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航家严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浩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9-12 01:50:27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北航2022研究生录取预估线


2、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专家风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北航2022研究生录取预估线

北航2022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已经出来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88年4月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牌专业 ///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包含3个专业方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名单不全):理论力学、电子电路(1)、航空航天概论、大学体育、材料力学、材料测试与分析、工程图学、航空航天概论、线性代数(非数学专业)、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图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导论与计算机伦理学、现代空中交通管理、飞机总体设计、火箭发动机专业综合实验

校区很大,而且还有好多新建的楼。新主楼最气派,一进校园就可以看见,很大,里面还很绕,主楼中间是个大空场宿舍楼很多,而且好多都是新建的,设施很齐全食堂遍布校园各处,价格便宜,味道不错,量也足校园环境也不错,供学生活动的场所很多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专家风采

关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5年7月出生,国际著名焊接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于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1963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航空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导。曾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国际焊接学会(IIW)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

关桥院士长期从事航空航天制造业先进焊接技术与焊接结构科学研究工作,在焊接力学研究、特种焊接技术开发应用和设备研制方面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取得了一系列开拓性、创新性成果, 是“低应力无变形焊接”理论创始人、“薄壳结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法”发明人,我国飞行器制造工程中多项特种焊接技术的开拓者,领导的“焊接瞬态热应变云纹测试技术”研究成果对推动焊接力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桥院士多次被评为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5次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8年被劳动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中国航空工业最高奖—航空金奖;1996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技奖;1999年获国际焊接学会终身成就奖——荒田吉明奖;曾当选为党的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和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从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1963年8月出生,中航工业基础院熔焊技术首席专家,198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焊接专业,1995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焊接技术科研工作,在熔焊和搅拌摩擦焊的焊接方法、工艺与装备技术、工程化研究开发、以及焊接应力变形控制技术等专业方向卓有建树。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火箭、神舟飞船、导弹、航空发动机、先进飞机、先进导弹快艇以及高速列车等重点工程,获国家发明奖1项,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熔焊工艺及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沿革

1951年1月,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联,在与苏联谈判援助中国建立航空工业时,就将发展中国的航空高等教育及聘请苏联专家事项作为重要内容。同年3月全国高等学校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对国内大学原有的航空工程系、科作了初步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西北工学院和厦门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云南大学航空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原中央工业专科学校航空科和华北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工业学院(即北京理工大学)航空系。1952年5月,根据周恩来总理要办专门的航空高等学府的指示及中央军委作出的决定,中央教育部又制定出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计划,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同年6月中央重工业部、中央教育部决定,并经国家财经委员会批准及中央军委同意,正式筹建北京航空学院。

1952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和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即北京理工大学)的基础上,汇集了沈元,屠守锷,王俊奎,林士谔,陆士嘉,伍荣林等一批高水平学者,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

1959年,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16所高等学校开始试招中国自己的研究生,其中包括北航。

1960年增设航空核动力、航空工艺和工程物理系,1961年又设立飞行器自动控制系。至此,北航已设立了10个系35 个专业。

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1978年又恢复研究生招生。

1978年7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1月恢复制造工程系的建制。

1984年,北航被列为全国“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所高等院校之一;同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全国22所大学之一。 科研机构 截止201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拥有1个国家实验室、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3个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虚拟现实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863”高技术CIMS设计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可靠性与环境工程实验室、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实验室、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航空可靠性综合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网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新技术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仿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航空电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北京市高技术实验室、“复杂系统分析与管理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运行应急保障模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

研究所

航空探测研究所、 ATE技术研究所 、可靠性工程研究所 、外国语言研究所 、设备工程研究所 、管理系统工程研究所 、机器人研究所 、设计制造自动化研究所 、制造工程研究所 、软件工程研究所 、计算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飞行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 、固体力学研究所 、飞行设计研究所 、飞行控制与仿真研究所 、热动力研究所 、电子综合系统研究所、流体力学研究所 、 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测控技术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 、空间法研究所、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

研究中心

BUAA-CAST研发中心、微传感器技术中心、 直升机研究中心 、微电子研究中心 、GPS工程研究中心 、隐身与反隐身研究中心 、 风切变技术研究中心 、石化工程高新技术开发中心 、 飞行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 、测探技术研究中心 、空中交通管制研究中心 、螺旋桨研究与发展中心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 软件科学研究中心 、无人驾驶飞行器研究中心 、 机器人研究中心 、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微小型航行器研究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研发中心、电磁兼容与电磁安全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

