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民航局各职能部门下发的对民用航空规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民航局放宽国内航班政策
2、现代化机场如何适应航空运输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民航局各职能部门下发的对民用航空规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民航局放宽国内航班政策
2020年9月15日,民航局在征求行业内外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调整放宽了2020至2021年冬春航季部分国内航线航班的准入政策,放开了核准航段的每周最大航班量限制及“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
据悉,核准航线是指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之间及其连接部分国内繁忙机场的客运航线。疫情暴发以来,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受到较大影响,本次调整放开了核准航段每周的最大航班量限制,加快民航领域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调整后,航空公司在符合航空安全、通达性和运行品质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灵活自主地安排航线航班。
扩展资料:
本次调整兼顾引导航空公司适度竞争及北京大兴机场转场运营需求,明确了2020至2021年冬春航季期间,涉及上海、广州的核准航段每次评审时可申请每周不超过14班,涉及北京的核准航段每次可申请每周不超过28班,其中首都机场每次可申请每周不超过14班。
在放宽“北上广”三大机场支线航线准入限制方面,为支持航空公司开拓潜在市场和完善枢纽网络,促进中小机场的市场恢复,相关政策调整为:“航空公司申请涉及北上广直达年吞吐量100万以下机场的特殊登记航线航班,需符合‘以该航线涉及的北上广机场为主基地或在该航线涉及的北上广机场通航点数达到15个’的准入条件”。调整后,2019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至200万间的32个机场至“北上广”航线,将不受通航点数量的准入门槛限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交通部-民航局放宽部分国内航线航班准入政策
现代化机场如何适应航空运输的发展
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就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首先,中国民航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航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可以用8个方面概括:
1、航空运输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在去年全行业航空运输总生产量达到261亿吨公里,十五期间年增长是15.3%,比九五期间加快了3.9个百分点,旅客运输1.83亿人次,年增长13.1%,比九五增加9.9个百分点,货运总数307万吨,年增长13.8%,与九五基本持平。十五期间通用航空生产累积33.7万小时,年均增长11.7%,比九五期间加快了7.4个百分点。
2、安全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0.29%,比九五期间降低了0.39%,通用飞行万小时事故率是0.06%,比九五降低了0.12%。2005年航班正常率为82%,比2000年的时候提高了4.6个百分点。
3、经济效益可以说基本良好。在十五期间全行业利润总额100亿左右,比九五增长156%,在这期间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包括非典和美国9.11以后受到一些影响。05年正班客座率达到70.5%,载运率76%,比03年增长10.3%和7.7%。
4、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十五期间,完成机场建设项目73个,2005年末运输机场142个,比2000年增加21个,空管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长。2005年保障飞行245万架次,比2000年增加140万架次,航油供应290万吨,储油能力达到160万立方米,03年230万吨,增加了38万立方米。航线网络不断扩大,从这个表中大家可以看到,到去年年底中国民航已经通航33个国家75个城市,国际航线达到233条,在国内通航132个城市,一共1024条,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运输机队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我们国家航空运输机队527架,到05年达到863架,中国运输机队已经到了900多架。机队基本构成62%是波音飞机,另外空客以及其他公司的飞机占到38%。
5、科技教育取得较大的进展,科研体系初步形成。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特别是中国民航业信息化八大工程建设进展比较顺利,计算机离港系统基本覆盖全国的机场,特别是在加入世贸之后,计算机服务系统怎样履行中国方面的承诺,同时进一步改善整个计算机服务系统,下一步发展和建设当中进一步加强。在去年年底统计数字,05年民航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增加比较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6、管理体制平缓转型。十五期间实现行业体制改革,基本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经济性管理政策进一步放松,我们现在和国际方面,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一些交流,在经济监管和安全监管方面逐步在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安全监管,包括安全、技术、标准方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确保公众的安全和航空运输企业与机场规范有序的运行。在经济监管方面随着市场化进一步推进,在经济监管方面逐步采取放松的态势。
7、国际地位提升。运输总周转量在民航国际缔约国中的地位由9位提高到第2位,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地位有所提高,我国以高票当选国航组织第一类理事国,航空大国地位不断确定。
8、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与98个国家签订民航协定,与美国等国家签署扩大航权方面的协定,在利用外资方面共利用外资7.47亿美元,作为民航业是比较小的行业,外资利用力度下一步要加强,基础设施方面包括飞机方面。
中国民航业未来发展的展望。十五期间我国民航业发展进入难得的机遇,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十五期间社会、政治环境基本稳定,城乡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对我国航空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振兴,中部崛起和东中西互动,全方位发展战略实施,交通运输发挥更大的作用。祖国统一大业,两岸三通不断推进,北京、奥运、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重大活动的举办,对航空运输产生旺盛的需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将会促进中国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
民航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定因素增多,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航空运输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民航业还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空域资源紧张,基础设施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从初步情况来看和分析,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从十五期间来看是短缺的,机务人员可能需要0.5万人,机队人员需要1.5万人,现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增长方式,将确保航空安全为前提,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科技促进民航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实现实施新一代航空民用系统的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为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方向有这么几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航空运输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解决存在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以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提高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保障能力,改善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通用航空发展,作为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可以说是量还是比较大的,美国的飞行人员方面需要有很大的储备,通用航空方面的飞行员美国达到60万人,对航空运输有很大的支撑和后备,我们在这方面下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通用航空进一步发展,为运输航空做基础,为整个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提供更多的服务,在结构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2、确保安全发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民用航空的全过程,坚持安全第一。