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家严选

荷兰为何可以在西班牙最强盛的时代获得独立?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2-06-12 02:43:44

简介:】事实上荷兰并不是这个国家的正式国名,其正式国名为尼德兰王国。尼德兰一词是低地的意思,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在古罗马时代这里先后隶属于比

事实上荷兰并不是这个国家的正式国名,其正式国名为尼德兰王国。尼德兰一词是低地的意思,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在古罗马时代这里先后隶属于比利时高卢行省和日耳曼行省,中世纪时代这里由法兰克王国统治。15世纪时尼德兰大部分地区成为勃艮第公国的领地,16世纪初统治奥地利和西班牙等地的哈布斯堡王朝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取得了对尼德兰的统治权。1556年哈布斯堡皇室的卡尔五世退位后将西班牙分给他的儿子腓力二世,将奥地利等地分给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哈布斯堡家族至此分为奥地利和西班牙两大分支,而哈布斯堡家族的原有领地也分别划归奥地利和西班牙,尼德兰就在这一过程中事实上为西班牙所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尼德兰从来不是西班牙的一部分,而是和西班牙因共同拥戴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共主联邦,由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重心在西班牙因此导致尼德兰事实上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

13~15世纪尼德兰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其中佛兰德尔的呢绒业更是驰名全欧。随着欧洲通向亚非和美洲的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传统的地中海贸易航线日渐没落,大西洋沿岸地区成为欧洲新的商业中心,这给位于大西洋贸易航线的尼德兰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当欧洲其他地区还在封建农奴制束缚下缓慢发展时在尼德兰的17个省中就出现了300多个工商业城市。经济基础的改变也深刻影响着尼德兰的上层建筑——尼德兰各城市的市民们像购买货物一样从统治当地的封建贵族手中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成为欧洲率先摆脱封建生产关系的地区。尼德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状态的改变也反映在其宗教信仰上: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大多选择信仰当时欧洲新兴的加尔文教派;而仍依靠封建地租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旧贵族们则仍信仰在中世纪长期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罗马天主教派。

西班牙在统治尼德兰的早期阶段对当地的城市自治权和宗教信仰自由还是比较尊重的——西班牙派驻尼德兰的统治机构在相当程度上仍需要同尼德兰各城市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协商才能推行自己的政策。然而对此西班牙派驻尼德兰的官员们其实是心有不满的——西班牙派驻的尼德兰总督在当地成立了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国务委员会,此后代表西班牙利益的国务委员会就和由尼德兰各城市的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屡有摩擦。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将尼德兰视为自己“王冠上的珍珠”——他不顾尼德兰的城市自治权,开始在尼德兰征收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由于尼德兰经济的相对富裕和西班牙的大力搜刮,以致于此时拥有庞大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帝国的国库一半的收入来自小小的尼德兰。与此同时西班牙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强制推行天主教,到了1522年查理一世颁布敕令:凡从事新教活动者“男的杀头,女的活埋”,这一敕令在尼德兰被人们称之为“血腥敕令”。1559年西班牙新任国王腓力二世重申了查理一世的血腥敕令,任命其姐姐玛格丽特为尼德兰总督。生活奢侈的玛格丽特以给自己儿子筹备婚礼为名在尼德兰大肆搜刮,激起当地人的普遍愤恨。与此同时西班牙取消了尼德兰商人可与西班牙殖民地直接通商的特权,中断了尼德兰同英国的贸易往来。面对尼德兰各阶层普遍的不满情绪西班牙加强了对尼德兰的军事控制,同时试图彻底废除尼德兰的城市自治权,建立西班牙在当地的独裁统治。这样的高压政策不仅于事无补,反倒激起了当地人更大的反抗。