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

201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成立,四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入驻北航。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已成立五大研究中心,即由材料疲劳和断裂领域国际顶级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罗伯特·里奇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自然材料仿真研究中心;由世界核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放射性核束之父”的谷畑勇夫教授担任中心

主任的宇宙核物理交叉研究中心;由国际著名数据库专家、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苏格兰皇家学院院士樊文飞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由清洁能源领域世界著名科学家约翰·温德尔·福尔摩斯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清洁能源系统与材料研究中心;由国际骨生物力学及骨科植入物领域的国际著名科学家郑诚功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国际介入医疗器械转化研究中心。

学会

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中国航空学会人体工程航医救生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复合材料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可靠性专业分会、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分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图像分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生命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 学校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居于国内高校前列,有40多项科研成果具有开辟意义;该校研制发射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自2001年至2013年,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49项;特别在2005年至2013年,该校连续7年获得7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2013年学校科研经费到款23.23亿元,6项成果获得国家奖励,3位教授及其团体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批5项973项目、12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237项面上项目,重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并获嘉奖。以“3D打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月宫一号”实验装置取得实质进展,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参与的发现四夸克物质Zc(3900)被评为2013美国《物理》杂志年度研究热点、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两篇文章分别名列ESI近两年热点论文和材料领域近十年高引用论文。

标志性成果

昆虫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

实时三维图形平台BH-GRAPH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复杂工程系统

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微结构及特性研究

六方铁磁体的稳定磁结构耦合及其可控磁功能特性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累计达249万册,引进数据库总量达65个,电子图书总量达163.3万种,外文电子期刊达1.2万种;图书馆加入了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全国范围内的文献保障体系,包括全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工信部七馆联席会、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等,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中科院文献中心、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100余所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中国学术期刊中和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CA、INSPEC、AJ、Aerospace(IAA、STAR)收录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刊物的收录刊源。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

《大学英语》

《航空知识》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北航2020—2021高工国奖名单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开展2020年-2021年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通知》和《高等理工学院关于开展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细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学生申报、各年级辅导员函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评审答辩,确定国家奖学金通过推荐名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59年学校被国家指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4月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总占地共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学校下有35个二级学院,有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4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426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理工学院

北航最牛的专业是什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牛的的专业有: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以下是教育部公布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名单,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常不错的一些学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创建于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学习氛围很浓,师资配备也很棒,是中国最顶尖水平的理工科院校之一,知名度很高,社会上的评价也很高。校园环境优美,虽然没有北大、清华的先天条件,但在后期的建设全面,不仅有大的文艺、体育场馆,还有一个与学校专业相同的博物馆。

北航计算机学院也算是我国顶尖的计算机专业的学院,学院内的学习环境也很棒,学生也是勤奋好学,拥有探索精神。学生谈论的一般都是专业相关的东西,学校拥有专业的设施配置,教师团队,专家团队。

综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学风建设优良、校园建设优美的全国重点大学,希望志愿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考生都能如愿考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北航在读研究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近些年来,“国产大飞机","歼十五舰载机”,“神州载人飞船”,“嫦娥登月”,“北斗导航系统”等航空航天热门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已越来越处于世界前列,同时也给百姓们带来各种实际的便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提到航空航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所高校与航空航天有着不解渊源。北航自1952年建校起,就肩负振兴国家的使命,为航空航天等各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人才。他们大多数默默无闻,但他们在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人们或许不会记起,但祖国不会忘记!

首先我们看一下和北航渊源颇深的两院院士名单:

我们可以看到近60多年来,北航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输送了很多顶尖人才。其中两院院士就有很多位,他们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说一位我们比较熟悉的院士。大家应该都知道“神州五号”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神州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而神州五号总设计师正是从北航毕业的著名院士戚发轫。

戚发轫于1952年9月,进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工艺专业学习,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作为北航的第一届毕业生,戚老也成为日后北航宇航学院最知名的校友,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介绍一位北航的著名校友,职业竞技帆船赛手——郭川。郭川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在北京大学取得MBA学位。后来热爱航海事业,成为了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作为“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郭川在国际知名帆船赛事中获得诸多“第一”,如“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第一位单人帆船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等。郭川作为北航知名校友,传承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航天精神,他的很多挑战,不仅是人与自然的竞技,也是勇于创新,勇于拼搏的体现。

北航历经60多年风雨,始终向学生传达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理念。无数学子毕业后,走向航空航天岗位,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或许很多人都默默无闻,但他们的工作,是祖国发展建设中的基础,我们应该铭记那些著名的校友,也为那些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人鼓掌。

关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