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问题太笼统,电工行业的定性也太宽泛。电工凭技术吃饭,电工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电力能源应用十分广泛,目前不可替代,不管是垄断的电网、发电厂企业、还是一般的技术工人
这个问题太笼统,电工行业的定性也太宽泛。电工凭技术吃饭,电工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电力能源应用十分广泛,目前不可替代,不管是垄断的电网、发电厂企业、还是一般的技术工人,将来身存和发展都是稳定的 从长远看,电工行业发展有良好的预期。其主要因素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各项具体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将对行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国家加大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将促进电力行业技术改造的投入,为电工制造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新产品产值将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速,节能、环保、高效发电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日臻成熟,市场前景乐观;特高压输变电成套关键设备研制已取得重要进展;企业收入积累普遍增加,一些大型企业有条件扩大研发投入,企业发展后劲增强。 虽然电工行业发展有利因素颇多,但也存在隐忧。主要表现是,由于电工行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不断加大,造成部分原材料短缺;以及近期国家调整铜、铅、锌等矿石产品资源税税额标准,使电工产品面临更加严峻的生产成本压力;实施鼓励进口先进装备的政策,使高档电工产品的进口量增加,这将会挤占部分国内市场。
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
国际产业转移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只是不同的时期在不同区域之间转移,不同的时期转移的内容不同。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产业转移将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 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将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样,伴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和发展,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物流相关的服务业的外商投资也越来越多。以上海为例,2005年,上海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73.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2%,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2.9%。与需要耗费大量土地、能源的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因此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上海“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定位就反映了这样的发展趋势,也为上海承接服务业转移做出了总体的规划。 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势。
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往往只是发生在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跨国公司,以汽车行业为例,上海大众初创时,其零部件大量依靠进口,然后再逐步实现国产化。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则有所不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趋向很明显。如以上海—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台湾信息产业的投资集聚区,其中苏州已经形成以明基电脑、全友电脑和华宇电脑为核心的IT产业群,建立起鼠标、彩显、液晶显示器、超微半导体等多个大规模生产基地。研发、制造、服务的一体化联动将是未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基于降低成本、贴近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将其研发、物流等非制造环节也转移到中国来。这一趋势对于我国各类开发区做好区域产业规划和招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认真研究。 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主体的趋势更加明显,投资方式多样化。
2005年,跨国公司占据了全世界40%的生产和90%的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贸易的60%、国际技术转让的80%、科研开发的90%也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的。毋庸讳言,这一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跨国公司往往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而且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投资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直接投资已不再是唯一的投资方式,跨国并购等方式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根据这一特点,上海近年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并取得成效,至 2005年底,上海集聚了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133家、投资性公司136家和研发中心177家。上海的总部经济不仅促进了上海的发展,而且对全国其他地方吸收外商投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产生了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