安全的问题可以说是全球民用航空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保证航空安全空防安全和地面的安全,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较高的安全水平保持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3、全面协调发展。优化民用航空结构,统筹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以及旅客运输与货邮运输的发展,统筹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的发展,统筹民航事业的发展,统筹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协调发展。统筹科技教育与生产建设的发展。
4、转变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航空资源投入、扩大规模转变为更加注重提高航空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航空运输的供给,通过转换机制和改进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转变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增长方式。
5、实施科教兴业,深入实施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的战略,加强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解决民航的人才瓶颈问题。重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为民航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人才保证和科技的支撑。
6、深化改革开放,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航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改革和开放促进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以上是民航发展基本的取向。
民航9个方面的目标:1、航空运输要快速发展。2、通用航空总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结构要趋于优化。3、基础事实建设得到加强,保障能力显著增强。4、体制和法制要基本完善,民航2002年改革以来,包括行政监管体制和政企分开有一个基本的雏形,不是说机场放了,航空公司脱钩了,我们有一个政府机构就完了,整个航运运行机制和行政监管体制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游戏规则,行业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以及法律监管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5、基本建成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前几年全球因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指挥的问题造成空难事情是比较多,在这方面特别是中国民航业如何进一步尽快建成现代化的空中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建设。6、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7、飞行、空管和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8、新的航空运输系统建设展开。9、到2010年末,中国民用航空业在国家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从未来五年的发展预测来看,总周转量到2010年达到500亿吨公里,增长速度14%,旅客运输量达到2.7亿人次,增长速度14.4%,货邮周转量达到570万吨增长速度,13%。
到2020年做预测,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翻两一番,年均增长7.2%,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大,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后十年,也就是从2010年到2020年,仍将保持11%左右的年增长速度。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这样几个方面加强建设,首先要加强机场建设,“十一五”期间以及2020年机场布局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乐器和发展红色旅游战略,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加强,西部加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民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设当中未来五年要坚持改造、扩建和新建机场相结合,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场,增加小型机场。航班运行的机场总数从05年年末142个增加到2010年年末190个,机场布局规划同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研究当中。民航机队的发展,机队结构要得到明显的改善,适当提高大座机飞机的比重,适应主干线客流量增长的要求。2大力支持发展货运和支线航空,根据需要配置货机和支线飞机,在飞机增加方面,包括引进的手续方面要进一步简化,特别是在货运发展方面,中国民航总局也采取一些相应的政策,从04年发布关于发展我国货运航空政策措施,在去年年末中国民航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支线航空运输发展政策措施,下一步关于国家的政策措施,国家综合部门会同航空部门正在抓紧研究。
2、加快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第一,飞行标准试行审定,空中标准、航空保安等法规和标准建设,从民航法规体系来看,从安全监管方面和国际方面基本接轨,在经济监管方面的法规有待进一步加强、补充和完善。第二,进一步加大政府安全监管的力度,从目前来看,监管体制特别是监管的框架已经形成了,民航总局及其派出机构各省及城市的监督管理办公室,最近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监管的力度,从机构规格编制有一些支持。三是大力家加强安全审计工作,安全审计工作会同国家民航总局和相关的机构对航空业内机构包括机场和航空公司进行了安全审计,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安全审计方面民航总局也加大力度。
3、进一步加强宏观的建设。首先提高管制的能力,二是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增强气象服务,四是要推进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气象服务方面,中国民航总局准备在这方面进一步投入和改善,特别是在整个预报系统方面,使公众尽快得到信息,飞机不好的时候,不要到机场,涌到机场,是信息没有和旅客及时沟通。
