰的攻防技术都有哪些?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是啥?
航空母舰的关键性的攻防技术是很多的,例如设计技术,拦阻技术 ,武器技术,动力技术,钢板制造与焊接技术和其他的配套,各种设施保障的技术等;且我国最接近的应该就是动力技术 。
关于《航空技术支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