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全称: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改名历史:
1951年6月,改名为“中央兵工总局中南兵工局株洲二八二厂”。奉中央重工业部指示,1951年10月,282厂迁至湘潭(江南机器厂),留下部分人员
全称: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改名历史:
1951年6月,改名为“中央兵工总局中南兵工局株洲二八二厂”。奉中央重工业部指示,1951年10月,282厂迁至湘潭(江南机器厂),留下部分人员和设备,利用原址改建为航空发动机厂,定名为“国营第三三一厂”。
1951年10月1日,国营第三三一厂正式成立,由炮弹生产转向航空发动机修理。
1951年10月-1952年9月,第一厂名:中央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第三三一厂,第二厂名:株洲三三一厂。
2007年7月,更名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南方公司,行业代号331厂;英文:China National South Aviation Industry Co.,Ltd,英文缩写:SAIC),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始建于1951年10月,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国家首批建设的六个航空工业企业之一和国家首批试点的57家企业集团之一,是我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主要研制生产基地。
湖南株洲市主要工业是哪些?
株洲的时代集团的风电设备,南车电力机车,株洲硬质合金,株洲南方航空航天,株化集团,株洲冶金,湘火炬,株洲车辆厂的火车皮,千金药业,北汽株洲,株洲旗滨玻璃,醴陵陶瓷,醴陵烟花爆竹,株洲火电建设集团,株洲桥梁厂,兴隆化工,株洲天桥轻起,太子奶
株洲市区:601,硬质合金;331,涡轴发动机;608所,涡轴发动机研究所;中车集团株洲基地。。。
以上是标志性的工业。
下辖醴陵市的陶瓷烟花爆竹。
坐拥北汽、中车等顶级企业,湖南这座三线小城不一般
如果评选中国最可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的城市,那一定有 湖南株洲 。
战乱年代,株洲汽车制造工业便开始萌芽,原本寂寂无名的小镇被规划为 “东方鲁尔工业区” ,一时声名鹊起。
此后,带着中国动力产业之梦,株洲的 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汽车工业 三大主导产业日渐强大,从第一台国产电力机车到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第一枚对空导弹,都写下了“株洲”的印记。
百余年深厚的产业底蕴奠定了株洲在中国动力行业的地位,也在新时代开启了株洲发展的篇章。
株洲所擅长的轨道交通、汽车工业、航空动力都与当下热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息息相关。
近年来,株洲以此为基础勾勒新能源产业版图,并拓展风电、光伏、氢能等热门产业, 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
01
全国第一,在株洲并不是稀奇事儿
动力产业一直是制造业的“心脏”,而株洲恰恰在其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株洲的动力产业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曾诞生了我国工业史上的200多项第一。
近年来,株洲开始打造 “中国动力谷” ,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汽车工业三大产业优势领跑全国。
在轨道交通领域,株洲被称为“火车上拉来的城市”。它不仅坐拥 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机 两大龙头企业,而且是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产值最高的地级市,电力机车产品 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 。
而作为我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基地,株洲还占据着国内 直升机发动机90%的市场份额 ,如今航空动力产业园的建设更是带动着当地航空产业“冲上云霄”。
在株洲市民中,曾经流传着一个段子,大抵可以展现当地航空产业繁荣的盛状――“在其他地方还在排队考汽车驾照的时候,株洲人已经开始准备学开飞机了。”
当然,株洲的汽车工业也是城市的支柱产业,尽管没有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发展的时间长,但近几年随着 北汽集团 的落户,株洲的汽车工业正在飞速崛起。
而北汽株洲分公司更是用了短短5年时间,便成为华中地区的“明星企业”,“时代”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公交车,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
可以说,在如今中国制造的版图上,“株洲印记”正越来越多。行业第一、全国第一、世界第一,都是这座城市寻常可见的成绩。
02
千亿产值,株洲再开新版图
深厚的产业底蕴留给株洲的不止有过往的荣耀,还有今后的发展。
近年来,株洲以自身资源条件为出发,进军热门的新能源产业,并迅速规划出千亿集群的产业版图。
新能源汽车制造 是株洲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2008年,北汽南方生产基地落户株洲,以北汽为龙头,菲仕电机、江苏永成等配套企业也纷纷前来落户。
目前,株洲汽车产业 全链条企业达220余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大部分集中在株洲高新区,整体产值超过300亿元。
株洲初步构建起了一条 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设计研发、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再到产业服务等环节已经基本齐备。
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外,株洲的 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 上同样十分抢眼。
尤其是风电产业,以中车株洲所为代表的一众企业搭建起了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布局,从叶片到发电机,从齿轮箱到变流器,从减振器件到塔筒,涵盖了风电全系列配套产品。
中车株洲所的风机整机、中车株洲电机的发电机、株洲时代新材的抗冰冻叶片等核心部件享誉国际。
当然,对比百余年的动力产业,新能源产业在株洲还只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等待挖掘。
据此前株洲发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显示,未来5年,株洲将继续围绕风电、太阳能、抽水蓄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重点新能源进行发展。
据预计, 到2025年,株洲的新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形成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拉开城市产业发展的新版图。
03
氢能来袭,这波热潮株洲接得住吗?
7月27日, 《株洲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 发布,氢能正式以城市“支柱型产业”对外亮相。
在全国几十座规划氢能产业的城市中,株洲的发展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从产业规划来看,株洲算得上中规中矩。按照规划,株洲将分别打造 “株洲高新区氢能源示范生态产业园”和“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氢燃料电池汽车创新示范产业园” ,依托集聚效应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当然,株洲的规划也极大地显示了自身的汽车工业优势,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业,让这版氢能发展规划更加落地。
按照规划,到2025年株洲将形成氢能和燃料电池支柱产业,建成加氢站8座至10座,燃料电池公交大巴生产能力10000辆/年,燃料电池乘用车生产能力10万辆/年,长株潭城市群公交运营燃料电池车辆5000辆, 全产业链工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最关键的 电机、电控、电池“三电”设备 是株洲固有的优势。就连此前略显短板的电池领域也随着振邦氢能、德威明兴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新项目的落地而加速弥补。
当下,交通领域的应用被视为氢能最可能率先突破的风口,株洲所拥有的深厚的汽车工业基础,足以令不少城市深感羡慕。
当然,株洲的氢气来源也十分丰富,无论是工业副产氢还是天然气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等,都具备产业化的空间。
与华北、华南等地区的“狂热”相比,华中地区的氢能潮似乎来得并不凶猛,这让株洲的氢能规划显得尤为突出。
实际上,除了湖南株洲之外, 湖北武汉 也是华中地区极有代表性的氢能推广城市。
武汉与株洲的氢能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布局上,都是 依托自身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抢占氢燃料电池汽车高地 。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 湖南株洲、湖北武汉 两颗“中国氢能汽车明珠”将冉冉升起。