4、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二是研究启动行业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使旅客火主、运输和通用航空运输人、机场等用户方便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三是推动电子商务和电子客票应用的发展,电子客票推进水平比较快,甚至有的达到70%,推进速度比较快,有些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5、完善航空市场体系。一是健全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最近成立航空公司比较多,作为一个市场准入制度来讲,有一定保有量,另外有一定的竞争淘汰率,将来既要有一个良好的严格的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透视我们还要建立规范的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价格改革总体趋向由市场进行调节,将来有一个过渡期。四是放松航空流量和航空运输地面服务市场准入。航空燃油服务大部分机场用中国航空燃油集团公司负责提供保障服务,有一些机场用航油公司和外国的石油公司以及中国石油石化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为机场航空公司提供服务,随着下一步市场竞争的放开,特别是放松准入以后,相应的一些运营主体进入到航空燃油服务队伍里面来,另外航空地面的服务市场准入规则也正在抓紧制定,使航空公司选择地面服务代理商方面更加灵活,更加有选择,使服务能够有所改善。
6、加快科技和教育培训。一是大力加强民航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民航的人力资源的平静2问题,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得到缓解,比如飞行员从多方面渠道解决紧缺的问题,民航的院校,培训的机构加大培训的力度,同时我们也利用其他境外的资源,比如说航空公司送到国外的飞行机构进行培训,最近采取了吸收外籍飞行员加入到中国民航队伍中来,几个方面缓解人才方面的压力。二是构建民航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
7、积极开展对新的航空运输系统的研究。一是应对市场对我国民用航空系统更高的要求,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速度,最近新航行系统列入国家863计划,抓紧这方面的研究。前一段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组织美国七部门研究美国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解决未来发展问题,中国民航业也在抓紧研究这个问题,到2020年,根据我们的预测,我们的发展和运输的量可能回答道美国现在的水平,中国民航业整个系统,包括监管机构,包括我们的航空营运,包括我们现在运营机制和现在的基础设施,能不能满足和支撑发展需求,我们能尽快在这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二是在空管和航空气象系统率先启动新的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建设。空中交通管制运行方面首先要率先在这方面加快新一代民用航空系统的建设,从“十一五”开始,现在研究工作在十五末期已经开展了,特别是民航总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以及美国相应航空企业合作研究课题,在中国怎样率先启动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气象系统的建设。
8、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二是积极推动双边和区域航空开放。三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和国际接轨。四是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鼓励外商参股国内民航企业改组改造。航空公司通过境外上市IPO吸收一些外资,机场方面有一些合作的项目,总体来讲项目不是特别多,都停留在一般的合资合作和利用国外政府贷款方面下一步还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包括把基础设施逐步推向资本市场,把航空运输企业进一步重组,吸收国外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民航企业改组和改造。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关键时期,也是建设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重要起步时期。我们民航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改造和优化,提升现有民用航空体系,使我国航空运输不仅在质量上有较大的增长,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一定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突破瓶颈制约,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由民航大国向强国坚实迈进,真正做到由大到强的发展。
关于航空公司方面论文
航运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航空公司发挥了其他交通工具所不及的重大战略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航空公司方面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航空公司方面论文篇1
试论我国航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除了包括谋求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外,还有爱国、热心公益等的责任。 “碳减排”是我国民航企业首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同时,还要发挥政府在推进企业完善社会责任中的主导作用;加强舆论宣传,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民航企业社会责任 文化 ,构建完善的航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关键词】航空业 企业社会责任 CSP模型 责任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登上国际竞争的舞台。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的环境保护、劳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存在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隐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正在从“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一方面,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食品、煤矿安全等重大责任事故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中国许多企业在震灾、雪灾和金融危机中勇担社会责任。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国有大型企业相继于2005年或2006年推出了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 。同样处于特殊地位的我国各大航空公司也将社会责任明确列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缘起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CSP,即企业社会绩效,部分学者认为需要通过发展出一个模型框架来整合上述观点,以帮助人们全面认识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实施和评价这些责任。学界通常认为卡罗尔是企业社会绩效理论的倡导者,他从多种代表性的观点之中, 总结 出一个三个维度的CSP模型。
根据卡罗尔模型的思路,综合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沃提克和哥奇兰提出企业社会绩效是“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社会回应过程和解决社会议题政策之间根本的相互关系。”在对CSP概念和模型演变进行回顾时,伍德模型包含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回应过程和企业行为结果的三个层面。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概况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培育企业可持续发展力的必然选择。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出发点。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是谋求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关心、爱护和尊重企业职工,承担股东和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与此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应该包括爱国和报国的责任、发展企业的责任、诚信守法的责任、道德自律的责任、节约资源的责任、保护环境的责任、 安全生产 的责任、以及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责任等等。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正朝着较高水平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对中国民航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中国民航应该首先致力于达到以下发展目标:拥有广泛的航空乘客基础; 编织 四通八达的航线网络;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航空服务;建成富有活力的运输市场;实现健康低耗的绿色民航。