从16世纪60年代开始尼德兰人民群众就自发起来抗争西班牙侵害当地城市自治权和实行宗教迫害的行为。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尼德兰的贵族们以奥兰治亲王为首组成“贵族联盟”利用高涨的革命形势向西班牙总督呈递请愿书,要求废除血腥敕令、停止宗教迫害、重开三级会议、撤走西班牙驻军、恢复地方自治权利......西班牙当局不仅明确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更咒骂他们是一群“乞丐”。1566年8月佛兰德尔的加尔文宗信仰者冲入天主教堂捣毁圣像、没收教产,到了这年10月份尼德兰17个省中有12个都爆发了群众自发的捣毁圣像运动。捣毁圣像运动逐渐由打击天主教会发展到全面推翻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独裁统治的地步,以此为标志尼德兰独立革命拉开了历史序幕。在革命过程中佛兰德尔的海诺特森林里诞生了由当地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了“森林乞丐”游击队,尼德兰北部地区的水手、渔夫、码头工人则组成了“海洋乞丐“游击队,一南一北共同打击西班牙,与此同时尼德兰革命也得到了正遭受西班牙霸权威胁的英、法等国的支持。

1572年4月1日尼德兰北方一支由24只船组成的海上游击队解放了西兰省的布里尔港埠,这一胜利成为尼德兰北方各省普遍起义的信号,布里尔港也成为北方起义的坚强据点。6月10日“海洋乞丐“游击队击溃西班牙总督的舰队,当年夏季“海洋乞丐“游击队乘胜解放了荷兰、西兰两省。次年尼德兰北方七省全部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奥兰治·威廉被北方各省推举为总督。在北方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尼德兰南部的政治中心布鲁塞尔于1576年9月爆发起义,起义者占领了政务会议大厦,逮捕了政务会议成员,至此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关被彻底推翻。同年10月南北方革命的代表云集根特城召开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11月三级会议讨论通过并正式签订了《根特协定》:宣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重申尼德兰各城市的自治权,承认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宣布南北方联合共同抗击西班牙。革命形势的发展使尼德兰南部信奉天主教的旧贵族惊恐不已,他们随即联合西班牙镇压尼德兰南部的革命运动。1579年1月尼德兰南部的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势力成立了”阿拉斯联盟“,承认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是他们”合法的统治者和君主“,至此尼德兰南方重新被西班牙占领。1579年1月23日北方针对南方阿拉斯联盟的成立以成立”乌特勒支同盟“作为回应——由北方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宣布北方各省是永不可分的联盟,实行统一的军事和外交政策,规定统一的货币与度量衡。1581年7月26日在乌特勒支同盟各省的三级会议上宣布北方各省组建统一的”联省共和国“,由于在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中荷兰省最大、经济也最发达,所以也俗称其为荷兰共和国。

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派遣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80年-1521年受西班牙王室派遣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航行;1521年8月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多·科尔蒂斯征服了位于今天墨西哥和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在这里建立了新西班牙殖民地;1533年11月15日另一位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攻入印加帝国都城库斯科。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后仅仅过去了50年西班牙就完全占领了南起合恩角、北至今日美国和加拿大边界的南北美洲绝大部分土地。1565年来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占领了宿雾岛,开始在菲律宾建立起殖民统治。1580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趁葡萄牙新败之机兼并了葡萄牙,消灭了这个一直和自己竞争世界海上霸权的对手。16世纪的西班牙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日不落帝国,这时西班牙本土及其在全球各地的属地加起来高达19215000平方公里,统治着约47266243人口,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获得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占当时全世界总开采量的83%。西班牙为保障自己的海上交通线及海外利益而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的士兵的海军,时人谓之“无敌舰队”。而荷兰只是一个相当于北京市2.5倍大小的弹丸小国,那么荷兰究竟是凭借什么战胜了当时的世界霸主西班牙呢?

