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国际上对高技术比较权威的定义是: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的工艺技术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知识密集、
目前,国际上对高技术比较权威的定义是: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的工艺技术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技术。一般地,高技术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高技术是技术复杂程度高的技术,即高技术本身的技术等级高、攻克难度大,是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尖端技术,其主要原理建立在人类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之上。
第二,高技术是新兴的技术,即指近几十年来才兴起并得到实际应用的技术。例如,电子计算机从发明到现在只有60多年的历史,但它已经历了三次飞跃,发展到了第四代,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时代。
第三,高技术是实在的技术,即指那些可以直接利用并能够在现在或将来转化为商品、能够形成产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因此,高技术紧密地与市场联系在一起。追求经济效益是一个国家或企业选定开发高技术项目最主要的出发点。
第四,高技术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的动态概念,即指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高技术,某一项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属于高技术范畴,过一段时间也就不称其为高技术了。例如,蒸汽机、电力、汽车都曾是高技术,现在却成了传统技术。
几乎与此同时,有不少经济学家、科学家也在使用“新技术”这种提法。其实,“高技术”也好、“新技术”也罢,都是相对的概念,“高技术”相对于“低技术”或者“传统技术”,“新技术”相对于“旧技术”或者“过时技术”,如果硬要区分的话,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强调的重点不同。高技术着重强调“高”,即高智力、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战略、高渗透等,而新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有先进、新颖和独到之处。
第二,先进的范围不同。高技术一般是从全世界范围内认定的、当时绝对的新技术;而新技术可能只是在某一个特定范围内的相对新的技术,而放到更大的范围、更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则不一定是新技术。例如,通常发达国家的一些旧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仍可能是新技术。
第三,创新的程度不同。高技术是某一时点上具有独创性的全新技术,是技术内涵的革命,其出现对整个技术领域具有引导意义,占据“制高点”地位;而新技术包含的范围较广,仅在旧技术基础上改良的技术也算新技术,但一般没有突破性的创新性,也不可能对整个技术领域产生方向性的重大影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水平低,发展高技术和新技术都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任务十分紧迫,因此,常常把“高技术”与“新技术”结合在一起,统称为“高新技术”。
(二)高新技术领域的动态调整
对高新技术究竟包括哪些领域,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但大多数专家认为一般集中在以下6个领域、12项标志技术,即:①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②信息技术,其标志技术是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③新材料技术,其主要标志技术是超导材料和人工定向设计新材料;④新能源技术,其主要标志技术是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⑤空间技术,其主要标志技术是航天飞机和永久性空间站;⑥海洋技术,其主要标志技术是深海挖掘和海水淡化。有些国家把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也列为高新技术领域。随着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领域会不断分化和扩大,各高新技术领域中的标志技术也会在不同时期处于变动过程之中。
根据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国与高新技术相关的概念有“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前沿技术”等。其中,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确定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瓶颈制约,提高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四是有利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据此,我国确立了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11个重点领域和62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是指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选择前沿技术的主要原则:一是代表世界高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二是对国家未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三是有利于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具备较好的人才队伍和研究开发基础。
我国先后于1999年、2001年、2004年、2006年颁布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我国的高新技术领域进行了动态调整。比如,与2001年相比,2004年版“指南”新增了30项重点领域,删除了37项重点领域,调整了75项技术变化了的领域,对29项内容作了简要文字修改。2006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我国又对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进行了再次修订,与2004年相比,2006年“指南”新增了海洋领域,删除了现代交通领域,并对各领域产业化重点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此外,我国《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也是经常进行调整的,列入《目录》中的高新技术产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享受出口优惠政策。由此可见,高新技术领域的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领域还将进行调整,并且不同的高新技术在不同的政策框架下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以彰显国家意志。
同样,对于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
国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产业分析文献使用的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划分方法和口径,即以产业的R&D(研究与开发)密集度来划分高技术产业,并相应划分出中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我国对于高技术产业的划分,最具有权威且实用的是国家统计局关于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规定。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包括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等行业大、中类中的58个行业小类。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产业的实现过程,指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新技术成果通过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形成产品和产业的过程,是科技与资本、科技与市场、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的过程。
高新技术产业化尽管是一系列的、像“接力棒”那样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过程,但仍可划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一是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能在市场上销售的新产品、新工艺,这一过程称之为产品化或商品化;二是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形成规模和产业,这一过程称之为产业化。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一般包括对成果的后续技术开发、中试、生产准备和试生产等环节。高新技术要尽可能大地发挥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就不能使高新技术成果仅停留在转化为产品和商品阶段,必须把产品、商品进一步做大、做强,这就需要高新技术产品和商品的进一步规模化、产业化。所谓高新技术商品的产业化,是指把已转化成新产品、新工艺的产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扩散和辐射,使高新技术产生巨大的辐射、渗透、带动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化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直接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二是高新技术扩散到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一)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直接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是产业化的前期,在高新技术成果顺利实现商品化的基础上,通过规模化生产,并由一个企业扩展到多个企业,即可形成某一高新技术产业。例如,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直接形成了新兴的计算机产业,并成为当今高新技术的先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某一单项高新技术作用的结果,而是在多种高新技术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形成了信息产业。有些高新技术产业是在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互融合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而形成机电一体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有多种形成方式,根本原因在于现代高新技术具有高综合性、高融合性特征。这表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注重相关技术的配套和系统集成,以及相关企业的聚集和整体协调。
(二)高新技术扩散到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高新技术能够扩散到传统产业的基本原理在于:有许多高新技术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或者是各种传统技术集成而来的,这就是说,高新技术存在传统技术的颗粒,这就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衔接上的基础;有些高新技术尽管是从传统技术规范中质变而产生的,但传统技术也为其提供了工业基础,因此,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人类经济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科学技术上确有“朝阳技术”和“夕阳技术”之分,但绝无“朝阳”、“夕阳”产业之别,没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组装的传统产业走向衰落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说传统产业不重要,关键是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其结构的优化和高级化。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无不重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传统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运用高新技术广泛的渗透功能改造传统产业,发挥其对经济增长、劳动就业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可知,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是同一个概念,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结果,但高新技术产业化比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它还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按照一般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地提高产业的结构层次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保障国民经济能够长期持续增长的一种经济活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创新与产业替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高新技术的不断诞生和发展推动着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高新科技催生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不仅拓宽了产业领域,而且有利于占据国际竞争力的制高点。这里的关键是将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做大”就是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做强”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用信息化、知识化武装起来的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除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外,还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汽车、钢铁、机械、石化、能源等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高新技术改造后的所谓传统产业仍然属于“朝阳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技术体系特征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表现为从粗放化、重型化、大型化生产转变到集约化、轻型化、柔性化生产;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转变到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从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转变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事实上,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往往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各国的产业竞争表明,谁掌握并应用了最新的前沿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动性,站在了国际竞争力的制高点。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中,一方面,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拓展产业空间,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要实现高新技术同传统产业的结合,将高科技注入传统产业,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使得高新技术的运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