然而,我国民航业还存在着民航服务大众化程度低、航线网络通达性不足、航空服务满意度不高、民航业市场竞争与活力不足、民航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缺位和绿色民航的成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制约中国民航长久发展、阻碍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关键问题。2008年4月21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07年度业绩报告和2008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同时发布了《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南航首次对外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中国民航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会日益加大,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这就需要民航业提升行业运行品质、提高人员和资金使用效率、增强民航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充分竞争将民航作大作强;需要满足社会对航空服务的广泛需求,提高航线网络的通达性和拓展航空服务的覆盖面;还需要改善民航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利用状况,降低其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我国航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
碳减排――民航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从经济角度来讲,碳减排引起的民航业运营成本增加对行业的打击是显著的,但是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这种行业的牺牲又是必要的,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民航业发展所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减排的实质是能源问题,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其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高价差。发达国家需求很大,发展国家供应能力也很大,国际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
作为全球民航业发展的领航者――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已经认识到民航业的这份社会责任。纵观中国民航业的节能环保综合表现不难发现,我国机场、航空公司在实际中所采取的 措施 主要是基于成本驱动的节能措施,而不是基于环保兼节能这一长远目标驱动的措施。换句话说,目前我国民航企业总体上是通过节能降耗削减成本,附带取得了一定的环保效果,企业对只节能不降低成本的措施缺乏动力去推行,对只环保不降低成本的措施同样没有兴趣。因此,中国民航目前的“绿色”成色仍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缺乏规范、引导民航企业健康运行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专门政策、法规与机制。
建立我国航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首先,发挥政府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在政策机制上对企业形成激励和约束。激励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环境保护、捐助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企业予以政策优惠,逐步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和保障制度。政府在采购、投资和科技项目立项、对企业的资助等方面实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度。二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监督。制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地 方法 规,以员工待遇、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为主要内容,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制意识。①
其次,充分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我国企业能否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将成为制约其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在中国完全开放的环境下,企业能否成功应对国际挑战的关键。在ISO26000已有的草案稿中,“社会责任”术语被定义为:“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为其活动和决策给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所承担的责任。这种担责行为应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健康和社会福利,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和国际行为规范,并被整合到整个组织及其关联实践关系之中。” ②
第三,完善航空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严格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结合我国国情和航空业具体情况,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成果和 经验 。严格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由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并维护其所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第四,舆论造势。
大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精神,为企业营造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舆论氛围,让社会各方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动中来。引导全社会树立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价值观,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损害社会利益的企业和企业行为进行大胆地揭露和批评,激浊扬清,鞭策后进。③
第五,建立民航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民航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建设的途径是由核心层提出和倡导作为企业价值观的伦理理念,并转化为民航企业精神,再融入到民航企业的制度文明、行为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 企业文化 能提高民航企业的声誉,有利于企业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并形成忠诚的客户群,从而提升民航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 语
企业社会责任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企业利益实现机制逐渐发生改变的结果,更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和历史潮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国内外企业实践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绝不矛盾,并可相互促进和提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必定会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优化改善经营环境,节约社会资源;也必定会改善公共关系,光大企业形象,孕育企业文化,积淀无形资产,从而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释