荷兰在此之前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15世纪起随着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航线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的转移荷兰北部的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发展成为新的欧洲贸易中心城市。小小的尼德兰能为拥有庞大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帝国贡献一半的收入由此可见荷兰经济的高度发达。在独立战争的过程中尼德兰起义军诞生了3个海军司令部,荷兰舰队甚至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在本土同西班牙作战了,而是广泛在美洲、亚洲等地同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法国等列强争夺海上霸权。

西班牙在经济、外交、军事各领域的全面腐朽落伍:西班牙醉心于通过战争和殖民模式掠夺金银,而忽视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当时的西班牙对平凡的农民、手工业者、工商业者充满鄙视,在当时的西班牙语中工人和奴隶基本上就是同义词,在这样的情况下西班牙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是根本无从谈起的。同西班牙的经济思维一样腐朽的是其外交思维——西班牙的外交理念长期处于中世纪按宗教意识形态划分敌我阵营的状态,而未能建立起近现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独立主权国家的外交理念。西班牙的军事思维同其经济思维、外交思维一样是陈腐过时的:在1588年8月8日的英西大海战中固守传统的强行登舰进行接舷肉搏的作战模式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被更善于运用火力的英国海军击败。

荷兰并非孤军奋战: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试图通过扶植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登上英国王位以颠覆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女王的政权,结果反而引起西班牙同英国关系的紧张,英国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理念对尼德兰独立革命进行了暗中资助。西班牙的强大引起了欧洲大陆诸国的高度警惕,尤其是在同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存在宗教分歧的新教国家身上这点表现尤为明显,这些国家同西班牙的矛盾客观上牵制了西班牙的力量,削弱了其对尼德兰独立革命的干预力度。

从“圣像破坏运动”到“尼德兰七省共和国”的成立,以“沉默者威廉”为首的拿骚家族走了二十多年,付出了几乎整整一代人的鲜血。这个过程既有着欧洲中世纪传统贵族篡国的权谋,也有着新生代商业资本崛起的算计。而正是在这两者的共同成就之下,欧洲近代第一个共和制政治在尼德兰的海滨出现。

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拥有着当时欧洲第一流的陆军。正是无坚不摧的西班牙方阵令一批又一批的尼德兰革命者及其盟友倒毙在刀矛之下,但称雄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西班牙海军却在尼德兰沿海表现的水土不服,以至于频频被一群“海上乞丐”抢占了先机。可以说正是因为掌握了制海权,尼德兰的革命者才能源源不断的从海外获得补给和援军、不断袭扰对手的侧翼、援助或封锁一座座港口城市。从这个角度来看“八十年战争”的进程,便是一场海权对陆权的胜利。

在荷兰建立的过程中,有一句名言被反复提及:“不是缘于策划,而是发自需要;不是出于偏爱,一切都是无奈”这段据说出自荷兰议会首领约翰•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的感叹,形象的表述了“尼德兰七省共和国”在成立之初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习惯改革的真正动机。

自接受勃艮第的领导以来,尼德兰的本土贵族势力便日益式微。阿尔瓦公爵设立的“紧急事态委员会”更几乎屠戮了尼德兰地区的所有豪门望族,主导政治走向的指挥棒由此而落在了金融家、企业主、城市居民甚至富农的手中。由这些人组成的城市议会在选举产生省级议会,省议会则任命议长和执政,同时派出代表进入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联省议会和政务院去共谋国是。

金融家选举金融寡头、企业主公推行业领袖、城市居民青睐商业巨子、富农则偏爱那些奔走呼号的社会活动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尼德兰七省共和国”的议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自带重商主义和积极外向的先天基因。并在战火中催生出了一个巨大的贸易网络。

尼德兰北部七省缺乏足够的良田以供养大批的新教移民,议会便全力围海造田、疏干沼泽,组织庞大渔业船队深入北海,网捕鲱鱼,甚至深入北冰洋猎杀巨鲸。为了换取这些生活必需品,来自尼德兰各地乃至整个西欧各地的新教徒,大量涌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七省共和国”境内的纺织、珠宝加工、军工、造船等各色制造业工坊,而由于昔日的行会体系早已在战争中被摧毁,因此各个行业之间投资几乎毫无门槛,曾经需要数十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巧匠的学徒制,自然也不复存在。

