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有三种答案 一: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附近的派得蒙特山丘上试飞,首次飞行取得成功。后来又进行过多次飞行,
有三种答案 一: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附近的派得蒙特山丘上试飞,首次飞行取得成功。后来又进行过多次飞行,他的飞机飞行高度达210米,速度达到每小时105千米,沿海湾飞行距离曾达到32千米。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 冯如,1883年12月25日出生于广东恩平,十几岁去美国做工。经过10年半工半读,刻苦钻研机械工艺技术,掌握了机械和电学等方面的知识。 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成功后,冯如深受影响,决心要研制并驾驶飞机,以报效祖国。1907年,冯如与其他几位华侨一起,在奥克兰租厂研制飞机,虽连遭挫折,但毫不气馁,经过10多次修改,终获成功。1910年,冯如又新制成一架双翼机,于当年10月至12月间在奥克兰进行表演,获得成功,孙中山先生称赞“我们中国有杰出的人才”。 1911年2月,冯如带着助手及两架自制飞机回到国内,准备报效祖国。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第一次飞行。由于操纵系统失灵,飞机飞至百余米时失速下坠,冯如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成为中国第一位驾机失事的飞行员。 二: 1923年7月30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由广东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新飞机试飞那天,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临大沙头机场参加试飞仪式。孙中山以宋庆龄求学时的学名命之为“乐士文一号”。 三: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飞机在南昌飞上蓝天,揭开了新中国飞机制造史上的第一页。新华社以“光辉的开端”为题,将这一喜讯迅速传遍了世界。同年8月1日,***主席亲笔签署了给洪都全体职工的嘉勉信,称“这对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1954年7月3日下午5时15分,是一个令所有的中国人都欢呼雀跃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架自已制造的飞机--仿制苏联的雅克18(后被称为“初教-5”)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此由修理跨入了制造的新阶段。中国不能自己制造飞机的历史结束了! 8月1日,***主席亲笔给洪都人签署了嘉勉信:“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际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雅克-18飞机是苏联雅克福烈夫设计局1946年设计的初级教练机,结构简单,构架式机身骨架,矩形中翼和两个梯形外翼,安装一台活塞式发动机和木质螺旋桨。起落架为后三点式。机身装有航行仪表、发动机仪表、无线电台和半罗盘、机内通话设备等。重量较轻,操纵容易,可在土跑道上起降,可以使学员在学会各种初级训练科目后,很快掌握飞机的使用性能。 从1954年第一架初教5飞机制造成功至1958年10月奉令停产,初教5飞机共生产379架,全部交付空、海军和民航使用,为培养、训练中国早期飞行员做出了贡献。
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主持“乐士文”号试飞典礼 在我国早期航空工业“寻根”、“溯源”过程中,由于数据确实有限,过程中不同信息来源还要用各种方法证实,实在不容易,近日获得一难得数据,揭开了一段我国早期航空工业飞机制造之尘封往事,这段轶事在我国航空史中属算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但在个人搜集整理航空工业发展史算是大事一件,弥补了一段“模糊的空档”,令人振奋。 在我国抗日圣战中,我国航空工业前辈先贤尽心尽力,在条件极为艰难大后方从事飞机制造,除合作生产、仿制外,也研究发展自制飞机,其中“研驱一式”机(XP-1)不论在国内、国外得到的信息相当有限,顶多只知道这架飞机产品而已,细节不多也不详,尤其是试飞部份,只知最后“坠机”而已,笔者曾将手边资料向许多前辈请教、请益寻求验证,均不得要领,像恩师原航发中心介寿一厂厂长李家騵将军就表示,他只听闻在贵阳研制一架新机,摔机后停止计划;住台北的广东空军前辈周老先生则透过友人及记忆所及,绘出该机简图,但细节不详,更有许多前辈完全不知 XP-1 机,甚至和“研驱零式”机(XP-0)混为一谈……。 非常幸运的,在航空史业余同好,服务于台南市宝岛眼镜行的马清云先生介绍引荐下,认识了卢炳祥先生,卢先生 74 岁,身体素健,原航空委员会(空军总司令部前身)第一飞机制造厂自办学徒训练班第三期毕业,是一位实际参与 XP-1 制造组装人员,最难得的是卢先生为 XP-1 机试飞当天少数目击者之一,加上卢先生记忆极佳(可能是与笔者同行又投缘,尤其是对飞机制造细节说明非常细腻,深入而专业……),知无不言,语气坚定,言谈之中可以感受一股爱国情操,以及当年航空工业飞机制造人员雄心万丈、豪情壮志的情怀……。 兹将笔者平日由诸前辈、长官,搜集整理的资料加上马先生、卢先生等口述及补充之资料,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中一段几遭遗忘的尘封往事,叙述如后,盼与所有读者共飨。 话说民国十一年(1922 年)革命军北伐,配合需要,设置临时飞机修理厂,后募得款项,加以充实,使渐具规模,并由当时航空局局长杨仙逸先生兼任广州飞机修理厂厂长,后该厂制造完成“乐士文”机(由国父孙中山先生以夫人宋庆龄女士英文名字 Rosemonde 之粤语音译命名),飞机制造技术渐精进,后经费渐有着落,同时外购飞机也渐多,可供飞机制造参考,由民国十七年(1928 年)起,开始制造出系列飞机,并一律冠以“羊城”号系列飞机总共制造 60 余架,依功能分为教练、驱逐、轰炸、侦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