①陈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及制度构建”,《九三论坛》,2010年1月20日。
②陈元桥:“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责任’”, 《理论研究》,2009年11月9日。
③龙云安:“SA8000与中国西部 企业战略 转移”,《经济纵横》,2006年。
航空公司方面论文篇2
我国支线航空发展政策刍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交通领域迎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而航空因其更方便、快捷、安全等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列为出行或货运的首选方式。分析国内外支线航空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实情的支线航空发展策略,以供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关键词】支线航空经济地区服务
国内外支线航空发展现状
欧美支线航空发展现状。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世界支线运输总周转量以年均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国内干线和国际航线运输的增长。1978年以来,北美用25年时间支线航空收益客公里增加了6倍,欧洲增加了4倍,而亚洲则是从无到有并在2003年就已经几乎赶超了欧洲。整个经济活跃地区的支线航空发展相当迅猛。当前美欧支线航空运输处在成熟期,支线运输开始在整个航空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以高于干线航空一倍以上的速度稳定增长,支线航空运输已是航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的干支线航空发展具有两大明显的特征:一是所有干支线均围绕综合中转枢纽这一概念展开;二是干支线扩展和国际国内枢纽港机场的拓展密切相连。通常每发展一条干线,就有四条支线与其相配套。
中国支线航空发展状况。近年来,中国民航取得了飞速发展,2007年我国民航定期运输总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二,但航空运输发展很不平衡。尽管我国通航支线机场占我国民用机场的比例较高,但支线机场吞吐量所占全国民用机场吞吐量的比重却很低。
就经营来看,与干线发展不够协调,还未形成有效的轮辐式航线网络,支线尚未真正起到为干线输送更多客源的作用,我国支线航空运输发展滞后的现状由此可见一斑。从支线航空地区分布来看: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支线航空市场主要以公务客为主,如新疆及西北各省区;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支线航空市场主要以商务客为主,如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西南地区支线航空市场主要以旅游客为主。
国外支线航空的发展经验
美国支线航空发展经验。第一,美国航空业放松管制与支线航空的发展。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对航空运输业的放松管制导致了价格和进入控制等的完全消失。因此,航空公司有了价格决定、航线选择、自主进出该领域的权利。放松管制在促进整个航空业大幅增长的同时,支线航空运输也迅速的发展起来,支线的年运输量由放松时的1100万人猛增至71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而干线的增长只有4%。第二,美国的“普遍航空服务计划”。
《联邦航空法》419条款规定:设立目前美国交通部管理的“普遍航空服务计划”(the Essential Air Service Program,简称EASP),目的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使较小的地区能够确保与国家民航运输体系的联系。根据这项计划,美国交通部通过明确指定一个能与全国民航运输网连接的枢纽的方式,对各个有资格的地区确定最低的民航服务水平;交通部确定必须向该枢纽提供的最少的往返飞行架次和提供的座位数;交通部还明确规定所使用飞机的机型以及飞往该枢纽的最大的、可允许经停的次数。该项计划的指导原则已被写入《美国联邦法典》第14卷第398章中,并作为美国交通部正式的《政策报告》的一部分。
欧盟国家支线航空发展经验。第一,欧洲的放松管制和支线航空的发展。欧洲特点是人口密度高、地理平面较为破碎,地面交通发达程度不及美国,支线航空运输在整个航空运输中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1978年放松管制之后,美国国内的航空业呈现了巨大的发展势头,欧洲随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也开始了放松管制。欧洲实施天空开发、放松管制的政策不仅时间上比美国要晚,难度也比美国大。
法国、德国等国内市场大的国家对开发国内航空市场的态度不积极,荷兰、瑞士等国内市场小的国家则持积极态度。放松管制之后,欧洲也形成了优化的航线网络;更多的中小航空公司获得了进入的机会,再加上航线准入和票价的放开,欧洲的支线航空公司迸发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欧洲支线航空旅客运输量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率,其速度远远快于干线航空公司。其收入和客运周转量大约是干线航空公司的两倍。
欧洲的“公共服务义务”航线计划。随着逐渐放松政府管制,市场对航空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越来越大,欧洲航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航空公司纷纷放弃原来承担的一些偏远和贫瘠航线,集中运力竞争干线和海外市场。这种牺牲支线航空的做法引起了欧盟各国偏远和贫瘠地区民众的不满,并对政府的调控能力产生了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欧盟通过立法的形式,允许各成员国援引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义务”(Public service obligation简称PSO),在本国指定民用航空领域负有“公共服务义务”的航线成为PSO航线。
在相关法律附则中,欧盟对评估和指定PSO航线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做了规定。同时为保证各国政府能够在欧盟法律框架下保证实施“公共服务义务”,还规定:如果航空公司在承担了PSO航线后,存在难以做出符合PSO航线标准的航空运输服务安排的困难,则成员国可以在市场准入上设定至少三年内在该航线仅允许一家航空公司运营的限制;这种运输服务还可以获得政府补贴。
发展我国支线航空运输的政策建议
合理的支线航空补贴政策。针对我国支线运输的现状,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支线航空进行运营补贴。由于我国支线航线,多数社会意义重大,但经济效益很差,因此,完全由市场自主调节,就会导致航空公司无力维持支线运营,支线机场陷入停航或飞飞停停的状况。根据支线航空运输的这一经济特征,必须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通过对支线航空实行运营补贴,让支线航线有人飞,支线机场有航班起降,才能推动支线运输持续发展。
要有合理的航线、航班时刻资源分配措施。
第一,适度放松对支线航空市场的价格管制。
放松对机场收费标准的管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自主定价权,实行不同航段、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差别定价,以利于企业自主经营,采取措施吸引航空公司增加航班。
第二,采取支线运输经营许可登记备案制。
目前航线航班的经营采取审批制。其中7个民航地区管理局管辖区域内经营的航线航班,由各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审批并报民航总局备案,跨区经营的航线航班由民航总局负责审批。为支持支线航空运输发展,方便航空公司开展支线航线航班运营,对经营支线航线航班采取备案制,即航空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情况,自主开辟航线航班,报民航总局和民航地区管理局备案。
第三,对一些新辟支线航线实行适度保护。
新航线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特别是支线航线,一般开航初期客流量低,实现盈利的周期较长,而且容易受到后来者的冲击。为鼓励航空公司主动开发新支线航线,保证航空公司合理的运营收益,民航局和各民航管理局对航空公司所涉及的新辟独飞支线航线给予一定保护期。保护期内,航空公司在满足规定的航班服务标准前提下,该条航线暂不准入其他航空公司。
第四,鼓励运营贫瘠航线。
航空资源是由市场来配置的,但作为公共服务产品,航空运输资源配置仍然存在某些“市场失灵”的状况。为保持和提高航空运输网络的通达性,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干预,在一定时期内对航空公司运营贫瘠航线从管理政策上予以倾斜。
如可以对运营贫瘠航线的航空公司对应增加该地区始发经济效益较好的航线,来鼓励航空公司运营此类航线航班,实现网络整体效益。第五,在航班时刻分配方面采取倾斜政策。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昆明、重庆和大连等机场空域资源紧张,航班时刻有限。同时,与此类机场相连的航线市场大多比较成熟,运营效益较好。为支持支线航空发展,对此类机场新增航班时刻的分配,采取向支线航空倾斜的政策,优先考虑支线机场的航线航班。