没有足够的生产原料怎么办?飘扬着橙白蓝三色国旗的货轮,从波罗的海运来的但泽的小麦、库尔兰的木材以及瑞典的铁矿石。这些原料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又以各种元素的形态组成新的巨轮扬帆出海。很快驶往里加湾,将商栈开到了莫斯科的荷兰人便发现狭小的波罗的海已经无法容纳他们庞大的商队了。于是公元1602年,“尼德兰七省共和国”的17位金融寡头以350万荷兰盾,合资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简称VOC),向着曾经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垄断的大西洋和印度洋进发。

(17世纪初叶,荷兰沿海繁忙的海运)

对于这个新近崛起的竞争对手,不仅一统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人试图阻止,英格兰和法兰西的私掠船主同样磨刀霍霍。但这些阻力在不断下水的荷兰武装商船以及无数渴望海外辽阔天地的尼德兰水手面前,终究不过是一抹浮云。公元1607年4月25日,一支由25艘武装商船组成的荷兰舰队抵达直布罗陀外海,西班牙海军随即出动展开拦截,结果却在自己的家门口挨了一顿胖揍。

更为可怕的是,荷兰海军在攻占了西班牙人最引以为傲的旗舰“圣奥古斯丁”号后,并没有按照惯例将其编入自己的舰队,而是任其在海上漂流,这种不屑和骄傲深深的刺痛了西班牙人。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与英国之间漫长的海上争霸已经耗尽了这个昔日海权帝国的气血。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向新贵让路,免得被对手彻底碾压。

(直布罗陀海外的较量,彻底预示着西班牙海权的衰落和荷兰海权的崛起)

经济体量的此消彼长,也迅速影响到了尼德兰陆地战场的形势。公元1600年,为了清除敦刻尔克地区的海盗集团,尼德兰国会要求执政莫里斯领兵远征。荷兰军队一路南下,直至西属尼德兰南部的尼乌波特(Nieuwpoort)才遭遇阿尔伯特所率西班牙陆军的阻截。但由于莫里斯的部队利用尼德兰的河网行军,内线作战的西班牙军队不仅兵力不及对手,甚至在重型火炮上也比对手少了二分之一。占尽优势的莫里斯从容布阵,而阿尔伯特只能硬着头皮寄希望于西班牙老兵顽强的战斗力。

顶着荷兰军队强大的炮火。西班牙骑兵顽强的冲杀到了敌军的阵前,但迎接他们的是披坚执锐的荷兰骑兵。一场重甲铁骑对轻装骑兵的屠戮再度在尼德兰的大地上展开,只是这一次交换了阵营。富有的荷兰常备军装备着鹿特丹兵工厂里用瑞典的优质钢材生产的盔甲、长矛和毛瑟枪,而贫穷的西班牙贵族骑士只有破烂的毛子和生锈的长剑。

击败了西班牙人骑兵之后,莫里斯随即挥动骑兵杀入正在用火绳枪互射的双方步兵阵线之中。有赖于西班牙方阵的顽强抵抗,阿尔伯特才勉强将部队完整的撤出战场,但业已损失了3500名精锐老兵和所有的火炮辎重。尽管莫里斯见好就收,选择了撤回荷兰本土而不是继续攻城略地。但此战也足以说明西班牙人往昔自傲的陆军优势已然不复存在。

(尼乌波特之战中的莫里斯,注意其身后的荷兰铁甲骑兵)

(另一幅有关尼乌波特之战的油画)

此后的战事逐渐演变成西班牙人不断用数量去换取胜利的国力绞肉机,例如从公元1601年6月5日开始的奥斯坦德(Ostend)围城战,西班牙军队死于疾病和战斗的人员超过6万。才最终于公元1604年9月20日迫使这座坚持了3年又71天的城市投降。值得一提的是奥斯坦德位于尼德兰南部沿海,荷兰军队也先后损失了3万余人的增援部队。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