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航家严选

2019年贵州省十三五规划纲要

作者:Anita 发布时间: 2023-01-14 23:42:22

简介:】一、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牢固树立

一、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理念,大力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把贵州省建成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一)进一步强化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重在乡村的工作机制,在全省强化“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大扶贫格局。实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从省到县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军令状、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实绩。强化各级干部与贫困人口的定点挂钩、对口帮扶机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引导广大基层组织站在扶贫开发第一线,筑牢解决贫困问题的工作基础。深入推进领导干部遍访偏远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好“扶贫日”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扶贫事业,让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积极投身到扶贫开发中来。

(二)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突出扶持对象精准,完善建档立卡,总结推广威宁自治县迤那镇“四看法”,对贫困人口实施精细化管理。突出项目安排精准,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建好精准扶贫项目台账。突出扶贫资金精准,推广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经验,探索财政扶贫资金和农村集体资源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突出措施到户精准,聚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细化“六个到村到户”措施,做到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突出因村派人精准,全面落实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充实配强驻村工作组,增强农村脱贫第一线核心力量。突出脱贫成效精准,完善退出机制,实现贫困县、贫困乡镇全部摘帽,所有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突出考核评价精准,建立差异化考核制度,完善问责激励双重机制,把扶贫开发实绩考核延伸到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突出督促检查精准,制定实施精准扶贫督查办法和工作台账,加大跟踪督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力度,严肃查处不干事、不落实、不作为的行为。

(三)采取一揽子措施解决贫困问题。全面落实“1+10”精准扶贫配套文件。抓好产业扶贫,研究设立产业化扶贫专项基金,实施扶贫攻坚示范县、扶贫特色优势产业、扶贫产业园区“3个10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发展。抓好扶贫生态移民,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区域实行生态保护扶贫,提高贫困户搬迁比例和搬迁补助标准,提高生态修复程度,用活用好增减挂钩政策,确保全面完成142万人的搬迁任务。抓好社会保障扶贫,不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逐步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筑牢社会保障兜底网。抓好教育扶贫,将农村贫困学生资助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完善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标准,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抓好医疗扶贫,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推进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加快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大力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深入实施“1户1人”职教培训,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抓好财政金融扶贫,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为贫困户提供更多贷款支持。抓好扶贫力量整合,配合做好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东部地区对贵州省定点帮扶、对口帮扶,扎实推进省属国有大型企业结对帮扶,建立健全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和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

(四)加快推进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攻坚。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和世居人口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扶持政策,加快实施民族地区重大工程,优先安排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项目。以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县级规划,深入推进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实施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专项扶贫行动计划,促进特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强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关爱服务,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救助保护体系。七、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必须充分发挥贵州省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一)探索具有贵州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子。坚持把山地特色作为贵州省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路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做强粮食、生态畜牧、茶叶、马铃薯、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做优特色食粮、特色养殖业、特色渔业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高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以农产品储藏保鲜、精深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以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物流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加快构建农业科技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

(二)培育具有龙头带动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建设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走出贵州。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家庭农场管理和服务制度。鼓励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开展信用合作试点,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探索培育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试点。

(三)打造具有贵州地域特点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深入开展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行动,以“六个小康”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乡镇村庄等环境整治,扎实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集中力量打造各类省级综合示范村,建成一批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魅力独特的宜居宜业宜游乡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耕读文明,加强溪流、林草、湿地、山丘等生态细胞和民族村寨等文化元素保护,建设美丽宜居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寄托乡愁的故园、观光休闲的公园、投资兴业的乐园,实现“美丽乡村,让多彩贵州更加精彩”。

二、加大投资强度,建设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内通外联的基础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是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重要支撑。必须保持投资合理较快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加快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一)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铁路建设,建成贵阳至昆明、重庆、成都、南宁等高铁,形成贵阳与周边省会城市2至3小时交通圈,构建通达全国的高铁网。规划建设“三环八射”铁路网和贵阳至兴义等城际铁路,支持贵阳、遵义、六盘水等城市轨道建设,打造贵阳至黔中城市群其他中心城市1小时、至其他市(州)中心城市2小时铁路交通圈。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建成环贵州高速公路,形成省内“六横七纵八联四环线”高速公路网络,增加出省通道,完善高速公路路网连接通道。加大国省干道改造养护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实现村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客运。加快完善民用航空体系,形成“一枢纽十六支”机场布局。大力推进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清水江通航设施建设,形成通江达海的水运出省通道。建成一批“多式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

(二)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大力推进水利建设行动计划,加快供水管网工程和民生水利保障工程建设维护,规划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源。实施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提高农田灌溉保障水平。加强河流治理和山洪防治,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水质水量监测和管理,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保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提高重点区域水资源综合调配和应急供水能力。大力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发展。

(三)超前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战略支撑,要像抓交通水利建设一样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骨干网络优化、城乡网络全覆盖、农村宽带延伸等重大信息基础建设,构建“出省宽、省内联、覆盖广、资费低”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力争国家支持贵州作为国家级数据交换南方中心、国家面向西南和东盟的数据服务基地,将贵阳、贵安新区增设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打造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实施“宽带贵州”行动计划,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并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加快建设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公共服务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条件。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加强民生各项工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实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深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深入实施教育提升工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加强基础教育,

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多元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广完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提升高等教育,积极争取部属高校与省属高校合作办学,鼓励高校开放办学,优化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继续推进花溪大学城建设,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城镇新建小区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深入推进教改实验区建设。

(二)积极促进大众创业就业。坚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推进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培育创业型企业、创业型员工,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积极促进充分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产业,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搬迁移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和职工合法权益。

(三)大力建设健康贵州。实施健康贵州建设工程,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服务网络,全省新建、改扩建100所综合性医院,对40万以上人口县的人民医院(含中医院)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规范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县乡村一体化药品配送模式,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推进分级诊疗和卫生信息化,实行新农合、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优化公共卫生监测和医疗质量监管服务。落实食品安全战略,建立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落实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康体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四)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养老金合理增长机制。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加快完善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快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深入实施城乡危旧房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房、扶贫生态移民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

(五)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文化会展等产业,做大做强省直骨干文化企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发掘和利用民族文化、山地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打造更多文化精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振兴传统工艺,落实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支持黔东南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

1 2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