要有合理的税费政策。
第一,关于改善支线飞机、发动机及零备件进口税赋环境。
导致适合支线航空运输的支线飞机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支线飞机、发动机及零备件进口税赋过高。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努力推动支线飞机等相关税费的降低,为航空运输企业创造合理的、良好的税赋环境。
第二,降低或免除支线航空运输的各项收费。
降低或免除支线航空运输的各项收费,具体包括航路费、起降服务费等在内的机场收费项目等等,以降低支线航空运输的运营成本。其中起降服务费在内的机场收费项目的最新收费标准民航局已公布,但由于该标准重点照顾支线机场的发展,因此,支线机场的收费标准要高于干线机场。实际上,支线机场与支线航空运输成为一个不能双赢的矛盾。
第三,地方政府减免支线航空运输的营业税及附加。
支线航空的收益更多是来自于对该地区交通状况的改善以及经济环境的贡献,其社会效益肯定远远大于经济效益。此外,航线网络的形成离不开支线航空的支持。网络性是航空运输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必须要形成合理的航线网络才会产生最大的效益。地方政府应该本着有利于支线航空运输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应该争取减免支线航空运输营业税及附加税。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航空公司方面论文”
十一五 中国机场 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从民航运输大国向民航运输强国转变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客观分析我国民航业的现状,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明确机场布局建 设重点,抓住热点领域的发展机遇,对于实现我国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我国民航机场布局建设现状的基本评价
(一)民航事业发展态势
1、航空运输业务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实现机场旅客吞吐量2.8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633万吨、飞机起降量306万架次,这三项指标在“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3%、15.4%和11.7%。(见表1)
2005年我国民航实现旅客周转量2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7%,较全社会旅客周转量增长率高出8个百分点,较铁路、公路和水运分别高出9.1、8.7和16.7个百分点,在全社会综合运输中所占比重已从1985年的2.6%提高到11.8%,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骨干和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见表2)
2、机队规模和航线网络不断扩展
我国民航全行业“十五”期间净增运输飞机336架(其中客机增加340架、货机减少4架),2005年净增运输飞机109架(其中客机105架、货机4架)。截至2005年底,全行业运输飞机总数为863架,其中客机835架,座位数13.6万个(比上年增长15.2%,五年年均增长11.5%);货机28架,业载能力1400吨。2005年,我国民航共有定期航线1257条,其中国内航线1024条(至香港、澳门航线43条),国际航线233条。
3、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005年,我国民航运输实现总周转量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6.5个百分点,达到261亿吨公里,世界排名已升至第二位。我国主要机场航空业务量的世界排名迅速提升,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04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4位,上海浦东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从世界第14位升至第8位,跨入世界机场排行榜的前列。
4、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民航运输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仍与发达国家存有较大的差距。国内民航目前的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总量水平约为美国的1/5,商业运输机场的数量约为美国的1/4,人均水平的差距更大。按照全面实现小康,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民航运输在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将逐步从侧重拉动经济增长向注重满足公众需求的方向发展。我国众多的人口和辽阔的国土,蕴藏着巨大的航空需求和发展空间。
(二)机场布局的基本评价
民航运输具有高速、高效、安全、舒适等技术特征,在我国国内中长距离客货运输、城市间的快速运输及特定区域间运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航运输在运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长途快速运输是国际客运的骨干,是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航机场体系,支撑了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方面评价,目前的机场体系具有下列特点:
1、地域布局格局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数量规模和地域服务范围还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
以地面交通2小时车程为机场服务半径指标,目前我国的机场体系可为81.5%的中等以上城市(城市人口20万以上)提供航空运输服务,覆盖全国总人口的65%左右、GDP总量的85%左右,整体布局比较合理,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还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如果按1.5小时车程(100公里)的服务距离指标衡量,现有机场体系只能覆盖全国县级行政单元的52%,国土面积的37%,人口的61%和GDP的82%。需要有序增加机场数量,扩大机场体系的地域服务范围。(见表3)
2、基本适应对外开放和国内外交流的需要,但主要机场的综合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标志,一定数量的、布局相对合理的枢纽与干线机场,保障了对外开放和国内外交流的需要,提高了我国主要城市的竞争能力、影响力和区域合作的潜力。但从全球航空市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机场布局的功能结构理论看,我国目前的机场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点:一是部分大中型机场已经或接近饱和,保障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二是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竞争能力较弱;三是适应我国与东盟、中亚、东北亚等区域合作需求的枢纽机场的布局尚未形成;四是机场空域资源日趋紧张,制约航空运输发展。未来民航业必须从宏观战略角度,体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性,规划布局一定数量的枢纽机场。
3、机场分布密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的机场布局存在较大需求。
2005年,我国定期航班机场的密度分布为:沿海地区每10万平方公里有4个,中部地区为2个,西部地区为1个。在功能、规模及业务量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别,与我国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大致相同。旅客吞吐量排名前20位的机场中,东部占13个、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2个和5个。(见表4)
从需求趋势看,下列地区在未来机场布局与建设中存在较大需求。一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城市化地区(城市连绵区),主要是机场体系建设、功能分工和能力配置的需求;二是新兴城市和大城市的新增机场需求。目前我国有近20%的大中城市缺少必要的机场;三是提高中西部地区的航空运输服务水平,促进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提高国防能力,扶持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存在新增机场的需求。
4、机场体系的壮大提高了我国国防能力,但还应提高领海、领空的安全保障能力。
我国民航机场的发展提高了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军用机场在促进民航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发展趋势看,机场布局还需要在强化我国的领海安全、内陆地区以及边境地区的国土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对未来我国民航机场布局建设重点的分析
(一)加速培育西部大型枢纽机场,如:乌鲁木齐、昆明、西安、成都、重庆等机场,形成东西呼应、均衡发展的态势。近期首先要加强乌鲁木齐、昆明等门户枢纽机场的建设。
综合分析我国各大区域板块的经济、地理、综合交通运输的特点及发展水平,未来我国民航运输机场的建设,应当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加强、西部加密”的方针,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备、协调发展的机场体系。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储备基地,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机场布局建设发展方面,国家应当重点扶持位于西部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发展潜力的机场,特别是强化能够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运输市场发挥辐射作用、具有较强门户功能的枢纽机场的地位和作用。如:乌鲁木齐机场对于中西亚地区,昆明机场对于东南亚、南亚地区,各自都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航空运输发展上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具备发展成为辐射周边多个国家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对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予以重点支持。
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民航事业的发展,加速西部门户枢纽机场的建设,民航总局已先后于2005年12月7日和2006年5月19日分别与新疆自治区政府和云南省政府签署《关于加快新疆民航发展的会谈纪要》和《关于加快云南民航发展的会谈纪要》,决定加大投资力度,政策倾斜,将乌鲁木齐机场建成面向中亚、西亚及欧洲的机场,将昆明机场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的国家西部门户枢纽机场。上述战略思想将在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和昆明机场迁建工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结合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考虑区域内的机场布局,超越行政区划界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国民航运输市场运量的分布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见表5)
中咨公司课题组对全国民航及主要城市和地区的航空运输市场的分析结果显示,未来10年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区的航空旅客吞吐量都将突破1亿人次,达到1.22亿人次、1.32亿人次和1.15亿人次;预计2020年,将分别达到1.7亿人次、1.9亿人次和1.8亿人次。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仅依靠对现有机场进行扩能改造是无法满足的,需要布局新的机场。
布局新建大型机场,特别是在城市连绵区布局新机场,需要将建设项目放在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中,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不能只考虑个别城市的需求或简单套用常规的标准。机场的布局规划要与经济产业布局和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相互协调,做到发挥整体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合理分工,促进协调发展。对于可以预见的重点项目,应及早开展各项前期研究论证工作。
(三)积极发展通用航空的短途客货运输业务,解决特殊地区的交通困难和特殊需求,提高航空运输服务的覆盖水平,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国土面积和较多的人口位于航空运输的有效覆盖范围之外,约有35%的人口距离机场的距离超过2个小时的车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需要扩大航空运输的服务范围,改善地面交通不便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航空运输条件。西部大开发,交通要先行。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西南地区山高谷深,与地面交通相比,航空运输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是未来我国民航支线航空发展的重点地区。
在支线机场建设方面,存在着资金短缺和运营亏损两大难题。2002年,国家审计署对38个支线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其中有37个机场亏损;2000至2001年度,支线机场累计亏损15.27亿元。审计结果公布后,支线机场的建设落入了低谷。
长期以来,机场性质定位不清晰,削弱了政府在政策措施上对机场的支持力度。国务院2002年6号文件提出的民航机场下放地方管理的改革方案,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较多困难,也影响了新机场的布局建设。
支线航空发展受困,源于航空公司航线运营和机场运营亏损的包袱过于沉重等原因。但政府管理职能上的缺位和政策、法规、标准的不健全也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原因。突出的问题有两点:首先,我国民航对于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部)未能及早出台,国内众多的通用航空企业的小型飞机无法参与运输市场的竞争;其次,通用航空机场未被列入民航机场系列,缺乏明确的技术标准作为建设和运行的依据。
发达国家扩大航空运输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得益于空中管制的放松和航空承运人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得通用航空企业的小型飞机能够跻身于短途支线航空运输,成为航空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将服务于通用航空业务的小型简易机场纳入国家机场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据美国FAA《ADMINISTRATOR’S FACT BOOK》提供的资料,2004年美国的19815个机场中,有公共机场5288个,人工道面机场有3941个,颁证的商业定期航班机场599个(可供FAR139部规定的乘员9座以上的航空器使用);2004年从事运输飞行的航空器有19382架,其中运输飞机7720架,属于通用航空范畴的小型通勤飞机和空中的士飞机11662架。通用航空在完善航空运输网络,提高航空运输覆盖率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国外的成功经验具有借鉴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通用航空在向公共航空运输发展方面取得了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低空空域资源的使用管理方面,国家空管委已经启动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工程,将为通用航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空域保障条件;二是在公共运输市场的准入制度方面,民航总局第151号令颁布实施了《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35部),并已于2006年2月21日向国内最大的专业航空公司“中国飞龙”颁发了CCAR-135部运行合格证,实现了我国通用航空作业向公共航空运输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民航总局最新制定的我国民航机场布局和建设规划中,对通用航空机场在公共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必要的考虑,针对通用航空机场的布局规划和建设运行标准还将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四是在相关发展政策方面,民航总局最近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线航空发展的相关政策,特别提到航空公司新开辟西部等地区的冷僻支线航班,将获得有关补助以及一定的独飞保护期,这条优惠政策有利于通用航空向公共运输航空业务的拓展。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通用航空的短途运输业务将成为我国民航运输发展的新亮点。
仅供参考
What're ARJ,CRJ,ERJ?
ARJ是英文名称“Advanced Regional Jet "的缩写 CRJ的全称是Canada Regional Jet(加拿大地区喷气), ERJ 是英文名称“Embraer Regional Jet”的缩写(巴西航空工业地区喷气) CRJ系列是由庞巴迪宇航集团提供的民用支线喷气飞机,包括50座级的CRJ-1OO/200/440系列、7O座级的CRJ-700系列、90座级的CRJ-900系列。庞巴迪也是最早能提供40座到90座支线喷气飞机系列的飞机制造商。 1985年,庞巴迪集团开始进入航空领域,陆续收购加拿大飞机公司、北爱尔兰的肖特飞机公司、美国堪萨斯的利尔喷气公司和加拿大多伦多的德·哈维兰公司,形成了庞巴迪宇航集团。这四家支线飞机制造商的产品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支线飞机系列,庞巴迪宇航集团决定利用在支线飞机制造上的优势,避开与波音和空中客车在大型飞机上的竞争,开辟出一块支线飞机天地。 在机型整合方面,经过市场分析和调查,庞巴迪宇航集团认为支线涡轮螺旋桨飞机逐渐退出民航舞台,而支线喷气客机具有舒适性高、速度快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选择原加拿大飞机公司的挑战者CL601改进型,注入资金进行重新开发,定名为地区喷气(Regional Jet),后改名为加空RJ,最终进一步简化为CRJ(Canada Regional Jet),在1989年3月正式启动CRJ系列研制计划,首架CRJ100飞机于1991年5月10进行了首飞,1992年10月开始交付使用。这也是首款投入商业运营的50座级支线喷气飞机。 自CRJ系列支线飞机投入服务以来,CRJ系列在速度、经济性及乘客舒适系性等各方面受到航空公司的好评,在大飞机难以赢利的航线上具有极其独特的优越性,它不仅可用于扩大点对点的支线运输,还可用于增加从枢纽机场的辐射式运输,同时还能使航空公司改善旅客服务并提高效益。庞巴迪宇航集团在CRJ100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改进CRJ系列,先后研制生产了CRJ100的改进型CRJ200、44座CRJ440、70座CRJ701/702、75座CRJ705、90座CRJ900等型号,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支线喷气飞机系列,CRJ系列也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认可,正式投入运营11年后,在2003年12月8日,庞巴迪宇航集团将一架CRJ701交付给美国康奈尔航空公司(Comair),这也是第1000架CRJ系列支线飞机。 CRJ系列支线飞机项目的成功确立了庞巴迪宇航集团在支线客机领域的霸主地位,并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民机生产商。 ERJ:Embraer Regional Jet巴西航空工业地区喷气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是巴西最大的航空工业制造商,也是世界主要的支线客机制造商之一,巴西民机工业主要与它有关。 1969年8月19日成立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揭开了巴西民机工业发展新的一页。公司成立后,巴西政府对其采取了许多优惠和扶持政策,同时限制外国飞机进入巴西市场,使巴航公司的产品逐步占据了国内市场,进而又开始出口。巴西航空工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为核心、以该公司飞机产品为主导的格局。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 巴西民机系列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巴西的航空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和南美地区首屈一指,是世界支线客机、通用航空飞机和初级教练机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巴西已有近十种飞机产品向40多个国家出口了1000多架。特别是EMB-110“先锋”19座通用航空飞机、EMB-120“巴西利亚”30座支线客机和EMB-312“巨嘴鸟”初级教练机在国际市场上是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航空运输业的衰退和世界飞机市场的萧条,巴西航空工业也出现了订货陡减、公司亏损和资金困难的局面,1994~1995年的私有化成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转折点,公司经营情况逐年改善。 新华网上海8月25日电(记者季明 柴海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5日透露,中国第一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目前已进入全面试制阶段,计划在2008年实现首飞。 负责飞机总装的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说,目前已与数家航空公司签订了41架ARJ-21飞机订单,争取在2009年首批交付用户,并尽快形成30架的年产能力。 ARJ-21是中国第一种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上海航空集团明确提出,ARJ-21的设计和制造起点将向当前世界上先进的支线飞机看齐,同时还将寻求商业成本上的成功。 ARJ-21飞机选定70座级为基本型,通过加长型、运货型和公务机型等系列化发展,将形成70座至110座的ARJ飞机系列,以满足市场多方位需求。 这架飞机也许还将是世界上最宽敞的支线飞机,客舱宽3.14米,高2.06米,客舱宽度比目前世界常见的同类型支线飞机要宽0.4米左右,而座椅宽度比波音737的还要宽。 据初步估算,ARJ-21的直接使用成本预计低于同类竞争飞机8%-10%。因此,上海航空集团的有关人士预测,ARJ-21飞机将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现在已成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过去5年航空客运量激增95%。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中国需要价值2130亿美元的2600多架新飞机。 中国民航总局已将发展支线航空运输的试点工作列入了民航“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将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为全国2个试点地区。 支线客机通常是指100座以下的民航客机,主要用于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旅客运输。ARJ-21是中国按照国际惯例自主设计的第一架先进支线飞机,它的出现将终止波音、空客、庞巴迪等外国飞机厂商在中国民用航空市场近乎垄断的格局。 2000年,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研制出新一代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截至目前,新舟60飞机已获国内订单约70架,国外订单30余架,主要销往老挝、斐济、津巴布韦等8个国家。 目前,中国的支线客机制造业已受到了外国飞机制造公司的关注。全球第三大飞机制造商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正在谋求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联合生产支线民用飞机。 2002年开始启动的ARJ项目采用了异地设计、异地制造的新模式,在上海、西安、成都和沈阳4地同时开工,同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负责飞机机头和前登机门的设计与制造、机翼生产、油箱和后登机门制造、飞机总装。 2006年5月,国防科工委召开新支线飞机项目审查会议,并同意新支线飞机项目由详细设计阶段转入全面试制阶段。 航空市场分析人士指出,ARJ-21支线飞机在设计上尽量保持与150座主力干线飞机的共同性,为中国下一步自主研发干线飞机奠定基础。 2007年12月21日,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鲲鹏航空董事长李昆与中航商用飞机公司总经理罗荣怀签署了购买100架ARJ21飞机协议,这是目前国产ARJ21飞机最大的一笔订单,标志着深航旗下的鲲鹏航空公司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实际行动写下了支持民族航空产业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民航局各职能部门下发的对民用航空规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